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1300000023

第23章 1935年 登上娄山关,纵谈明清战场

1月19日,毛泽东登上娄山关。

毛泽东饶有兴趣地说:“嗯!在这里摆开战场,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记得《明史》上就是这么讲的。”朱德远眺着群山说:“哎!真乃兵家必争之地。”

毛泽东望着远方不无感慨地说:“是呵,这儿是有名的古战场。据《遵义府志》载,明代万历年间,遵义的土司杨应龙,反抗明中央集权统治,在关上排栅挖坑,构筑了13座木关,企图设险扼守。明廷派蜀将刘廷率兵从间道进兵,攀藤缘壁,迂回关口,终于毁栅入关,从而大败杨应龙,明兵乘胜直追,直捣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迫使杨应龙自缢身亡。从此,结束了杨氏在播州700余年的世袭统治,自明朝中叶以来,有好几次农民起义军,曾经通过这里,与朝廷的官兵浴血奋战,每每大败官军。我记得在清朝初年,由李定国统率的大西军,由北而南,攻下此关,横扫西南。大约在咸丰甲寅年间,关北的桐梓县有个叫杨隆喜的,也高举义旗,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此关,直捣遵义府。石达开的曾广依部,也率军夺下此关,同活动在西南的太平军一道奋战,大军纵横捭阖,所向披靡。”(杨应旺《毛泽东指点江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77页)

吟李白《忆秦娥》

2月26日,通晓历史的毛泽东知道,入川门户娄山关是有名的古战场,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世纪的风云荡涤了千百年来的印记,为后人遗留下无数个让人怀古的传说,使人们沉湎于幽古的境界之中。突然,毛泽东想到晋代张华在《励志诗》里的名句:“大仪斡运,天回地游,”

接着,毛泽东又吟哦起李白的词《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口口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毛泽东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人认为这首词可能不是李白所作。但不管是否为李白所作,毛泽东认为此词下阕从怀念远人,掺入了怀古伤今之意,气象就突然开阔。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卷上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吴启权《毛泽东长征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149~150页)

“岳飞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3月2日,毛泽东到达四川古蔺县马蹄滩宿营,朱德向他讲了两件红军遵守纪律的事,一件是路过□永营盘山的橘林,饥饿的红军秋毫无犯,在没有找到萝卜地主人时,每挖一块萝卜,就塞进一个铜元。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地对朱德说:“玉阶呀!《宋史》言:岳飞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我们朱毛红军的纪律在井冈山是这样,到了总司令的四川家乡也是这样。”(《毛泽东长征在四川》第49页)

“我们能走石达开的老路吗?”

据毛泽东警卫员吴吉清回忆:

当我们随着主席来到离安顺场还有五六里路的一个大山脚下,和部队一道稍事休息时,发现前面有几棵参天古树,旁边立着一块石碑。我们正在猜想着石碑是为什么事而立的,主席看了看碑文,然后对我们说:

“这块石碑是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刻立的。太平天国因为内部分裂,石达开带领四五万人马,离开南京,在同治二年(1863)4月间来到这里,打算在安顺场渡河。正遇上山洪暴发,渡河不成,四面受围:前有大渡河,后有彝民,左有山峰绝崖,右有清兵。本来,彝民和石达开的关系,开始是友好的,但因为石达开疑心太重,把关系搞糟了。后来,清兵又占领了对岸。因此,石达开的人马,在安顺场一直被围困了40多天,也没有渡过河去,石达开本人动摇,军心不固,以致全军覆灭。”

听了主席讲的这段故事,我们都感慨地说: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我们一定能够越过天险大渡河!”

接着,主席又说:“是啊,我们一定能够渡过河去!石达开如果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的话,既然渡不过大渡河,为什么不沿着左岸直上,进入西康?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往下走,到大凉山以东的岷江沿岸去呢?那里的机动地区不是很大吗?”

主席又分析了石达开当时的情况。

我被主席的这一席话深深地吸引住了,感到主席的学识这样渊博,对于中国的历史是那样的熟悉,并且有卓越的见解。可见主席为了红军的胜利,是多么精细地研究了这一方面的历史和地理。我们红军有毛主席指挥,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主席又说:“近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抱着很大的幻想。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石达开的命运,这已是注定了的,因此,他们幻想把红军也消灭在安顺场。你们说,我们能走石达开的老路吗?”

主席讲这些话时,围来很多战士,我们回答:

“哼!敌人是在做梦!”

“现在,我们的先遣队已经渡过大渡河了!”

主席听着我们的回答,高兴极了,他大声向战士们说:

“同志们,你们说的对!敌人的好梦是做不成的。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我们共产党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大渡河算不得什么困难!”

主席的话音一落,战士们更加活跃起来。得到继续前进的命令后,大家便迈开双脚向安顺场奔去。(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版第236~238页)

毛泽东说:石达开毕竟是个英雄,但是他对敌人的话是轻信了。这使他吃了大亏。……一切善良的人总是容易对敌人抱有幻想,这是可悲的事。(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8页)

“七十二年前翼王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

5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也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毛泽东想起了一个人物,就是太平天国的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率2万将士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即石棉县安顺场),为何会全军覆没呢?毛泽东需要了解翼王石达开兵败的情况。本日夜,当他获知83岁的清末秀才宋大顺熟悉这段史实时,虽已是夜半时分,却睡意顿消,立即派了两名警卫员提着灯笼前去邀请。毛泽东当时住在安顺场一家中药铺隔壁。老秀才来到后,毛泽东连忙为宋大顺倒茶水。来客坐下休息片刻后,他才笑容可掬地问道:“老人家,您知道石达开当年是怎样失阵落马的吗?”这位当年亲眼目睹翼王兵败将亡饮恨峨江的老秀才略思片刻后答道:“朝西走松林河千户阻挡,往东退陡坝子百仞高山:向北进唐总兵虎踞铜河,欲南撤黑彝儿礌木蔽天。”毛泽东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安顺场的老百姓对中国工农红军有何看法?”宋大顺用四言八旬答道:“红军起义,替天行道;百税厘金,一笔勾销:贪官污吏,望风而逃;打尽土豪,百姓欢笑。”嗣后毛泽东仔细询问了与翼王石达开失败有关的许多细节,才派警卫员把老秀才送回家去。

老人走后,毛泽东反复思索和分析了导致石达开悲剧结局的各种因素,将作为前车之鉴,旋即召集中央军委领导人开会。会上,毛泽东坚定地说:“72年前翼王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我们共产党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天堑大渡河挡不住我们,蒋介石要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是不能变为现实的。”接着红军领导人立即改变全军由安顺场渡河的原计划,并拟定新的部署:由红一师和干部团沿大渡河北岸上溯进攻泸定: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大渡河南岸逆流而行,由红二师四团飞夺泸定桥。(《党史博采》1995年第2期)

“杨六郎把守过的三关口天险,就在六盘山上”

深秋。毛泽东带队伍翻越六盘山。彭德怀说:“登山时,我看见六盘山东西两面大路,还残存着不少夹道杨柳,柳叶虽然飘零,但柔枝还在秋风中翩跹舞蹈,也实在好看。”毛泽东颇有兴致地说:“那是左宗棠经营宁夏时种的,人称‘左公柳’。左宗棠在宁夏时,即以平凉为用兵根据地,总管陕甘宁三省。我看,将来西北边防,亦当以此为交通枢纽点。”

在六盘山,毛泽东又对彭德怀说:“经查地方志,我才知道甘肃中部的会宁、静宁、通渭和历史上属甘肃的固原、西吉、海原等地,由于地处甘肃中部而被古人称之为‘陇中’。六盘山南北走向,故其南段又称陇山,是陕北和陇中西高原的界山。古代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宋朝的杨六郎血战把守过的三关口天险,就在六盘山上。”(石永言《从遵义到延安》,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649、650页)

谈经书、佛书

毛泽东翻过六盘山,到了陕甘宁三省的老爷山,住进山顶古庙。他对和尚说:“昔年公务之余,我也曾读过一些经书、佛书。当然不及高僧研读之深。我这个人有个怪毛病,什么书都想涉猎一番,我读经读佛与你们的角度不一样。”接着又说自己还读过《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槃经》。当和尚介绍三省信徒所信神数为《南极神数》。毛泽东说:“啊!《南极神数》,加上《铁板神数》、《紫微神数》、《北极神数》、《邵子神数》,合称中国之五术。”“其实,《邵子神数》、《南极神数》等书,大都由《皇极经世书》、《紫微斗数》、《河图洛书》等易学类书演绎而来。”又说“只是年轻之时,广为浏览一番罢了。”(《从遵义到延安》第658页)

“金脚寺”的故事

10月5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来到回族聚居地六盘山下的单家集。翌日,毛泽东在回族以最隆重的仪式——摆“中佥”后,来到了清真大寺的院内。在进入大殿之前,他先到水房(回族人沐浴的地方)用“汤瓶”净净手、脸,然后脱去鞋,净脚步入殿内。大殿的柱子上、廊檐上都雕有各种花卉图案和阿拉伯文字。毛泽东仔细端详着并称赞道:“雕得真好,回族人民有智慧。”他在大殿里兴致很浓地给大家讲了个“金脚寺”的故事。他说:南京有一座清真寺,别名叫“金脚寺”。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次特意去观览清真寺,由回族将军常遇春、胡大海保驾。这位皇帝下轿后就直往清真寺大殿内走,待他刚迈进一步时,就被常、胡二将给拦住了:“万岁,回族风俗进大殿内要脱鞋。”朱元璋一听,赶紧退出。他一边脱鞋一边说:“来人,把这个鞋印挖掉,用金子镶上。”从此.这座清真寺就定名日:金脚寺。(《毛泽东人际关系侧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6页)

林言“赔上了自己的头”

10月19日,以毛泽东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任司令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最先抵达陕北苏区吴起镇。决定在挥师南下,进入甘泉地区之前,就地休整7日。这时,东北军上尉军需官左云龙追踪红军,投奔红军。毛泽东、彭德怀在南山坡窑洞里接见他。在谈话中,左云龙对毛泽东的安全十分关心。认为必须多加小心,加强严防。毛泽东说:“我的头,不值钱,连三百张钞票也不值!”他笑语幽默而意味深长,“今有历史明文鉴戒,举事实作证,以黄巢为例。《旧唐书》说‘林言斩巢’,《新唐书》又说‘太原博野军杀言,与巢首俱上溥(时溥为武安节度使)。’看来,林言拿黄巢的头请赏,连个铜钱也没有搞到手,反而赔上了自己的头,岂不哀哉?所以我不怕哪个壮士把我斩首!”(《毛泽东故事》,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132页)

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嘛!

12月,刘志丹出狱后,毛泽东、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询问他的健康情况和工作情况。之后,毛泽东说: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白成、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来的。这地方虽穷,但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嘛!(《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50页)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4月21日,6月2日解放崇明岛,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0日,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此役,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历时42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歼敌43万余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东至江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热门推荐
  •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陆飞、欧阳子、李小奇……好动、好话话、好做小动作的男生们,大丽、李小白……可爱、活泼、聪明的小女生们,他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 读者朋友们快来看看这本《我的同桌我做主》,书里收录了《乾坤大挪 “椅”》、《别那么大声》、《庄半仙的幸运日》等好玩的故事。
  • 病弱世子,别太宠我!

    病弱世子,别太宠我!

    她,人前白兔,人后狐狸,凤眸微眯,妖娆惑世。他,婚前病弱,婚后强悍,薄唇轻抿,温雅醉人。两只狐狸相遇,不言而喻。。。◆◇◆◇◆◇◆◇◆◇◆◇◆◇◆◇◆◇◆◇◆◇◆◇◆◇◆◇◆◇【孝女篇】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顾君盼收到了一封勒索信,说三日之内,若无收到十万两黄金,其母便暴尸街头,顾家满门灭族。三天后,强盗们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盼到了来信。强盗打开信封,没有期待的银票,只有一张纸,纸上只有一句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各路英雄好汉,下手不必留情!”【贤妻篇】黑暗中一个热源欺身过来,顾君盼的腰被一双大手抚上。“谁?”某人‘警戒’地低喝道。“你猜!”磨蹭了两下。“虫子”“不是!”那人的手顿了顿。“小牙”“错!”某人的脸唰的黑了。“闵将军”“再猜……”恶狠狠地吐出这几个字。“哦!对了!你是林公子吧!”“……”怒火中烧中。良久,顾君盼耳边传来一声怒吼。“顾君盼,为夫在你心中连儿子,连畜生都不如都算了!!!为什么连你旧情人都不如!!!【良母篇】“娘亲,虫虫是怎样来的呢?”“卵里蹦出来的。”某小家伙对自己无良的娘亲怒目而视,“娘亲,我不是问那破虫!!!说了多少遍了,虫虫是我!是我!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呢?”不知道当初为什么给我取这个名。某位良母斜了一眼自家的儿子,风轻云淡,“我,也说了多少遍了,你是虫子!不是虫虫,小小年纪,什么不学?学人卖萌。”“……”为达目的,小虫子能屈能伸。“那么,娘亲知道虫子是怎么来的吗?”睫毛扑闪扑闪地扇个不停,语气糯糯地开口。“……”默了一阵,“这事还是去问你爹爹吧,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咳咳……”一旁事不关己的某人华丽丽滴被口水呛着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薄情王爷非常妃

    薄情王爷非常妃

    十二月初八,宜婚嫁,柳丞相府。原本以为婚约真的会取消,可是等到的却是王府的花轿,屋子里,柳雪儿笑眯了双眼,看着镜子里粉妆玉琢的影像,至于三天前和水沁柔的一幕却已然忘记而来,她一定是嫉妒自己可以嫁给王爷,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诋毁羞辱自己,如果真的如水沁柔说的那般,今天她就不会上花轿了。锣鼓声响彻震天,伴随着鞭炮的喜悦声,大红的花轿从丞相府出发,向着东边的轩辕王府行去,花轿里,低着头,满眼都……
  • 小旅馆

    小旅馆

    由于离大学近,许多美丽的女大学生出入于小旅馆,与小雷发生了复杂迂回的爱情故事,但当爱情遇到挫折时,小雷在事业与爱情之间。不得不做着痛苦的权衡。,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女众多的外语学院校门外的狂欢与消逝的过程。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的小雷,从机关单位辞职后去社会上拼搏,却一事无成,锐气磨尽,他把致富的最后希望寄托于在大学附近开一个小旅馆上。小旅馆开张后,遇到了许多事情,也受到来自周围商铺其他创业者的竞争与打压,当生意好起来之后,小雷又受到房东的妒恨与村镇干部的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