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900000008

第8章 老子(2)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那些大智慧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在社会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战胜自己的弱点,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创造出自身价值。自知之明固然重要,但正确认识别人也很重要,只有认识了别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多向长于自己的人学习,逐渐完善自己。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就其名而言为道,就其数而言为一”(蒋锡昌《老子校诂》)。即道生成自己。二:指天地。三:阴阳两气相交会和形成的一种和谐状态。负:背。冲:“阴阳两气互相交冲而成的均调和谐状态”(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

【译文】

道生成自己,自己又生成天地,天地又生成阴阳两气,阴阳两气相合又生成万物。万物负载着阴阳两气,两气相互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物。

【赏析】

老子认为“道”就是宇宙生成的理论。何谓“道”?在此“道”就是“一”,“一”就是“道”。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地就以时空形式,可以承载万物,因此,在宇宙生成程序上,天地先于万物。由于老子重视天地的独特存在,于是以道为本源,天地为场所,阴阳两气和谐一致,形成了宇宙间广大的和谐性,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使万物生生不息。老子把“道”作为万物的主宰,实质体现了他“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即万物自生自长不受控制。

【原文】

故足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四章》。辱:耻辱。止:停止。殆:危害,危险。

【译文】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生存。

【赏析】

这句话既体现了老子的处世观、人生观,也体现了他的养生之道。他认为如果为名、为利而不惜生命的话,是不可取的,因为在他眼中,生命最可贵,应该保身除祸。名利本属身外之物,无法与身体和生命相提并论,只有内心知足的人,才不会费心劳神去追求,不损伤身心,自可保寿。如果只有外在行为的知止,而无内心的知足,那么,知止只是暂时的,是被动的,一旦有机会,就会再起贪心。只有内心知足,才会主动知止,才会全生保寿。如果为了贪求名利而伤损生命,真可谓因小失大。

【原文】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弯曲。讷:即不善说话。

【译文】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也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原理。事物是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事物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而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原文】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德:同“得”。

【译文】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使之得于善良。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待他,使之得于诚实。

【赏析】

“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社会上有好坏之分,都是后天所致,所以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要宽容,切不可斤斤计较。应该用以德报怨的精神去感化他,以“善”对“不善”,在扬善之风中,不善者会被潜移默化;在倡导善行中行善,那些不善之人也无法行不善之事。对于不诚实人的教化,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老子提出以百姓的心为心,以善心、诚心对待所有人,使百姓都归心于善良诚实的观点。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

治理人事奉行天道,没有比节俭更好的了。

【赏析】

“众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老子也认为无论治国还是治身都该厚培根基,积聚能量。以勤俭治国可长久,治人则长生。去奢崇俭,能使民情变得淳厚质朴,无奢靡之风,就无狡诈之人,社会就能得到长治久安。节俭也能使人积聚能量,健康长寿。故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致沅弟》中告诫子孙诸侄:去奢崇俭才能生机勃勃,才能长享富贵,免去祸患。

【原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作:开始。

【译文】

处理困难要从简易入手,实现大事要从细微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开始。

【赏析】

老子主张处理事务的原则应该是先易后难,先细后大。因为只有先解决容易的问题,才能为后来的疑难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解决易事、做好细事,是轻而易举的,反之则要劳神费力。因此,不可忽视易事、细事。这与我们学习知识、攻克难题是相同的道理。往往在攻克难题之前,要做大量简单易懂的题,从易入难,循序渐进,最后才能触类旁通,解决疑难。

【原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俭:节俭。

【译文】

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赏析】

老子的三宝,是教人应有这三德。其中“慈”是这三宝中的根本,慈是父母爱子女的感情,是从人类本性根源发生的情感,所以是无所选择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无求施报的自然本性,拥有了“慈”,就会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就拥有了包容万物广大的德。“俭”是节制自己,从内心的虚静到外在的俭德要求一致,老子认为为政者要抛却私心,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那样就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欲望,满足天下百姓的要求,从而使国家大治。“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要求为政者体会大道无为的精神,以先取后、取下来感召天下,才能为上,为人之君。人有了“慈”就能勇;有了“俭”就能广;有了“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就能成大器。这就是老子理论中的“珍宝”。

【原文】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则:法则,效法。被:同“披”,穿着。褐:粗布衣,粗麻衣。

【译文】

能了解我的人极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难遇到。圣人虽然穿着粗布衣,却怀有宝玉。

【赏析】

圣人因为身怀宝玉而往往曲高和寡,因为高出一般人的理解能力,所以往往不被普通人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圣人并不因为自己不被别人理解而去迎合别人,变成身着锦绣而内心空空的人。明代王守仁在《答舒国用》中说:君子不希求别人一定相信自己,只不过要做到自己相信自己;也不希求别人了解自己,只要做到自己了解自己。由此可见圣人都具有这样的高洁情操。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觉得痛苦,而极力去迎合别人,这多是因为自己没有“怀揣宝玉”,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而造成的。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接近圣人。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二章》。威:第一个“威”作“专制”讲;第二个“威”作“祸乱”讲。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时,那么大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赏析】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老百姓已经被为政者的各项苛捐杂税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为了生存,是会不顾一切的,就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推翻为政者的统治。历史上爆发的农民起义,每一次都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而导致的,这也证明了老子的“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这一名言。所以为政者应该懂得“官逼民反”的道理。只有使民众余裕所居,熙融所生,社会才会得以持续,得以发展,否则就会祸乱四起。

【原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三章》。恢恢:宽大无边。疏:稀疏,不密。

【译文】

天网很大,网孔虽然稀疏但却不会有一点漏失。

【赏析】

老子认为冥冥之中存在着因果关系,天网虽大而稀疏,却从来不会有所遗漏。后来老子的这一思想逐渐演变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它用于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不要以为自己的犯罪事实能够得到掩盖,自己的计谋能够得逞,实际上,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可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七章》。损:减少。余:剩余。不然:不是这样。奉:奉献。

【译文】

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赏析】

这两句话体现了老子“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人之道应该和天之道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财富均衡了,才不会引起纷争。但是,人之道却不这样,现实的社会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公平。那些统治者,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特权,损害百姓的利益,用剥削来的财物来满足个人的私欲,使得百姓越来越贫困,自己越来越富有。这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八十一章》。信:真诚,诚实。美:华美,华丽。善者:善良的人。辩:指能说会道。博:知道的事情多。

【译文】

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懂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并不真正懂得。

【赏析】

老子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他提倡那种大智若愚、返璞归真的生活准则。他认为那些动听的言辞,往往是华而不实的。只有那些真正善良的人,才不炫耀自己,不斥责别人,真诚待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不作辩解。只有那些大智之人才总是谦虚地对待一切事物,因为他们知道,宇宙万物无穷无尽,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那些浅薄者,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万物,就妄自菲薄,是极为浅陋无知的表现。

同类推荐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金匮要略(四库全书)

    金匮要略(四库全书)

    《金匮要略》为《伤寒杂病论》中一部分,共3卷25篇,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著,与《伤寒论》一起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准则,被后世推崇为中医经典著作。清代徐彬将其整理编次为24卷(原书分3卷),每卷列一种病证,文中有注有论,注释简明,论辨精当,引经析义,见解独到,密切联系临床,特别注重脉证辨析,揭示脉证规律。本书根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参考清光绪五年(1879)扫叶山房藏版点校而成。
热门推荐
  • 重生小医仙

    重生小医仙

    虎落平阳被犬欺,掉毛凤凰不如鸡。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貌美丹祖,转生后直接幸运E。不就是体质废柴么?老子练!不就是流落在外没钱吃饭么?老子赚!不就是时不时被豪门老爷爷鄙视加无视么?老子忍!不就是随身绑定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包子兄长一只么?老子……她额角微微抽动,有些嫌弃。这个能不能换?
  • 换脸妖姬:丑女变身

    换脸妖姬:丑女变身

    她是一个丑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冷落.因为幼时一个承诺,他皆尽所能为她寻到引退的“鬼医”为她换了脸,那么变漂亮后的的她,命运就真会因此改变吗?面对自己的恩人,面对自己的太子未婚夫,她该选择谁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本书是一本心理励志著作,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从习惯、性格、心态三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心灵指导。该书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典型案例来指导青少年塑造更完美的习惯、性格和心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大餐。
  • 8种成功心态

    8种成功心态

    本书综合了人生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归纳出成功必备的八种心态:自信心、归零心、进取心、施予心、平常心、包容心、诚信心和持久心,并引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和综述了这八种心态。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九世媚尊

    九世媚尊

    “嘀嗒.”错愕的看着鲜血融进了不小心滴在一个很旧很旧的破镜子的镜面上,于是...夏然开始了她苦逼的穿越之旅.一朝被穿越,时时怕没命.一世,她出生了,倒霉也随之而来.所谓的爹爹为了给怀孕的娘亲弄点补身子的野味,不慎跌入悬崖,挂了.娘亲看到了被抬回来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不小心动了胎气,她早产了,于是夏然带着迷茫出生了,娘亲却死了,她一下子成了孤儿.等她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重生的时候,就被认为她是不祥之物的村民丢进了河里,华丽丽的――淹死了.二世,她附魂在了一个刚死去的女孩身上,还没来得及喘气,一巴掌甩过来,把她甩得晕头转向,还没看清是谁在甩她巴掌,狠狠的一脚踹上了她的肚子,她口吐鲜血――挂掉了.三世,她已经非常的淡定了!她成为了一个大小姐,家族的嫡女,天才.还没来得及骄傲与庆幸,突然跑出来一个蒙着脸一身黑衣的刺客,一个暗器在她脖子上划了一个口子――被杀了.四世,她带着郁闷的心情又投胎了.老天爷总算开眼了,让她有了幸福的人生,还爬上了人人羡慕敬仰的天仙之位,更有爱她爱得疯狂的追求者,于是,她被爱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追求者给活生生的――吃掉了.五世,她又出生了,知道自己永远会带着记忆投胎,投胎,再投胎,这种感觉快要疯掉了,还是小小婴儿的她正打算准备咬舌自尽,路过的一个能人把她从爹娘手中带走了.于是,她走上了修真之路.傲人的天资和妖孽的天赋让她一路扶摇直上.她紧张而小心的低调走着每一步路,终于!她在所有人艳羡的目下光,就要飞升到另一个位面去了,可是滚滚天雷直轰而下把她轰得遍体鳞伤,然后――电死了.六世,她终于知道了,不管她如何努力,再低调再小心也会死得很惨,于是,她干脆就躲进了一个古墓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却意外的捡到本魂修,修炼到一定等级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跑出去了,认识了两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同时为她大手出手,她还是狗血的死掉了――被误杀.她彻底崩溃了,带着愤怒的心情和恐怖的回忆,第九次被强行扯进了投胎之道.艳日昼起,一个新生的小生命在这个时间里诞生了,这便是第九世重生的苦逼夏然.谁想死?谁也不想死!她只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平凡人类,凭什么让她来承受这些莫名其妙的命运?她不接受!她要反抗!第九世...终于苦尽甘来!啥?五行灵根是废物?低调,她会在顶峰笑看着曾经嘲笑过她的人.逆天的宝物使她成为神一般存在的炼丹师,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