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200000023

第23章 西汉“曲”(7)

汉成帝当上皇帝后不久,尊母亲王政君为太后,拜舅舅王凤(王政君兄)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武帝以后形成一个惯例,凡任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在“三公”之上,且可专揽政权。河平二年(公元前27),又诏封王凤之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一日五侯”,显赫一时,炙手可热。五侯生活奢华,各有姬妾数十人,僮仆以千百计。王氏其余子弟亦皆任卿大夫、侍中等要职。阳朔三年(公元前22),王凤临终推荐从弟王音继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王音死后,由王商以大司马卫将军秉政。王商死后,由王根任大司马骠骑将军。终成帝一世,政权都掌握在王氏兄弟手中,形成外戚专权。

汉成帝将朝廷政务交给外戚王氏家族,自己则不治朝政,整日沉迷在酒色之中,宠歌妓赵飞燕、赵合德姊妹,分别立之为皇后、昭仪,奢侈浪费无度,生活荒淫昏庸,致使西汉王朝很快走向灭亡。在他死后,经哀、平两帝和孺子刘婴,不过十余年,刘氏江山就为外戚王莽所篡。

汉成帝曾为自己大规模营建陵墓。他征发成千上万贫苦百姓为其服役,连夜赶工,从很远的东山上取土,土石价格如同谷物一般,整个工程花费相当于秦始皇所建的骊山陵。老百姓竭尽财力、物力、人力,无数人被饿死。他们无以为生,只好举行起义。这说明那时的西汉朝廷已走上了末路,若不思革新、继续衰落,则亡日不远。

朝中王氏专权,政治黑暗,加上黄河泛滥,人民流离死亡者以百万计,四方百姓起义,朝廷统治日益动摇。但汉成帝并不放在眼里,心中只想着赏花醉酒,纵情享乐。一些有见识的大臣对此深深不安。光禄大夫刘向曾上书直陈道:“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从上古至今,外戚专权尊贵,自来无此突出。”成帝看罢上书,深有感触。然而他并没有认真去想这些,还是在宫中淫乐。

开始汉成帝宠爱的是班婕妤。婕妤生性聪明伶俐,楚楚动人,但很懂世事。一天成帝在后庭游览,要婕妤和他一起坐在车子上。婕妤推辞说:“妾观古时图画,圣帝贤王都有名臣在侧为陪,不闻妇女同游;传至夏、商、周三代末主,才让妻妾时时为伴。今陛下欲与妾同车,这不是很似三代末主吗?妾不敢奉命!”听了婕妤的劝谏,成帝心里很不舒服,但表面只好同意,未与婕妤同车。

直臣的上疏、贤妃的劝谏,并未打动汉成帝的荒淫享乐之心。他仍然想尽办法,挖空心思,纵情玩乐。他经常微服驾车外出,不是为访贤问苦,也不是为了解下情,而是去寻花问柳,花天酒地。

有一天汉成帝出宫嬉游,来到阳阿公主家。阳阿见皇帝兄弟驾到,盛宴款待,并让几名歌女一旁歌舞助兴。其中有位歌女,歌声娇脆、舞姿优美、身材袅娜、娇小可爱。成帝一见钟情,急不可待,马上在更衣室大布云雨,随后又把她带回宫中,当即拜为婕妤。

这人就是古今有名的民间舞蹈家赵飞燕,名宜主,绝对的骨感美人,体态轻盈,据说可于常人之手掌上曼舞;而且天生的猫步,如风拂杨柳、燕飞翩跹,“赵飞燕”之名亦由此而来。汉成帝专门制了水晶盘让她起舞,制了七宝避风台怕她被风刮了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环肥燕瘦”的成语,就是拿她的苗条与杨贵妃的丰腴相比。不久成帝还废掉了许皇后(据说与赵飞燕诬告有关)、疏远了班婕妤(据说也是赵飞燕指责她有邪媚之道),并顶住后宫压力,册立赵飞燕为皇后,从此与她一起登舟游乐,宠爱无比,“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并给她优裕的物质待遇,“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对于汉成帝的昏庸荒淫,朝臣不断讽劝。有一次,侍中班伯(班婕妤胞弟)曾因病请假,假满病愈,入宫进谒。当时成帝正与赵飞燕欢饮。班伯拜罢,两眼直盯着屏风上的一幅画。成帝叫他一起饮宴,都没有听到,仍专注画面。成帝以为屏风上有什么,一看,原来是商纣与妲己夜饮图。这对成帝已司空见惯了,不过他也明白了班伯的用意,故意问道:“此图何为示戒?”班伯这才说:“此图从反面教戒君上不要沉湎于酒色,古代诗书所言淫乱原因,无非因酒色惹祸哩!”成帝只好下令撤席,但未免怏怏不乐。

赵飞燕后来又向汉成帝推荐了自己的妹妹赵合德。赵合德更加漂亮迷人、花容月貌,据说皮肤滑如凝脂,又性格活泼,与姐姐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美,也更能吸引成帝,被册封为昭仪。因为赵合德皮肤好、洗澡身上不沾水(“若三尺寒泉浸明玉”),于是野史上还留下了“成帝窥浴”的传说,“汉成帝爱看别人(当然得是美女了)洗澡”的怪癖也便让后人指责了两千多载。

汉成帝自此左拥右抱,尽情享乐,更不理朝政了,“三人行”坚持了长达近10个春秋。赵氏姐妹利用美色、玩弄心术,将好淫的皇帝牢牢控制在了其“石榴裙”下。姐妹俩本来出身卑微,其父不过是宫府家奴,自己从小做歌舞伎;但“一朝选在君王侧”,也便大富大贵起来。在古代,女人的美貌同男人的才学一样,“售与帝王家”似乎便是其最高的理想了。

据野史记载,后来赵飞燕因与成帝没有子嗣,渐遭冷落,便铤而走险与宫中侍卫私通。戴了“绿帽子”的汉成帝后来终于发现,尤为厌恶;但好在有赵合德百般求情,并未一气之下当场宰了她。但也许主要还是喜新厌旧吧。此后成帝的爱都转到了赵合德身上,甚至称她是他的“温柔乡”。真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当一向身体健壮的汉成帝在仅45岁便暴亡时,内廷猜疑不已。以皇太后为首的高层对赵昭仪进行了调查,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赵昭仪与成帝的死有关。在这吵吵嚷嚷的闹剧中,最后赵昭仪被逼自杀。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成帝本人自取灭亡。一对老夫少妻,而他精力难盛,只得服用术士丹药助性,纵欲过度,透支了生命。但赵昭仪也有残忍之处,据说为了维持成帝的专宠,她竟把所有怀孕的妃子、宫女杀死。“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

汉成帝驾崩后,赵昭仪的姐姐赵皇后也早在妹妹自杀之前,先是被免了皇太后(她曾帮助成帝的侄儿刘欣即位而被尊为太后)之位,不久又被废为庶人。至此,这两位贵倾后宫、深受国君宠爱的姊妹花,在这连绵的政治风雨中终于零落成泥。而她俩与成帝的一段风流荒淫往事,亦早已划上了句号,仅仅留给后人耻笑和深思。

(第十五节)两汉之间的异类——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东汉之间新王朝建立者,公元8—公元23年在位。子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史载他长相如禽兽,“侈口蹶颐,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活脱脱一代谋逆枭雄。父王曼早逝,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虽生活艰苦,但敏而好学,恭俭礼让,勤奋博识,敬事叔伯,孝顺母亲,养护寡嫂兄子,结交名士,以德行著称。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颇为宗族众人赏识。虽后来地位提高,权力增大,但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伪君子的戏演得很高明。

自中叶以来,西汉皆以外戚辅政。王莽生在红极一时的王氏家族,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家甚为显赫。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皇后,历佐四世60余年为天下母,莽以她为凭借。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封新都侯、骑都尉,好匿情求名。绥和元年(公元前8),其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族众均曰然。哀帝即位后(公元前6年),因外戚丁氏、傅氏贵盛,未得势,归乡闭门自守,等待时机,常歇斯底里。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美言,足见人缘之佳。公元前2年获允回京居住。隔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玉玺,临朝称制,召他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其处理,总揽朝政。此时莽45岁,一夕之间成了国家最高行政首长,一上台即清除丁傅外戚势力,立中山王之子、9岁的刘衎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其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定基础。隔年太皇太后赐号太傅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之号。莽假意推辞再三,终接受名号,却拒绝俸禄二万八千户,又奏请封赏诸皇室子弟和大小官员,大家皆歌颂其恩德(公元1年)。但亦开始暴露真面目,捐钱献地,沽名钓誉,又广树党羽,笼络儒生,屡兴大狱,排斥异己,得同党拥护。48岁时立女儿为平帝后。同年,其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他逼迫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称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又作8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49岁(公元4年)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名额,由1人增至5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拥戴,甚至包括扬雄这等大文人。群臣纷纷上书阿谀,周公设礼作乐需7年,而莽只用4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此次却未谦让。又毒死平帝,改立两岁的孺子婴为帝,他以摄政名义,后又称“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王莽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新,和平夺权。登极前,依他既狡诈又烦琐的个性,自然还有一番假惺惺的托辞:“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并颁了一篇用深奥古文写成的诏书,十足的“深文周纳”。柏杨认为,王莽是儒家学派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回。刘邦夺权只是为当皇帝,满足私欲;王莽则有他的政治抱负,是为实践他的儒家思想。黄仁宇则为他解释说:“所以王莽纵矫诈,他所处的背景,则是当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西汉朝廷就产生不了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从他的立场看来,除了篡位外,也没有办法打开出路了。”他做了15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翌年以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历数西汉社会兼并之弊,托古改制,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一家男子不满8人,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者,余田分与九族、邻里、乡党;无田的按一夫一妻受田百亩分配;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赊贷和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控制和垄断工商业;普通百姓因祭祀或丧葬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利用朝廷权力调整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很有点像社会主义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到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一系列改革充满空洞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屡次变更币制,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经济混乱。“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不满和抵制。莽又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致使边地乱起,不得平息。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堪其苦。

天凤四年(公元17),全国发生蝗患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莽军相继败于农民军,又在昆阳之战中以40余万军而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自此大衰。地皇四年(公元23),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可另几支暴乱劲旅赤眉下江起事军、刘玄(更始帝)新市平林军等已攻入长安,城中少年响应,至渐台。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为起事军悬于宛市之中。两年后,西汉宗室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王莽是两汉之间的异类,代罪羔羊。是他平息了混乱,又是他挑起了更大的混乱,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由其早年的经历、自己的努力及外戚掌权、特殊际遇造就的。其政治失败,史书评为改制无方,食古不化,不诚无物及人心思汉等。他的一系列改革未能见效,因为诱发了社会动荡,损害了统治阶级利益,又未能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最终只能是理想主义改革者的梦想破灭。柏杨则认为,他的失败原因主要有5点:复古,守旧;缺乏技术能力;控制不了豪强官僚等既得利益者的反击;过于迷信制度,而且烦琐、屡变;固执己见,不听建议。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 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 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 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 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 ———————————————————————————————— 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密十三

    密十三

    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
  • 锦衣杀明

    锦衣杀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结党营私,热衷内斗,杀!假传圣旨,陷害忠良,杀!自私自利,拒不缴税,杀!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投机倒把,里通外国,杀!藐视大明,虽远必诛,杀!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死回来

    末世之死回来

    末世里,什么最不缺?丧尸,异兽,死亡。丧尸,异兽,背叛。丧尸,异兽,绝望。还有变态,变态,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娶馒头郎

    愿娶馒头郎

    《愿娶馒头郎》(女尊天下系列)内容简介:被母王设计,连夜出逃,有些狼狈却也自负潇洒,只是这“走”的匆忙,她发现自己除了几两银子以外,就只剩下证明身份的玉佩、父妃送的一个手链和保命用的匕首一把,实在是有些凄惨…不过没钱就没钱吧,她到也不是很在乎,只是这肚子…唉,好饿,好饿…“卖馒头喽,卖馒头,又大又香的馒头哦…”粗大的四肢,异于常人的身材,过分粗犷的长相,低沉沙哑的声音…话说,这样的男人在女尊的世界里真的有些不太养眼,但是,他面前那白白的馒头,却真的很吸引人,连带着也让这个男人可爱了起来…只是,为何事情会发生的如此突然,他怎么就一声不响的嫁了人呢……关键字:女尊,男生子,古代。此文乃是有悲有喜的正剧文,有着轻松的基调,有着悲伤的加饰,有着俗气的误会,有着固执的坚毅,有着不和谐的矛盾,有着点点属于人性的阴暗,也有着虚幻而又被渴望着的爱情……这是水草想要表达的现实,却也想着能让大家看到更多的东西,文笔有限,体会无限,喜欢的朋友支持下,水草先在这里说声谢谢了……
  • 汉武飞仙

    汉武飞仙

    *第一部*飞仙她,三岁精通天文五岁通晓地理七岁精于卜卦之术九岁便将史记、兵法烂熟于心如今她十三岁,在她却是安天知命的年纪了。无奈却被认定是“丑”颜祸水。穿越到这大汉皇朝,她是他的墨水儿?还是他的“李夫人”?*第二部*杀魔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她本是月桂树下的天之神女,却在邂逅他后,不惜触犯天条,跟他下凡.他是令神鬼共惧的邪魔,早已习惯千万年的孤寂,为何总割舍不下她?万年的等待,换来的竟是……南柯一梦?推荐我自己的书:《抢钱第一妃》链接地址:(已完结)《汉武飞仙》链接地址:(已完结)《亲亲向日葵》链接地址:(已完结)《残酷总裁》链接地址:(连载中)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楠木幽生

    楠木幽生

    他和她的相遇,只因一场祭祀只是,从两人开始相爱,慢慢深爱了,最后,却得他冷剑相对!直至心窝!而她,血泪轻垂:你说过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凝视着她,握剑的手,止不住的颤抖!再见之时!她嗜血成性!一幅浓妆全然失了当初的模样,她说:我是魔,生性散漫,必要爱及我所喜!杀尽我所恶!那时,她没说,她已生命垂危!灵魂临近湮灭!她没说,她爱他!永生永世,药石无医!人魔大战。时过一月,她在魂魄散尽之际,躺在他怀中:“下辈子!记得要找到我!”他拭去她嘴角血迹,将怀中的女人抱紧“——这句话,你上辈子说过了!”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蜜恋游戏2

    蜜恋游戏2

    一日等人好不容易来到魔龙城堡,却被强制驱逐出了游戏空间,而大家在游戏里累计的成绩也被全部清空!重新回到学校,一日还来不及感受校园生活,便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至。但让一日想不到的是,神秘的夏知时竟成了她寻找弟弟的唯一线索!在被操控的意识中,一日渐渐看清了夏知时被封闭的真心,然而少年的误解与憎恨却越发浓重。无法预见的未来,无法化解的隔阂,永恒的黑夜又悄然而至……
  •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书中各种故事的主人公因其巧妙而出人意料的应变之策,使人们在心生敬佩之余,同时获得某种智慧的启迪。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突发状况,这往往需要急中生智、沉着应对方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随本书一起,在这些机智勇敢的主人公的带领下,一起感受机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