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200000019

第19章 西汉“曲”(3)

七王之乱平息后,汉初政权顺利通过“瓶颈时期”。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汉王朝威望大大提高。痛定思痛,汉景帝认真总结这次教训,开始着手调整诸侯王国设置。他采取了许多限制和削弱诸侯国的措施,诸侯国领郡的数目由高祖时的42个变成现在的26个,大大减少了他们的领地;中央直接控制区则由以前的15郡增至44郡,从而远远多于诸侯国,而各诸侯国实际上就成了郡、县。景帝还趁机收回了他们的行政权和军权,在封国掌握大权的不再是“封王”,而是“国相”,且由中央政府派遣。中央集权大大得到加强,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意义极其重大。虽然诸侯国这个问题并未最终解决,但还是非常有利于王朝的统治,直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终于逐渐解决。

(第五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文景之治”是旧世史家对西汉初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称颂之词。自高祖刘邦始,汉初即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景帝在位38年,亲儒臣,求贤良,严以律己,恭俭无为,减轻赋税徭役,重视农业生产,经过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多年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田野开辟,人口增加,封建国家积敛了大量财富,出现相对繁荣的景象。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当我们谈论到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世时,“文景之治”的定位是第一个拥有广阔疆域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盛世。汉接秦弊,经过长期战乱,高祖刘邦马上取天下,建立的汉朝当时是一穷二白、民生凋蔽、国力虚弱、满目疮痍。身为天子的刘邦,其出行驾乘的驷马尚不能同色,多以牛车代之。纵观上下五千年,凡是封建王朝建立之初,因为都是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灾难,基本上都是这么一种状况。汉朝又是所有封建王朝中的第一个盛世,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凭自己的努力,而实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

这个盛世的出现,与文景二帝个人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是分不开的。汉文帝刘恒即位时虽然还很年轻,但为人诚恳谦逊,没有荷花大少脾气。他的妻子窦皇后信奉道家学说,她命她的大儿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和其他王子,都要读《老子》、《庄子》诸书。文帝受妻子的影响,也成为热心的道家学派的拥护者。他从李耳(老子)的思想中,接受到三项教训:“第一,仁慈;第二,勤俭;第三,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不要去做。”他的性格加上政治信仰,使他确实做到了这三点。景帝继位后,在老母窦太后主持国政下,继续追求维持现状的安定。

汉文帝即位不久,便废除了朝中诽谤谣言等罪,这样臣子们就可以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治国之策,真正做到官尽其职,不但要在其位,还要谋其政。更为难得的是,文帝曾下诏书声明:官员们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相应的责任,如同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种精神相当难得。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几乎没有哪一个皇帝会有这样的认识,值得我们现在的一些官员学习。而且,两位皇帝与后世很多封建君主骄奢淫逸的形象大为不同,他们的生活相当节俭。文帝在位20余年,屡次下诏禁止各诸侯王国、各地郡城向中央贡献奇珍异宝。皇帝大力提倡节俭,并能做到身体力行,那些贵族官僚们也就不敢太放肆荒淫。这样百姓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开支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人口繁,四野辟”是封建社会繁荣的象征。高祖刘邦建汉之初,各地大侯封国人口不过万家,小的甚至只有五六百户。到文景时期,朝廷调整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允许百姓到土地多的地方开地种植,因战争而失去土地的人和流民也大量归还田园耕种,于是耕地很快增加、户口迅速增长。各诸侯王国,人口最多的已达到三四万户,小的也出现了至少一倍的增加。这样既增长了人口,又富裕了百姓。百姓的粮食很充足,供大于求,粮价也大大降低。

百姓富裕,国家也就殷实。据史书记载,经过文景两帝几十年的励精图治、聚敛财物,到汉武帝时,各地郡国的粮仓里都堆满了粮食,由于吃不完,陈年累积,最后都出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情况。国库里的钱币数量达到了千百万,连那些串钱的绳,由于时间久远都朽断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后来汉武帝刘彻创立天下帝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没有文景两帝的积累,蓄势待发,就不可能有后来汉武的政治、军事作为。汉武长达半个世纪的文治武功、叱咤风云,大部分开支都是依赖其祖、父这30余年的丰富储藏。

文景之治时期,出现了各地诸侯王国的叛乱,最著名的便是“七王之乱”。我们必须明白,种下这个诸侯国叛乱恶种的人,不是文景二帝,而是高祖刘邦。战争虽然在他们当政时爆发,但并不能抹杀他们治理国家的能力。他们并非无能,相反这更能体现他们在汉朝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他们对各地诸侯国的处理,就不会有汉武帝时期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七国的叛变,由于名将周亚夫指挥得当,不到3个月就把他们漂亮地搞定了,七王都悲惨地死去,吴王刘濞的妻子入宫为奴。

文景二帝在各自当政期间,努力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百姓生活,减轻徭役赋税,改革刑法,崇尚节俭,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给百姓提供了不少实惠,终于突破秦朝的短命而夭、昙花一现,顺利度过新朝初创的“瓶颈时期”,将大汉这艘刘氏超级巨轮平稳交接到汉武帝的黄金时代。在平定“七王之乱”后,他们又树立起中央政府的权威,并对诸侯王国进行改革,有利于泱泱国家的统一、中央权力的集中。这些都为汉武施展他的雄才伟略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和施政经验,对开创更伟大的汉武盛世局面作了举足轻重的准备。

当然,黄老政治也并非十全十美,除了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使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尤其到了后来,人口渐繁、耕地渐少时,贵族和富农在政府不干涉的保护政策下,大量兼并自耕农,造成一个庞大的地主阶层,其田园一望无际,而穷人竟无立锥之地。

(第六节)后宫争斗的优胜者

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刘彻,汉景帝第十子。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70岁)、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54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为、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与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班固《汉书》称之为“雄才大略”,开创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而中国(大汉王朝)也第一次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

汉景帝十六年七月初七早晨,刘彻出生于长安汉宫猗兰殿。兄弟中他排行第十,上有9个兄长,下有4个弟弟,此外还有许多姐姐、妹妹。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但是,这并非一心想荣华富贵的平民外家所能满足的。当年其外祖母坚信卜者之言,将已为金氏人妻、并生有一女的武帝生母王美人强行送入宫廷,进献时为皇太子的刘启,而王美人对此也是机关算尽。在外家的这种期待下,刘彻出生,母亲精心捏造“梦日入怀”的传奇,他也因此名“彘”,即太阳之意。史称“彘三岁,心藏洞彻”,“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令改名彻”。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刘彻本来毫无继承皇位的优势。刘彻之母王美人,在景帝众妃中地位并不高;且刘彻排行老十,在诸兄弟中地位原本也很低,最初仅被封为胶东王。但刘彻天资聪慧,又受到其母王美人的精心培育和教导,熟读诗书,善解人意,乖巧过人,活泼伶俐,懂事能说,自小便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行走在错综复杂甚至危机四伏的宫廷政治关系中。6岁时,以“金屋藏娇”之言(详见后文)讨得姑母长公主嫖(景帝与这个姐姐感情很好,窦太后也很宠爱这个女儿)的欢心,更赢得其日后在政治道路上的支持。据史书记载,最初景帝见皇后薄氏无子,便想改立宠妃栗姬为后,即先立栗姬子刘荣为太子。但栗姬与刘嫖关系不和(主要还是源于性格与利益),王美人则趁机讨好刘嫖。刘嫖利用机会,在太后、景帝面前诽谤栗姬,认为她是第二个吕后,野心勃勃,好强自私;同时不断为王美人母子美言,说母亲多么贤惠淡大度,而儿子又多么知书达礼。经过生母及长公主、太后的多方活动,终使刘彻在宫廷争斗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优胜者。景帝接受姐姐和母亲的提议,于公元前150年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改立刘彻,不久又立王美人为后。于是,7岁的刘彻终于成了皇位继承人,并在16岁时正式继位称帝。

除了生母王美人与姑母刘嫖的多方支持外,汉景帝的偏爱也为刘彻的上台铺平了道路。景帝得了肺病之后,身体每况愈下,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在他的眼里,皇子刘彻禀赋极高,堪充重任,有望将大汉王朝的基业继续推向顶峰。他所担忧的是,刘彻虽聪明干练,但年纪尚幼。于是他开始着手为刘彻扫清亲政前的障碍。其实,这些障碍在景帝看来就是那些强臣,他担心自己儿子没有威望,不足以镇住群臣,将来会让这些臣子颐指气使、我行我素,不把年少的皇帝看在眼里。

一代枭雄梁王刘武病殁后,被追号为梁孝王,梁国一分为五,由梁王的5个儿子继任,实力大为削弱。刘武此人在平定吴楚七国判乱中风头十足,立了大功,倒也有过一番雄心,但此后却倚仗赫赫军功、与景帝的兄弟密切关系和强大政治威望,生活作风糜烂,自暴自弃,最后竟死在汉景帝之前。名将周亚夫则自从被“荣升”为丞相后,却毫无政绩。在外人眼里,皇上此举实乃赶鸭上架,周亚夫只会领兵不懂参政,看来是要夺去他的兵权,也就是“明升暗降”。一次君臣聚会,周亚夫因故跚跚来迟。景帝为惩戒他的傲慢骄横,命人收去其碗筷,而后又重言斥责,将其赶出皇宫。此后,周亚夫之子又因为乃父修筑墓地时私购甲盾,恰好将他送入廷尉府大牢,绝食三天三夜后终于吐血而亡。

梁王殁,亚夫毙,汉景帝为刘彻的上台已准备得水到渠成、一帆风顺,便不再有什么忧虑和牵挂,可以安然而去矣。因日感身体难支,景帝于刘彻16岁那年(公元前141年)为他行冠礼,并于同年病逝于长安未央宫,谥号“孝景皇帝”,将一个强盛的国家留给了儿子。

汉武帝登基即位,标志着大汉王朝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一代少年天子的文治武力之下,以“文景之治”为背景的大汉盛世继续被推向高潮,中国历史首次步入全面繁荣时期。

(第七节)空前的黄金岁月

公元前140年刘彻登基,即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他在位54年,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对内创设制度,广揽人才,发展经济;对外征伐四夷,开通西域,使大汉王朝走向鼎盛。汉武是一位雄才大略、具有进取精神的帝王。他第一次实现了中西方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班固高度赞扬汉武,说他继位之初就卓然罢黜百家,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礼百神,他所开创的功业有上古尧舜前贤的遗风。汉武的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历史上把他在位这段时期称为“汉武盛世”。

到汉武登基时,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大汉王朝国力不断强盛,为刘彻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彻在位时干了几件大事:废黄老“无为而治”,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削减丞相之职,将官吏任免权牢牢操纵于自己手里,并大力削藩,巩固统一成果;鼓励吏民直接上书,并由他亲自处理,一定程度上广开言路,选拔民间贤良之士;将全国分为12州,打击豪强,实行盐铁官营、加强水利建设。这些举措使国力更加雄厚。汉武又发兵征匈奴、平百越、收西羌,开疆拓土,威及四方。与历史上其他几个“治世”相比,汉武盛世在气势恢弘、开拓进取等方面确有卓绝之处。历史学家早就客观评价:古代中国政治、版图的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文化、制度的统一,则完成于汉武帝。汉武时代功业显赫,垂范后世。

单纯描绘汉武时期恢弘盛大的繁荣景象,流于千篇一律,也许不足以表现出他的伟大业绩。从汉武盛世的内在因素来分析,或许更能凸现其卓然脱俗之处。

功绩首推制度创新。汉武帝即位后,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残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文景之治时期奉行的无为政治,有助于经济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可以导致社会的安宁,但不足以开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

真正的时代伟人,在于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脚踏实地地站在前代伟人肩膀上,敢于打破常规,谋求更高的政治追求。在是否需要改革政治的关键问题上,汉代强调“以孝治天下”,对祖宗的成规遗意,后人只有恪守的义务,而无变更的权利。儒学大师董仲舒关注时政,却有勇气蔑视政治禁忌,他在呼吁以改革求治方面无疑站在时代前列。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汉武自己也在积极谋求变法,他认为汉王朝在仓促当中建立,加上战争频繁,如不变更制度,后世将无法令可依。一时君臣都把变法求治、造就盛世作为自己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而且,在励精图治的进程中,汉武得到了一批时代精英的拥戴甚至是推动。纵观汉武时代的基本走向,特别是将它与此前的文景之治相比,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趋势:不屑于追求稳定和“守成”,而立足于“更化”以求强盛。汉武与他的统治集团,为了国家的振兴和强盛,敢于知难而进,不怕承担责任,并有驾驭大局不使失控的能力。

善用人才,万马奔腾。国势强弱取决于人才去留,在竞争激烈、事功显赫的年代尤为如此。让不同风格的英豪俊杰各尽所能,是汉武成就盛世大业的一大保障。班固曾大力赞扬武帝时期人才之盛,称为“群士慕向,异人并出”。汉代人才的繁盛,以汉武时代为最。他所论列的时代精英有:卫青、董仲舒、主父偃、公孙弘、桑弘羊、司马迁、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霍光、霍去病、李延年、张骞、苏武、卜式、金日磾、儿宽、石建、石庆、汲黯、韩安国、郑当时、赵禹、张汤、严助、朱买臣、唐都、洛下闳等。这些人真正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光辉业绩,尤其在制度创新方面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堪称千秋万代的楷模。

同类推荐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亚洲战场上,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比较大型经典的海战。主要包括:登陆冲绳岛,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马绍尔群岛海战等。
  •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收美女、战猛将,废话不多说,精彩在文中!!!!!!!!!!!!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

    肖平的《湖广填四川》是一部重说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勾连,以文学化的想象叙述,从屠蜀传说中剥离历史的虚实,重说一段三百余年的移民史。“构架不繁而文字清爽,为同类著作所未见,堪称翘楚。”(流沙河评)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从移民们入川的经历、创业的历程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巴蜀的深远影响入手,全景式地展现了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问鼎后位

    重生之问鼎后位

    前生她不想斗,却得了惨死宫中的下场。老天垂怜,让她重新来过。今生她一定得斗,要斗就要斗到最顶端,成为皇后,成为太后。
  • 球灵王子

    球灵王子

    超级侦探重生成为用有超级天赋的篮球运动员,从此开始了他的另类传奇人生,不断的魔鬼训练,不断的超越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篮球神话,奔跑的快意、扣篮的兴奋、美人的呐喊、男人的惊慕、星探的渴求,正当巅峰之时,命运却惊天逆转,神秘的谋杀、兄弟的背叛、爱人的消失,种种离奇不断上演,是谁设计了这一切,阴谋背后的诡秘,他能否揭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无尽神器

    无尽神器

    太古仙神破空而去,唯有神器道韵铭刻在天地之间,这是一个神器的世界。通过感悟天地法理,获得神器的名称形状,铸造方法,神通妙用,进而描绘成神器谱。通过沟通神器谱,可以将自身法力凝炼成相应的神器,具备莫测威能。周承,携带着一卷金色神器谱来到这样的世界,上面记载的是无尽华夏传说中的神器!青龙偃月刀,倚天剑,赤霄红莲,紫青双剑,定海神珠,诛仙四剑,太极图,开天神斧,造化玉碟!无尽神器,威压万界!——————————————ps:书友普通群:99147558,任何喜欢无尽神器的书友都可以加~全订阅群:188340854,要全订阅才能加,进群验证,欢迎来玩!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归来记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归来记

    《归来记》为短篇小说集,是系列第六部。《空屋猎“猛兽”》是福尔摩斯历劫归来后办理的第一则案子——自从福尔摩斯与伦敦罪犯首领莫里亚蒂教授双双跌落雷清贝瀑布后,所有的人都以为福尔摩斯死在雷清贝瀑布——未料八年后福尔摩斯化装成老流浪汉回来,利用他在贝格街的旧宅一举破了三起伦敦市悬而未决的案子……故事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侦探小说迷的愿望,其创作过程本身即以足构成世界文学史上一段永难磨灭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