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个人叫管仲,很有才能。他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后来,只剩下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了。齐若要成为中原霸主就得征服楚国。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国。而担任相国的管仲却连连摇头。他激动地对大将军们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必然两败俱伤。战争将用完齐国辛辛苦苦积蓄下的粮草,更何况,战争打起来,齐楚两国几万人民将成为尸骨!”
大将军们哑口无言,管仲却不慌不忙,带领许多人看人炼铜去了。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头。
管仲派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齐商人开始购鹿,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大臣闻知此事后,非常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十年前卫国的国王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正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的价钱又提到四十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千斤粮食相同,不再种田,纷纷制作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
一年的时间内,楚地粮食荒芜,铜币却堆成了山。
楚人想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仲早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
这么一来,楚军人饥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集合各路诸侯大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楚成王内外交困,只得求和,同意称臣。
管仲不动一刀,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为东周列国赢得了一个安定的时期。
去捕鹿就没时间种地了,土地荒芜了,就没有粮食,没有了粮食,军队就失去了战斗力,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因果关系,管仲正是利用这种联系,一步步地制服敌人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认清矛盾分清主次,按客观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