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2500000018

第18章 印度“诗圣”泰戈尔(1)

刻骨铭心的初恋和平淡如水的婚姻

在泰戈尔的回忆录里记录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种种人和事,但就是不提婚姻,也不描写妻子。这的确是很奇怪的。事实上,泰戈尔不过是娶了一位妻子,这只是他一生中一次不太重要的事件,或许这位妻子从来就没有占据过他的心灵。他们之间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实在没有办法填补,哪怕是缩小差距。

生平与文学成就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度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作曲家、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民族主义者。印度近代文学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印度人称他是“诗圣”、印度的良心和灵魂,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地位。他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在国外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是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则是神的求婚者。他说:“神敬重我的工作,但他喜爱我歌唱。”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非常普及。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

泰戈尔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哲学和文艺修养、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的商人兼地主家庭,婆罗门种姓。他的父亲戴宾德拉纳特和祖父都是地方印度教的宗教领袖、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因为温文尔雅、尊贵大方,博得了“玛哈希”(意为“大圣人”)的美称,戴宾让子女们自由发展各自的特长,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6个哥哥和7个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各界精英和爱国民族主义者,并都十分欣赏和大力帮助他。泰戈尔是父母最小的儿子,被大家昵称为“拉比”,受到大家钟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印度文艺复兴的急流潮涌从他的四周澎湃而过”。

泰戈尔从小就厌恶那种无视个性的教育制度,厌恶远离自然、牢笼般的教室,对教师的敌意态度和野蛮体罚更不能容忍。他喜欢的是花园、池塘、春天和白云。他8岁就开始写诗,展露出非凡的文学天才,12岁开始写剧本,14岁时用无韵诗体把莎士比亚的诗剧《麦克佩斯》译成孟加拉文,15岁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都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丰富的历史、文学和科学知识,多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

1878年泰戈尔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不到20岁即成为职业作家。1884年离开城市,到希勒达的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886年发表名作《新月集》,文字清丽、意境优美如安徒生童话,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刚与柔》则标志着泰戈尔已开始直面现实人生。1889年之后他在印度和欧洲度过了一段旅游生活。1894年发表的著名诗篇《两亩地》,标志着他已从宗教神秘主义走向深刻的人道主义。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的政论文章。

1884~1911年泰戈尔担任宗教组织“梵社”秘书。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的学校。1901年他在家乡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倾注了全部心血,把自己获得的奖金、稿酬及讲学、戏剧演出收入都投入其建设。这所学校在1921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大学:维斯瓦-巴拉蒂大学。

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10余年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20世纪初,他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

1905年英国政府决定实行分裂孟加拉政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作为梵社主要成员的泰戈尔也在加尔各答积极投身于此次运动,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创作《洪水》等爱国歌曲,并高唱自己的作品领导示威游行;同期创作的《人民的意志》在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但不久他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因不赞成群众性暴力行为(他可能是最早领会圣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张的意义并予以支持的人;两人虽许多意见相左,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有意思的是,据英国著名的《星期日电讯报》2007年1月14日报道,圣雄50岁时还爱上了文豪的侄女、比他小3岁的美女作家克奥德丽,最后好不容易才斩断情丝),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

1912年泰戈尔第三次访问英国,爱尔兰诗人叶芝为他的诗深深感动了。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其《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语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很快闻名世界文坛,印度举国庆贺,他被加尔各答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进入另一创作高潮期。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到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10余次周游东西方列国,并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国际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期间多创作政治抒情诗。1921年他亲访瑞典,被当作“东方圣人”而受到热情欢迎,国王古斯塔夫亲聆他的讲演。

泰戈尔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并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被陈独秀等人介绍到中国,郭沫若、徐志摩、郑振铎、冰心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1924年4月,泰戈尔曾应孙中山先生和梁启超、蔡元培的北京讲学社之邀访华,中国的“泰戈尔热”进入高潮。他先后会见了鲁迅、胡适、徐志摩、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辜鸿铭、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并在北京度过了他的63岁生日。回国后,他撰写了《在中国的谈话》等许多文章,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还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泰戈尔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亚一人,周恩来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1930年泰戈尔还访问过苏联,写有《俄国书简》。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时,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并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

晚年的泰戈尔学习作画,其画作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各地展出。1941年在祖宅临终前夕,他撰写了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作《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的文艺创作生涯长达70余年,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大文豪。他知识广博,学贯东西,思想深远,多才多艺,著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50多部诗集,其中包括《故事诗》、《两亩地》等名作;《戈拉》、《沉船》、《家庭和世界》等12部中长篇小说,《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等100多篇短篇小说,《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38部剧本,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并创作了2700多首歌曲、1500多幅画。不但产量惊人,而且文、史、哲、艺、政、经、法诸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泰戈尔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双重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即“梵我合一”。他的诗歌受迦梨陀娑等印度古典文学、雪莱等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则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造,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格调新颖,感染力强,尤其《戈拉》堪称印度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伟大史诗巨著;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寓言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文笔优美传神、哲思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泰戈尔在诗歌中表达出了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人都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和平的世界中。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是迄今为止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初恋时分

真正称得上泰戈尔爱与美的女神的人,恐怕只有他的五嫂卡丹巴丽?黛薇了。除了父亲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家人就是五哥乔蒂林德拉纳特和五嫂卡丹巴丽。五哥是他思想智慧的开启者,而五嫂则是他心灵情愫的开启者。

泰戈尔的五哥乔蒂是一位富有激情的音乐家、诗人、剧作家和艺术家,那个时代最有天才的人,对他的影响和支持很大。他的妻子卡丹巴丽是一位丰姿绰约、优雅宽厚的女性。她在泰戈尔身上倾注了深深的爱,给他布置出一个精美优雅的环境。她几乎成了泰戈尔理想中的人物,两人之间有一种罗曼蒂克的眷恋。她是泰戈尔的母亲、姐姐、情人、女神的“四合一”。

卡丹巴丽嫁给乔蒂的时候只有10岁,比泰戈尔只大2岁。印度当时盛行童婚,女孩子在成熟之前不结婚,那将是父母的耻辱,且出嫁还要赔上价值不菲的嫁妆,所以女孩子不受欢迎,被认为是赔本的事。卡丹巴丽比乔蒂小10多岁,她自然能够与泰戈尔玩得来,他们常在屋顶的凉台上作游戏。

泰戈尔母亲去世时他还不满14岁,卡丹巴丽成了他十足的照顾者。没有了母爱,五嫂成了情感的寄托。卡丹巴丽也喜爱文学,往往有着深刻见解,他们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著名小说家班吉姆·钱德拉·查特吉的长篇小说在《孟加拉观察》杂志上连载时,杂志一到,泰戈尔就会为卡丹巴丽朗读。这一时期泰戈尔写了很多诗,模仿痕迹很浓,后来他在编选作品集时大多没有收进,却收进了《帕努辛赫诗抄》,诗中的女神无疑就是指卡丹巴丽。卡丹巴丽在泰家这16年,正是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期。她不仅给了他母亲般的慈爱,而且是他心目中的女神。

1884年4月,一件不幸的事降临在泰戈尔头上:25岁正当韶华的卡丹巴丽,不知为什么突然自缢而亡。五嫂的死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无异于一场心灵的12级地震。以往他心情难过时总能从她那儿找到慰藉,此时她却永远逝去了。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在24岁那年,我和死神的相识历久难亡。”

他在诗中写道:“呵,你这生命最后的完成,死亡,我的死亡,来对我低语吧!天天地在守望着你;为你,我忍受着生命中的苦乐。我的一切存在,一切所有,一切希望,和一切的爱,总在深深的秘密中向你奔流。你的眼睛向我最后一盼,我的生命就永远是你的。”——《吉檀迦利》

然而这也促成了泰戈尔对人生看法的成熟。他晚年在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表述:“自然之美在我的泪眼前呈现出更加深刻的意义。卡丹巴丽的逝去将我推到必要的距离,从整体上来看诗、人生和世界。”

1937年9月,76岁高龄的泰戈尔昏迷了一次,他把这次昏迷看作自己已接近死亡的边沿,成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因为他开始像一般老年人一样在怀旧中打发日子。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他除了像一般老年人那样沉思、做梦和唠叨外,怀旧之情还成了其文学创作的源泉。这就是那位“诗人心中的诗人”——五嫂卡丹巴丽——对他的影响。他曾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嫂子,就缺乏了生命中最主要的礼物之一。

这种怀旧贯穿了泰戈尔最后10年的创作,越到后来越鲜明和强烈。他1939年出版的诗集《无灯集》几乎就是一部怀旧之作。他在一首诗作《萨玛》中,叙述了诗人与女主人公最初相见时的倾心,共同游戏时的快乐和不能超越界限、心心相印的苦恼,以及永别在他心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

“哀乐交汇的时日,伴残阳在西山坠逝。墓春天空清澈的蔚蓝胶凝,秋日的晴朗,在金黄的稻穗上吹响安息的唢呐,载货的人生之舟在虚无的梦河缓慢进发。”

正是由于对五嫂的怀念,泰戈尔写下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回忆录《我的童年》,儿时生活的孤寂和五嫂出现之后的游戏欢乐,深情地表达在字里行间。

泰戈尔的爱情理想是半人半神之爱,这与毗湿奴派诗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不但能够将世俗的爱上升为对神的爱,而且能够体现于具有非凡魅力的异性身上。这成了泰戈尔诗歌的风格,并在他的宗教抒情诗中体现得最充分。

泰戈尔最初的世俗恋情是在1878年准备留学英国的时候,那时他17岁。因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故乡加尔各答来到孟买,经二哥介绍住进一位医生家里,而医生的女儿安娜,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姑娘便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同类推荐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热门推荐
  • 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我们总是说一个人有气质、有个性便是美,便是活得精彩;而对于生命也可同样而论之。但我们怎样培养生命的气质,怎样让生命也变得有个性,这将是一个难题。本书便是针对于生命的气质与个性展开,让你正确了解自己,把握自我,完善人格,彰显出你生命的魅力,活出生命的个性。
  • 剩女穿越:冷王的替身妃

    剩女穿越:冷王的替身妃

    卓清清三十岁那天,相恋十年的男友结婚了。可新娘不是她,酒醉之后她恍惚中与一男子洞房花烛,清醒了却发现来到了古代的王府,而那冷淡的男人发现新娘换了人,气愤之下将卓清清赶出了王府,只是他们的纠缠远没有这么容易就结束……
  • 花小钱过品质生活

    花小钱过品质生活

    本书的初衷意在刷新你的思维,改变你的消费观念,省着钱也一样可以把生活过得更有品味、更有质量,在不改变你原来生活品质的基础上而表现出一种对生活负责的态度。
  • 职场赢得好人缘

    职场赢得好人缘

    搞定了人,就搞定了事。本书倾囊相授职场竞争的必知法则和博弈的秘密法宝,帮你打造完美职场交际,轻松潜伏在办公室。
  • 微型小说·智慧珍品(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

    微型小说·智慧珍品(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

    一位机灵的崇拜者突然闯进著名演员库兹金娜的化妆室,疯狂地吻起库兹金娜的皮靴,女演员被他的行为惊呆了,当她清醒过来时,崇拜者和皮靴却神秘失踪了;通往天堂的道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个人在转变处都有不同的表现,虽然不管什么错误最终都能得到上帝的宽恕,表面上殊途同归,但结局去不相同。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愿爱痴情郎

    愿爱痴情郎

    背负着一身的罪孽,从死往生走,他时刻提醒自己,绝不可陷入“情”字之中。独身一人的他度过了多少清凄之夜,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自小就没人疼没人爱的他,他的个性有所收敛,也懂得为他人留有余地,只是他的心似乎是经久不变的冷傲。也永远都是那么的孤独。直到他遇见那个叫巫蕹的女人,在她的身上他似乎看见了同样孤寂的自己,凭着一颗坚韧的心,心之最深处的某个地方似乎正在一点点变得柔软起来……然而世事难料,波诡云谲间,她真的值得他为她改变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