登陆注册
241100000046

第46章 燃棘 1 (2)

第九章 燃棘 1 (2)

奥里维和克利斯朵夫全都看到了这场风暴,但看法不同。奥里维洞察一切,看透了那些人的目的,他们的平庸让他无法忍受,但他也了解有力量鼓舞他们这么做,他感兴趣的是悲壮的面目。克利斯朵夫却更注意可笑之处。他只对人感兴趣,根本不关心什么主义或思想。他故意装作很淡漠,讥笑那些要改造社会的痴梦。他向来喜欢和别人意见相对,再加上对于当时人人高唱的人道主义有种本能的反抗,所以装得很自私。他因为是自学成才的,难免要对自己的毅力引以为傲,把一切怯懦的人视为贪图安逸。他既然经历过困苦的生活,别人有什么抱怨的?……哼!社会问题!什么叫社会问题?是指受穷挨冻吗?

“我知道那个滋味,”他说,“我的父亲,母亲,我自己,都是过来人。只要你奋斗,走出困境就行了。”

“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办到,”奥里维说,“有的是病人,有的人偏偏更倒楣……”

“那么去帮他们吧,这很简单,可是像这样吹捧他们决不是帮助。以前大家支持强者的权利固然不妥,拥护弱者的权利更有待商榷。它扰乱了人的思绪,虐待强者,剥削强者,看上去病弱、穷苦、愚蠢、潦倒,倒值得赞美了——而坚强、健康、克服环境则遭人批评。最可笑的,这种观点强者也相信……这不是挺好笑的吗?奥里维,你说呢?”

“我宁可让别人嘲笑,也不愿让人家哭。”

“好孩子!”克利斯朵夫答道,“哎,谁不这么想呢?看到一个驼子,我就脊背发痒。我们不能不演喜剧,可我们不该去写喜剧。”

那些对未来公平合理的社会的宣传,克利斯朵夫可决不受其迷惑。以他那平民式的头脑看来,将来仍旧不会有多大改变,奥里维指责他说:

“如果人家在艺术问题上这么说,你早就跳起来了!”

“也许,反正我只懂艺术,你也如此。我从不相信那些谈论其它事情的人。”

奥里维也不相信,这两个朋友甚至由于这种怀疑态度而总是远离政治。奥里维坦白承认他从来没使用过选举权,十年以来连选民登记表都没领过。他说:

“干嘛要去参加没有实际意义的喜剧呢?选举?选谁呢?我不认识那些候选人,也选不出来。而且我敢断定,他们一朝得胜,就会立刻抛弃自己的主张。监督他们吗?逼他们尽责吗?那不过让我自己活不下去。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辩才,也缺乏立刻行动和不择手段的优点,所以干脆放弃好了。我可以受罪,至少我没有做过坏事!”

但尽管他心里很明白,尽管他讨厌政治,却对俄 国仍有幻想。

克利斯朵夫并不这样,他有浓郁的日耳曼气息,所以不相信俄 国。他认为世界不会被改变,大家只是在说空话。

他尽管说参与政治浪费时间,却并不真地漠不关心。作为艺术家,社会骚动也影响到了他,但因为没感到受到鼓舞,他便有些彷徨,问自己究竟在做什么。看到现代艺术的贫弱的欣赏者不过是些身心疲惫的优秀分子,存心游戏的布尔乔亚,他不由得想到:“我就在为他们奋斗吗?”

克利斯朵夫相信真正的群众,相信有些人具有真实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美感,能够用真诚的心情来接受艺术。他其实被宣传中的所预告的新社会(平民)所吸引。因为想到了童年,想起了高脱弗烈特和那些卑微的人,想起了这些启示他生命之谷深处的,或是同他一起享受神圣的音乐的人,他便相信这里有最真的朋友。他天真地设想着大众艺术,诸如平民音乐会、平民戏院,具体的他也不太清楚。他希望俄 国可以给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以为社会运动只在这方面才吸引他。其实他不过是在自己欺骗自己;像他这种精力充沛的人,决不可能不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最有活力的行动的吸引。

他最看不起的是布尔乔亚的理论家,这类树只能生出干干的果子,没有生命力,全是空洞的观念。克利斯朵夫对这些观念从不区分。他没有什么偏好,即使是他自己的主张一旦形成一种学说以后,他也不再对其有兴趣。他以这种蔑视的态度,对拥护强权和奉承弱者的理论家都不理会。在任何一出喜剧里,爱发议论的角色都没人喜欢。观众不对那些值得同情的人表示喜爱,甚至觉得那些反面的角色形象也没有他那么讨厌。在这一点上,克利斯朵夫也是如此,认为喋喋不休的社会问题只能让人腻味。但他用看戏的眼光看着别人,看着那些准备相信的人,受骗的人和想要受骗的人,掠夺成性的海寇和驯服的绵羊。他对于胖子加奈那种有点儿糊涂的老实人却很宽容,他不会像奥里维那样对他们的庸俗难以忍受。他对任何角色都很亲切但心存嘲讽,自以为自己脱身事外,却不知自己已经慢慢地被卷进去了。他自认为在旁观,看见狂风吹过,却不知已身不由己地卷入风中被带走了。

奥里维首次参加民众集 会时,对这种面包难以下咽,觉得毫无味道。平凡的思想,单调野蛮的措辞,空洞的议论,幼稚的推理和乱糟糟的事实,好比食物发了霉,只能令人作呕。一方面是用词不当,另一方面还没有平民谈吐那么生动,有趣;那完全是从报纸上,从布尔乔亚的旧辞典里捡出来的东西。

克利斯朵夫则直接走进了群众当中。

他和工人们扯上关系是通过一个在铁路部门工作的邻居。那邻居四十五岁,很矮,秃顶,眼睛深陷,腮帮凹瘪,大鼻子,他全身都透着衰败的样子。他叫阿西特?高蒂哀,出身中等的清白的布尔乔亚之家。家中为了教育这个独子,花光了家产。他还年轻就在一个国家机关谋了一个差事,这实际上是活埋了他。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娶了一个美丽的女工,很快她那粗俗不堪的本性就显了出来。她替他生了三个孩子。当然他必须养家糊口,这个聪明而还想进取的男人被贫穷和艰难的生活窒息了,却又不甘心,他总是静不下来。孩子们都像母亲。为什么他得过这种日子?这公平吗?牢骚,苦闷,穷困,使他从早忙到晚,找不到一小时的清静。他被折腾得精疲力尽,烦躁不堪。为了忘掉这些东西,他用杯中物来麻醉自己,结果更把他给断送了。克利斯朵夫对这个悲剧很有感触:残缺的个性,不充分的修养,不懂艺术,但生来却本可以大有作为的,现在竟被生活拖垮了。高蒂哀则攀附上了克利斯朵夫,如快落水者碰到了一个游泳健将。他很敬仰克利斯朵夫,带他去参加群众集 会,见到了那些他为怨恨社会而结交的某些俄 国党领袖。

克利斯朵夫显得倒比他平民——尤其因为他不是平民——对这些集 会很感兴趣,会场上的演说让他觉得有趣。他不像奥里维那样难受,对语言的可笑也并不厌烦,他从来就讨厌高谈阔论。但他虽很少去听他们说什么,却在演说家与听众之间看到了交流的音乐。演说家的力量一朝有了回应,便立刻增强了百倍,克利斯朵夫注意到了这点。好奇之下,他结识了几个演说家。

最擅煽动人的是加米齐?育西哀,他长着深色头发,脸很苍白,是个中年人,看上去像个蒙古人,很清瘦,总是像有病似的,眼神热烈而又冷静,头发稀疏。他的力量不在于他不协调的姿势,也不在于他沙哑的嗓音,而是在于他本身,在于他那坚信的态度。他不允许别人不同意他;而既然他的思想就是群众接受的,所以群众很捧他的场。他把大伙想听的话三遍、四遍、十遍地告诉他们,发疯似地狂敲同一只钉子,他的听众也学他的样子拼命地敲——除这种本事,他过去犯的许多政治案件也给他添了光。他表面上坚韧不拔,但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他已经又厌烦又疲倦,根本在拖着过活。他其实有理想,有准确的观念,但也很愚昧,讲究实际,有偏见,有经验,也有对布尔乔亚的妒恨,可是他对克利斯朵夫很友好。因为结识了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他颇为得意。他天生要做领袖,做事时,对工人们很是傲慢。虽然他真心追求平等,但事实上只对上等人平等。

克利斯朵夫还见过另外几个领袖。他们之间互怀敌意,共同的斗争让他们共同行动,却没有让他们的心共同跳动。

克利斯朵夫偶尔去一个卖牛奶的小饭店吃饭,那是高蒂哀的一个因罢工而被解雇的同事西蒙开的。店里的常客都是一些工团主义者。有那么五六个人,聚在最靠里的一个小房间,旁边是狭小的天井。育西哀的情妇也随他来了,她叫贝德,风骚又美丽,皮肤没有血色,戴着大红便帽,眼睛带着飘忽的笑意。一个年轻的小白脸总跟在她身后,就是机器匠雷沃博?格拉伊沃,自命为“雅人”。他自称无政府主义者,是最激烈地反对布尔乔亚的人之一,但气质上却又是个布尔乔亚。他每天早上买一份文学报,读一些黄 色小说。这些读物让他只想着寻欢作乐的玩艺儿,思想龌龊鄙俗到极点。

克利斯朵夫很讨厌他,他喜欢电气匠赛巴斯蒂安?高加。他也是个演说家,也很受群众欢迎,却没有满口空谈。他有时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只知道勇往直前,是标准的法国人。他身体结实,四十上下的年纪,面色红润,脑袋圆圆的,红色头发,留着一大簇胡子,像牛一样的脖子和嗓音。他与育西哀都很有能力,可是总是很开心,喜欢吃喝。虚弱的育西哀非常妒嫉他的健康。他们俩虽是朋友,却互有敌意。

饭店的主妇奥兰丽,四十五岁,眉眼之间能看见她昔日的美丽。她常坐在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做着活儿,同时亲切地笑着,有时也插句话。她的大女儿已经嫁出去了,她还有两个小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儿,分别是七岁和十岁,他们伏在一张很脏的桌子上做功课,听着不该听的话。

奥里维陪克利斯朵夫去了两三次,觉得浑身不自在。那些人只要不必上工,不必严格地遵守那顽强的汽笛,就会虚度时光;克利斯朵夫那时无所事事,在创作两部作品的间隙,他也不忙,于是便很高兴地和他们坐在一起,抽烟、喝酒、谈天。可是奥里维以他布尔乔亚的本能,认为该勤奋工作,珍惜时间;他不喜欢虚度光阴,并且他既不说话,又不喝酒。出身不同的人很自然地对彼此反感:他与克利斯朵夫独处时,常常情绪激昂认为该亲近群众;一旦面对群众,他又做不到。而嘲笑他激昂情绪的克利斯朵夫,倒很容易和工人称兄道弟。奥里维见自己与这些人格格不入,非常伤心。他勉强自己和他们接近,但只能让大家一起发窘。在他们眼中,他很古怪,谁对他也不亲近,都把他当外人。他一走,气氛就轻松下来。这些他也都知道,他常常觉察到他们冷酷地看着他,充满敌意。

只有奥兰丽的两个孩子愿意和他玩儿,他们对布尔乔亚一点儿也不反感。布尔乔亚思想对那男孩子很有吸引力,俊俏的女孩子,有一回被奥里维带到亚诺太太家里,那精美的陈设让她想入非非了;坐着柔软的安乐椅,摸着鲜艳的衣衫,她开心极了。她有那种小家碧玉的本能,只希望跳出贫困。奥里维不知道她这种倾向,而她对于舒适生活的天真的敬意也并不能让他稍感有趣,这使得他深感痛苦。他真诚地想了解他们,事实上也许了解得太深了,他的洞悉一切,使他们生了气。但他并非是好奇,而是由于喜欢分析人性。

他不久便发现了育西哀的苦恼,第一是他的痼疾;其次是他情妇的残忍的游戏。她爱他,为他自傲,但她太有活力了。他知道她将来会逃掉,同时也因嫉妒而苦恼不已。她却喜欢这样:蓄意挑拨男人,抛媚眼,喜欢招蜂引蝶。也许她与格拉伊沃在暗地里欺骗育西哀,也许是想让他这么想。育西哀不敢责备她,他的主张就是女人和男人同样自由。有一天他咒骂她,她就傲慢地提醒他这一点。奥里维全看在眼里,凭自己的经验知道这是场悲剧,所以很同情育西哀。育西哀猜到奥里维知道了一切,心里很气恼。

另外有个人也宽容地看着这场游戏,就是饭店主妇奥兰丽,她全都看到了。她体味过人生百味,这位温和而又规矩的女人,在年轻的时候也很风流;最初在花店里做工,有不只一个情人,但嫁人后就变成了贤妻良母。她懂得一个人在感情方面的荒唐,理解育西哀的嫉妒,也懂得那个游戏人生的姑娘的心理,常常亲切地劝他们:

“唉,大家都要互相迁就,犯不上这么闹别扭……”

她的话根本没用,这也在她意料之中……

“不会有人听的,总是庸人自扰……”

同类推荐
  • 阿巴东的葬礼

    阿巴东的葬礼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谁是拉飞驰

    谁是拉飞驰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茵梦湖

    茵梦湖

    本书荟萃了作者十三篇抒情小说,如名篇《茵梦湖》《白马骑者》《燕语》等,还精选了他十九篇抒情诗。其中《茵梦湖》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小说谴责了包办婚姻,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优美的笔调,清丽的风格,生动的故事,对人物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施拖姆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是相信,他的作品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有种你就爱上我

    有种你就爱上我

    “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你呢?”“想见我,就要陪我玩一个游戏。”“什么游戏?”“爱情游戏,看我们谁先爱上谁,谁便输了。”“输了之后呢?”“没有之后了,输了游戏便结束了,你听过游戏结束之后要怎样吗?”“好吧,我陪你玩。”
  •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赵凡禹编著的《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讲述了:推理惊悚小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就在于它拥有让人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找到事件真相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时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最终却是在得知难以预料的结局时恍然大悟,继而获得阅读快感。《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精心甄选全世界各地著名的推理惊悚大师之著作,让读者在这些大师诡秘奇异的文字当中,获得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农家花酿

    空间之农家花酿

    本文【重生+空间+酿酒+点小医术】农家俏花田,里边净是甜:一田治筋骨二田治千万小病三田治肿瘤四田治绝症五田延寿命六田缓青春花田至六,万病消除,青春延期,益寿延年。&&&小剧场&&&“花酿,花酿,上好的花酿酒,香醇可口嘞!”迎面无数的蔬菜砸来,某小偷宝贝的捡捡酒瓶上的菜叶,顶着头上无数菜叶抬头。“诶诶,你们干啥呢?干啥呢?招你们了吗?”“喝毛线的酒啊,这年头男人会喝酒,都是被你们这些卖酒的给惯的?”大娘一身彪悍,唯一的缺点就是一只手扶着身后的腰。“哎哎哎,前面这位哥,看你走的那么彪酷,咱两有缘。•••••”一番推荐,耐不住帅哥不鸟人,某小偷为证实真切性,给大娘喝了口小酒。“大娘?怎么样?”“给我交出你所有的酒来,老娘砸锅卖铁也要喝。”砸碗轰轰响,菜刀光光亮。腰不痛了,老娘要打劫o(≧v≦)o~~“终于,让我抓住你的把柄了啊!我媳妇的酒你也敢偷,据说偷的还不少!”帅气的脸庞俨然复活了大娘的春心,也惊吓的某小偷(┬_┬)。那帅哥身前正飞着一只穿着花瓣衣衫的小精灵,看看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见着那精灵。“啊”撕心裂肺的吼声,加上某小偷急速的奔跑。精灵眨眨大大的眼睛,她明明很可爱好不好。本文欢迎所有的鲜花,钻石,收藏,和绝大部分的评论,剩下的评论我坚信,你懂的。
  •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她,21世纪S级异能杀手,穿越成慕家废柴弃女丑八怪。父母被杀,她和弟弟被家族抛弃,堂妹为夺她婚约逼她决斗,在决斗场上任她苦苦哀求,却依然要置她于死地,未婚夫却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邪肆霸道的冰山宸王,帝国第一天才。不近女色,惟独对她霸缠溺宠绝不放手。不料废柴竟是天才,欺她辱她者必百倍奉还。别人对她敬而远之,他却为她倾尽一切绝不罢手!
  • 穿越:拐个夫君回现代

    穿越:拐个夫君回现代

    90后创业美女白如冰在一次西安旅行,无意中误入百年一遇的时空黑洞,穿越到一个历史没有的皇朝,女主凭借在现代的经商经验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事业有成的她究竟情归何处?暗楼的清冷公子(也就是前朝五皇子)or商界首富玩世不恭的公子又或者是同为穿越人的他?分分合合,谁究竟是她的真名天子,和她一同回到现代又会是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美丽细节全书

    美丽细节全书

    何为美丽?是俏丽的容颜、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装扮,还是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心灵的智慧?其实,这些都是美丽,但又不全是,真正的美丽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精致,是对每个细节的关注。本书列举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加上贴心的美丽提醒,旨在打造全方位的细节美女。
  •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对老人的爱在老人的家庭里激起了一连串的变故,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类性心理的复杂。毋庸赘言,带着这种不悔的依恋,婚外情既酿下苦酒,而翁行天对少女桑乐的爱其实质乃是对生命的依恋,又给家庭与社会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索曲折跌宕,悬念丛生。它叙述的是桑乐的精神创伤及桑乐对童年时父亲死因的追探。,小说讲述了一个老人与少女的畸恋故事。所以他吸引了青春少女桑乐。已近垂暮之年的翁行天一生中曾邂逅了很多女性。青春少女桑乐复杂的童年和复杂的家事,使他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他成为生命意义上的出类拔萃者。正是这些女性。他演出了生命最后的浪漫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魅影暗香

    魅影暗香

    想她陈然一个18岁的如花少女竟然在成人的当天被拐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这也就算了,可她发现自己在这次浩劫后基因变异了。天呐,地啊,我陈然的生命究竟是有多悲催啊!两年洗礼,她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盗。开玩笑,那些个宝贝,可是我人生命途的关键啊!什么骁勇善战的将军,温柔腹黑的王爷,似敌似友大王通通一边去,我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我是多么圣母啊!可偏偏还有不要脸的小屁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别别别,我可是有夫之妇啊!才不要带个拖油瓶依仗天涯,虽然谁是拖油瓶还不一定。师傅啊师傅,你死前也把话说清楚啊,不明不白的算怎么回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歌

    情歌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千金变村花:菜公主的跷跷板

    千金变村花:菜公主的跷跷板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朵小村花,从乡下重返城里,让你捧腹,让你挥泪,村花真的是一个平凡的少女吗?刻意的逃避掩饰不了华丽的身世,花不是好鸟,蜗牛也能变小强,请看菜公主的高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