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1800000026

第26章 抚今追昔 盘点人生

春江在连续出版了两部诗集后,又写出了这部散文集,他执意让我写序,其原因是这书是我“逼他写的”。好像是去年的一次老朋友聚会上,我说你的诗写得不错,不妨写点散文,更方便抒展胸襟,盘点人生。没想到,他真行动起来,一挥而就,洋洋十数万言。那天,春江和夫人苏英女士登门送来书稿。可惜,我正在外地采风,老伴先睹为快,秉灯夜读,手不释卷。几天后我刚进家门,放下行囊,她就催我快读快写。先是奉命而读,然后就是情陷其中了。读后,立刻想起了清代文人周亮工在《题菊帖后》上的一句话:“抚今追昔,泪且涔涔透纸背矣。”

素淡平实的写作,如透明清澈的酒浆,点燃我沉寂心火,激起了我思绪的波澜,也许因为我们同时考入哈尔滨一中读高中,他记述的自己登台演报童的一幕,又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个不到一米五高的男孩,高喊着:看报啦,看报啦!那幼嫩的声音,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呼唤我的心又回到了我们的青葱时代。那宁静的校园曾经是抗日英雄的摇篮,前辈的故事让我们壮怀激烈,化作了刻苦攻读,继承革命传统,报效祖国的行动;而文革暴风雨淹没激情后,我们一起勇敢地“突围”——到黑龙江畔的大小兴安岭交界的山皱里刀耕火种,又绘出屯垦戍边的青春画卷。

我曾到“小河连”去看春江,他从地下几十米的井坑里爬上来,满身满脸的泥水,长高了长壮了,唇上生了淡淡的胡须,他已经从一个男孩成了男人。在书中我知道了,他经受比我更多的生死考验,勇敢地下井排哑炮,穿着背心在大山中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伐木打柈子,光着脚踏着有冰碴儿的泥水盖房子,因为吃不到蔬菜而患“夜盲症”,因喝了不干净的水又“全连最后一个”得痢疾病……

而这一切在他的文章中竟是这样的感悟——

每当回忆起那些年的“知青生活”,都令我百感交集,诉不尽的苦辣酸甜,抑不住的浮想联翩。那是最宝贵的一段青春年华,对人生的感悟在那里得到诠释和升华。艰苦的知青生活,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历练人生的长诗,读它,回味绵长。

其实上山下乡让我们牺牲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断送了我们用知识服务祖国的美好前程,这无疑是我们一代人的人生悲剧。可春江的回忆中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他着意表达的是我们那一代人在逆境中不向命运屈服而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在一个叫23公里的地方》是他披荆斩棘开辟人生的新起点,《三个荒友的故事》饱含他对战友的兄弟情谊。他笔下的那个在风雪中追军马而死里逃生的小英雄孙殿云,是那样可亲可爱。春江这样写道:

后来他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受到师党委的表彰,他从师里开会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在会议期间他每天都能吃到四菜一汤。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这四菜一汤真是很高的奖赏。

这个细节,比高大全的歌颂更让我感到小英雄的可爱!还有那好打抱不平的“大头”于清叶更可爱,在抬大木头时,他总抢最挨累的“第一杠”。在和知青打赌时,他竟为了五元钱,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在大雪地里跑了六七十米!那时知青的恶作剧,现在都成了温馨的回忆!

我特别喜欢那篇《苦中寻乐自品甜》的文章,那文中“关于吃”的故事中又分为“大吃”“中吃”和“小吃”的故事,都是我所经历的,生动又富有情趣,那时我们真的很馋,无论男生女生都是“吃货”,只怪物质太匮乏,我们太缺少营养了。而“住的故事”里春江所住过的天棚、地窨子、草棚子、帐篷、板夹泥房和土坯房,除了天棚外,我也都住过,那时并不觉得苦,现在看来,那是种难得的经历。住在其中的收获肯定超过五星级宾馆!存在决定意识,经过北大荒风雪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惧怕任何风雨的。

春江告诉我们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故事,还提示我们进行历史的思考:

知青岁月本来是苦难的,但我们却品味到了甘甜;知青岁月本来就是令人心痛的,但我们却快乐着,而且是“无怨无悔”。

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因为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靠着年轻人自身的活力和那个年代特有的激情生活和奋斗着,我们互相依存,亲密无间,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岁月里,不断创造着苦难的风流。

我们年轻的生命如永不干涸的河流,即使在严寒中也在冰层下流淌。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滋润着河边的小草,让山花开放;也浇灌着我们开垦的荒地,让它长满丰收的庄稼。抚今追昔,春江没有为碌碌无为荒废青春而遗憾,他感谢教给他生存方式和工作技能的《我的引路人》,他珍视《当报道员的日子》里学到的本事,他说:

离开北大荒以后,我一步步成长为一名职业的宣传干部,羽翼日渐丰满,但我始终眷恋着在兵团当报道员的日子,那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铺就和延伸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让我一步步走得更扎实。

有北大荒这碗酒垫底,什么酒都能应对了。在结束知青生活,通过考学,重新开始新的人生道路时,春江已经成为人生的强者和社会的中坚。这就是北大荒给他给我们的馈赠。在哈师大时,他是好学生;到省直党校当教员,他深受学生爱戴;到省直机关工委当宣传部长,他工作出色;下派到绥化工作,满票当选副书记。成功与他同行,赞誉如影相随。令我感动的是他善良的本色没变,在绥化工作时,他尽力帮助已故战友于德海的妻子李英华,无私地帮助她一家解决住房,帮助她的儿子当兵,解决女儿的工作。在知青战友聚会时,有人开玩笑地对春江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你这么帮她,不怕有人说闲话吗?”春江坦然地说:“人在做,天在看,身正哪来影子斜!”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家有贤妻福满门》是春江献给妻子苏英的鲜花,读后让人感动也让人感慨。苏英的父母都是红军时期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知青大返城的1975年,她没有利用关系回到哈尔滨,而是明确了要嫁给要扎根农场的春江。他们一起住进了农场的“扎根房”,怀上自己的孩子。她又全力支持春江考大学。当春江到大学报到的那一天,她却“死去活来”地挣扎在医院的产床上。她曾抱着出生三个月的女儿在风雪中挤公共汽车去上班。她承担了所有的生活重担,全力支持丈夫下派基层工作。她写给春江的信也让我流泪:

昨天上午那热烈的送行场面过后,我心中蓦然升起一种失落感。一想到你的走,眼泪就忍不住要涌出来。我极力控制自己,本是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流泪又有何用。我原以为自己是很坚强的,谁知怎么也不行。

晚上躺在床上,望着空荡荡的屋子,任眼泪唰唰往下流,心里好酸。我想了很多,我们的结合对你我来说都是幸事。感情融洽、心心相印,相互理解、信任、支持。虽说结婚十一年了,但总有一种新鲜感 ,渴望从对方身上得到慰藉和温暖。所以,总觉得在一起的时间太短。这次却又要长期分离,感情的确过不去,只能慢慢适应……

也许更让我感慨的是对丈夫温情有加的苏英,更是春江政治防线的“把关人”。无论是春江在绥化当副书记还是在黑龙江出版总社当“一把手”时,时常有人登门表示“感谢”或者“表达感情”,黄英总是处理得体,既给来访者留下面子,又让他断了不正当的念头。春江在文中写道:

苏英常对我说:“手中的权力有多大,靶子就会有多大。”这也成了我在领导岗位上加强自律的警句。我和苏英有一句共同的励志语:“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才吃得香甜。”我们一直是这样去努力的。

“家有贤妻不出横祸。”这话对那些掌握重权的官员来说,特别重要。一些官员成也夫人败也夫人,教训实在太多了,陈春江无论做人做官还是作文,都是成功的。当然得益于苏英的善良、正直、聪慧和既明大义又富温情。当然,我还通过春江的文章了解了他的普通又高尚、平凡又伟大的父母对他的一家的深刻影响,那是他们茁壮成长的根啊!

当然,春江和苏英最好的作品是他们非凡的女儿陈磊,她的品学兼优、业有所成为父母争得了荣誉,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本书的“下篇”详细记录了春江和苏英培养女儿的过程和这个“华尔街的中国女孩”的人生故事。因为我在他们1997年撰写的畅销书《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上已写过《要让孩子优秀先完善自我》的文章,在此就无须赘言了。

这本散文的文本上的意义,我以为其成功在于作者的真诚、真情和真实的写作。散文贵在真。作为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高级干部春江,文中竟没有一句套话、官话、大话和假话,这让我很吃惊,当然也很高兴。所以我愉快地写就了这篇文章。

2013年6月18日于哈尔滨名人府邸

同类推荐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报告文学的崛起,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
  • 在西藏想你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的情感散文,写人物有光泽,有风趣,也有智慧。收在“笔情”一辑里的篇章,他写文坛的马加老人,于平易的生活琐事间充满了会心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细节,轻描淡写,滋味隽永。他写君子之风的学者彭定安先生,文字清浅明朗,近距离透视,不枝不蔓。尽管对于常情的描写不容易像亲情、私情、友情那样感人,但他对于社会常情那种无私的关注和真诚并富勇气表达,也很难能。“乘美以游心”,这是刘兆林情感散文追求的为文之道。朴素自然,大方无华。这让他既摆脱了雕虫小技,也完成了精神上的一次超越和洗礼。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或深情写意,或娓娓道来,或意趣横生,或情思飞扬,显示了一位成熟作家对情感世界的独特捕捉和品味。
热门推荐
  • 婚前婚后

    婚前婚后

    婚前一片旖旎,婚后才发现,之前种种百般柔情不过一场假象。像如那平静湖面,谁能得知,其下却有波涛暗涌?婚前婚后,他或她,故事正绵长。
  • 蜀殇

    蜀殇

    他,本是当世武林第一高手,在邻国五十万大军即将灭亡自己的家国之时,他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一个国家的大将军,在同样是家国危亡的时候,在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又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俊才少年,可是却因为一场不该有的爱恋而深深的卷入无尽的仇恨当中。
  • 做偶像老爸老妈

    做偶像老爸老妈

    在孩子的眼里,凡是比他厉害的人,他都称为偶像,所以他们有很多偶像,家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偶像。《做偶像老爸》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心中,父亲会是他的第一偶像。父亲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偶像老爸要在很多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美妙的新世界

    美妙的新世界

    《美妙的新世界》是赫胥黎193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在那个世界里,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们都是被预先设定种姓,然后由试管和育婴瓶孵化出来。胚胎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种姓,接受不同的训练。低种姓者矮小丑陋,承担社会里最底层的工作;高种姓者高大漂亮,构成社会的上层。在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很快乐,所有人的快乐都是一模一样的。书中对技术发展的反思、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使得本书成为了二十世纪“反乌托邦”文学里的一面旗帜。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邪皇的刁妻

    邪皇的刁妻

    北茜,她是现代特工,为了她亲爱的队长,她改掉了一切陋习,包括私生活混乱,吃喝嫖赌都样样具备的她,开始变成一个“良家妇女”!却在一次任务中,被最爱的队长亲手送到地狱!却没想到还能再次睁开眼睛,魂附残颜,成为上官家族最不受宠的女儿,从此,她是上官冰冶,一道遗旨,她不得不入宫为后!开始一场空前绝后的另类宫斗!【精彩片段】“十万两怎么样?”“不行不行,那么廉价?”冰冶痞痞的坐着,对着旁边的女子不屑地开口。“那,二十万两?”女子看着冰冶,探寻的开口。冰冶眼眸一转,依旧是颇为苦恼的开口,“哎呀,就这么点?那你还敢来跟我谈生意?”“那…那你说怎么办?”女子有点不耐烦了,终于开口问道。冰冶得意的伸出一根手指,女子咽了口口水,“一万?”“你傻呀。”冰冶瞥了女子一眼。女子狠狠心,“一百万两?”“宾果!”冰冶打了个响指,满意的点点头。女子心下有点冒汗,没事,一百万两白银而已,不算什么。“黄金!”冰冶笑眯眯的看着女子,“什么?!”女子大惊失色,“你就说成不成吧!”女子挣扎很久,点点头,却在心里泣血,爹,女儿对不起你!“成交!皇帝归你了。”唉,咱美丽的,妖孽的,邪魅的皇帝,就被一百万两黄金的天价给卖了!*****一个蒙面美男,一张银色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邪邪的靠在身后的椅子上,看着冰冶,勾勾手指。冰冶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美男啊~美男一把搂住了冰冶,“怎么样?要不,你跟了本尊?”“额…这个嘛…”冰冶低下头咬着手指。虽然,虽然她是真的这么希望的,毕竟是美男嘛,她对于美男是没有免疫力的啊。但是,冰冶抬起头,挑起美男的下巴,“虽然…可是…嘿嘿,我可是一国之母欸,出墙是不对滴,有损国体嘛~”*****“喂,丑八怪,我都那么没眼光看上你了,你看我一眼会死啊???”某正太双手叉腰,气势汹汹的开口。……“只是为什么呢?虽说你真的很丑,其实……还是很丑啊,但是……的确是很丑啊……可是呢……这么丑,这么丑的话,我怎么可能看上你呢???”某罗嗦杀手喃喃自语,丝毫不知某女已经快要暴走!……“本王从未见过你这么丑,却又丑的这么有个性的女人,怎么样,要不到这儿来?”某异国王爷轻佻的笑道。……“皇后娘娘,微臣看您气色不顺,大概是近日内有点某方面的需要,不如到微臣这里来?”某美男太医轻笑对着某女说道……*****“听说,你有新欢了?”某妖孽皇帝看着冰冶,神色淡淡。“额…那个啥,谣言啊,纯属谣言啊…嘿嘿,我心里可只有你啊,天地可鉴啊…”某女很心虚!“哦?是吗?怎么证明啊?”某妖孽美男邪邪的看着冰冶,轻笑。“啊?呜呜呜…不要啦,人家还是纯洁的小绵羊一只啦~”某女扭捏的开始宽衣解带。“你脱衣服干什么?”某男很镇静。“欸?你不是要证明吗?”某女停手。“去把《女诫》抄一百遍吧,抄不好不能吃饭哦。”某皇帝笑的十分的阴险……★☆★★☆★妖妖新文:《绝——色》《毒王恶妃》妖妖完结文:《轻狂如歌》《邪皇的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