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600000009

第9章 李大钊学者与战士的追求

李大钊(1889~1927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河北乐亭人。留日。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主编《晨报副刊》。有《李大钊选集》。

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三十九岁时,遭奉系军阀杀害,一生短暂却壮丽。他还是一位才识渊博的学者,“学者和战士两种品格在他身上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读书著述的一生就是探索追求真理,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生。

“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李大钊自小读书异常用功。七岁时,祖父送他从师于谷家私塾单子鳌处。同学中数他年龄最小,却最用功。常是放学后,一人留在教室里背书。单子鳌非常喜欢这聪明勤奋的学生,常悄悄地站在教室外,听年幼的李大钊帮同学背书讲解。单子鳌后来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李大钊少年之名)。”三年后,单子鳌向李大钊的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教不了他,还是另请高明吧!于是他师从塾师赵斗辉。十二岁那年,转入井家宅宋家专馆,随黄玉堂读书。

此时的李大钊读书爱思索,爱发问,凡有疑虑之事,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当时中国濒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蛮横侵犯,到处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李大钊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穷人没饭吃、没衣穿?为什么世上分富人、穷人?……他以这些问题问老师,常问得老师无从回答。一天听了黄玉堂老师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激愤地立下誓言:长大后要学洪秀全,推翻清王朝。

李大钊十六岁那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一考便中了秀才。家乡人热闹地按习俗放鞭炮、贴报单、坐棚车欢庆一番。当时清政府正搞所谓新政,废科举办学堂,李大钊这位秀才转入了永平府中学。在校内他除了刻苦学习的各门课程,还常与同学一道讨论国家大事,并常常钻到藏书楼里,搜寻宣传新思想的书刊,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

两年后,李大钊与同学去天津报考学校,当时有三所学校(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和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同时招考。李大钊不喜学医,考银行专修所虽被录取,但他认为“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他“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为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决定报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李大钊没有按照祖父为他设计好的光耀门楣的读书之路发展,却朝着一个爱国者、革命者的道路前行了,正如他在《狱中自述》里回忆的:“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他把书斋取名“筑声剑影楼”

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史记·刺客列传》,“筑声”指高渐离以“筑击秦王”。(高渐离,战国末年燕人,擅长击筑。秦始皇将他两眼熏瞎,他在击筑时,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剑影”是指荆轲以匕首(短剑)刺秦王。李大钊以这两典故命名书斋,原因有二:其一,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李大钊崇尚侠义,向往荆轲、高渐离诸义士,自己未能从军征战杀敌报国,只能把精研理法比作练习击筑舞剑,为报效国家探索真理学习本领。其二,用“筑声剑影楼”来纪念他心目中的革命者白雅雨先生。白雅雨是李大钊非常崇拜、敬仰的法政学校史地教师。白雅雨上课常在黑板上挂起自制的地图,讲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劫掠,指责清政府黑暗腐败,对外屈辱投降。讲得激动时声泪俱下,深深地震撼了李大钊的心灵。辛亥革命爆发时,白雅雨很少再给他们上课,有同学看到他与朋友一道聚会喝酒,酒后高唱荆轲刺秦王时的悲壮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李大钊猜测白雅雨是革命党人。果然,当滦州起义被镇压时,白雅雨作为北方革命军的参谋长被捕杀。李大钊强忍悲愤,默诵着白雅雨留下的诗篇:“革命当流血,魂随日月旋;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李大钊收埋了白雅雨的遗骨,并以书斋名来追怀有燕赵悲壮之气的白雅雨。

李大钊在“筑声剑影楼”书斋整整读书六年,学习了政治、经济、法律、史地、英语、日语等课程,每周课时三十六小时,读书十分紧张。但对于求知欲很强的李大钊来说,读书不但未成为负担,相反还带给他兴奋和快乐。他常去图书馆,广采博收,贪婪地阅读各类进步书籍。他接触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著作,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对英国人亚当·斯密的《原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的读书,为他以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3年,李大钊负责编辑出版的《言治》月刊创刊,发表了《大哀篇》,第一次用“李钊”署名。“钊”是燕之北郊,有“勉励”之意,他以燕赵慷慨悲歌之士自命,并勉励自己。从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他正式使用“李大钊”的名字(字守常)。此时,从“筑声剑影楼”里走出来的李大钊已是一个道德高尚、见识卓拔,学问充实,行文豪放,“明可以薄汉霄,幽可以泣鬼神,坚可以铄金石”的20世纪燕赵慷慨之士。

号召学生向图书馆捐赠书刊

李大钊在1918年1月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其间他特别注重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书籍。平时他十分注意德国学术思想界的动态,对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史、哲学怀有很大的兴趣。趁大战后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的机会,他果断采纳一位德文预科班学生的建议,直接向德国出版机构定购书籍,买进了大量的原版德文书籍,其中有康德、黑格尔学派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一举措不仅为北大图书馆充实了馆藏,新增了财富,为国内其他大学所不及,同时又使一些进步师生直接接触马克思的原著。他本人也较早地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写出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文章。

李大钊认为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的地方,更是教育人的地方,可以改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育。因此他十分重视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北大图书馆原先只不过是京师大学堂时期留下来的藏书楼,图书数量不足早成为一个主要问题。李大钊针对此事,倡议将个人藏书寄存到学校图书馆,允许其他师生在馆中阅读,同时还号召学生向图书馆捐赠书刊,并身体力行,先后捐赠中外文书刊数百册。当新图书馆红楼落成后,图书的数量相对增加,占据了红楼一层楼的大部分,为北京大学师生钻研学问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李大钊还热情帮助、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平时他的办公室常是宾客满座,大多是敬仰他的进步学生前来求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谈自己的见解,常从书架上找出中文或外文马克思主义书籍,热心指导他们阅读。

1918年秋,李大钊在图书馆办公室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他安排毛泽东担任图书馆助理员。李大钊热忱地帮助毛泽东,为他找来当时能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在图书馆内读书,第一次读到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节译本及英译本《社会主义史》,初步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他用这一方法论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坚定的信念。后来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时,怀着深厚的感情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时,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不做蛀书虫

李大钊十分讲究读书的方法,他不赞成钻到书堆里死啃书。他认为书读得好坏,主要看一个人的能力如何,看其是否具备了各方面的知识,思路是否开阔,而绝不是整天钻在书堆里变成蛀书虫。广采博览,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李大钊钻研书本、超越书本,读书有成的一个特点。

李大钊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担任《唯物史观》的教学。以前这门课的教学总是按旧史观照本宣科,李大钊没有现成的教本,只能编讲义。他的讲义从科学的唯物史观出发,立意创新、内容精当,而且篇幅多,每次课前亲自散发,总有十张八张,开了全校风气之先。他的讲课有系统,有说服力,常联系中外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加以印证,学生听课踊跃,座无虚席,迟到的没座位就站着听。他的讲课常让人“觉得有极大的煽动力”,那不是来自手舞足蹈的渲染,不是靠抑扬顿挫的声音语言技巧,而是靠学生急欲了解的知识,靠新颖的内容和丰富的资料。

李大钊特别善于著文,几乎每天都写文章,他在《甲寅》日刊任编辑时,每天或隔一天就发表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有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评论,对外国思想文化的评价……有时他和别人坐着谈话,谈着谈着,突然起身在桌上划起来,完了就是一篇短文。大家都很佩服他,曾问他:“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好?”他说:“你看我写文章好像轻而易举,其实花费很多劳力。”如此神速著文,确是历年读书积累之果。鲁迅曾在《守常全集》题记中高度评价:“他的遗文却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李大钊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治学著书的一生,实践了他最喜爱的那句题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杨宏敏上海商业职工技术学院

同类推荐
  • 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长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延伸,并将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科大、北外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参考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每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欧洲,不管是黑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注定了你的生命也就是一百年以内。你既然知道生下来一百年以后,你就会走,你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在于过程。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 人脉掌控术

    人脉掌控术

    最简单,最神奇,最有效,最实用,全世界高端人士都在用的人脉圣经。练就瞬间攻心术,成为社交中的王者。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做人,就要懂人性。只有掌握厂他人心理运行的轨迹,才能轻松走进他人内心。打造自己的入脉关系网。神奇的心理术,我们不可不知!
  •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人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强,如果什么都做,又企图做好每件事,不懂得集中精力先做好应该做的事,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什么事都做意味着什么事都不能做精做好,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很多人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把那些真正应该放……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一张厚重的红木床上,一男一女交叠的身影在垂帘的遮掩下,透露出一种朦胧艳色,上官九娘脸色绯红的看着那一对上演动作大片的男女,轻手轻脚的想要再接近一点,希望能看得清晰一些。“寒哥,你轻一些,伤到宝宝了……嗯。”女子柔媚婉转的音调,在结尾处还来了个抑制不住的轻哼。上官九娘生生的打了个寒颤,鼻尖一热,就发现两管鼻血轻悠悠的流淌。她真是无语问苍天,为嘛因为一个女人的一个声音,她居然没……
  •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奇妙的医学知识(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香为媒

    香为媒

    罪臣之女,京城第一名媛遭遇退婚,身价不跌反涨,精挑细选嫁给了仇敌之子。对母亲恨之入骨的恶婆婆,神神秘秘的畏缩小姑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闺蜜。痴缠的前未婚夫,迂腐的酸秀才,勇武黑心的将军。经历战火的洗礼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相公。对我好的,我记着,对我不好的,你等着。我是腹黑小白花柳白鹭,我为自己代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本书将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和倾向于失败的思维模式,透过对“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的系统性对比,论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同绿灯行(油门)、红灯停(刹车)的交通指令(操控系统),指导着我们启动“生产成功的流水线”以创造成功,提醒着我们关闭“生产失败的流水线”以规避失败。
  •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有的人先天体质差,身体虚弱、容易生病、手脚冰凉……有的人后天保养不当,形体消瘦、容易疲劳、皮肤干燥……有的人气虚,精神不振、容易出汗、胸闷气喘……有的人肾虚,腰膝酸痛、容易失眠、眩晕耳鸣……不管你是多大年纪、什么身体状况,只要抓住了“秋冬”这个进补的最佳时节,简单进补,就能彻底改善当前的身体状态,来年腰不酸、腿不疼、精神好、生病少!老中医陈惊蛰纵观数千年的中华养生史,将老祖宗经过无数实践总结出来的朴素道理,与自己几十年来宝贵的临床经验融为一体,为现代家庭提供最科学、最全面、最方便的秋冬食疗进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