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700000012

第12章 运筹帷幄 以小搏大(1)

商场如战场,靠的是谋略和战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买与卖。善商者能巧妙运筹,以一搏十,这需要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和竞争手段,而不是一味的过于保守。李嘉诚的“搏”字功尤为突出,他在制定自己的商业计划时,决不步人后尘,而是着重以妙取胜,在这过程中他练就了一套以一搏十的竞争手段,因而他能成为商海中的强手。

1.低进高出,两头赚钱

所谓“人弃我取,低进高出”,原是商场上的一种常识,始作俑者是战国时期的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灭吴的大夫范蠡,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辞去官职,与美女西施泛舟五湖,经商致富,成了一位著名的商人。从那时至今已经2000年了。

“人弃我取,低进高出”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也就是如何把握市场脉搏。李嘉诚运用此法相当熟练。他往往火中取栗,但却能安然无恙且顺利赚钱。这样的“人弃我取,低进高出”,非有极高明的手眼,达到胸有成竹不可。

市场的脉搏,是精明的商人非常注意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应该讲,最成功的商战都是紧跟市场而进行的一场智慧之战。李嘉诚的发迹,是靠地产和股市,他的事业壮大,是一部中小地产商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李嘉诚的作风,一如赌场上的豪客。他的生意原则是赌但不是无目的赌,而是把握市场脉搏来一个“人弃我取”,“低进高出”。

1972年,股市大旺,股民疯狂,成交活跃。李嘉诚借此大好时机,令长实骑牛上市。长实股票以每股溢价1港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1倍多。李嘉诚第一步迈进股市就是典型的“高出”。

接着,1973年大股灾突然爆发,恒生指数于1974年12月10日跌至最低点。1975年3月,股市形势好转,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

这时,眼光独到的李嘉诚,看到了股市的升值潜力,因此,在当时低迷不起的市价基础上,他亲自安排长实发行2000万新股,以每股3.4港元的价格售于他本人。

同时,李嘉诚还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这既讨得了股东的欢心,又为自己赢得了实利——股市渐旺,升市一直持续到1982年香港信息危机爆发前。长实股升幅惊人,李嘉诚后来赢得的实利远远超过了当年放弃的股息,进就是“低进”。

“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是李嘉诚搏击股市的基本原则,他在这方面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

1985年1月,李嘉诚收购港灯时,就是抓住卖家置地公司急于脱手减债的心理,以比前一天收盘价低1元的折让价,即每股6.4港元,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就节省了近4.5亿港元。6个月后,港灯市价已涨到8.2港元一股,李嘉诚又出售港灯一成股权,结果净赚2.8亿港元。这就是低进高出,两头赚钱。

天水围之役,也是一次典型的“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战术运用实例。当时,由于港府的“惩罚性”决议,使天水围开发计划濒临流产,众股东纷纷萌发了退出之意。

早就看好天水围发展前景的李嘉诚,从其他股东手中折价购入股权。于是,嘉湖山庄大型屋村的宏伟规划横空出世,长实成了两大股东中最大的赢家。1989年“六四”风波后,香港股市一度低迷。1991年9月,李嘉诚斥资近13亿港元,购入一个有中资背景财团的19%股权。稍后,此财团收购了香港历史悠久的大商行“恒昌”。4个月后,这个财团的大股东“中信泰富”向财团的其他股东发起全面收购,李嘉诚见出价尚可,便把手中的股权售出,总价值15亿多港元,净赚2.3亿港元。低进高出,关键在于扣紧市场脉搏,眼光准,出手时机适宜。李嘉诚每一次大进大出,几乎都能准确地把握时机,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

这似乎很神奇,其实不然。大凡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大环境有直接关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要研究这一规律,就要时刻关注整个国际国内大环境的时势变化。一般股民坐井观天,眼睛只盯着股价变化表,而不探究大势的变化。这样,就可能被表象、假象迷惑,时有被套住之危,即使偶有所获,也不过是侥幸罢了。

李嘉诚经商语录:

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单要努力,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忍耐心,提出自己意见前,更要考虑别人的见解,最重要的是创出新颖的意念。然而,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

2.巧妙筹划,四两也能拨千斤

武林高手在与对手过招时,有时并不硬打硬拼,而是见招拆招,见势借势,以巧取胜,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做生意也是这样,生意场上的死拼硬冲,是不足取的,真正可取的是学会借力,尤其是在自己势单力薄时,学会以巧取胜。

李嘉诚退出九龙仓角逐,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香港零售业。初时规模名气不大,远不可与怡和、置地、邓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战前,和记有下属公司20家,初具规模。

黄埔船坞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长在铜锣湾怡和码头造木船。船坞几经迁址,不断充资合并易手,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到本世纪初,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三大船坞。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香港英资四大家族。60年代后期,祈德尊雄心勃发,一心想成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牛气冲天,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坞、均益仓、屈臣氏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小公司归于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掐准了香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去发展,腾出的地皮,用来发展黄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厦等。祈德尊满天开花大兴土木,地产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

他一味地吞并企业,鼎盛期所控公司多达360家,其中有84家在海外。祈德尊虽长有“钢牙锐齿”, “肠胃功能”却太差,以致“腹泻不止”——不少公司状况不良,效益负增长,给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幸得股市大旺,祈德尊大量从事股票投机生意,以其获得弥补财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投资过速、战线过长、包袱过沉的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潭,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

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志着祈德尊时代的结束,和记成了一家非家族性集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后来,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韦理有“公司医生”之称,但他一贯是做智囊高参辅政,从未在一家巨型企业主政。又因为祈德尊主政时,集团亏空太大,“公司医生”韦理上任,未见其妙手回春——和黄的起色不如人们预想的好。

乘虚而入,是战场常见并有效的战术。李嘉诚在觊觎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和记黄埔。他放弃九龙仓,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和黄。

收购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像收购九龙仓那样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抗反击。身为香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黄集团,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意见不合,他们正企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只要能照顾股东并为他们带来利益,股东就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避实击虚,去瘦留肥,这便是李嘉诚舍弃九龙仓而收购和黄的出发点。

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销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香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香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

在李嘉诚吸纳九龙仓股之时,他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这对李嘉诚来说,是个福音。

李嘉诚权衡实力,长江实业的资产才6.93亿港元,而和黄集团市值高达62亿港元。长实财力不足,蛇吞大象,难以下咽。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他停止收购九龙仓股的行动、获汇丰的好感就是为了得到汇丰的回报。这份回报是不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l000多万股九龙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5900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20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于是,1979年9月25日夜,在华人行21楼长江总部会议室,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沉稳的李嘉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

“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李嘉诚被和记黄埔董事局吸收为执行董事,主席兼总经理仍是韦理。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急升25.69点,成交额4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39.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大班韦理,会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10多亿美元的资产。”

和黄一役,与九龙仓一役有很大不同,李嘉诚靠“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策略,赢得这场香港开埠以来特大战役的胜利。

此役使李嘉诚博得了“超人”雅号,但他并不以为他有什么超人的智慧。他避而不谈他的谋略,而对汇丰厚情念念不忘,“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不可能成功收购和记黄埔。”事实确如李嘉诚所说的那样,但也可以看出其为人的厚道。

从商战谋略方面说,李嘉诚在入主和黄的过程中引人注目的是:

第一,他在实际收购和黄之前,早已做好了人事方面的铺垫,其收购九龙仓就是收购和黄的序曲,而收购和黄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树上开花”而已。

第二,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他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获汇丰的好感就是为了得到汇丰在和黄一役中给予回报。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以出让1000多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在获利5900万港元的同时,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从而使收购胜算在握。

第三,由于事先做好了人事方面的铺垫,整个收购过程没有剑拔弩张,没有重锤出击,没有硝烟弥漫,而是和风细雨,兵不血刃。故有人道:“李氏收购术,堪称商战一绝。”

李嘉诚经商语录:

商界一定要跟随时代发展,今天要谨记知识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3.点中死穴,蚂蚁撼大象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必将三分,可谓坐观天下之事,一旦得遇明主便出山相助,可谓厚积破薄发。得遇刘备之后他如鱼得水,尽显才华,尤其是导演火烧赤壁一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事隔近两千年,李嘉诚在商场上也导演了一出“火烧赤壁”的战役。他犹如诸葛孔明等待时机,蓄势而发,联合众华商财团合战置地,此役与“火烧赤壁”相比有过而无不及。

被李嘉诚视为赶超目标、号称世界最大地产商的置地公司,一直为老牌英资洋行怡和集团所控制,它拥有香港中环的绝大部分物业。

中环在香港岛的繁华地带,是香港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中心地区。这里鳞次栉比地屹立着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而且一幢比一幢显得神秘莫测,令人肃然起敬。

这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左右香港的经济气候,同时这里又是最容易受经济气候影响且波及面最大的“敏感地带”。

其中,有一幢高耸入云的大楼,它的圆形窗户面临风情万种的维多利亚海湾。它耸立在香港经济的金字塔尖,显得更为神秘而又高深莫测。

这就是香港著名的怡和大厦。大楼各层中有许许多多的世界各国著名中心以及驻香港办事处。大厦的顶层,就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也是香港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旧称怡和洋行的怡和财团总部。

怡和洋行于1832年在广州设立,1841年将总办事处迁入香港。怡和公司最初靠贩卖鸦片起家,以后逐渐将业务扩大,成为一家经营范围广大、实力雄厚的多元化国际集团。

同类推荐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品牌尤其是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占目标市场的有力武器。对于每一位管理者而言,学习顶级的品牌管理艺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书是商界品牌管理智慧的荟萃,相信本书能给读者提供新的独特的方法,并成为确保品牌成功的新工具。
  • 被领导的艺术

    被领导的艺术

    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都同时充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种角色,但是平日里往往将领导艺术摆在第一位,忽视了被领导的艺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领导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领导,所以我们最好先学习如何接受领导,然后才能懂得如何领导别人。因为只有学会被领导的艺术才能当好领导者。本书从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获得授权时做好本分等多个方面,运用心理学、处世哲学、管理艺术、领导学等领域知识,通俗、细致、独到地讲解了被领导的艺术和智慧。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系统讲授被领导的智慧,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学的一门新课。
  • 清商

    清商

    古为郡国之地,今谓羊绒之都;早称天下北库,现誉北方温州。清河故地,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沧桑演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更为后人遗留下特有的商业根脉。清河商业活动较早,史上久负盛名。著名文学家左思曾在《魏都赋》中盛赞:“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自那时起,清河人就以“崇德尚义,勇闯天下”的精神,踏上了永不止息的创业之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贯通以来,油坊古镇便借助清河为郡为国的封地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商家云集此处,一度成为华北外埠来货和当地物产集散进出的重要枢纽,闻名遐迩。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

    家世显赫,精明强干,看似无所不能的她,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而已。她的伤悲与无奈,脆弱,只能被爱她的人窥见,却无法涉足。他是她年少时的梦,他是她信赖的兄长,她是她永不能舍弃的知己。而他,将她放在何种位置?修罗,也有泪。
  • 陪伴孩子成长的神话传说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的神话传说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中天地尚未形成的时候,世界上没有美丽的花草、树木,也没有高高的山岭、茫茫的草原、深深的河谷,更没有活泼的小兔、小鹿和……
  • 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

    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

    ,用心灵倾听。做最好的那个自我,向自己约稿,学会跟自己比赛,十分钟赢得成功人生,把对手扶起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可贵的赞赏,虚掩的门
  • 唯魔独尊

    唯魔独尊

    她,经过两次的穿越,经历了常人所不曾经历的事情。第一世的她,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意外中丧生,却魂穿到了雷欧大陆,一个魔法国度。第二世的她,拥有了对她而言弥足珍贵的亲情,接触到了她最爱的魔法,她成了雷欧大陆的天才。当她来到了斗气大陆,一个充斥着斗气,却没有魔法的世界,她会给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在异世,偶然得到了神器七彩玲珑镯,遇到了来自雷欧大陆的强者冰老,在冰老的教导下,女主的努力下,走向了强者巅峰之路。唯有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唯有自己实力强大,才不会有人敢对自己不敬。她,虽然不会炼制斗气大陆的丹药,但是她会制作魔法药剂。她的魔法药剂,在拍卖会上卖出天价,无数的世家,强者想要与她拉近关系。她,修习了冰老千年来研究出来的功法,成为了全才,斗气魔法双修,魔法属性由水冰双系转变为了全系……让我们看看,女主是怎样一步步的走上巅峰之路。--------------------------------------------------------------------------------------------推荐某珞的新文《极品天骄》本文女主暴强!领养区:女主【水攸涵】由【冰灵沫沫】领养温文尔雅的【尹青冉】由【猫儿玲珑】领养邪魅妖孽的【南宫肆】由【安静守护你】领养潇洒俊逸的【南宫逸】由【菁熙梓ciyi】领养潇洒狠绝的【蓝泽明】由【新愛阑】领养冷酷霸气的【夜啸天】由【囧囧冷子】领养可爱强悍的【小宝】由【奻雪】领养◆◆◆◆推荐《幻城联盟》玄幻好文◆◆◆◆【仙傲】妖孽柒柒【兽仙】颜小票【傲世天狂】墨堇琳【狂血狼颜】曲殇【莲开九霄】剑泣血【唯魔独尊】慕璎珞【邪冰傲天】墨邪尘【妖娆女巫】紫箫泠君【异世女血皇】漫殇【魂战九霄】君别离推荐好友的文怜小瑜的《无敌大小姐》君无凡的《穿越之朕是女人》茗天猫的《瞳变》木慕可乔的《修神天下》刑冷墨的《异火焚天》漫漫的《蜜爱傻妃》
  • 超市营销新思维

    超市营销新思维

    本书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认识超市营销;第二章超级市场开发策略;第三章超级市场形象营销策略;第四章超级市场促销策略;第五章超级市场价格营销策略;第六章超级市场顾客需求营销策略;第七章超市品牌形象策略;第八章超级市场公关营销策略;第九章超级市场发展营销策略;第十章超级市场营销活动控制与考核。
  • 天下男妖皆炉鼎

    天下男妖皆炉鼎

    缠绵病榻的光棍老初女一朝穿越成缠绵床榻的异世豪放女。许观音想死的心都有了……男妖满屋,个个绝色,全是炉鼎。妖性难驯,狡诈奸猾,许观音冷冷一笑:想逆袭翻身?想得美。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异世狂君

    异世狂君

    本来只是在大街上扣着鼻屎随意发一个破誓,想不到竟真的遭天打雷劈,直接被雷劈到了一个被称之为法尼亚的大陆,在穿梭次元的过程中却由于是纯粹的中国人,拥有炎黄血脉而获得了龙之九变,一个魔斗风靡秘技横行的时代,一个人类能够与神魔抗衡的时代……
  •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有些事老板没说,但是员工要去做;有些事老板没交代,但员工心里要明白。事实上,所有老板都更喜欢积极主动的员工,所以有些事别让老板来教。本书作为一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可以共同分享的职业培训书,从工作习惯入手,告诉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改进的地方,涵盖了工作态度、方式方法、执行、团队合作、关注细节等多个方面,帮助员工实现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蜕变,最终成为职业化的、卓越的职场精英。同时,作为企业送给员工的培训读本,本书为企业老板说出他们想告诉提醒员工的事,让老板不用事必躬亲即可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