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腓大于股,难于趣走。
【注释】
选自《韩非子·扬权》。腓(fFi):小腿。股:大腿。趣:通“趋”,快走。
【译文】
小腿大于大腿,是很难走得快的。
【赏析】
韩非在此论述的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他指出应削减大臣的权力,臣属的权力若大于君王,君王指挥就会失灵,臣属的叛乱也会随时爆发。这一治国之策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纳。汉初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也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精兵简政,改变机构臃肿的现象,也是为提高办事效率。
【原文】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注释】
选自《韩非子·说难》。
【译文】
商量事情,因为能保密,所以能获得成功;而说出去泄露了机密,就会失败。
【赏析】
韩非子在此论述了君王掌握说话技巧的重要性。他认为话里边包含有很多机密,说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了再说,否则当秘密被对方知道后,就会谋划对策对付你,致使你失败。用语言探密在《鬼谷子》篇中多有论述,鬼谷子采用心智的方法,用巧舌如簧来探知秘密。所以在与别人谈话时,一定要用心智,保守秘密。保守秘密对事情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原文】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注释】
选自《韩非子·有度》。刑:惩罚。过:犯罪。遗:丢失,遗忘。
【译文】
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大臣也不放过;奖赏善行,即使是百姓也不遗漏。
【赏析】
韩非提倡的这条法律条文与孔子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点完全相反,但也是完全正确的。他要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的思想在封建特权社会是非常可贵的。当时由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触犯了上大夫的利益,受到排挤和陷害。今天,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早已深入民心,执法的公正严明已成为执法者的首要原则。
【原文】
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注释】
选自《韩非子·解老》。解:废除,消除。
【译文】
不知道满足的人,他的忧虑,终身都无法消除。
【赏析】
对于“不知足者”可以这样理解:一种是在事业上追求完美的人,他们为工作和学习过分忧虑,不断挑战新的目标;另一种是对物质财富永远也不会满足的人,他们贪得无厌,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会不择手段,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这两种人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一种是为自己的事业忧虑,一种是为自己的名利忧虑。而这两种忧虑对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我们应积极、中肯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使自己生活在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以平常之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样忧虑就会远离我们。
【原文】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注释】
选自《韩非子·喻老》。
【译文】
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我。
【赏析】
韩非在此说明了知人者易,自知者难的道理。他讲了一个故事:离朱是个眼力非常好的人,他能看到鸟兽在秋天长出的细毛,但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这就说明了人要自知是很困难的,因而应当给自己找到一面自观自察的镜子,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来了解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不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缺点,这对一个人的道德完善和前途事业是极为不利的。
【原文】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注释】
选自《韩非子·喻老》。
【译文】
千丈大堤,只因有蝼蚁的洞穴而崩溃。
【赏析】
韩非在此强调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一个小小的蝼蚁洞穴确实不能与千丈之堤相比,但是如不及时摧毁蚁穴,大堤是极危险的。所以,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要防微杜渐,把坏事扼杀于摇篮之中,防患于未然。
【原文】
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
【注释】
选自《韩非子·用人》。至:最好的,最高的。
【译文】
治理最好的国家,应该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而不能掺合个人的喜怒进行奖罚。
【赏析】
一个国家能否兴盛在于能否德治。而德治的根本要求是要赏罚分明。任何一个执法者都不能离开法律条文的规定,如果依据个人的喜怒好恶去裁定功过,那样会造成有同样功劳的人却受到不同的赏赐,同样罪过的人却有不同的惩罚的后果。这种凭个人感情滥施赏罚的行为,必然导致国家大乱。
【原文】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注释】
选自《韩非子·功名》。疾:快速。此指用力鼓掌。
【译文】
一只手单独鼓掌,虽然用力却不会发出声音。
【赏析】
韩非在此论述的是如何有效治理国家的问题。他用“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的比喻揭示了治理国家仅靠君主一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得力的助手辅佐,方能有效地治理国家。而臣子也需要君主的重用和支持,才能发挥其作用,辅君治国。君和臣是右手和左手的关系,只有两手同时拍合,才能发挥作用。后来这句话就演变为“孤掌难鸣”的成语,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原文】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注释】
选自《韩非子·功名》。
【译文】
一个人同时用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结果两个都画不成。
【赏析】
韩非强调君与臣务必相互配合才能成就大业。就像鼓与鼓槌一样配合使用,才能奏出震撼天地的乐章。不然,君臣之间互相牵制,互相猜疑,最终将一事无成。后来,这句话用来说明一心不能两用,成事在于专一的意思。试想,用一个手画圆而另一个手画方,两手共用一个大脑必然互相干扰,互相牵制,所画出来的图形肯定圆不圆,方不方。
【原文】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注释】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译文】
狡猾的野兔死完了,再好的猎犬也会遭到烹煮;敌国消灭了,那么出谋划策的功臣也就活不成了。
【赏析】
韩非用狡兔尽,良犬烹的比喻揭示了古代君主与功臣间赤裸裸的关系,良犬在此比喻功臣。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只能与其共患难,不能与其共天下。夺天下时视将帅谋臣为亲兄热弟,得天下以后不是贬谪,就是杀戮。如越王勾践对功臣文种,汉高祖刘邦对韩信,这些例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最高统治者口头上讲仁义道德,而实际上极端卑鄙自私的本质。这句话被许多史学家所引用,后来简化为“兔死狗烹”的成语。
【原文】
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注释】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越人:他国人。离:背离。
【译文】
真心使别人得利,那么与他国人就容易和睦相处;存心使别人遭到害处,即使父子也会相互背离而且相互怨恨。
【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与人相处,要宽容大度而不要斤斤计较,这样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只图个人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就会出现人人自卫的局面,这样的话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怨恨。
【原文】
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注释】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而:你,同“尔”。
【译文】
想让自己得利,必先让你的国君得利;想让自家富裕,必先让你的国家富裕。
【赏析】
韩非认为家与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国是第一位,家在第二位,只有先使国富起来,家才有可能富起来。先秦诸子的论点恰恰与此相反,他们认为要想国家富裕,必先让百姓富裕。这种观点实与韩非是殊路同归,目的是一样的,最终都是使国君得利,国家富强,只是论点的出发点不同而已。
【原文】
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注释】
选自《韩非子·六反》。责:责成。
【译文】
聪明的君主听他的言论后,一定要责成他付诸于行动,观察他的行为后,一定要求得他的功绩。
【赏析】
韩非强调明君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只有持慎重的态度,才可明辨人才。因为有些人如韩非不善言辞,往往大智若愚;有些人如赵括,夸夸其谈骗取了赵王的信任,结果致使赵国在与秦军的“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从此赵国一蹶不振,被秦所灭。孔子曾经也有以言论和容貌取人而失败的例子,他曾被宰予的言辞高雅而华丽所蒙骗,取用后发现言行不一致,于是孔子深切地劝诫人们,不可以言取人,不可以貌取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原文】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注释】
选自《韩非子·六反》。踬:跌跤。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穴外的小土堆,也叫蚁冢。
【译文】
没有在高山上跌跤,而在小蚁冢上跌跤。山高大,所以人们小心谨慎地顺着路走,小蚁冢很小,所以人们很容易忽视它。
【赏析】
历史上很多人大风大浪都经历过来了,结果却在细微的小事上栽了跟头。韩非在这里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认为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人们往往在大事上很小心谨慎,所以才不会出差池;而在小事上洋洋自得,放松警惕,于是就出现了差错。人们对待刑罚也是这样,刑罚轻了,人们不去重视,反而容易犯法,刑罚重了,人们就有所害怕,处处小心,从而就制止了犯法。这就提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谨慎小心,不要因为小事上的错误而影响到大事。
【原文】
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
【注释】
选自《韩非子·八说》。
【译文】
立法有利也有弊,权衡利弊,如果利大于弊能促成事情成功就设立它;能够成功的事里面也包含着弊处,权衡利弊后,利大于弊就去做。
【赏析】
世上万物都是相互矛盾,辩证统一的,如成败相随、祸福相依、利害相从。因而,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权衡利害,如果利大于弊,或者困难可以克服,我们就去做;否则就放弃。这种做事态度是一种负责和慎重的做事方法,它能把害与弊降到最低。比如一种新药的问世,在它广泛使用之前,必然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测试它的疗效和副作用大小,直到能够确定其疗效以及将其副作用降到最低时才能推广使用。但是作为病人不能因为药有副作用就拒绝使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药物是拯救生命、解除病痛的必须品。由此,我们提倡权衡利弊的工作方法,谨慎小心的工作态度,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那些因噎废食的作法。
【原文】
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注释】
选自《韩非子·五蠹》。务:追求。粱肉:精美的食物。褐:粗布衣服。待:等待,此指希望。文:花纹。绣:织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
连米糠和酒糟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追求精美的食物。粗衣短袄都是破破烂烂的人,也不会去期待那绣衣丝绸。
【赏析】
韩非子在此批评了那些高谈阔论的儒士,劝谏君王治理国家必须要务实,只有以务实的精神去治国,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国民才会追求精美的食物,有了精美的食物,才能使礼义在国民中施行。其次是富国强兵,要想富国强兵,必须有一套治理国家的法律,奖赏好的,惩罚恶的,使国家在法制的作用下,有序地向前发展,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所以说好高远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