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何善衡30%,梁球据25%,何添15%)——外强无任何可乘之机。
1991年5月,郑裕彤家族的周大福公司、恒生银行首任已故主席林炳炎家族、中漆主席徐展堂等成立备贻公司,提出以254港元/股的价格向恒昌全面收购,涉及资金56亿港元。
荣智健、李嘉诚也在紧锣密鼓策划收购,暂且按兵不动,秘而不宣。
备贻出师不利。据市场披露的消息,备贻的三大股东已事先作出三分恒昌的瓜分计划:郑裕彤得恒昌物业,林氏家族得恒昌汽车代理权,徐展堂则取恒昌的粮油代理等业务。
如前所述,三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得不到大股东支持,收购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大股东首先就不满买方的“拆骨”企图。
不待进行价格谈判,就关闭幕后洽商的大门。
以中泰为核心的新财团CreatStyle公司,把握最佳时机,立即加入收购角逐。
1991年8月初,Creat Style向恒昌提出收购建议,作价336港元/股(高出备贻82港元),涉及资金69.4亿港元。
经一个月的洽商,双方于9月3日达成收购协议。至9月2日,香港收购史上最大一宗交易,为荣智健、李嘉诚等合组的财团完成。
中泰控得这贸易巨人,遂成为香港股市的庞然大物,市值至1992年初膨胀到87亿港元。
香港股市,一直视中资为无物。此番,不得不刮目相看。
1992年1月,中泰宣布第三次集资计划,配售1168亿新股,集资25亿港元,用以收购未持有的恒昌64%股权。
荣智健突然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市场议论纷纷,有人说荣过河拆桥,有人说事先与李嘉诚等通过气。
李嘉诚很爽快地接受荣智健的收购条件,所持恒昌股作价15亿港元,售予荣智健。
恒昌一役,李嘉诚名利双收,既赢得帮助荣智健的好名声,又获得实惠——售股盈利2.3亿港元。
李嘉诚与荣智健联手合作,成为股市佳话。
在这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收购战中,李嘉诚审势度势,伺机出击,再次显示出超人风范。
沉得住气,是李嘉诚的强烈鲜明的个性。尤其是李嘉诚的“耐”功炉火纯青,成为他以静制动、出其山的制胜法宝。
李、荣筹划收购恒昌行时,已让备贻占得先机。
李嘉诚对香港商界圈子内的人和事都十分熟悉。他立即冷静地分析备贻与恒昌的态度及形势。
李嘉诚得知备贻的“拆骨”计划,立刻喜上眉梢。
李嘉诚太了解何善衡、梁球据和何添这3位商界老前辈的心事。
这几位老人都曾经是商场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只是年事已高,第二代又无意继承商业,才作出售的意向。
恒昌行是老人的心血,是一生的结晶。老人出售恒昌行,希望能完整保留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这样,哪怕价格低些,都好商量。老人不缺钱用,也无意再搏击商海。
备贻意欲“拆骨”三分天下,恰好犯了老人的大忌。
老人情愿不卖,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创下的江山分崩离析,心血付诸流水。
李嘉诚断定,备贻肯定无功而返。而且备贻绝无恶意收购的胆略及实力。因为以老人的倔脾气,殊死抵抗,备贻的胜算实在太小。
备贻败退之时,就是中泰出击的最佳时机。李嘉诚以其只进行善意收购的良好声誉及其尊重老人的谦谦君子之风,博得老人的好感,收购顺利完成。
这里,又一次显示了李嘉诚人品人格及声誉在商业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回报李嘉诚的是名利双收。
李嘉诚箴言:
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人要有金钱之外的思想:心中若能保留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会更加有意义。
4.对己节俭忌奢,对人慷慨大度
一般看来,大富大贵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但在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中,穷奢极欲与为富不仁是一对双生子。可见,大富之后仍生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不但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说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最高境界。
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刊出有关李嘉诚的访谈录。李嘉诚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最有目共睹的是李嘉诚的衣着。他常穿黑色西服,不仅不是什么名牌,而且还比较陈旧。李嘉诚自己曾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双有5双是旧的。皮鞋破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在公司里,李嘉诚与职员一样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大众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李嘉诚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惟一为超人推崇的嗜好,是打高尔夫球。
李嘉诚为公益事业“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却是如此俭朴,确实令人深思。
中华民族古有训诫:成由俭败由奢。
诚然,李嘉诚的财富并不是单靠节俭积攒而来,更多的是靠诚实经商赚来的。但我们仍然不能排除节俭在财富积累上的重要作用。
假如挥金如土,多大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我们简单而实在地举例来说,在香港山顶区买一幢豪宅就需耗资数亿港元。李嘉诚居住了30多年的大宅市值约1亿港元。此外,一艘超豪华游艇也需耗资数亿元。试想,别的一切不计,单买几幢豪宅、几艘豪华游艇,就可使金山坍塌。
李嘉诚的境界还不止于此,他不是单纯地为了节简而节简。“充实人生,勿使虚度”。这是李嘉诚先生的一条座右铭。
李嘉诚从潮州古城走进了香港。从香港西环的小塑胶厂走向新蒲岗,走向北角,进而走进香港中环的心脏地带皇后大道中的华人行,又从而走向世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几经风雨,终于找到了恰如其分的人生位置:世界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和经济战略学家。他是当代香港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见证人。在为香港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发展的同时,李嘉诚也充实、发展、完善、造就了自己。
他是怎样地对待自已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功业和财富呢?
李嘉诚所持的态度是:
要多做公义事业,多救济残疾及贫困的人。特别是要用在教育和医疗方面……”
“要乐于助人。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慷慨。”
对事业,李嘉诚是一贯的艰苦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
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曾经度过了一段“披星戴月去,万家灯火返家来”的岁月。那个时候,他需要在床头放个“闹钟”来唤醒自已,催促和鞭策自己。他每一个星期上班时间是7天,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5到16个小时,有时直忙到连理发的时间都舍不得花费掉,好久好久与电影院“无缘”。节衣缩食,勤俭度日,还经常从旧书摊上买来旧书杂志以增加精神文化营养。当他成家立业之后,仍然保持艰苦的美德。他手上带着的日本产的普通电子手表,总要拨前10分钟以免误事。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坚持上夜校进修,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回家后仍凭借着收音机靠“空中隐形教师”习英语。他对有些年青伙伴坐“的士”跑歌厅很有些“不以为然”。在他成为“地产大王”之后,每天都在抢着坐车上下班或办事的空隙,读书读报读文件读资料。在他成为香港首富、进入世界超级富豪前列之后,艰苦奋斗仍然是他的美德和习惯。据知情者说,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的总部和他的办公室、会客厅,其装饰和摆设,却在许多亿万富翁之下,“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太值钱的东西”,主席的座椅一坐就20多年,还是那一只普通的皮座椅,他从来没有说过要更换过。据悉,他的办公室甚至还比不上“长实”系财团属下的附属公司总经理们的办公室豪华!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如此这般的一个“大人物”起码应该是高贵矜持、唯我独尊的;也许应该是大腹便便、后面跟着一大把“保镖”的;也许是浑身上下的穿着超级的名牌货色;还有吃的,大概也非“满汉全席”不可了。其实,这些想象全都陷入世俗的“误区”了。
一位接触过他的人回忆?“李嘉诚先生第一次临汕头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人一起参加选择汕头大学的校址的时候,他穿着一套朴素、整洁、很得体的中山装。虽然那年他52岁了,但身材适中、矫健,嘴角常现着一丝舒心的微笑,文质彬彬,风度高雅,显得像一个风华正茂的书生或者学者,使人觉得他很斯文、随和,也很好亲近。”
李嘉诚先生第二次来汕头市,是1983年12月31日下午。他是来参加汕头大学的奠基典礼的庆祝大会和奠基仪式的。在嘉宾中,有许多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的校长、教授们,著名经济学家、汕头大学首任校长许涤新先生和广东省委书记、汕大筹委会主任吴南生等到机场迎接李嘉诚先生。当李嘉诚走下飞机舷梯时,一眼瞥见许涤新校长在迎接他,他欣然微笑着赶快走上前去久久地和许涤新校长握着手。那谦恭的姿势,活像一个学成归国的学子,遇着久别重逢的老师那样欣喜、挚诚。这情景与其说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企业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的学者更为合适。
在汕头经济特区龙湖宾馆大堂,汕头大学秘书组的工作人员向李嘉诚先生递上一本庆典的贵宾签名簿。人们想,作为汕头大学的创建人,当之无愧地应该在第一页上面写下他的名字。相反,李嘉诚犹豫了!他端着贵宾签名簿,从头到尾地细看了三遍,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权衡着什么。他终于在第三页上面,审慎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夜晚,庆祝大会之后,李嘉诚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广东潮剧院的节目,和来自北京、广东省委、地委和市的领导人、汕大的校长们谈工作、谈汕大,恐怕少不了3、4个钟头。第二天,他又早早地起了床。从特区的庆典到汕大的奠基典礼仪式到记者招待会,一直忙得不可开交。他的身躯内,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精力,那种高节奏高效率,无不令人叹服。
一位工作人员后来回忆说:“当我捧着奠基仪式的剪刀礼盒待要上宾馆二楼呈送李嘉诚时,他站在梯边却温和地说:‘这,我就拿上楼吧,不用劳步了。’出于礼貌,他邀我进入他的住房里,头一次衷情地对我说:‘我对凡有事业心的人都表示尊敬,希望所有参加汕头大学创业的人,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汕头大学。’”
转眼间,到了1987年2月10日,他到汕头参加汕头大学校董事会的成立及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是日中午,他乘飞机到达机场后,和他握过手的几个新闻界同行,都敏感地发现,李嘉诚先生的手心有些发烫,说话的鼻音浑重了。李嘉诚显然是感冒了,发烧还没退。那一年,香港的股市正面临着严重困难。为了汕大,他仍然抱病坚持着前来参加会议,而且还坚持着研究工作到深夜。休息没几个钟头,第二天上午又继续坚持开会。太劳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打起精神坚持着。只是到了会议中间,他才走近一位工作人员的身边悄然地说:“我要吃胃药,需要几块饼干送药,能找到几块饼干吗?”那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校园内的商店,很快地买到了惟一能买到的“菜汁饼干”来应急。只见李嘉诚先生离开了会议桌的名誉主席位子,在会议室的一边椅子上坐下,一口白开水送上一块“莱汁饼干”,一连送下了四、五块,又送下了胃药。慢慢地,他刚才还紧皱着的眉心开始舒展了,苍白的脸色恢复过来了。他打起精神又走回自己的座位,继续坚持着……事后,他又悄悄地告诉接待人员说:“饼干,我的秘书从香港有带来的,可是一忙,放在宾馆里就忘了带来。”他还非要交还买饼干的钱。
李嘉诚越聚精会神于事业,越致力于对香港对祖国对桑梓的“无私奉献”,就越追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生活,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快乐”,待人处事,都显现出他的谦和大度和“低格调”。
他几次来汕头市,穿的,经常是一套黑色(或者深蓝)的西装。雪白的衬衣和条纹领带。西装很笔挺很整洁很得体。春夏秋冬几乎都一样。夏天天气热,巡视工地时有时也把西装外衣脱下来。有一个冬天,一位陪同人员曾经笑问他:“李先生,您不怕冷吗?”他答道:“我倒喜欢较冷的天气!”有时,西装衬里的骑缝线断裂开了,工作一忙起来,也就来不及叫人去缝好,碰到紧急公务穿起来就走,事后又忘记了这回事。他并不讲究衣着,如此而已。其实他现在也并不需要炫耀自已的什么衣饰和身份了。李嘉诚就是李嘉诚。人们从没有看到李嘉诚披金戴钻的。穿的皮鞋很普通,当然要擦的很亮,这是礼仪。他出门带的小皮箱,也简单得很,洗刷用具、内衣睡衣还有必要的文件。他给人的整体形象是风度朗朗,朴实无华。
他住的是30多年前在深水湾所购下的那座别墅式楼房。装饰并不豪华。在李宅的右边,设有一个警察签到的簿箱,说明有经常例行的巡逻。依铁栅栏而立的灯柱上,都装有蘑菇状的白色物体,是红外线感应仪器,任何物体靠近都会发出警报。这些都是必要的安全设施。
李嘉诚拥有名贵的房车和游艇。但他却喜欢乘坐普通的轿车,有时也坐的士。
每天早晨六时,李嘉诚喜欢自己开车到高尔夫球场去打球,锻炼身体。早饭后九时上班。节假日也喜欢全家人乘游艇出海,游泳、潜水摄影。在过去也喜欢收藏一些古董古玩之类的。后来,工作太忙,也就把这些“身外之物”置之一旁了。
他用饭经常是一菜一汤,或者二菜一汤,饭后加一个水果。有时喜欢吃稀饭加咸菜,或者咖啡、牛奶、面包。在公司总部宴会厅宴请客人,通常连水果在内八道菜,碗是小号的碗,份量都是控制的。没有大鱼大肉,只令客人吃到恰好份量,不致胀腹,也不致不够,更不致浪费。李嘉诚不抽烟也不饮酒。多年来很少参加BIACK TIE DINNER,大约一百个只出席一个;他极力避免去参加舞会,也不想去舞会。后来,朋友们知道他有这么一个习惯,也就不去勉强他了。1992年4月30日上午,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楼的学术厅,面对参加座谈会的许多教授和系主任、校长们,他心情因为激动和兴奋,先后有二次说:“我平时是不喝酒的。待汕头大学的改革开放试验取得成绩的那一天,我和大家一起喝酒。”还强调说:“不是喝一杯,而是二杯,三杯!”
李嘉诚说:“我的生活标准甚至还不如1962年的生活标准。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有趣。”中国人是很重视过50大寿或60大寿的生日的。可是他在这方面并不感兴趣。对于他来说,花五、六十万元过生日是容易事。但他却感到“没有多大意思,也没有这个必要”。只和家里人及好友欢聚一下而已。只有亲戚朋友在他生日的时候送来一点小礼品表示表示。
李嘉诚箴言: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5.扶危济困:商之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