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1700000014

第14章 帝王篇(13)

其次,惟贤是与,因材施用。在用人方面,唐太宗根据自己的用人标准,不管是哪一种政治力量,只要有才都加以重用。他说:“朕以天下为家,惟紧是与”。他主张“惟紧是与”,反对以新旧为别,对各种政治力量一视同仁。他还明确提出:“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玄武门之变以后,尽管李建成集团中,“同谋害太宗者数千百人,事后,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他起用东宫集团的重要谋臣魏征、王珪等人。随后,唐太宗进行了人事调整。他将秦王府高参房玄龄、杜如晦任命为左右仆射,执掌枢机。

他任用精通兵法的李靖为兵部尚书,魏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王珪、韦挺等原东宫旧属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让他们在朝中议事。这种用人之道,无疑可使大量的人才聚集在唐太宗周围。

唐太宗用人还善于因材施用,并不求全责备。他说:“智者取其智,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对人各取所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再次,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唐太宗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他生活俭朴,勤于政事。贞元二年(公元628年),时任礼部侍郎的李百药撰写了一篇《封建论》,其中,对李世民的为政之道做了一个总结,简要而全面地概括了李世民临朝听政的四个特点:(1)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图急功,不争近利,不劳民损兵;(2)不贪图玩乐游赏,每次早朝,用心听取各种进言建议,出言谨慎周详;(3)罢朝之后,和大臣们推心置腹,辨别是非曲直,功过刑赏;(4)闲暇时孜孜不倦地学习经典。毛泽东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认为是李世民的工作方法,不仅对这段原文逐一加以圈点,还批注道:“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说明毛泽东读史,善于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经验。

另外,虚怀纳谏,广开言路。皇帝纳谏,是对臣下的极大尊重,又是一种笼络人才的一种手段,臣僚必然竭力效忠皇帝。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是治理好国家的重要条件。这种君臣关系,是儒家思想“君使臣以礼,臣待君以忠”的具体表现。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便是这种思想的典型。魏征在隋末参加过瓦岗军,投唐后又为李建成的洗马,本来是太宗的敌对力量。但是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非常重视他的意见,魏征视唐太宗为“知己之主”,“知无不言”,前后共陈谏200余事,唐太宗非常满意。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并作诗以志纪念:

“劲条逢霜摧美质,台里失位天良臣。唯为掩泣云后台,空对余形无复人。”

毛泽东在著名的《矛盾论》中指出:“唐朝人魏征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懂得片面性的不对。”而魏征的这两句话正是他对李世民所问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暗君的回答。

唐太宗“甚善其言”。此事见于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毛泽东对兼听与偏信是辩证地看的。

最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是疆域空前辽阔的国家:“东极于海,西至焉者,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在此广袤的国土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唐太宗是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奠基者,他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被尊为“天可汗”,成为境内各民族的共主,这同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执行的团结、德化、和亲的民族政策就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以各部的酋长为都督、刺史,仍按其原来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对本民族进行统治。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初,突厥经常大军压境,甚至兵进关中,威胁京师。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勣率军10多万人,分道出击突厥,消灭了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又遣大军进功吐谷浑,取得全胜,解除了对河西各州的威胁。另外,还与高丽、薛延陀等也先后有过战争。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羁縻为主要策略。太宗时还有众多的和亲与联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推行大唐与吐蕃和亲。

李世民不愧为一个英明的君主,但他一生中也曾有过一些错误。名将李君羡、盛彦师冤死便是两个例证。

盛彦师是李世民手下一员勇将。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归唐,不久又叛唐自立。在别人都不敢迎战李密时,盛彦师自告奋勇,以数千人之众在熊耳山南伏击李密,一战擒杀李密及其谋士王伯当。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世民平定洛阳后,依附于王世充的山东义军首领徐圆朗请求投降。李世民命盛彦师前去安抚,恰逢刘黑闼起义,徐圆朗遂执盛彦师响应刘黑闼。徐让盛彦师写信劝其弟举虞城降,盛彦师信中只字不提劝降之事,反而表示要“誓之以死”。不久,盛彦师逃回,随李世民讨刘黑闼。徐圆朗被平定后,李世民竟将盛彦师处死。所以,毛泽东读到这里,批注道:“盛彦师名将,冤死。”说盛彦师“冤死”,是毛泽东对盛彦师军事才能、高尚气节的肯定,也是对李世民处理此事不当的批评。这是李世民早年所犯的一个错误,而错误处死李君羡则发生在太宗晚年。李君羡初为王世充骠骑,后归降李世民,为武卫将军。在讨伐刘武周和王世充的战争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李世民视为左膀右臂。

贞观初年,太白星常在白天出现,有人占卜说将有一个女人出来称武王。这使李世民大为不悦,惶惶不安,疑神疑鬼。事有凑巧,李君羡是武安人,又任武卫将军,封邑又是“武连郡公”,他的小名又叫“五娘子”。于是,好事之徒诬告李君羡将谋乱,李世民便将李君羡杀了。毛泽东在读《旧唐书。李君羡传》时批注道:“李君羡冤死”,是颇为中肯的正确结论,是对李世民错误做法的谴责和批评。

唐太宗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则是在太子废立上的优柔寡断。

唐太宗的正宫长孙皇后生育3个儿子,即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被立为皇太子,李泰受封魏王,李治受封晋王。太子承乾少时聪慧敏捷,太宗十分喜爱,因此着力培养。但他年长以后,喜好声色狗马,在太宗面前搞两面派。太宗很失望。李泰得知太宗对太子不满,便竭力讨好太宗,赢得了太宗的好感。李治年幼不懂事,而且很懦弱。

唐太宗对魏王的偏爱,使太子不安其位,竟然网罗一帮对唐太宗有怨恨的人,图谋以兵夺权。事情败露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太子被废后,按长幼次序,该立李泰,但支持李家打天下、坐天下的关陇集团却主张立晋王李治。魏王李泰得知朝中分歧,便借太子承乾之事恐吓李治。此事太宗得知后,终于舍李泰而立李治。太宗发现李泰工于心计,如果他上台,必定会杀死承乾、李治及其他兄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晋王李治宽厚仁弱,如果他继位,则诸子则可保全,为了防止兄弟自相残杀,太宗决定立晋王李治。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正式立晋王为太子,并将魏王李泰降爵为东莱郡王。后来,太宗因对怯懦软弱的李治有无统驭大唐江山的才能发生怀疑,曾提出改立杨妃之子吴王李恪为太子。李恪文武兼备,太宗认为“英果类我”,并对他有意加以培养、教导,封他为远地藩王,应该说是太子的合适人选,但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唐太宗也就放弃了这一打算。毛泽东在读了《新唐书·李恪传》后,批注道:“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在毛泽东看来,唐太宗对儿子的评价和看法是很恰当的,但仅因长孙无忌反对,就放弃自己的主张,把立储君这一国之根本处理得太糊涂了,所以说他“英明一世,懵懂一时”。后来,李治继位,大权旁落,最后发展成为武则天以周代唐,几乎杀尽李家宗室子弟,使李唐江山毁于一旦,不能说不是个教训。

十二、治国之才识人伯乐

——中国历史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这就是毛泽东看武则天的观点。

【武则天小传】

武则天,名曌,并洲交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生于公元624年,死于公元705年。先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武则天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武才人到感兴寺出家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惭次得宠。武则天涉猎文史,知识丰厚,足智多谋,在后宫结派争宠夺权的过程中,独占鳌头,并于公元690年,废睿宗李旦为皇嗣自封为帝,创国号周,并以“曌”为己名。还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

登基之后的武则天,在用人上实行殿试,开武举、自举、试官等途径,破格用人,使得一大批的能人智士涌现出来。武则天还加大对旧士族大贵族及大官僚集团的打击力度,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举措,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在维护国土完整上,武则天于公元692年派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对安西四镇的领土主权,并设置北庭都护府,加强管治。文化上,武则天非常重视著述,如文人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少阳政范》等,并且,她自己也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传世。

武则天执政时期,虽说有一些措施得力,社会经济处于上升趋势,但在巩固维护自己势力的斗争中,剪除异己、滥杀无辜,独犯众怒。公元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

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

同年11月,武则天去世,终年80岁。

【毛泽东评点】

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引自毛泽东同工作人员孟锦云的谈话(见孙宝义编《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第118页,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鉴赏】

在我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于她的定论,众说纷云,但有一点趋于一致的是:武则天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女人。这一结论的参照依据,自然是有字可查的各种书籍及无字可查的民间传谣。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认识水平早已达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程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既不可尽信,民间的传谣自然更有理由不可尽信了。也就是说,世人之于武则天荒淫无度的评断,或许是有失历史的本来面目。晚年的毛泽东,读史是他主要的兴趣之一,就是在他逝世前的1975年,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一起时,还从评论《资治通鉴》开始,议论司马光、秦始皇、刘邦,最后将话题定格到武则天的身上。

据工作人员孟锦云(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回忆,毛泽东就如何读书的问题,对他们工作人员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是提出反对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

凡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还是白读了。”

孟锦云这时插话:“我读书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的看法。”

毛泽东接着说:“孟夫子(此指孟锦云——笔者注),不要认为书上篇篇是事实,句句是真理。我们现代人写书时事实都有自己的选择,古人就那么客观?代代相传就不会走样?比如,写一个人,他的臣下往往说好话,甚至吹拜,他的敌人往往攻击。这一代人这样写,那一代人又那样写,言过其实的东西不少。都是白纸黑字,你信哪一个?所以需要怀疑,你怀疑,就要去找别的史料,对照一下,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见孙宝义编《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第118页)。正因如此,对于众说纷云的武则天,毛泽东在同孟锦云谈话时,说:“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出处同上)。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武则天,是持肯定之态度的,就连千古以来之于武则天“淫荡成性”的定论,毛泽东也认为“恐怕值得商量”。当然,毛泽东同工作人员的谈话,属非正式场合,他的这一番谈话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事实上,抛开武则天的私生活不谈,只议她执政时期的各种策略与措施,还是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而且,武则天也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上为她歌功颂德的文字,因为她已经意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而是应该让后人去评说。

总之,在毛泽东看来,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有智慧也有自知之明的女皇帝。

十三、武功卓著文识稍逊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一代王朝,虽抛弃了周世宗对他的恩义,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但他最后一次兵变终止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屡见不鲜的政变,使天下归于统一,出现和平的局面,免除了百姓长期饱尝的战乱之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按封建道德而言,也可谓是舍小仁而存大义。

【赵匡胤小传】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60—976年在位。出身于仕宦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武官,祖父赵敬仕后唐,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赵弘殷仕后周,赠左骁卫上将军。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自幼学习骑马射箭,武艺超群。长大后体态丰伟。器度豁达,勇猛顽强。后汉乾祜元年(公元948年),22岁的赵匡胤投奔后汉枢密史郭威,正式开始其军旅生涯。郭威以周代汉,赵匡胤任滑州副指挥。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柴荣即帝位,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逝,其子柴宗训继位,年仅7岁,即周恭帝。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建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同类推荐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红尘菩提

    红尘菩提

    “菩提十书”之《红尘菩提》:红尘是情境,菩提在自心,要找到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是绝不可能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滚滚红尘。本书是“菩提系列”第八部,林清玄以澄澈的观照,寻找生命困境的超越,使我们有美丽的心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让我们知道:红尘,是觉悟的开始!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本书成功地塑造了真正爱民为民,奉献牺牲自己的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朴实亲民的形象。王瑛同志生前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2006年7月被确诊患肺癌晚期,仍坚守工作岗位。2008年11月27日病情恶化,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不幸去世,年仅47岁。参加工作27年来,王瑛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职责,热情服务群众,坚持艰苦奋斗,保持清正廉洁,做出了突出成绩。
  •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祭司带跑小皇妃

    祭司带跑小皇妃

    “她呢?”云花语还是少年时自负的口气。昀倾自身后解下一个包袱——里面却是一个白瓷的骨灰盒。“她没有云风月那么好命,有人想着救她。她就在这里。”两年后,南方的某个水乡。女子淡淡道“我是不记得你了,但是我把我们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我现在再看我们的从前,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没有情感。”不可一世的大祭司跪在该女子面前“要怎样才肯原谅。”女子莞尔一笑“好啊,原谅你。我们夏天在一起,冬天就分开。再在一起,再分开,如此循环往复,至死方休。”男子微皱眉,却不敢触怒女子“不与我在一起的时候,你和谁一起?”女子笑得更加灿烂“与你无关。”看幻瑶如何收复大祭司吧。……与君相斜倚,共看云落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奶爸的科技武道馆

    奶爸的科技武道馆

    在繁华的东方都市,有一间令全球强者都趋之如骛的小武道馆。那里的收费居高不下,哪怕仅仅是找馆主闲聊1分钟,都要8888元。那里的营业全无规律,每天至多开馆几个小时,还隔三差五的闭馆休息。那里的服务十分恶劣,学员常年得不到馆主的指点,甚至连一件练功服都不发。但,就是这样一间奇葩的小武道馆,却每天都会有无数强者挤破头的想加入,即便只是进去打扫卫生。某天,隐居深山多年的全球武者协会会长驾临此馆。“粑粑今天要给我做生日蛋糕,很忙的,你明天再来排队吧。”一个精致可爱的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道。
  •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御灵狂女

    御灵狂女

    她才十八岁,就被爹妈恨,老弟嫌,村人算计,还没钱。带着个亡灵东奔西走,还以为是个高级亡灵,却不料他这也不会那也不行,还怕狼狗!好不容易用异能,杀凶灵,除恶鬼,御亡魂,终于走出穷山沟,奔向新世界,哪里知,她就是那地狱之门的钥匙,她的离开,让千百年来被困在羊角村的亡灵全部逃走。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吃,自己打碎牙齿自己吞。看到漂亮的衣服正要买,却发现衣中有鬼,杀完鬼后…衣服碎了…看到漂亮的房子想要租,却发现屋中藏灵,御完灵后…房梁断了…看到漂亮的男人准备追,却发现他印堂发黑,除完魂后…男人跑了…从此她戒荤吃斋,不近男色,一心抓鬼,誓不结婚。“姑娘,我有一组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儿女,请笑纳。”“先打赢了我的宠灵再说。”“你说的是那棵狗尾巴草吗?我把它做成戒指了,你看看合不合手。”“还有那棵千年老树。”“大树底下好乘凉,我刚刚做了个秋千在它身上,咱们去坐坐?”“我的鼠宝呢?”她终于变脸。“听说干锅鼠肉很好吃…”“你敢!”他指着拖着一袋子大肥鼠过来的鼠宝,“我不敢,它敢。”她大惊,“鼠宝!你竟然谋杀同胞!”“你是不是想说你还有个人类宠灵?放心,我早就看出他对你不怀好意,已经将他锁起来了,所以,现在你接受我的染色体了吗?”“接受了。”闪婚就闪婚,反正跟她结婚的就没有一个活人!一个月后…“喂!你怎么还没死?”“舍不得你,舍不得死。”两个月后…“你还能活多久呀?”“少则十年八载,多则百来年吧!”半年后…“你还是死了算了吧,我免费帮你超度亡灵,保证你能上天堂。”“宁为地狱人,不做天堂神,亲爱的,洗洗睡吧。”*灵异类异能女强文,现代架空,请勿较真。女主成长系,不会一口变成胖子,但会越来越强温馨提示:胆小勿入金品馆作品,质量保证,坑品保证,日更五千,欢迎入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废弃狼妃

    废弃狼妃

    (一对一,小喜的第三个文!)她,本是一只雪山上的狼,懦弱的狼。魂断于猎人的枪下,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是王妃,懦弱的王妃,丫环小妾随便欺负的王妃。王爷丈夫拿她的血去救他心爱的女人。王爷丈夫亲手打掉了她的孩子。面对王爷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她还是走到了最后。多年后她又出现在了王爷面前,可是她已经不是从前的她了。自己的文文【肥婆皇后】连载文小喜的读者QQ群:104841161★☆★☆★☆强力推荐的文文【入戏】强力推荐的文文【黯殇】自己的完结文文【无爱侧福晋】亲亲雪雪的文文【弃妃的怒放】亲亲自恋的文文【王爷奴家有了】亲亲老沙的文文【第二十房男妾】★☆★☆★☆******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谢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骑马与砍杀之战争之风

    骑马与砍杀之战争之风

    新书《带着骷髅军团闯末世》已火热连载200多章!一个大二学生穿越到经典游戏《骑马与砍杀》中的争霸路程。一个库吉特人张思勉从小兵到将军的路程。
  • 三代才女绝恋

    三代才女绝恋

    一场答联求亲,让他们喜结良缘;宫廷祸乱,让他们分离两地、重聚无期;乱世当道,让她三嫁他夫,抛弃亲生骨肉……看三个女人如何演绎他们的爱恨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