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500000024

第24章 心理疾病的预防(7)

心理学的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生命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威胁的上面,因而所剩余的精力,就往往难以用在“创造性的适应”上。而正常的心理适应却应当是,不仅能够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且可以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进行创造性的适应。

消极被动式的心理适应,可以叫做“顺应”。中国有句俗话说“逆来顺受”;基督教宣扬耶稣在被别人打了左边的脸部时,不仅不反抗,反而送上右边脸部,以示耶稣的“宽容大量”的气度;还有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的甘地,曾提出“非暴力抵抗”口号等等,这些看来都可以算做是消极被动形式的心理适应。

为了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在心理上适应周围社会环境,需要采用一些更富有积极主动意义的办法。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高斗志,培养奋发向上的志向。

心理健康专家D·B·克莱因在1944年出版了《心理卫生》专著。他在这本书里,把心理卫生的意义解释为提高士气、促进士气的“士气”。他说:士气是一种经常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有了士气,人们就能乐观地、勇敢地、有效地去面对各种困难与危机。士气的对立面就是失望、忧郁和畏缩。这种士气,在学校可称之为“校风”;在军队里则可称之为“斗志”。这也可以说明心理健康学的意义,主要在于积极地引导人们保持心理健康,增强斗志,而不是消极地防范或治疗心理疾病。

由士气所产生的激发行为力量,往往比由纪律所产生的约束行为力量更加稳定、持久。工业心理学的实验证实,生产效率和士气的关系非常大。工作条件和管理方式对生产效率并不起直接的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看来对提高生产效率不是直接相关的“中间媒介”的士气。在集体劳动中,士气就是“风气”、“道义”,道义感比起金钱物质刺激的力量要大得多和持久得多。

西方工业心理学家,曾经不止一次地用“问卷回答法”,列出各种重要的工作诱因等级,让青年工人回答,结果“酬金”一项都不是首位,而“同事友谊”却总是居首位。有些青年工人表示,宁愿同自己喜欢的同事一起工作,或者宁愿在“志同道合”的友好气氛中工作,即使降低薪金也不在乎。从这里可以看出,集体的士气就是自发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能使集体一致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因此,可以说集体的士气又是集体的精神、集体的意识。

士气,实际上也就是“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排除万难,无往而不胜。1921年,法国人维克多·格林尼亚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有人描述他怎样由一个纨绔子弟变为卓越科学家的历程时指出,由于他年轻时遭受别人的羞辱和讥讽后,幡然悔悟,立志要摘掉生活奢侈的、不务正业的、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帽子,在悔恨和羞愧中奋发图强,历时八年便成了著名的化学家,不久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国建国以来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第一位理学博士,四十二岁的张筑生,谈起他的往事时说:“上小学时,我的作文常名列前茅,可是算术成绩却很糟糕,有一次珠算还不及格。当我走进补考的教室时,脸烧得象熟透的柿子,从那以后,我发愤而起……”

“发愤而起”,就是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志向,也就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由此可以得出一条规律性的结论:士气高的标志就是面对困境而不屈不挠;而提高士气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展望美好的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有了这样一些崇高的、奋发向上的志向,就能激励我们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说上面这三句话的是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周总理光辉战斗的一生,也的的确确地是实现了他为“中华之崛起”和“中华腾飞世界”的崇高志向。

也许有人会说,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志向,不一定是人人都能有的。其实,高尚远大的志向,只不过是属于高层次的个体需要,而“需要”,则是人人都会有的本性、天性。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我并不比你差”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培养、提高,就可能升华为奋发向上的志向。古语说:“人患无志!”只要我们树立了奋发向上的志向、信念;在心理上设立一个积极的、富有吸引力的、优越的奋斗目标,从而点燃起心头上的希望之火,就会保持健康的心理,也就会成为能对社会、对民族有贡献的人。

增进心理耐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面对相同的困难情境,或者是在同样性质的问题面前,有些人会很容易地引起心理挫折,并导致不适应性的行为;而另外一些人却相反,他们能够沉着地对付这些问题或困难,并且冷静地去解决它们。

这种现象说明,对于来自外界的挫折的抵抗力是因人而异的。心理学实验和生活实践也证实,人们对于挫折的“抵抗力”,或者说对于挫折的“容忍力”,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这就如同当外界的病菌侵入人体时,对病菌抵抗力强的人不易于发病,而缺乏抵抗力的人,却会很容易地病倒那样。

心理学把对于挫折的抵抗力(容忍力),叫做“挫折耐力”,或简称为“耐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再具体些讲,所谓“耐力”就是指一个人在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防止、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换一个说法,耐力是一个人可以承受来自环境的各种打击,或者是能够经受得住各种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耐力和习惯、态度等十分相似,它也是经过学习、训练而获得的。它和每个人的人格整体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挫折耐力低,那么,经过几次挫折的打击后,这个人的人格就可能会失去完整性,甚至会分裂。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行为失常或产生心理疾病。

最初使用“耐力”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性格心理学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他给耐力下的定义是:“能够战胜、驾驭心理适应。也就是说,可以抵抗挫折而没有什么坏适应反应的能力。”可见对于挫折的抵抗力,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特征。有耐力的人不会轻易地产生不适应的行为,不会表现为行为失常;他们和周围的人们可以保持与创造和谐的圆满的人际关系;他们的生活是愉快的、轻松的。相反地,缺乏耐力或者丧失耐力的人,则会恰恰相反。因而,耐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主要标志。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心理耐力呢?首先可以从缺乏心理耐力的原因讲起,看一看为什么会缺乏心理耐力,从而也就可以了解应该从哪里人手、怎样培养心理耐力。

缺乏心理耐力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1)“挫折经验的不足”。这可以从那些自幼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身上明显看出来。这类孩子在家里,因为经常可以容易地、而且及时地满足要求,因而当他们到了伙伴集体中时,就往往会经受不住哪怕是稍微一点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当他们的要求和愿望遭到挫折、碰壁时,就常常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的反应。特别是那些生活条件优裕的独生子女,从幼小时起,父母对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几乎都是“有求必应”,达到了所谓“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地步,因而长大后,如果缺乏必要的锻炼,听任他们娇惯任性地恣意发展下去,当他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风风雨雨”或“磕磕碰碰”的时候,就往往会表现为适应能力很差,成为不合群的、被人嫌弃的人。

(2)“挫折经验的过剩”。比如,那些家庭穷困、双亲不和的孩子们,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管制,或者干脆放任不管,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以致使他们从幼小起就具有了较强的防御机制。这些自卫性行为,日久天长地持续下去,就会逐渐地成为习惯,最终难于适应日后的生活。这类儿童长大成人后,往往表现得蛮横无礼、不讲道理;或者作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借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也有的人与此相反,表现为孤独、内向、阴沉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情感不易表露,抑郁寡欢。

(3)“挫折经验的断续”。这是指这样一种情况:比如,一些在情绪变化无常、没有准脾气、而又不坚持管教的双亲养育下的孩子,由于同样一件事,父母昨天可能许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或愿望,可今天又变卦不允许了,致使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或意愿为什么会受到阻抑,不知就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这种不正当的家庭教育培养、熏陶下的孩子,往往由于莫名其妙地克制自己,思想上不明确规范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于是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了耐力。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表现为优柔寡断、胆小怯懦、反复无常的不良性格。

针对上述三种不利于培养心理耐力的因素,培养训练心理耐力的办法,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经受适量的挫折经验,让他们适当地去“经风雨、见世面”。

这里所谓的“适量”或“适当”,意思是说:如果挫折经验过多、过强,会失去信心,觉得“高不可攀”、“永无希望”;因而,在心理上会经受、招架不住,导致消极不良的后果。相反地,如果挫折经验过少、过弱,会麻痹斗志,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往往会养成人们吊儿郎当、敷衍了事的性格倾向。总而言之,挫折经验不可没有,但既不要不足、过多;也不要断断续续地变换不定。

不论是做父母的、或者是当事者本人,掌握这个“适量”的挫折经验的分寸、火候,委实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心理技巧。至于怎样才能做到“适可而止”地不多也不少、不强也不弱的心理抑制状态,留待后面专门讨论。

另外,心理耐力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为生理上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精神上的能量。一个人若想能够妥善地、现实地解决外界的阻力,排除心理上的抑制状态,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身体的健康状况,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魄中”的意思。

加强心理攻力

1984年6月17日上午,河南省淮阳县齐老乡大王村二十一岁的女共青团员孙桂梅,在铁路桥上,从火车前一米多处抢救素不相识的65岁的农民刘树林老大爷的事迹传出后,报社记者采访了火车司机,请他谈谈他当时目睹的情况。

这位火车司机激动地对记者说:“列车和姑娘同老人的距离差不多,她怎么能赶到火车的前面?火车虽然滑行,但速度还是不慢;而且前面那座狭窄的铁路桥几乎和机车一样宽,到桥上救人又怎么救法?……孙桂梅仍以最快的速度同列车展开了一场抢救生命的特殊竞赛,终于提前跑上桥头。当她跑到老人(耳聋)身边时,滑行中的列车离她仅有一点五米。只见她伸出双手,用尽全身气力把老人推出铁道,随即向后一个退步,还未站稳,机车推障器就把她撞倒,机车弹簧吊杆又把她推到桥下……”

这位司机在向记者介绍孙桂梅舍己救人的壮举时,所提出的疑问,(即“她怎么能赶到火车的前面?”“到桥上救人又怎么救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孙桂梅的这样行动是很难做到的。从心理学上应该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简单说来,它显示了人们具有心理上的“进攻力”,或者叫做“爆发力”。一般地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储存有足够的这种拼搏进取的“心理能量”。比如,在火灾、地震等危急时刻,或象孙桂梅那样在十分危急情景下抢救别人生命的短暂时刻,人们会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力量。这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应急行动时,心理上也会“壮起”胆量来,所以,这种心理上的进攻力,又可以叫做“应激力”,或者叫做“紧张反应”。

实验证实,当人们产生激情后,大脑皮层会发出信号,加强心脏搏动的能量,增进肌肉的供氧和营养物质,于是就会提高进行高度紧张的工作能力。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能够在遇到危险时,时常能做出奇迹般的行动的奥秘。报纸上曾介绍过许多这类感人的事例,诸如:有的青年人在火车就要驰来前,奋力搬走被雨水冲到火车轨道上的几百斤重的大树,从而保护了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十几岁的女孩奋不顾身地扑向叼走婴儿的猛虎,打跑猛虎,救下遇难的婴儿等等。这都是心理上的“应激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应激学说”。这种“应激”的理论,是由加拿大的一位名字叫做H·塞利埃(1907年生)的生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塞利埃认为,当人们的身体在接受外来的紧张刺激(压力)后,为了自卫会产生生理上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这种反应,是由于脑下垂体稻副肾所分泌的荷尔蒙(激素)的控制作用而形成的。

在塞利埃提出应激学说之后,很多心理学家们、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们,应用并发展了这个学说来解释一些社会心理现象。他们认为在经济危机、社会不安、甚至噪音等等紧张刺激(压力)之下,引起心理上的烦恼、挫折和焦虑等等,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往往是引起人际关系纠纷、冲突的起因。而且,如果对这种紧张刺激(压力)的应激状态持续不断,就必然地因积蓄过多,从而产生种种疾病。这些疾病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神经症”;在身体上表现为“心身症”。心身症的典型表现就是高血压、冒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症等等。

对应激学说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和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家的一些主张不完全相同,甚至对“应激”这个词,因为理解的不同,也有争议。比如说,塞利埃认为人在接受来自外部的紧张刺激后,为了“自卫”,会产生应激反应,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这仅仅是说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象孙桂梅那样,虽然自己在生理上并没有遭受任何紧张刺激或威胁,但心理上接受外来的紧张刺激、威胁后,为了“他卫”,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所以说,不能把“应激”单纯理解为机体对紧张刺激做出生理反应,从而发出的一种力量;“应激”还包括对来自心理上的、社会上的紧张刺激,做出心理上的反应所发出来的一种力量。

谈起“应激力”,或者叫它“心理能量”,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物质能量的一种形式。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和肌肉活动过程所构成的,而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人体中的能量是从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食物中分解获取的。若是形象一些讲,人体内的能量,往往会自行“炮制”而成小型的“燃料库”——三磷酸腺苷(ATP),以备人们紧急需要时,随时取用。一旦人体面临紧急需要情况的时候,人脑这个最高指挥部,就会发布“紧急动员令”,于是全身会立即处于紧急应战的高昂状态,可以说是I临战的一级战备状态。三磷酸腺苷就会转化为大量的能量,以供应身体的急需,从而使人体进发出一股平日从未有过的特大能量。

“应激力”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学说,虽然是由塞利埃首先倡导提出来的,但是发现人有应激力,并利用这种应激力去医治心理疾病,这在中国古代的医书里,早就有记载了。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揭秘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复杂难测的人心,各种前所未见、匪夷所思的心理学分析,令你拍案叫绝!爱情心理学、经济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都网罗其中。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第三极崛起

    第三极崛起

    那段历史最想让人去改变,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时代,穿越者的思想,能否改变这一切?从零开始,建军北方,在乱局中博弈,让我们影响世界、影响历史,成为不可忽视的第三极。本书纯属幻想,不是历史,请勿对号入座,也不讨论历史细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冕之王

    无冕之王

    邱小叶一定是穷到疯了,不然怎么会以草根身份混到贵族学院当记者?还被搞错性别当上了假小子!不过为了获得“无冕之王”丰厚的爆料奖金也值了。和当红男子乐队“Fire”同吃同睡,有三大美男围绕身边,每天脸红心跳暧昧十足。不过越接触越心慌,主唱任熙雨的笑容太阳光,不想只和他做哥们,也不想再爆料。但她还没来得及坦明身份去告白,就遭情敌报复被揭穿,还把“Fire”乐队也拉入绯闻中,邱小叶面临重大危机,是和“Fire”乐队友情分裂?被任熙雨划入黑名单?或者连“无冕之王”也再无缘?青春如火如荼,怎肯甘拜下风?用真心实意打败流言换回友情和爱情,爆料重要,但做自己的无冕之王更重要!
  • 少年心事当拿云

    少年心事当拿云

    本书收录的文章,行文风格不同于死板的作文而有类似青春小说的特色。幻想类小说和纯爱言情小说。写实题材主要涉及校园生活、初高中生在友情爱情亲情方面的情感体验;虚构题材主要是以现实世界、游戏世界、架空历史和超时空为背景的纯爱小说。
  •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历史最伟大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作品。林肯的主要功绩有: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的葛底斯堡战役、传奇将军格兰特、连任总统、南方军投降等。
  • 穿越之羁绊一生(大结局)

    穿越之羁绊一生(大结局)

    她莫名来到古代,不巧第一个见的男人被人下了..她倒霉充当了解药。是不是从那时候就开始了这一生的羁绊?她爱上了这个男人,但他心里似乎有了别人,她害得那个人灰心要嫁给别人,她忍痛劝他去抢亲……林纤纤他被人下了药,不想被下药的人得手,他逃了,她由天而降,倒霉当了解药。他心里难过,但仍是想着要娶她。他一直以为他喜欢的是清清,当清清因为她的缘故要嫁给别人,她劝他去抢亲,他去了,却在叫出不要嫁给他的那一刻后悔,他开始不懂他的心……袁青洛他因白玉神医而认识了她,迷糊却极重情谊,爱脸红,嘴笨,生气会流泪……在相处中慢慢地喜欢上她,但她心里却是白玉神医。他守在她的身边,不愿告诉她他的心,因只怕给她带来困扰,他知道她一定会因为无法回报他而难过,他只想她开心……凌腾跃他受了主人的命令暗中保护她,看着她的一言一行,竟在不知觉中动了心,但她始终不知道,他的存在……神秘人他有目的的接近她,因为好玩的天性,跟在了她的身边,想知道她和周围的人复杂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却没想……玉连飞(我写的小说可能会很平淡,没有跌挫起伏的情节,我的文笔可能也不是很好,各位要是觉得太白,也请各位原谅了。如果各位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正,请提出来,别骂偶啊!!!)新文<006号追夫计划>,一篇轻松文。http://m.pgsk.com/a/195638/《穿越之羁绊一生之命定的羁绊》袁青洛版http://m.pgsk.com/a/112149/还有娃的群81389478,有兴趣就加哈……
  •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勤奋好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也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朋友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