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一个普通公民,43岁时发现患了癌症。初时怨恨、眼泪、诅咒、孤独、绝望、自杀念头等都有过,但是没过多久,他沉静了下来。他将“泪泉”变为“甘泉”,将“血雨”化成“春雨”,直面人生的厄运。他看远方的落日,树林的音响,栖息的鸟儿,劳作的农夫……大自然使他增添了生活的勇气。在家庭聚会上,他对妻子和两儿两女说:“我要尽可能地活下去,我已从今天起接受化学治疗。我希望你们帮助我,让我能有勇气面对这个不治之症。我们都不愿意死去,但也不要害怕死亡,我们仍可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他振作起精神,将自己的感觉写成文章:“我诅咒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上帝,他会让如此痛苦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而现在,我再也不会怨天尤人了。当我在夏夜里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时,当我发现周围人们的善意时,当我把手放在胸前感受心脏的跳动时,我知道,这就是生活。而我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知道自己非常幸运,我有一个对我体贴入微的妻子,我知道会有美妙的事情在我们之间发生,我知道我们就是生活奇迹的一部分。”
之后,他发起组织一个特殊的集会,商定18名癌症患者每月相聚一次,互相帮助摆脱心理上的阴影,愉快地去赢得新的生命。他们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争取多活些时间。他将这个机构定名为:“让今天更有价值”。
其结果呢?这18名患者每天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
心灵处方:
一个人对灾难要有顽强的耐挫折性,耐挫折能力正是成功者的“精神手杖”。一般地说,你追求的层次越高,往往遇到的艰辛、挫折也越大。因此,在你迈开奋争的步伐时,必须准备一根“精神手杖”。
10.拥有花草种子一样的斗志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
然而新路却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未见天日的旧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却是在英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一个人,不管他经受了多少打击,也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了他的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重获希望,便能萌生出新的生机,哪怕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心灵处方:
在挫折和逆境中保持旺盛的斗志蓄势待发的人,就像被埋藏了数千年的花草种籽,只要发现成功的转机,就会迅速地出人头地。
11.冲破风险,向未来挑战
一个男孩问他的妈妈:“妈妈,您想做中国老太还是外国老太?”
妈妈说:“我老了以后自然是中国老太。外国老太是怎样的?”
男孩说:“外国老太年轻的时候是漂亮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她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然后,她就向银行贷款买了别墅和车,又买了许多高档生活用品,每月还利息,生活紧张充实而快乐。因为她有很好的居住条件,又有车代步,各种人生的乐趣她都尝尽了,等到她八十岁临终的时候,恰好把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清了,她安然地闭上了眼睛。中国老太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不同的是,她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后,就开始积累储蓄,一年到头辛苦劳碌,不舍得吃穿享受,最后八十岁时在病痛中死去。她的子女得到了她的遗产:一笔非常可观的银行存款,足够买大房、名车和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孝顺的子女用存款中的一部分给中国老太举办了风光的葬礼,可是,她生前却没有享受过什么。妈妈,您要做中国老太还是外国老太呢?”
中国老太与外国老太的对比,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对比。你是愿意好好享受人生,还是享受死后风光的葬礼?
风险使人们迟迟不敢投资,与致富失之交臂。
将钱存在银行,似乎是很安全的,不需要冒太大的风险。但通货膨胀将严重地侵蚀金钱的实质价值,因此,就理财的观点而言,将钱存在银行是冒最大的风险。因为在30、40年后,当你周围的人,因为理财得当,而成为富翁时,将钱存在银行的人,可能因经济能力不佳,而危及生活。我所要强调的是,不要一味地回避风险,风险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冒有高报酬率的风险绝对值得。
股票市场变化莫测,未来充满风险,不过有一点能肯定的是:只要经济持续增长,企业获利能力不断上升,长期而言,整个股市的投资报酬率必然会高于银行存款,而且会高出很多。
心灵处方:
是的,人生有时就是一场赌博,我们在投身于某种事业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在向未来挑战的过程中,我们都真切地活过,都是成功者!
12.丢掉情感垃圾
一个夏日下午,物理学家卡普拉在海边突然看到身边周围一切像是“一个宇宙舞蹈”。他说:“我‘看到’能量像飞瀑一般从外太空倾注而下,伴随有韵律的波动而生生灭灭。我‘看到’元素的原子和我肉体的原子参加了这一场宇宙能的舞蹈。”
这种超然感受并不常有,但是和人们耳闻目睹的经验同样的自然。其来源很多,来自祈祷、诗歌与结识英雄人物;来自幸福与悲哀;来自勇敢与恋爱。它使人们超脱日常生活的繁琐,改变人们的思想与生存的方式;提供一些问题的答案,诸如为什么人要活在世上,一生所为何为。
每件工作,每桩乐事,都含有超然的意味。例如,你送孩子上床,她总是慢腾腾的使你不耐烦。她向你望了一眼,那神情好动人,你不得不把她搂在怀里。在那一瞬间,你明白片刻的爱比日常生活一切烦忧都更为重要。在那动人的一望之中你感觉到过去、现在与未来之连绵不断。
超然境界也能经由身体的动作到来。当她还是个女孩子的时候,喜欢跑,只是为了从中得到充满活力的快感。她现在还能感觉到几乎像是飞翔的意味,不吃力地随着大地的节奏滑行。这种经验的意义好像就是人们使用自己最大潜力的时候,身心都“敞开”了,能有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了解能力;而且这样做的时候可以看宇宙之深藏的结构。
一个人们喜爱的象征也能引发超然境界:站在点亮了灯烛的圣诞树前,再或是看到本国国旗迎风招展。超然之感也可能由于大自然的特殊之景色而来。看着冬天的月亮在雪地上照出阴影斑斑,或是秋天黄昏看见野鸭南翔,或许会觉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非大家所能理解,因为几乎可以听到拍着遥远海岸之奇异的涛声。
好多年前,一个女孩在新苏格兰半岛的森林中有一个夏令营地。她爱那地方,可是天黑之后营地只剩丈夫和她两人,她有点怕。有一夜她醒来,林间月光筛下碎影在她脸上,她睡不着了。虽然害怕,她还是走出去坐在门廊里,林中有响动,好像很柔和并无恶意。惧念渐消,安全之感顿生。她想森林并非表面上的那样,树也并不是坚实的,它的枝干中布满浆汁过的脉络。她不明白树的性质,因为她用有限的眼光看,用有限的听觉听。她感到生命内在之美,也不怕黑夜和寂寞。
若干年前有一个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一天,阳光照耀,她乘机旅行。俯视朵朵白云在闪亮的山谷上面展开,点缀成一片光明的尖塔和堡垒之乡。忽然飞机及乘客都从我跟前消逝,她觉得自己走在闪闪发光的云上——不再是个有肉体的人,而是轻飘飘的没有躯体。她独自一人步入宇宙,但不寂寞,因为她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和谐。
不要总去“欣赏”那些坑,不要总把那些遗憾挂在嘴上。人生中会有数不清的遗憾,这本就是人生的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许才是最没意思的人生呢!
大作家沈从文曾给自己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几条人生忠告,第一条就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已经摔倒了,只要能记住这次摔跤的教训就行了,再继续欣赏这个坑,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于事无补,还把心情搞坏了;第二,这种欣赏会耽误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再摔跟头的概率反而会更大。
陶渊明说:觉今是而昨非。用今天的眼光与标准来评判昨天的事物,就会发现其中的诸多问题,有些遗憾可能还有机会去补救,但还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则永无机会去弥补了。
每个人在对每件事做决策时,已知的确定性因素是决策的依据,但总会有许多未知的、不可确定的因素,需要大家用经验、能力去分析判断,这种感觉与判断同样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现有信息的占有不可能完全充分,对未知因素的估计不可能完全正确,这就注定了摔跟头、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永不犯错的想法本身就是个错误。
心灵处方:
摔跟头、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驻足于你砸的这个坑前,忘记了前行或是不敢向前,应吸取经验教训,养精蓄锐,再度向前。接着走下去,前边会有新的遗憾,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13.踢掉路边的绊脚石
人们为了梦想,至今仍在努力实践它。同样快乐是需要智慧获得的。
高中时一位英文老师曾对全班说了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世界上什么人最快乐?只有高度智能不足者最快乐,因为他们单纯地不明白什么叫不快乐,但是在座的各位没有这种单纯快乐的能力,所以惟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聪明一点,懂得找寻人生的快乐!”
快乐是不能外求的,我有一位朋友十分聪明,而更让我欣赏的是他对人生的坚毅和积极乐观,他说他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你年过30岁,你永远不会再老了,只会变得更聪明”。我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害怕过生日,会老一岁的朋友。
所有的才干、知识、学历都是手段,生命的终极意义其实仅是“快乐”二字。所以无论高低贵贱,每天都开心地微笑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有一个人去求教心理医生,他抱怨道:“我的生活乏味透了,真没意思。”
“那么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医生说:“我告诉你怎么做。明天一早醒来的时候,你就想象并且假装那是你还能活着的最后一天。你躺在床上,努力试着下床,同时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躺在柔软的床上了,也是最后一次从睡眠中醒过来了。”
“然后你下楼去吃早饭,要记住喔,那是你最后的一顿早餐。请太太替你弄一些你最爱吃的东西。不要像平常一样在餐桌上看报,反而要跟太太好好谈谈话,因为你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去车站的路上,要慢慢地走,好好看看你自己的房子,你住的小镇,也好好看看你左邻右舍的房子,因为这也是最后的一次了。上了火车,要明白那是你最后一次坐火车进城,你不喜欢的东西,也都要去瞧它一眼,因为你很快就要跟他们永远再见了。”
这个人答应了医生,要尽力去做这个实验,然后回来报告结果。
他根本没有等到第二天,马上就开始想象当天就是他的末日了。在回家的火车上,他仔细观察窗外景致,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地翻阅晚报,结果他发现小镇和村庄的灯光非常迷人,真正地品尝到了坐火车的乐趣。
然后在星空之下,沿着洒满月光的街道走回家。到家门口,他不掏出钥匙开门。反而是按门铃,门打开来后,在金黄色的灯光下,站着的是结婚25年的妻子。他把太太紧紧搂住,并且给她一个生平最热烈的亲吻。
此时此地,他决定从明天起,在上帝给他的每一个日子里,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心灵处方:
路上有绊脚石,就让它闪开,只有这样,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也能尽情地舞蹈。
14.董事长的临难不惧
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失业来临之时,却接到了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会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联络被终断的货源。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用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二十五小时。这时,劝亚伦·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心灵处方:
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其实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了,希望也便降临了。
15.好好地挺着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正在一家银行贷款。那年,我才十八岁,刚接到一所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时,父亲正病重,已在床上躺了一年。弟妹还小,正在中学读书。于是,我这个长子便在万般无奈之后捏着村里的证明到区里的银行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