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800000027

第27章 宋金时期的音乐(4)

北宋初年,有一种有歌有舞的表演形式,叫做“传踏”,又叫“转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其歌舞相兼者,则谓之传踏,亦谓之转踏。……北宋之转踏,恒以一曲连续歌之,每一首咏一事,共若干首则咏若干事。然亦有合若干首而咏一事者。”宋曾《乐府雅词》卷上载有五套转踏,其中有无名氏、郑仅、晁补之《调笑转踏》各一首,都是一首七言诗加上一首《调笑》词咏一人或一事,如晁补之《调笑》共七首,分别吟咏西施、宋玉、大堤、解佩、回纹、唐儿、春草。郑仅的《调笑转踏》共三首,分别吟咏罗敷、莫愁、文君。王灼《碧鸡漫志》卷三载石曼卿曾作《拂霓裳转踏》,则是专咏唐明皇、杨贵妃事。郑仅的《调笑转踏》前有几句四六文的“入队”,后有一首七言绝的“放队”。后来,这种“转踏”发生了变化,前面的“入队词”变成了“引子”,后面的“放队词”变成了“尾声”,曲前之诗也变成另外的曲,就成了“缠令”。如果引子后面用两个曲调轮流演唱,就成了“缠达”。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艺人张五牛听到一种叫“打断”或叫“太平鼓”的演唱形式,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被称做“赚”的歌曲形式,把它加到“缠令”或“缠达”中演唱。《都城纪胜》说:“中兴后,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板中又有四片《太平令》或《赚鼓板》,即今拍板大筛扬处也,因撰为‘赚’。赚者,误赚之意也。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是不宜为片序也。”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载:“崇宁、大观(1102-1110)以来,内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断’。至政和初,有旨立赏钱五百千。若用鼓板作北曲子,并著北服之类,并禁止支赏。其后民间不废鼓板之属,第改名‘太平鼓’。”

张五牛创造的这种“赚”的歌曲形式,最大的特点在节奏上。从后来还保留在戏曲中的“赚”,如《薄媚赚》《莲花赚》《鱼儿赚》等中,我们可以推想到“赚”的节奏特点。简单地说,“赚”是一种由节奏自由的散板与有板的节奏型乐句相互结合的曲式形式。所谓“拍板大筛扬处”,可能就是指进入节奏自由的散板。所谓“赚者,误赚之意也。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是说“赚”的曲式一般是在近尾声处上板,进入固定节奏,给人一种似乎进入一个新的段落,“正堪美听”的错误感觉,表演却在这个时候结束了,当然,也就给人造成一种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但是这种形式却不适合叙述完整的故事,即所谓“不宜为片序”。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叫“覆赚”的表演形式,“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都城纪胜》),也就是说可以说唱比较完整的文武故事。

“赚”不仅是在曲式上有所变化发展,而且它还大量吸收了其他声腔的养料,使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但同时也增加了演唱的难度,需要表演者有很高的歌唱技巧。《都城纪胜》说:“凡赚最难,以其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诸家腔谱也。”其中,慢曲、曲破、大曲通可以称为“小唱”;“耍令”就是“唱耍曲儿”;“番曲”是指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说:“先君尝言:宣和末客京师,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皆歌之。”在《武林旧事》卷二“舞队”条载有《六国朝》《四国朝》,卷十“官本杂剧段数”中有《四国朝》。

在张五牛之前,唱赚中只有缠令和缠达两种。张五牛之后,又可以加入“赚”(当然也可以不加),使其艺术性更强。

现在仅存的一套南宋唱赚歌词,保存在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这套中吕宫《圆里圆》唱赚,是歌咏蹴球之事的,“圆社”即“蹴球之社”。全篇有《紫苏丸》《缕缕金》《好女儿》《大夫娘》《好孩儿》《赚》《越恁好》《鹘打兔》和《尾声》。

唱赚的要求是很高的。《事林广记》中所载《遏云要诀》(“遏云”即“遏云社”,是南宋时专门演唱唱赚的社团组织。《武林旧事》卷三有“遏云社唱赚”的记载)说:“夫唱赚一家,古谓之道赚。腔必真,字必正,欲(疑当做“歌”)有墩、亢、掣、拽之殊,字有唇、喉、齿、舌之异,抑分轻清重浊之声,必别合口半合口之字。更忌马嚣镫子、俗语乡谈。如对圣案,但唱乐道山居水居清雅之词,切不可以风情花柳艳冶之曲。”它的最大贡献,是虽用同一宫调,但是由不同的词调连接而成,旋律不断地变化,使人不致疲倦。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第八章《鼓子词与诸宫调》中说:

唱赚是具有伟大的体制的崭新的创作。它创出了几种动人的新声,它更革了迟笨繁重的唐、宋大曲的音调。我们文学史里知道在同一宫调里,任意选取了若干支曲子,来组成一个套数,第一次乃是由于“唱赚”者的创作。这个影响极大,由单调的以二段曲子组成的词,由单调的以八支或十支以上的同样的曲调组成的大曲,反复歌唱,声貌全同,岂不会令听者觉得厌倦么?一个崭新的新声便在这个疲乏的空气中产生出来。

给予了唱赚极高的评价。杨荫浏先生也称它“是宋代流行的最高的艺术歌曲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十四章《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的发展》)。

《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条载南宋临安唱赚艺人有濮三郎、扇李二郎、郭四郎、孙端、叶端、牛端、华琳、黄文质、盛二郎、顾和、马升、熊春、梅四、汪六、沈二、王六、许曾三、邵六、小王三、媳妇徐、沈七、谢一等;《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载杭城能唱赚者有窦四官人、离七官人、周竹窗、东西两陈九郎、包都事、香沈二郎、雕花杨一郎、招六郎、沈妈妈等。

(6)陶真

陶真,又作“淘真”,是一种用琵琶和鼓伴奏的说唱艺术。它起源于宋代农村,大多不入勾栏,由路歧人(多为盲艺人)在街巷旷野甚至农村表演。《西湖老人繁胜录》载路歧人在临安宽阔场所表演时说:“唱涯词,只引子弟,听淘真,尽是村人。”可见它的表演比较通俗。

到元、明、清时期,陶真又有所发展,最大的区别在于宋代用鼓伴奏,而明、清以后用琵琶伴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载:“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评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我们前面所引的陆游《小舟游近村》诗,描写的就是宋代山阴乡下农民听说陶真的情形。

(7)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说唱音乐。它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子联缀而成,可以说唱大型故事。据说它的首创者,是北宋汴梁勾栏艺人孔三传。《碧鸡漫志》卷二载:“熙丰、元间(1068-1093)……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也说:“说唱诸宫调,昨汴京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在宋代的说唱艺术中,诸宫调是体制最大、艺术性最高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篇幅大,可以用一二百支曲子连续演唱,一个故事的演唱,有时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它的题材范围得到很大的扩展,无论哪一类的题材,它都可能胜任有余。二是采用了不同宫调,包括不同的调高和不同的调式的各种曲调连缀而成,打破了其他说唱艺术,如鼓子词、唱赚等只用一个宫调的局限,色彩变化极为丰富。如著名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使用了正宫(正宫调)、道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调、般涉调、高平调(南吕调)、商调、双调、中吕调、大石调、小石调、越调、羽调(黄钟调)等十四个宫调。若再进一步统计,则它包含了四个宫调式(正宫、道宫、南吕宫、黄钟宫)、五个商调式(大石调、双调、小石调、商调、越调)、五个羽调式(般涉调、中吕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第八章《鼓子词和诸宫调》中说:

“诸宫调”是宋代“讲唱文”里最伟大的一种文体,不仅以篇幅的浩瀚著,且也以精密、严饬的结构著。她不是像“转踏”、“唱赚”那样的小规模的东西,她必须有最大的修养,最大的耐力去写作的。她是“变文”的嫡系子孙,却比“变文”更为进步——至少在歌唱一方面。她是宋代许多讲唱的文体的登峰造极的著作;她有了极崇高的成就;她有了最伟大的作品遗留下来——虽然不过寥寥的三部。她在宋、金、元三代民间,有了极大的势力。有专门的班子到各地讲唱“诸宫调”;讲唱的时间,不止一天两天,也许要连续到半月至三、两月,然而听众并不觉得疲倦。

据《东京梦华录》卷四载,孔三传表演的曲目有《耍秀才诸宫调》。唱赚艺人张五牛还和另一艺人商正叔编写过《双渐苏卿诸宫调》(见元夏庭芝《青楼集》)。《武林旧事》卷十“官本杂剧段数”中有《诸宫调霸王》和《诸宫调卦册儿》两出,可见诸宫调已进入内府演出。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等作品中,我们知道还有以下一些诸宫调作品:

《崔韬逢雌虎诸宫调》 《郑子遇妖狐诸宫调》

《进底引银瓶诸宫调》 《双女夺夫诸宫调》

《倩女离魂诸宫调》 《崔护谒浆诸宫调》

《双渐赶苏卿诸宫调》 《柳毅传书诸宫调》

《三国志诸宫调》 《五代史诸宫调》

《七国志诸宫调》 《赵五娘蔡伯喈诸宫调》等

现存作品,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全本)和《刘智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残本)三部。

说唱诸宫调的艺人,据《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记载,有女艺人熊保保及后辈女童。《武林旧事》卷六“诸色艺伎人”条载有高郎妇、黄淑卿(《西湖老人繁胜录》也载有高郎妇、黄淑卿)、王双莲、袁太道等。

(8)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宋室南迁,一部分艺人,当然也包括说唱诸宫调的艺人随朝廷迁到江南,继续着他们的艺术表演,但是也有一部分艺人仍滞留北方,或者被金人或蒙古人掳掠到北方和西北边陲,使中原的艺术得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据钟嗣成《录鬼簿》卷上载,《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董解元是大金章宗时(1190-1208)人,他在唐宋人的其他作品的启发下,把元稹的不满三千字的传奇《莺莺传》改编成五万多字的说唱艺术作品,有说白,有唱段,使用了十四个宫调一百九十三套组曲,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艺术性很强。更为可贵的是,彻底改变了《莺莺传》的原主题。

《莺莺传》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是以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为结局的,作者对此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使得作品的格调并不太高。而《西厢记诸宫调》,则把张生塑造成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作者讴歌他和崔莺莺的坚贞爱情,赞美他们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一主题被元代王实甫所继承,创作出光照千古的名著——《西厢记》。

《西厢记诸宫调》中有许多曲词写得既通俗易懂,又流畅优美,比如《长亭送别》中张生唱的一段“大石调”套曲和崔莺莺唱的一段“越调”套曲:

(大石调)〔玉翼蝉〕蟾宫客,赴帝阙,相送临郊野。恰俺与莺莺鸳帏暂相守,被功名使人离缺。好缘业,空悒怏,频嗟叹,不忍轻离别。早是恁凄凄凉凉受烦恼,那堪值暮秋时节。

雨儿乍歇,向晚风如漂冽。那闻得,衰柳蝉鸣凄切。未知今日别后,何时重见也?衫袖上,盈盈泪不绝。幽恨眉峰结,好能割舍。纵有千种风情,何处说。

〔尾〕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越调)〔上平西缠令》景潇潇,风淅淅,雨霏霏。对此景争忍分离。仆人催促,雨停风息日平西。断肠何处唱《阳关》,执手临歧。 蝉声切,蛩声细,角声韵,雁声悲。望去程,依约天涯。且休上马,若无多泪与君垂。此际情绪你争知,更说甚湘妃。

〔斗鹌鹑〕嘱咐情郎,若到帝里,帝里酒酽花浓,万般景媚。休取次,共别人便学连理。少饮酒,省游戏,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 专听着伊家好消好息,专等着伊家宝冠霞帔。妾守空闺,把门儿紧闭。不拈丝管,罢了梳洗,你咱是必把音书频寄。

〔雪里梅〕莫烦恼,莫烦恼,放心地,放心地,是必是必,休恁做病做气。 俺也不似别的。你情性俺都识。临去也,临去也,且休去,听俺劝伊。

〔错煞〕我郎休怪强牵衣,问你西行几日归。著路里,小心呵,且须在意。省可里晚眠早起,冷茶饭莫吃,也将息,我专倚着门儿专望你。

把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和“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相比,前者完全是从后者的意境中蜕化而出,文辞虽然变得典丽优美,但描写感情的深厚真切,却远远不及后者。

宋代的戏曲艺术

1.宋代杂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的因素,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元代以后,它更成为在宫廷和民间都最受喜爱的艺术形式。

我国戏剧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优孟衣冠和汉代百戏中的《东海黄公》等。在南北朝至唐代的散乐如《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子》《参军戏》等之中,都包含了许多戏剧的因素,但是,真正形成完整的戏剧,是在宋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古剧之结构》中说:“唐代仅有歌舞剧及滑稽剧,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

宋代的戏曲,主要是流行于中原(包括临安一带)的杂剧和流行于南方温州一带的南戏。

南宋时期,杂剧逐渐趋于规范化,其行当角色、演出程式乃至内容风格都有一定的规定,它的地位也上升到各种伎艺的首位。《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载:

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旧教坊有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色有歌板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龙笛色、头管色、舞旋色、杂剧色、参军色等。……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先吹“曲破”断送,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唱念,应对通遍。此本是鉴戒,又隐于谏诤。或谏官陈事,上不从,则此辈妆作故事,隐其情而谏之,于上颜亦无怒。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又名“经元子”,又谓之“拔和”,即杂剧之后散段也。顷在汴京时,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端。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宋代的杂剧一般分“艳段”和“正杂剧”两部分,称为“一场两段”(见《东京梦华录》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艳段”表演的是一段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然后表演的“正杂剧”才是主体,大概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也比较多,演出时间也较长。“杂扮”是一种以资笑谈的滑稽类节目,它有时用在正杂剧之后,有时不用。这一时期的杂剧,大多是以滑稽搞笑为目的的。但是,它往往也继承了从先秦以来的俳优艺术的传统,含有讽谏的意义。

同类推荐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美人寨,少主风流

    美人寨,少主风流

    抽风版简介:二十一世纪黑道少主穿越成山寨娇气二小姐,命运就此逆转。匪首大会上,众人商讨复仇大计与新首席领人选,大门被人从外一脚揣开,玉风流从容而入,将三山首领代表虎头牌拍在桌面上,“从今日开始,这灵狼山就由本小姐负责,没有异议…”一人终于微微回神,“二小姐我觉得…”“觉得什么?”少女眉峰微扬,截然不同的凛冽从眸中迸出,不怒自威,“就算是洞房花烛在上面的也必定是本小姐!父亲的仇,哥的失踪,弟兄们的死,我定会一一讨回。”此话一出,原本就惊呆的众人更是傻眼,目瞪口呆,哑鸦雀无声。灵狼山就此换主,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睛。❤❤❤❤❤❤❤~鸣金收金计两军,不,两匪军厮杀正酣,打斗中玉风流脸上的面具不慎被打落。看到那脸,男子一怔,随即笑了,那一笑原本正气凛然的脸邪佞尽显,“卿本佳人奈何为匪啊,可惜,可惜了啊…”话未说完,颈间抵上一抹薄凉,耳畔传来女子低柔的声音,“云寨主千万不要小看女人。”语毕,厉声喝道,“收兵!”“是,少主!”❤❤❤❤❤❤❤~灵狼山势力日渐壮大,朝廷再度派兵狡灭,只是这次派了个病娇王爷,一眼看到玉风流骇人的鬼面具便从马上摔了下来,白狼直接将人叼回,其余人顿作鸟兽散,结束,一兵未出。❤❤❤❤❤❤❤~两山结盟议和,男子卧于轿中,派人送出口信,“听闻灵狼山少主姿容俊美,若肯委身于本寨主,一切条件皆可商谈。”此话一出全体哗然,灵狼山众部下尽皆望向自家少主,等待发飙。孰知,玉风流毫无反应,淡淡然开口,“本少主只接受委身,不接受被委身。”“成交!”众人…❤❤❤❤❤❤❤~等等…
  • 错宠天价妻

    错宠天价妻

    【小心!极品男VS彪悍女】在公司,他是手段狠辣的冷总裁。在豪宅,他是魅惑邪肆的坏少爷。却被某女泼了红酒,高傲拒绝,“一千万?你还不够资格买我!”又被某女踹了命根,鄙夷嘲笑,“你不过是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家伙!”☆;【hold住!此处有小虐】从来只有他玩剩的,没有得不到的,她也不例外!宠溺、纠缠,当她为爱心动,他却因恨变脸,“谁,动过你?”却不知,那夜是他!囚禁、折磨,当她为恨心死,他却因爱疯狂,“恨也好,爱也罢,此生你都只能站在我身边!”却难料,宠妻上天。推荐大气古言新坑:☆????;【片段一】“三少,苏家大少约少奶奶……”“宰了!”“方子诺纠缠少奶奶……”“阉了!”“池少骚扰少奶奶……”“废了!”“三少,那可是你兄弟……”萧野铭抬眉,“那就,扔粪坑吧!”【片段二】办公室,“总裁,不好了!夫人把那些价值千万的古董,全砸了,一件不剩!”萧野铭头未抬,“既然她喜欢,再去弄一堆回来!”
  • 大雁精神:构建完美与卓越团队的培训读本

    大雁精神:构建完美与卓越团队的培训读本

    团队精神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大雁精神的实质——团队、沟通、领导力、目标、纪律、分工……学习大自然中最完美的“大雁团队”,建造完美的企业、组织和机构,个人要在团队中走向卓越,必须学习大雁精神。
  • 少年犯

    少年犯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女配不狠难翻身

    女配不狠难翻身

    苏琬在人生得意风头正劲的时候,很悲剧的摔了一跤,后果是她穿越到了自己新出演的后宫戏中!还是那个悲剧的一号炮灰!但是天生女王的苏琬怎么会轻易认输?作为影后,她卖的了萌,演的了戏,关键是她还有作弊利器随身空间,还有什么是她做不到的?她要在这后宫之中大杀四方,扭转局势。到最后,看谁笑傲天下!
  • 庶女传奇之翻手江山

    庶女传奇之翻手江山

    穿越到深山老林,遇到一贫如洗体弱多病烂好心的废柴男,顺手又捡一个骗吃骗喝小乞丐。莫名其妙被追杀,逃难漂泊也不可怕。黑衣刺客,异族王子,狠毒女侠,对我不利的统统拿下!
  • 绝世庶女药师

    绝世庶女药师

    新婚之夜,新郎大怒弃她而去,因为她竟然没有丝毫灵力,无法合体双修。身为七轮世家庶出的她成为家族耻辱,被剥骨而死,为她保守秘密的母亲也因此被囚禁在冰湖之中。若有来生,我必赶尽杀绝!星火不留!她的遗言响彻天地。三千年后,一缕阳光照进古墓,灵力涌动,枯骨换新颜,她睁开双眼,一个盗墓贼正站在石棺前笑她陪葬品少的可怜。是区区盗墓毛贼误闯了废柴庶女的坟墓?是迟来的天才美人撞上能召唤各路神兽的万兽之王?弑父杀仇,挑战王者,雪耻方休!就凭三千年静修给了她遍身灵力!就凭母亲留给她的胭脂戒指!凤鸣天下,龙隐凡尘,锦瑟之合,绝世无双!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戴墨镜的猫

    戴墨镜的猫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高洪波童话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在轻松、活泼、幽默的氛围中传达对孩子们深沉的爱。
  •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包换小米粒历险记、贪婪的指针、泡泡的世界、一半鸡、小鱼鲮鲮历险记、猫鼠大战、玫瑰花精灵、三国手指、我最喜欢的一棵大树、荷花、假如我是魔法师、蚂蚁世界的非凡旅行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