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000000046

第46章 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第三篇第三章 化愚痴为觉醒

1 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头一天晚上,与自己的学生话别。学生们对老师能割舍一切遁入空门既敬仰又觉得难以理解,一位学生问:“老师何为而出家?”

法师淡淡答道:“无所为。”

学生进而问道:“忍抛骨肉乎?”

法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人世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世上人,无论学佛的还是不学佛的,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能做到的,能有几人?如弘一法师这般放下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与大好前途、离别妻子骨肉的,可谓少之又少。

“放下”二字,诸多禅味。我们生活在世界上,被诸多事情拖累,事业、爱情、金钱、子女、财产、学业……这些东西看起来都那么重要,一个也不可放下。要知道,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可能会为物所累,导致一无所有。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达到人生至高的境界。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必须学会放弃。弘一法师为了更高的人生追求,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一切。丰子恺在谈到弘一法师为何出家时做了如下分析: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座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层地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

丰子恺认为,弘一法师为了探知人生的究竟、登上灵魂生活的层楼,把财产子孙都当做身外物,轻轻放下,轻装前行。这是一种气魄,是凡夫俗子难以领会的情怀。

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背囊在人生路上行走,负累的东西少,走得快,就能尽早接触到生命的真意。遗憾的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自身无法摆脱的负累还不够,还要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烦忧。禅宗的一个公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希迁禅师住在湖南。禅师有一次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禅师问:“那你见过马祖道一禅师吗?”

学僧回答:“见过。”

禅师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

因为在希迁禅师处无法契入,这位学僧就又回到江西见马祖禅师,讲述了他与希迁禅师的对话。马祖道一禅师听完后,安详的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少重?”

“我没仔细量过。”学僧回答。

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很惊讶,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南岳那么远的地方,背了一堆柴来,还不够有力气?”

仅仅一句话,这位学僧就当做一个莫大的烦恼执着地记在心中,从湖南一路记到江西,耿耿于怀不肯放下,难怪马祖会说他“力气大”。我们的心有多大的空间能承载下这些无意义的东西?

天空广阔能盛下无数的飞鸟和云,海湖广阔能盛下无数的游鱼和水草,可人并没有天空开阔的视野也没有海广阔的胸襟,要想能有足够轻松自由的空间,就得抛去琐碎的繁杂之物,比如无意义的烦恼、多余的忧愁、虚情假意的阿谀、假模假式的奉承……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花园,这些东西就是无用的杂草,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杂草铲除。

放弃实权虚名,放弃人事纷争,放弃变了味的友谊,放弃失败的爱情,放弃破裂的婚姻,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放弃异化扭曲自己的职位,放弃暴露你的弱点、缺陷的环境和工作,放弃没有意义的交际应酬,放弃坏的情绪,放弃偏见、恶习,放弃不必要的忙碌、压力……勇敢大胆的放下,不要像故事里的那位学僧,把一捆重柴背在身上不放手。如果不懂得放下,我们会比那位学僧更可悲,因为我们面对琐碎的生活,需要担起的柴火,比他要多得多。

滴水佛音

1、走江湖 “江湖”一语现在指老练世故,甚至有卖膏药杂耍不实之意。其实最早在唐代,“江湖”是指参学忙碌的意思。当时研究佛学的青年学者,不是到江西马祖大师处参学,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处参学。从江南到湖南,从湖南到江西,由此产生了走“江湖”一词。

2、《五灯会元》 “五灯”指五部禅宗灯录: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五灯”共150卷,内容层见叠出,诸多重复。《五灯会元》合“五灯”为一书,叙录简要,遂除叠合之弊,使“灯录”更符合禅宗史书的性质。在体例上,《五灯会元》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叙述,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热门推荐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涩妃别乱来

    涩妃别乱来

    想我凌雨得财奸倍,闲凉输德。穿过来不但是个貌美如花的弃妇,现任相公还说我刺杀他?策划害‘我’谋杀亲夫的帅锅,我先坑了你,再一脚把你踹了。亲亲相公想害我命?没关系,我让你偿偿什么叫百倍奉还。新皇帝不爱美人?小事情,所谓明骚易躲,暗贱难防。我会叫你晓得什么叫真正的……推荐涵别的作品:《极品世子妃》出版完结《惊世傻弃妃》出版完结《宝宝他爹是哪位》出版完结《绝色弃妇》出版完结《穿越之极品美女》完结
  • 禅里禅外看人生

    禅里禅外看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加上上进心强,功利价值挂帅,生活上的倒错(把追逐和占有当目标,把生活当手段)等等,致命焦虑和浮燥的情绪增加。本书旨在指引一个人成为一位有觉悟的人。通过自我的认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指引自我,从种种成见、偏见、敌意和偏执中解脱出来,体会自在和宽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清醒、更有觉察力,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理解人生。消解生活中的障碍和烦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自由。
  • 九重妖后:红颜媚骨

    九重妖后:红颜媚骨

    他予她滴血之恩助她化身人形她堕入红尘伴他两世情缘她,前尘尽忘却依旧苦苦守候千年他,抽去三千情丝,只为助她修补残魄她,灵动美好,心却被践踏的残缺不全他,本是无情,却终甘为她堕落凡尘待繁华落尽依旧红装摇曳的她“我早已不再爱你”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盗仙记

    盗仙记

    王盗,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受老头子临终嘱托,为了果腹生存,他做了仙道门派的外门弟子。入了山门,却发现修道者性情冷漠,弱肉强食。为求得道成仙,王盗勤奋修炼,渐渐在修仙界展露头角。借助金手指无相宝衣,得窥天道。且看他如何杀神,除妖!纵横天下,一统三界!
  • 夺取基因

    夺取基因

    这是一个关于《全种族基因修改器》的故事。 想变成超人?想变成蜘蛛侠?还是想要变成外星人? 恐龙基因、猛玛基因、星空巨兽基因…… 吸血鬼基因,狼人基因,天使基因,恶魔基因,甚至……帝江、强良、九凤、烛龙、饕餮、混沌,无数传说中的上古神兽,重现世间。 刀枪不入,水火不侵,长生不老,飞天遁地……
  • 天纵邪狂

    天纵邪狂

    前世她代号天凰,当代最有战斗力的特种部队里,最有价值的特别行动组长。专门带领手下执行各种国际级“斩首任务”在一次执行国际反恐任务中,为了维护同伴的尊严,完成任务毅然与目标人物同归于尽。带着现代桀骜不驯、固执张狂的灵魂,她重生在斩月大陆,一个灵武兼修的著名世家。现在她成为体弱多病、性情懦弱,人皆可欺的天生废材七少爷。被恨铁不成钢的老爹给硬拎到比武场中,还没有上台便被对手激发出的漫天剑灵而活活吓死了。当清冽的眼睛睁开,“他”已经不再是”他“。闯密地、解封印、签神兽、按照奇书《破天决》中凤凰涅槃之法,用命脉中潜力为基,彻底洗练了废弃的筋脉,重塑了羸弱的躯体。从此”他“胆怯变胆大、慌张变嚣张、病态成变态。性情乖张暴戾、行事恣意狂邪、颠覆正邪理念,打破黑白界限。以帝阶魔兽慑月为伴、异界妖皇天魅为伍、魔域至尊惊羽为友、闯荡斩月大陆,扫清三界六道中一切障碍,步上巅峰。当众生仰视时,才发现”他“竟然是她。一介撼世奇才,竟然是绝代红妆。片段一:惊羽一根手指插着那颗犹自跳动的巨大魔兽心脏,邪魅无比的讨好着慕容七少:“老弟,有没有兴趣品尝一下,皇阶魔核的滋味?”“滚,丫的,你把老子搞吐了,老子拆了你这把万年老骨头!”“呜呜呜!好歹俺也是魔界至尊,你多少给点面子!”片段二:“几百个超高级吸血鬼在旷野间游荡,寻找食物,大有横扫一切生灵的气势!”有个声音喊道:“大法师来了!”那群吸血鬼毫无反应。“法皇来了!”吸血鬼照样游荡。“冥帝来了!”那群吸血鬼开始瞪大他们那双血淋淋的眼睛,想把那个敢骗鬼的家伙找出来撕碎。“慕容七少来了!”一阵狂风卷过,当地空空如也。一个戴着面具的小人儿,从隐身处现身耸着肩膀喃喃道:“有没有搞错,偶真的哪么恐怖?”妖艳之极的冥帝也跟着现身出来,眨着妖冶的眸子叹着气补充了一句:“看来,以后,本帝只能跟你混了!”片段三:“天生废材,老子只不过把他改了一个字而已,有毛大惊小怪的?”慕容七少眨着一双颠倒众生的大眼睛,嘀咕道。”他“身体周围,被轰击成齑粉飞上半空的斩月至宝——测脉石,正纷纷扬扬的从半空飘落下来。”他“手中的斩月魔剑中被迫出的剑灵,正流散激荡如漫天烈焰。围观的众人全部石化。那可是斩月大陆传世千年的最高级别测验灵力和脉力的神器,”他“楞给当成了土块!片段四:“她”是宇文世家唯一的血脉,宇文雪凤。
  •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吃点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名言”,但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它只适合用于某种特殊的场合。对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中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所以,还是应该让他们吃点苦的好。要知道,不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尽管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这种教育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 销售就是提问

    销售就是提问

    有这样一个关于“提问引导”的实验:让人们观看关于一场车祸的幻灯片。其中一张幻灯片里有一辆红色的达特桑(Datsun,一种小型跑车)在一个黄色的让行牌旁。然后有人被试问: “你有没有看见别的车经过停车牌旁边的达特桑?”结果,大部分人都记成了达特桑旁有一个停车牌.而不是让行牌。研究人员的口头信息、词汇以及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所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