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6

第6章 少年人生多磨难(5)

除了藏书以外,台中一中图书馆是李敖遍读群书的大仓库。但以李敖的好学,这还是不够的。所以他又向省立台中图书馆发展。在省立台中图书馆。他看到一部曹亚伯的《武昌革命真史》,大为惊讶。曹亚伯是辛亥革命先驱,资助过孙中山,有大功于民国成立。不料革命成功后,他不但被抓了起来,并且国民党政府还查禁了他的《武昌革命真史》,查禁方法是把该书切去一角,不准上市。但这里却有一部,还是没切角的,这怎能使他不高兴、不惊讶呢?感于曹亚伯的不平遭遇,李敖后来写了一篇《(武昌革命真史)书后》,谴责国民党对革命老人的忘恩负义。没想到写这文章后四十年,曹亚伯的小儿子曹昭苏来找,要李敖替他自己的遭遇申冤。——曹昭苏被国民党政府抓起来,关了十多年,李敖自然会为曹昭苏申冤的。李敖一生为曹家父子两代人申冤,这不就成了一种奇妙的两代缘吗?

在省立台中图书馆看书,大大激发了李敖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在1952年8月9日到27日十八天中,他每天都来,坐在长板凳上,埋头在书籍的海洋里。他根据这个图书馆里的藏书,写成《四部备要暨四部丛刊书目对照表例》及《李敖札记》四卷。那个大表,收在四卷札记中的第三卷里。翻阅这些早年的成绩可以看到,李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远在五十年前——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已达到相当水准。李敖当年的功力和用功,跟他后来取得的成就显然是有因果关系的。

九、师徒如父子

李敖对老师非常的尊敬,他留下了尊师爱友的佳话。

其中一位与李敖有后缘的教师,叫姚渔湘。姚是北师大毕业,教美术,是现代史专家。他独居一室,默默写作,却不出成绩。在一中时,李敖跟一位先生结下忘年交,那位先生叫庄严。他是父亲的北大同学,长期担任故宫博物院长,直至逝世。其夫人申佩芬是爸爸的学生,且是妈妈在吉林女子师范学校的高班同学。他们的四个菝子,也都是李敖的熟人。

李敖上初三时,教国文的是二十七岁的杨锦铨——名字很像杨锦钟,是男的,福建林森人,又兼导师。李敖说:“他是一位最能启迪学生的国文教员,国立海疆学校毕业,学历虽不怎么样。但书教得真好。他那时还兼事务主任,为我们供应蜡纸、白报纸、油墨等等,鼓励我们办《初三上甲组报》,于是班长陈正澄任发行人,我做总编,赵天仪刻钢板,就办起来了。一次还因为批评到了高班生,被他们兴师问罪。可见我李敖办刊物贾祸,固其来有自也!”

在给他教课的老师中,最令李敖难忘的是严侨老师。

1985年11月17日,李敖怀着充沛的激情,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他中学时代最爱戴、并在后来的日子里有过瓜葛和痛苦经历的数学和生物老师——严侨。

严侨,身材瘦高。头生密发,两眼又大又有神。他的英文和日文都极好。引起李敖更大兴趣的是他有一位显赫的祖父。这位祖父不是别人,乃是致力于西方新思想输入、使中国人思想现代化的第一功臣——严复。陈宝琛所作《严君几道墓志铭》,说严复有五子四女一孙,孙名以侨。但在学校登录册上,他不叫严以侨,而叫严侨。

严侨生于1920年2月20日(旧历庚申年正月初一),1950年8月来到一中。他一来,就使人们很快感到兴趣。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有一次高班生踢足球,把球踢到场外,他正巧经过,直奔此球,奋力一脚,将球踢了回来。大家为之叫好,他也乘机加入,大踢特踢起来了。他还跟祖父唱反调。在一次专题演讲中,他竟然大谈“演化论”而不是他祖父宣传的“天演论”,他说“天演”的“天”字不妥,应译为“演化”。李敖当时是别班的学生,但他听了这次讲座。严侨那种不跟祖宗走的气魄,给李敖留下抹不掉的印象。——说到这里,我想发几句议论。有些人看书听报告,“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虽有精彩的讲演,也往往在不意间放过去了。李散不是这样的人。他一听严侨的这次演说,就抓住了精神,抓住了实质,即不跟祖父走的思想和气度。一个人不跟祖父走,不跟前人走,思想才会解放,认知才会前进。国家也是这样,如果只是抱住前人的东西不放,那就只能在原地踏步。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长期停滞不前,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熟记孔老先生“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垂训,而因循守旧。它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起的作用太大了。李敖思想上的大胆革新,行为上的狂放不羁,就在于较少束缚。他完整地、完美地实现了自己。

1951年暑期,十六岁的李敖进了高一,编在高一上甲。为高一上甲讲数学的正是严侨。李敖在班上喜放厥辞,好争好辩,颇为张狂。当时班上同学很吃不消,有人甚至写匿名信痛骂,施启扬常来辩论,却总辩不过。严侨上课,才华横溢,大而化之,许多机械的题目,他自己干脆不做,反倒自己坐到学生座位上叫学生“站板”去做。有一天居然说:“我要把你们思想搅动起来!”

另一次是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近乎打赌地说:“我若说错了,我就把我的名字倒写!”说着就用极熟练的笔划,把“严侨”两个字倒写在黑板上。他还跟学生打笔仗。一次,李敖在数学簿上写了几句话,说数学“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领域”,严侨在旁边用朱笔批道:“我想它超越不了空时”。严侨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严侨,李敖越来越喜欢了,他花了几天时间给严侨写了一封长信,细述自己的成长,倾诉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民党的讨厌等等。严侨看了,有所劝慰。两人的交情,也就非同一般师生了。

李敖上高二后,数学课改由黄钟教。但跟严侨的关系与日俱深。一天两人分别到医院探望患病的黄钟,已是晚上,要回家了。在路上,严侨低声而神秘地说:“你不要回头看,我感觉到好像有人跟踪我,是蓝色的。”国民党特务源出于蓝衣社,严侨说蓝色,当然是指“国特”了。隔天黄钟死了,两人再一次从医院出来,严侨告诉李敖,他是“那边来的”,原来他是共产党!

严侨是从福建偷渡来台湾的,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他的母亲林慕兰,已在台湾。严侨有两个妹妹,大妹严倬云,嫁给辜振甫;小妹严停云(就是女作家华严),嫁给叶明勋。还有两个弟弟,即严仲熊和严僖。他们也都在台湾。父亲是共产党福州市的市长,到台湾以后,国特就找他详细问过。他支吾过去了。严侨投身在中国现代的狂飙运动里,在跟李敖的交往中,他又受到一些自由主义的影响。尽管他有所失落,但并不因此而脱离;相反,他要归队,要归队重建那父母之邦。严侨爱喝酒,黄钟死去以后,他喝酒越来越多。一天晚上,严侨又喝醉了酒,突然哭了起来。

严侨让李敖为祖国统一和富强作出贡献。李敖也相信了他的话,并答应跟他走。可是,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一天半夜来了五个大汉把严侨带走了。那时李敖才十八岁,严侨三十三岁。

严侨被捕时,李敖正休学在家。听到严侨老师被捕的消息,李敖十分感伤。他首先想到如何照顾严师母和三个小孩。大孩子才三岁,老三还在怀里吃奶。他跟严师母商议多次,都没有办法。李敖自己没有收入,家里也不富裕。他只好饿早饭不吃,存了一些钱。送给严师母。在一阵日子拖过后,严侨毫无音信,严师母提出到台北去投亲,李敖支持她去,以为像辜振甫这样的近亲,总会给以援手的。严师母北上后,李敖忙于准备大专联考,没有再能做什么。严侨和严侨一家,就这样在台中育才路消失了。李敖有时晚上散步,经过严家的旧宅,遥望院里的一片浓荫和屋里的一片死寂,内心就悲凉不已。

几年以后,一天在台大碰到胡家伦,胡家伦问:“你记得严侨吗?他死了,死在火烧岛。”火烧岛即“绿岛”,那是当时人们的叫法。——事实上严侨并没有死,以后还牵连到李敖,演出了一场新的悲剧。这暂且搁过,以后再说。

十、钱穆的头脑太迂腐

钱穆,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文化史家。1895年生,江苏无锡人,字宾四。出身书香门第。只上过中学,以后任小学教师十年,苦读十年,步入学术研究,20年代初发表著作多部。1930年受聘燕京大学国文讲师,旋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职。1940年随顾颉刚受山东齐鲁大学之聘,先后主编《齐鲁学报》,主持国学研究所并兼授课程,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49年到香港定居,创办了新亚书院和新亚研究所,并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64年迁往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至终,1990年逝世。他是一位大学者,被称为国学大师。国共决战后在大陆批判最烈、逃到海外的学者,除了胡适,大约就数钱穆了。

李敖在小学时就知道钱穆。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开明文史丛刊》,收有《孟子研究》,是李敖最早见到的钱穆的著作。1949年李敖带到台湾的五百多本藏书中,有李玄伯的《中国古代社会新研》和谢国桢的《请初流入开发东北史》,却没有钱穆的书。李敖对钱穆著作有较深的了解,是到台中一中以后的事。那时他把大部分时间泡在学校图书馆里,见书就读。他甚至可以闭起眼睛,单用鼻子就可以鉴定一本书是上海哪个大书店印的。当时国民党对思想控制很严,进步和左派的旧书都查禁了,新书一本也看不到,他所能见到的书都是“国学”研究之类。钱穆的著作,自然成了他接触较多的一个部分。

从思想倾向上说,在左右问题上、中西文化上、新旧思想上,李敖都有一个因学求变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逐渐定型。那时的学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胡适型”;另一种是“钱穆型”,李敖对他们两位都分别加以注意。胡适远在美国,钱穆却近在眼前,他一度“逼近”了正读中学的李敖,后来被李敖“摆脱”。

李敖有位同学,名叫徐武军。徐武军的父亲徐复观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家住在台中市一幢单门独院平房里,很考究。1952年钱穆应淡江英专(淡江大学前身)校长居浩然邀请,在“惊声堂”讲演,不料天花板突然下落,钱穆受伤。那时徐复观想在学术上插一脚拉拢钱穆,就把钱穆接到台中徐府养伤。后来改住存德巷一号。徐武军是李敖的好朋友,他说:“你李敖程度这么好,何不见见钱穆先生?”于是约定见面日期。这年6月15日,徐武军带李敖走进存德巷一号,见到了钱穆。

李敖说:“钱穆身穿府绸小褂,个子很小,满口无锡土音,乍看起来,长相与声名不大相符,简直使我有点怀疑眼前这位是不是就真是钱穆。他为人极为亲切,对我们两个高二学生全无架子,聊起天来。我向他请教治国学方法,他说并没有具体方法,要多读书,多求解,当以古书原文为主,免受他人成见的约束。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地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不要怕读大部头的书,养成读大部头的书的习惯,则普通书就不怕了。读书时要庄重,能静心凝神,任何喧闹的场合都可读书,否则走马看花等于白读。选书最好选已经有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这种书经两三百年犹未被淘汰,必有价值。新书则不然。新书有否价值,犹待考验也。”

这次看钱穆的时候,李敖带去他的《李敖札记》第二卷。钱穆接过去,翻了一下,看到第一篇写的是《梁任公上南皮张尚书书》,很是惊讶,问梁启超这封信的出处,李敖如实以告。这件事,李敖有两点感想。“第一,他不耻下问,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风度,令我敬佩;第二,他竟不知道这封信的出处,他的学问的广度令我起疑。”翻看完了以后,钱穆对李敖大为赞赏,着力夸奖一番。又要李敖以后常去看他。

后来钱穆回到香港。1953年4月14日,李敖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在信中提出两个问题请教。半个月后,收到钱穆的回信,对李敖“努力学问,与日俱进”,大加鼓励。又劝李敖:“能熟诵‘庄’书,办一佳事,然‘论’‘孟’尤为重要,须时时玩索,心体力行。盼先就《朱子集注》细细研读,勿以能读过为了事”。

对钱穆的这种“衷心的关怀”,李敖说:“按说以钱穆对我的赏识,以我对他的感念,一般的读书人,很容易就会朝‘变成钱穆的徒弟’路线发展,可是,我的发展却一反其道。在我思想定型的历程里,我的境界很快就跑到前面去了。对钱穆,我终于论定他是一位反动的学者,他不再引起我的兴趣,我佩服他在古典方面的朴学成就,但对他在朴学以外的扩张解释,我大都认为水平可疑。钱穆的头脑太迂腐,迂腐得自成一家,这种现象,并无师承,因为钱穆的老师吕思勉却前进得多,老师前进,学生落伍,这真是怪事!”

李敖选择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他抛弃了迂腐的钱穆,不仅抛弃,而且在两人通信后第九年。在引起1962年台湾中西文化大论战的那篇《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的文章里,对钱穆进行了激烈的攻击。1986年6月17日,李敖回忆他跟钱穆的一段因缘,作《“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最后说:

宋朝的诗人陆放翁,有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

人生如春虫,

作茧自缠里。

一朝眉羽成,

钻破亦在我。

这首小诗表达了一种境界,一种成熟以后钻破自己的境界。人生之初,不怕“作茧自缠里”,甚至“作茧自缠里”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但是成熟以后,就必须“钻破”。不能“钻破”的,就是“作茧自缚”。“作茧自缚”不是自拔,而是自毁,它的下场,不辩可知。回想我与钱穆的一段因缘,我的确完成了“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的阶段,可惜的是,钱穆本人。却越卷越“自缠”得越紧了。如夸他过九十三岁生日,五代弟子,冠盖云集,人人称庆,我却别有志哀——我为钱穆惜,他有做成真正“一代儒宗”的机会,可是他却做成个假的。历史上,真正“一代儒宗”是不会倒在统治者的怀里的!

李敖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指,钱穆曾作《总统蒋公八秩华诞祝寿文》,歌颂蒋介石是“诚吾国历史人物中最具贞德之一人。李敖评之为:“肉麻兮兮已是全然无耻,知识分子反动到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矣!”

同类推荐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热门推荐
  •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人人都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有些妖魔化了,现实中能有那样的神机妙算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神机妙算对于我们来讲也并不是遥远的传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来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 红楼之玉秀于林

    红楼之玉秀于林

    前世的她原本是天界的一株仙草,因了泽龙大神的守护才有了幻化人形的可能;只是意外的来临使她丧失了全部记忆,重塑灵体的她,为了报答护佑之恩,决定下凡历劫…这个纤弱的仙子,注定了命途多舛…青年公子没有想到,一击之下,棺盖竟然移动了几分,低头一看,却正对上一张清丽绝俗的芙蓉面,大大的眼睛如同两汪清泉,里面有着一丝被惊扰到的涟漪,最出奇的是,那张樱桃小口中竟然含着半块点心,白玉般的娇靥有些泛红,呼吸急促,似乎想要咳嗽。青年公子忙背转了身,喝道:“贾琏!我不想再看见你!你快走!我自会护送林姑娘灵柩回苏州!”他胸膛剧烈起伏着,有点搞不懂眼前的情况了。幽幽的、浅浅的、清新的香气再次飘来,龙天逸精神为之一振!唇畔露出一抹喜慰的笑意:“玉儿,没想到,紧要关头,竟是你救了我们两个!”没过多久,那香气渐渐远去,他不由得皱起了刚毅的剑眉,难道玉儿在这里行动是自由么?***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1.本文正剧,偶尔小虐,无伤大雅2.炮灰有之,恶妇有之,波折有之……结局完美<对本文有兴趣的亲,可以加入群155011477,有什么意见大家一起交流>**龙游新文《红楼之玉倾天下》好文链接:◇穿越女强◇流风回雪《帝妃三怒》轻衣杏雨《天价弃妃》夜子翎《纨绔小王爷》◇古言◇莫言染《三嫁》钟儿《毒嫁》◇都市言情◇叶清欢《外遇的诱惑》
  •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上一世,她是南宫将军府的废物嫡女,为庶母庶妹所迫害,被打入天牢,与鼠蛇蚁虫为伍,最后被庶妹一箭穿心而死。这一世,她因恨重生,身上还带着不为人知的异能,她誓要将那些害过她的人都千刀万剐,下斩庶母庶妹,上将太子拉下马。南宫凰:“我欠你一条命,你有什么要求?”拓跋战睿:“我只想宠你、纵你一世!”
  • 老婆,领证去

    老婆,领证去

    她和他的梁子,始于一块钱。曾经,她是被有钱人家的独生女,他是全校成绩最好的穷苦学生;为了一场有钱人的游戏,她和别人打赌,看谁先追上他,和他销魂一吻,赌注只有一块钱。——结果,她赢了。多年后,她家道中落,需要与政界联姻才能挽回父亲的生意,在与联姻对象见面的那刻,她怎样也想不到,所谓的新任市长秘书,竟是他!定婚当晚,他带她见自己的朋友。男人们对她吹起了口哨,同时一枚闪亮亮的东西向他抛来,“程颢,你赢了。”那枚闪亮的东西在他的手中定格,原来,竟是一块钱。她觉得全身开始发冷。他说,“怕了吗,曾经你加在我身上的耻辱,现在,我要十倍百倍地讨回来!”他开始报复她,用她曾经追求他的手段,一点一滴地报复她。他脱下她的衣服,“当初,你就是这么做的,对你来说,不是难事,不是吗?”他强迫地吻上她的唇,“曾经,你都愿意,现在,你是我的妻,这点却做不到了吗?”她不知道他到底当年是抱着怎样的愤怒和恨意。他竟然对那大半年的追求,点点滴滴都了熟于心,这么多年,都铭记深刻。梁惜:以仇恨来浇灌爱情,这份爱,还能存活多久?白冰:梁惜,你好好想想,恨一个人,真的值得一个男人去牺牲一辈子的婚姻?程颢: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五年的执着是为什么,如今明白了,原来,只是等着让她再耍我一次。林厉:你们的结合,只是表面上的门当户对,骨子里,你们终不是属于一个阶层。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私房养生经

    私房养生经

    40岁前要知道的私房养生智慧,从古至今奉行不渝的养生箴谏。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私房养生圣经,集传统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运用易经思维,阐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走进身体的内层,一目了然地审视我们的身体;私房养生=外修+内养,健康光晕由内而外散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定踏仙

    我定踏仙

    一个乡村少年,为了给父母和村民找出真凶,得以报仇,他又恨又爱,恩怨分明。与各个大魔头相互争斗,相互利用,一步步的走向修仙的巅峰,最后踏仙界,灭妖铲魔。
  • 魔教教主太妖孽

    魔教教主太妖孽

    传闻魔教教主癸步月一夕之间,踏平江湖八大门派,武林之上惨遭夷为平地。血腥遍地,横尸无数。江湖之上人人担惊受怕,彻夜不眠。【生的一副妖娆容长的一颗无情心】【不惧一朝生死灭最寒一袭红衣笑!】本是一代魔教教主,却无意捡来了一个七岁女孩。那时,情爱他尚不知为何物。——————————————————————————黎小小性格活泼,本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一场车祸现代的灵魂却注入了一个七岁的女孩身体中。落入古代初见时,他一袭红衣惊为天人。无意间发现,他居然是那个人人得而诛之的魔教教主癸布月。一次落跑门梁悬尸以示警告再次逃跑他妖娆一笑纤手微抬,小小经脉尽断。那时,小小心中只是害怕。———————————————————————————小小偶遇武林人士,却被作武林群雄当是讨伐癸布月的武器。铃铛哐啷作响,华轿姣丽,一袭红衣暗妖娆,救与不救?杀或不杀?群雄四起,逐鹿争锋。他素手纤扬,招摇笑。刹那,血海滔天。他站在万千枯骨横尸之上,美的极为危险,若那九重地狱之下的索命修罗。“小小,你若再想跑。天下人皆为你,葬。”———————————————————————————【精彩片段】帝王死,她将陪葬。活人棺,忽被震开。“小小,是我来迟。”别人视他索命恶鬼,可在小小眼中,却美的直叫她想流泪。“从今以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不允许你再次心伤,我要夺得这一片天下,我要站于那万里巅峰,我要你立于万人之上再不受欺悔!”癸步月妖娆容颜上,阴郁至极。这是他第一次发火,而不是那令人发颤的笑。踏皇宫、斩少帝、漫天遍血。为她厮杀,双手擒血,只为换得她一生平安。男主性格极度阴暗缺乏安全感女主性格可爱活泼安全感最多结局为喜【作者满地打滚】【求收藏呀】-.-
  • 我的宠物,小犬座少年

    我的宠物,小犬座少年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想我就是心底太过善良了,才会不顾淋着雨,在路边捡了这么一个外星来的变种生物!真是好狗不挡道,挡道非好狗啊!“喂!死丫头,你厨房没打扫呢!”“死丫头,滚出去。趁我睡着,吃我豆腐。”“死丫头,烦死了。要是我继续睡在这里,你该不会想要强X我吧。”偶买噶!我不是捡的宠物狗么,有这么叫主人死丫头,死丫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