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的辉煌,缘于工友一句话
一个人还是要有点追求和想法的,那叫梦想,梦想能引领人们去努力奋斗。朱之文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有点像井底之蛙,如果按照他当初的想法,可能就这样在村里生活下去了。唱唱歌,打打工,过最简单的生活,找寻最简单的快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完人生之路。
但是人生很奇妙,命运的波涛会出人意料地将某个人卷到浪尖上。
2011年刚过完年,他就到县城北关的方便面厂打工,干的是打地面的活儿,负责拉沙子、铺石子、倒水泥,一天挣50块钱。这是改变他命运的工作,如果他不到这个地方打工,今后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很难辉煌。
有天晌午,工友们吃完饭在一起休息。有人提议:“听说朱大哥会唱歌,给大伙儿来一个咋样?”
他谦虚地推辞,大伙不同意。正好休息的时候,他的鞋子不见了,他着急地四处找也找不到。工友们说你如果唱首歌,我们就告诉你鞋子在哪里。
如果他坚决不唱,那后半生就可能不辉煌了。
他只得说:“好嘞。”
他大方地高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声音自然、透彻、响亮。唱罢,大伙儿愣住了,半天才缓过神儿来:“哎呀,你唱得这么好,怎么还在家?”
他说道:“不在家还能在哪儿?”
工友问:“咋不去参加比赛?”
他问:“哪有比赛?”
工友回答:“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栏目正在济宁海选呢。”
他听了摇头道:“俺这两下子哪能上得去那样的台子?来回还要花费那么多的路费。”
那工友老是动员他说:“哎呀,他们唱歌还不如你了,老跑调都去,你怎么不敢去呀?”
这个工友是改变他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工友的鼓励,哪里有耀眼的“大衣哥”?
工友给了他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栏目报名的电话号码,他一问,对方回答还剩两天,想来你明天就赶快来吧。
他想:俺整天照这书那书地瞎嗷嗷唱,也不知唱到啥水平上了,参加比赛得不得冠军无所谓,明白自个儿到底能不能登上大舞台最打紧。好些农民在上面唱歌,这个舞台可能适合他,因为他就是农民。
下定了决心,那就参加吧,反正没什么损失。在正正好的机会面前抓住了,才有他后来的出头之日。
二、黄大衣+绒线帽+旧毛衣+破皮鞋
第二天是正月十三,天上飘着小雪,西北风刮得冷飕飕的,让人感到丝丝寒意。
早晨4点,贤惠的媳妇早早起来,切个萝卜菜,打点糊糊稀饭,热两个馒头。他简单吃了两口,揣上家里仅剩的100元钱上路了。
李玉华对他追求歌唱事业是高度支持的,如果换了一位不明白事理的媳妇,她就会拖后腿,那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
吃完饭,他一出去,哎呀这么冷,天下着小雪,还刮着北风。他想自己都是四十岁的人了,也不去搞对象,随便穿个啥,只要不冷就行。他穿上军大衣,身子暖和了,但是还感觉冻耳朵。家里也没有帽子,他翻箱倒柜找了半天,从床底下找出个黑绒线帽,往头上一套,还挺合适的。
他戴着断了半截的黑色绒线帽,穿上军大衣,出了家门。先骑自行车到黄楼村,再坐汽车到了县城。一问才知道春运期间,单县到济宁的票价从15元涨到30多元,翻番了。他犯了嘀咕:去还是不去?
如果他这时打了退堂鼓,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大衣哥”。
他确实有撤退的念头,但是又一想,路费已经花了十几块不去更不合算,想到这,他咬咬牙下定决心:还是去!
心里七上八下,总是琢磨他能行吗?客车在他的忧虑中行驶,很快到了济宁。他舍不得打车,就步行去找比赛现场。
本来参赛人员在济宁东南角的文化广场报名,但他却被路人指向了西北角,走了冤枉路。他喊着“一二一”跑了大半个城区,感觉不对,又问路人,人家说你走错了,在东南边,他又往东南方向跑,临近中午才找到海选的地方。
报名的人特别多,参赛者跟观众在一起,都分不清哪些是观众哪些是选手。人潮汹涌,外边的人都把那个玻璃门给挤坏了!
他一看,心里一沉:毁了,这么多报名的,他哪里有戏?要不拉倒吧!但这次折腾,两天的工钱没了,来回上百块,不比赛一下真是太可惜了。
他再次动摇了,真是发怵。
他反复衡量,后来想着已经来了,不报白不报,就试试吧。参加比赛的人特多,他在寒风中排了3个小时的队。
在济宁音乐厅外简陋的办公室里,忙碌的面试即将结束,马上到中午12点半了,场内的录制工作马上要结束,导演们要去吃午饭了,而那些在小雪中被吹了一上午冷风的选手,还在焦急地等候着,希望能尽快和导演见面,早点儿得到一个明确结果。
他超级幸运,碰上一个高度负责的导演——李迎。
尽管其他工作人员在不断催促她赶快结束工作,不然赶不上车去吃饭了。但李导演还在忙碌着,尽量地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十几个选手一组,等着比赛。他怯生生地坐在那里,不敢跟任何人说话。等了一个多小时,他实在无法忍受了,心理防线就要崩溃了!
他鼓起勇气,起身跟李迎导演说:“我给你唱两句,行就行,不行我就回家了,晚了我就赶不上回单县的车了。”
导演给了他面子,说:“试试看吧。”
假如她说:去去去,一边等着!那朱之文的未来会怎样?人生充满了种种巧合,有的是有利的巧合,有的是绊马索那样的巧合。
他当时唱的是《敖包相会》,一开唱,导演抬起头来,惊讶地问:“你专门学过唱歌吗?”
他回答说:“没有专门学,都是自学的。”
据李导演事后回忆,他一张嘴,就把她惊住了!她说感觉这声音不像是从朱之文的喉咙里发出来的,那声音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她工作这么多年,历经好几次海选,从来没有听到如此让人难忘的声音。干净,清澈,有力度,没有一丝毛病。除了很专业外,还浸染着乡风民情,好似清清的溪水洗过,质朴的泥土染过,山间的阳雀润过。
李导演评价他换气特别好,句与句之间的喘息让人几乎感觉不到,而且声音控制力特别均匀,录音都未必能达到这种效果。原因可能和常年干体力活和在旷野歌唱、肺活量大有关系。
导演夸赞他的眼神是坚定的,说他的声音是中音,偏高,浑厚,高音也很饱满,有种发自内里的坚实雄厚力量。
导演兴奋地说:“哎呀,不错,你再唱一个!再唱一个!”她好像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声音,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
他会很多歌,因为是农民,比较喜欢唱农村的,这符合他的身份。导演让他唱了好几首歌,她仔细听,从中选取两首:《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插曲《驼铃》。
比较而言这两首是男中音的经典,《驼铃》其实蛮难唱的,那种意境很难表达。导演认为这两首能把“军大衣”的唱功和音乐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肯定会轰动全场,她坚信朱之文会是冠军。
朱之文当然很愿意听导演的话,但当时缺乏自信,有些紧张。
导演安慰他说:“你已经很棒了,我是学唱歌的,你相信我。你上了舞台要好好地介绍自己,做什么的,来自哪里。别的都不要管,一定把歌唱好!”
面试的导演让他去刻录个碟子,他出去跑了四五里路,花5元刻录了个光盘。导演让他换件衣服再上台,要不然不能上台参赛。他抬眼一望,发现参赛人员多数是俊男靓女,个个西服革履,花枝招展,像是服装模特。只有他穿着大衣戴着帽子,帽檐还折了,朝下耷拉着。可是买件衣服最孬的也得20元钱,而他口袋里只剩不到40元钱,如果买了就不够买车票回家了。
他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说:“俺不换,叫俺唱俺就唱,不叫俺唱俺就赶紧回去,晚了就赶不上车了。”
“军大衣”衬衣有些黑,毛衣比较旧,如此上场,他也感觉不太好,对评委和观众不尊重,但是没办法,谁叫咱罗锅上山——钱(前)紧来着。
一个导演无奈地说:“凑合着唱吧。”
李导演说:“这样,你中午去吃点饭,下午一点半来这里找我,工作人员带你进场比赛,你千万别走远了。”
李导演中午吃饭,和导演杨青说了朱之文的情况,争取下午早点让他比赛,说这是个很棒的选手,千万别让他走掉。细心的她看出他很急,怕赶不上车回单县。
后来李导演回忆,她整个中午都很兴奋,也很担心,怕这个叫朱之文的选手再不会出现,从她手里溜掉。
下午一点二十,他早早来了,其他选手都在外边等着,因为地方太小,满屋子都是面试的选手。李导演看到他,赶快让他进屋,按在椅子上:“你就坐在这儿,哪里也别去,一会儿带你去录像。”
他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导演给其他选手面试交流。两点,工作人员要他进去录像。导演嘱咐就穿军大衣,戴帽子就行,因为他就是农民嘛,有歌声就足够了,自然点最好,并鼓励他:“你晋级肯定没有问题,以后服装什么的我们都会帮你。”
三、滚滚长江东逝水
下午在候场区,朱之文看到前面的选手是个“跑调王”,唱得是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一字不在调上,刚一开口,观众就喝倒彩了,群起高呼“下去吧,下去吧”。
主持人和评委很厚道,没有立刻赶“跑调王”下去,又让他唱了几首,还是一个字都不在调上。
观众喝倒彩声,朱之文被吓坏了,心想这样上去,岂不丢人现眼?
他开始紧张了,腿哆嗦,脸涨红,胆战心惊地走上台去。
“跑调王”刚下去,评委们正烦着呢,只见一个土得掉渣的中年男人上来了:穿旧军大衣,戴着破线帽,红着脸,鼻子上还有一块疤痕,整个一个酒蒙子形象!
这个伤疤是他试图用废电池里的硫酸,烧掉鼻梁上的伤疤造成的。没想到弄巧成拙,不仅没如愿,反而使伤疤更刺眼。
毫无疑问,貌不惊人、衣着邋遢的朱之文的出现,让评委们心里更堵了。据李导演回忆说,晚饭的时候,评委武文说“军大衣”一上台,他以为是来耍的,都想一脚把他踹下去。
他紧张得腿直哆嗦,语无伦次:“各位评委、各位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接下来呢,我是来自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一位普通的农民,我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我特别喜欢唱歌。好,接下来,我为大家献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望大家喜欢,好,谢谢。”
虽然导演再三嘱咐他要介绍自己的名字,但他竟然忘记了,虽然这个名字很快就将为很多人所知。
主持人张敏健评述:“丁字步,一动不动,好,开始了……”
请铭记这一刻,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
朱之文刚一开口唱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浑厚嘹亮的歌声就博得了满堂彩!帅哥主持人惊讶得张着嘴,评委们目瞪口呆,观众们欢呼不断。
一种天籁般的美声,字正腔圆,丰满充沛,穿云裂帛,浑厚悠扬,回响在比赛大厅,令人荡气回肠。歌声磅礴、雄浑、婉转、悠扬,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在里面,仿佛杨洪基老师的原音重现。
他心想:咦,这两下子还中,这几十年没白练。于是,他越唱越有劲。
他多年的体会是:单纯的演唱不算本事,必须将感情和领悟融会在里面,用苍凉雄浑的声音表达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人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仿佛歌者本人经历过那些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之后,在夕阳下大江边追忆往事,心境悲壮苍凉,更有历经尘世名利之后的沉淀和思考。
所以当《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声从他的胸腔里飞出时,完全没有了山东味和泥土气。那是被过滤了的,却依然纯正的声音;是金子敲打金子,闪着万丈光芒的声音;是金属碰着金属,迸发千军万马的声音;是阳光晒着阳光,融进万般温暖的声音;是巨浪卷着巨浪,溅起阵阵轰鸣的声音。
听这首歌的感觉就是:浑厚而嘹亮,磁性而清脆,低回而高远,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唱歌的最高境界是优美动听中带着浓厚的感情。这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以后有很多选手模仿,但是却很难唱出其中应有的味道来。朱之文演唱这首歌很有感觉,仿佛是超然于这一切纠葛之外的一个旁观者,站在局外,看滚滚江水滔滔历史,无数的悲欢离合,无数的荣辱沉浮,悲悯感怀着其间的人事沧桑,万物万事都如云烟,苍茫汹涌地从身边流过。
三国时代悲壮的底蕴:激烈的权斗,纷乱的战争,流离的百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间惨景,铸就了那段惨烈的历史。灭黄巾,兴汉室,逐鹿天下的历史使命,铸就了三国人物建功立业、力挽狂澜的豪情!而这壮观的三国意境,恰恰被他原始而醇厚的音乐力量完美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超乎想象的艺术享受!而这,绝不是简单模仿、复制、再现所能容纳的。
他那磅礴中兼有婉转、雄浑中带着悠扬的歌声立即征服了现场的观众,全场为之沸腾!
曲终余音绕梁,观众站起来鼓掌呐喊,欢呼着,似汹涌的长江水,经久不息。
他心里原有的强烈的紧张感,被观众的掌声稍稍平息。现场气氛空前热烈,似乎要爆炸了!
在评委们眼中不可能有艺术细胞的农民,居然能唱出这样纯净大气的歌曲,实在不可思议!所以,他们开始了严格的考查。
武文评委说:“是金子总会……”
姜桂成评委打断:“不是,不是,你是哪个专业团体的?”
武文道:“冒充的吧?”
张敏健说:“他玩Cosplay的,角色扮演!”
评委们开始连珠炮似的反复盘问朱之文,验明正身。
姜桂成问:“你穿着这身衣服,为什么打扮成这样来啊?”
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是个农民,我没那么多钱买衣服,这还是穿得最好的呢!”
姜桂成问:“你不是济宁歌舞团的?”
真抬举啊!他马上否认:“不是,不是,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武文问:“你是干啥的啊?种地?”
他回答:“种地,搭个泥灰班什么的。”
武文问:“地里都种的啥玩意?”
他回答:“种的麦子、玉米、花生什么的。”
姜桂成道:“考考他,考考他,这麦子现在到了什么情况了?”
他回答:“啊?挺旱的就是说,都快把麦子旱死了,就是说……”
姜桂成:“麦子马上就要干什么了?”
他错听成打完麦子以后再干什么,就回答:“浇水,没事了出去打个工,干个建筑挣个零花钱什么的。”
姜桂成不依不饶:“我跟你说这个麦子现在到了什么程度?”
他用手比量了约10厘米,说:“麦子才长这么高一点。”
姜桂成:“返青了吗?”
他回答:“返……啊还没呢。”
张敏健大声叫道:“我问他一个专业性的,麦子在种种子的时候是先浇水还是先放种子?”
这是个两难问题,无论是回答先浇水还是先放种子都不对。对农活烂熟于心的朱之文回答:“那得看旱不旱了,如果不旱就不用浇水。”
农业知识没有考住他,但是评委还在考察。
武文说:“敏健你近距离看看他的手,给个特写,看看像不像干粗活的?”
李军评委说:“是干活的还是弹琴的?”
张敏健仔细看了他的手,那干了无数累活的一双手满是老茧和破口,颜色黑黑的。
张敏健深情地说:“这是一双搬砖的手啊!”
姜桂成感慨:“很难想象。”
武文继续盘查:“你把他军大衣脱了。”
张敏健道:“你不介意吧?我很正常。”
他笑着回答:“我不介意。”
李军道:“敏健你既然拿着话筒,不如换个版本,让他自己脱不就完事了?”
他很不好意思地脱了军大衣,里面是妻子打的袖口开线了的暗红毛衣,这件毛衣他穿了10多年。
武文道:“把他毛衣也脱了。”
李军评委调侃武文道:“张敏健你没事,他没事,是你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