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得有多漂亮不管用,重要的是你的心真诚不真诚。心口不一、巧言令色,只会让他人心生反感。任何人都不是糊涂之辈,定会揭穿你的阴谋,因为内心不诚,即使嘴巴上说得再好听,也会被对方发现破绽,岂不是徒劳无功吗?反之,如果真诚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拙嘴笨舌、不善言辞,在行为上他人也能体会到你的真心实意。只要双方没有什么误会,你真诚地对他,对方必定会感激你,不定什么时候给你送上一份大礼。
(2)骗是真诚的死敌
与人交往时,最忌讳的就是采用欺骗的手段对待朋友。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绝对不会维持长久,更何况纸始终包不住火,迟早会被他人察觉,一旦东窗事发,在他人的心目中你的形象会一落千丈,即使以后你再用真诚对待他,别人也会认为那是一种虚伪的姿态,对你失去信任。
或许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人:你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他却以虚伪的态度应付你。这时,你可能会对真诚的作用产生怀疑,为自己的真心付出而感到不值。
其实,大可不必怀疑真诚的作用,因为你所遇到的只是一个例外,真诚对于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效的。换种说法,也许你的真诚还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对一切你要采取“反求诸己”而不是“求诸人”的态度,这是以真诚打动人的惟一原则。
(3)对人真诚也要分清状况
如果对方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你还与之深交、畅所欲言,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愚蠢的人。
真诚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对人真诚袒露胸怀时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是其人但时机不对,不能一吐为快;时机成熟,倾诉的对象不对,也不能说;倾诉对象和时机都成熟,但地方不对,依然不能说。只有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才能拿出你的真诚。当然这与上面所讲的对人要真诚的说法并不自相矛盾。
总之,真诚待人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因此,要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也不要编造谎言蒙骗他人。
以上三条真诚准则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当你按照此方法去做了,一定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巨大力量,它将使你受益无穷。最终,你会明白,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不容违背的真诚内涵,当你探究其中的真谛时,能发现自己的做人方法也在逐渐地完善。
对人要真诚,将心比心、投桃报李的道理每个人都懂,而大部分在交际中获得成功的人,也是这样做的。你将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对方,对方也一定回报你一份真挚、浓厚的情。
9、留住别人的恩惠,忘却他人的过错
聪明的人喜欢记住别人的好,而愚蠢者喜欢记住他人的仇。这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聪明人离成功越来越近,因为当他们被困难缠身时,总会有朋友助其一臂之力;而愚蠢者与成功渐渐拉开了距离,因为当他们遇到麻烦时别人不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天长地久的友谊,是在双方共同体谅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一些小的矛盾而分道扬镳。双方一旦发生矛盾,每个人心里想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坏处,平时对自己的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简直是一无是处。试问,以这种态度对待朋友的人,怎么能获得友情呢?
对待朋友要弃仇取恩,这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也是编织好人脉网最值得注意的问题。
阿拉伯著名作家里拉邀二位朋友一同到野外游玩。其中一位叫拉安,另一位叫吉伯。
当三人抵达一个山谷时,拉安不小心滑倒,多亏吉伯眼尖手快才把拉安拉上来,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惊恐的拉安平静以后在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拉安一命。
时过不久,三人又到达了一个小溪边,因为一件小事吉伯与拉安争吵了起来,气愤之下吉伯动手打了拉安一耳光,拉安难过地在沙地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拉安一个耳光。
旅行结束后,里拉好奇地问拉安:“你为什么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写在沙地上?”拉安说:“他救了我的命,我将永远地记在心里,那是他对我的恩情;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让它随着沙滩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常有发生。但愿每个人都向拉安一样,记住的只是他人的恩惠,而他人的过错却被抛到九霄云外。
事实上要求每个人都敞开胸怀去接受别人的过错,显然有些不太现实,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而弃仇取恩也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一种宽大的胸襟和深厚的涵养,这就需要人们慢慢去修炼,万万不可急于求成。
10、要想自己有面子,先给别人留面子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不要求你去喜欢他们中的每个人,但至少也应学会给他人留足面子。每个人都不是傻瓜,你给他面子,他也同样会投桃报李给足你面子。所以说,要想自己有面子,就要给他人留足面子。
与人相处当双方意见不统一时难免会产生口舌之争,然而会做人的人,不会让这种争执成为破坏友谊的蛀虫,他们总是以和为贵,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提高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人缘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现实生活中,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过分地相信自我标准,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想法会立刻给予判定“说得不错”或“真是好笑”,“这种说法完全不合乎常礼”、“这样说不行”、“这不正确”、“这不太好”。因而,在日常的交际中,势必会与人产生争论,造成太多心与心的嫌隙。
一旦争论产生后,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地去维护自己那些并不全面、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没有必要深究的问题,给予了太过于“隆重”的对待,激化了矛盾。
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一下问题的实质,此时你会发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箭过后,我们得到的仅是心烦意乱,而失去的却是彼此间亲密的情分,以后的日子里友谊将出现一种隔膜,彼此将日渐疏远。值得你“庆幸”的是,你又多了一个“敌人”。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敌人树立后,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锻炼那“锐不可挡”的口才了,也为自己的成功道路设置了一个障碍。
卡耐基曾经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
与人争论,并不是在向人显示自己的威风,确认自己的口才,而是在树立“敌人”,即使获得了胜利,却也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会做人的人,在遇到此类事情时总会留一手,即使自己的口才出类拔萃,他们也不愿与人争论。迫不得已被卷进争论中时,也甘愿充当个失败者。
争论对双方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遇到与人发生争执时,不妨努力使自己去了解对方,给他人留足面子。争论无益于友情,在争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只有两种:
一是越来越坚信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性;二是基于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出于维护自尊心也不会向他人低头认输,加之人固执的本性,双方距离会越拉越远,争论结束也就意味着友情破裂。
双方的立场为争论双方共同设立了一个“敌人”。普天之下有一种人人缘最好,就是时刻给他人留足面子,并可在争论中自动低头认输的人。
班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间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如果想在争论中改变他人的看法或态度,那么你错得就有些太离谱了。每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总将自己的优越性,带进与人相处的社交当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即使有些人能够主动承认自己错误,蔑视自身的优越感,却很可能被他人称为“懦夫”、“胆小鬼”或“愚蠢人”。
其实,这种看法完全错误,那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供称赞的美德,是一种超越“优越”与“权威”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上即将取得辉煌成就的前兆。
“认错”虽说是个简单的行为,可是在当今人们的心目中却比登山还要难。究其原因,是缺乏自我反省的勇气,是内心的“自我权威”在作祟,其实,消灭这种过分的“自我优越”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人们心中充满爱,与人交际过程中给他人留足面子,毁灭心中那多余的冲动,冲破那一层古怪的心理障碍根本不成问题。
当所有人都对你没有好感时,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是一个热爱与人争论的人,不要等到自己已经被众人孤立起来时,才幡然醒悟,那时已经为时晚矣,陪伴你的也只有孤独寂寞了。
佛祖有云:“恨不消恨,端赖爱止。”意思是告诫人们,与人争吵并不可能消除误会。只有尽量让自己去了解对方,在争论中主动认输给别人留足面子,才可以在人们当中重新树立起“人气儿”。
可能有人会怀疑这种说法。有人可能会说,联合国中每天都在保持着不断的争吵,由此看来,杜绝争吵的道理似乎是错误的。我们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与联合国相提并论,说出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因为,我们个人属于一个小个体而他们属于一个集团,各自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与其相提并论,往往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
林肯曾经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成就的人,是不会将时间耗费在私人争执上的。争执的后果是失去了自制,这不是你能承担得起的。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如果你是对的,就让步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将其杀死,被它咬伤也不能治好。”
的确,任何人都承担不起争论的后果,我们虽然不能改变争论造成的后果,但是却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争论。
怎样才能避免争论呢?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会“给他人留面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凡是与他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试着用这么一种句式:“原来是这样啊!你说的是正确的,我经常为此而出错,不过幸好这次有你的提醒,我才不至于犯相同的错误。啊,依我看,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将这些用语应用到与人交往时,没有人会不给你面子。
许多人都领教过与人争吵的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与人交往时一定要避免这一点。如果要想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就不要向对方显示你的口才,也不要随便地践踏他人尊严,在公共场合给别人留足面子,要比自己死要面子强百倍。要知道避免争论,就能赢得好感。
11、宽厚容人,慈心结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要告诉人们“大肚能容,宽厚为本”。人一旦有了自私、狭隘的心理,将不利于与人相处,在为人处事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信奉“大度能容,宽厚为本”的宗旨。
大度能容,意思是告诉人们,对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要用不计前嫌、热情对待来取代斤斤计较、有仇必报,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而且还是提高人气的好方法,你包容了对方,对方出于感恩,有可能还你一个更大的人情。
武则天时期,朝中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丞相,他所表现出来的大度,才真可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史书上说他“宽厚清慎,犯而不较”,意思是说他处事谨慎,待人宽厚,对于曾经对不住自己或触犯自己的人,从不给予打击报复,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
娄师德的弟弟任代州刺史,上任前,弟弟为了让他放心,便说:“请哥哥放心,以后我走在路上,如果行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擦干就是了,绝对不与对方计较。”而娄师德却忧虑地说:“正因为你把别人吐在你脸上的唾沫擦掉,我才担心啊!人们唾你脸,肯定是生你的气,你把唾沫擦掉,这不等于是和他对抗吗?这样做只能让别人对你更加恼火。”弟弟看着娄师德忧郁的表情问道:“依哥哥的意思,我该怎么办呢?”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人家唾你,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也不要动手擦掉,而是让它自己干。”
然而,这种“唾面不拭”,不讲是非原则,只知道一味退让的做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眼中,就是迂腐、无能的表现。可是,娄师德的“宽厚清慎,犯而不较”的精神,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最起码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伟大人格与大度能容的雅量。
大度能容,宽厚待人,对促进社会交际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在社会上闯荡,怎么能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呢?在冲突与矛盾面前,如果能像大肚弥勒佛一样“容天下难容之事”,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对待你的态度终归会改变,这样双方的矛盾不就解决了吗?
在受到他人误解、与人因冲突彼此产生隔阂时,应该有“单恋”的精神。不要因为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恶劣,而改变自己宽厚待人的原则,始终以友好的方式对待对方。正是这种“单恋”的做人态度,才能唤起对方的良知。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
三国时期,东吴老将程普原先与周瑜不和,双方关系相当紧张,周瑜并没有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而将程普的过错,全部包含在自己宽大的度量中。
久而久之,程普被周瑜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对他钦佩不已,以至与周瑜交往若“饮醇醪自醉”,就像喝了又浓又醇的美酒,让人心爽神清。
还有一则故事,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战国时的“将相和”。设想如果蔺相如发现廉颇羞辱自己以后,立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与廉颇针锋相对、怒目相向,双方的矛盾还能有化解的那一天吗?不但矛盾化解不了,他本人也会失去一位忠实的朋友,给整个赵国带来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大度能容,宽厚待人,是促使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消解矛盾和冲突的一剂良药。
大度能容,宽厚待人,不单单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身形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给他人留下个好印象,从而提高一些人气,如果没有了人气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影响力,这样的领导者不足以统领下属,教师不能教育好学生,商人卖不出货物,农民种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见,树立形象、提高人气有多么地重要。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人气、扩大影响力呢?其实,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不过,最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要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了。
当然,大度与宽容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要求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摒弃个人私欲,不能被自私自利的想法控制了思维,为自己的一己之利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伤害了他人。同样,像那种“报复之心”、“妒嫉之念”作祟时,更应该及时消除,不能让它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存活。要想做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还必须有点忍让精神。无缘无故受到冤屈时,只要不伤大雅,就让它过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处事过程中,只要交际者意识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的意义和价值,时刻告诫自己、反省自己,时间久了,自然会形成一种习惯,人气也随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