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24

第24章 星已深沉星光依旧(4)

从出狱以后,包括在“国关中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在内,前后共两年半多,李敖自认为他过的是隐居的生活。他常常足不出户,一个人钻在屋子里看书写作。他几次说到1977年、1978年曾做“土木包工”,但笔者没有找到相关的具体记述,所以本书无法展开。隐居和隐士不同,隐居是一时的,隐居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力的飞翔。李敖现在是在进行准备——准备奋力一搏,准备冲天而起。

在帮助萧孟能解决水晶大厦纠纷时,李敖认识了萧孟能女婿周其新的女秘书刘会云。刘会云娇小可爱,台大外文系毕业。在李敖隐居期间,她一直照护在侧。有一段时间李敖一连五个半月不下楼,一切生活上的事务都由刘会云做。对李敖她知之最深,护之最力。她是李敖一生中最得力的无怨无悔的女朋友,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1984年12月5日,李敖在给刘会云信中,剖析了他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他说:“我在这里,却‘情虽已厌住下去,薄暮下笔不知疲’。我在这里,至少表示了三点意义:第一,我树立了一个大丈夫、男子汉的伟大榜样。第二,我拆穿了国民党,并使国民党在言论上对我全无还手之力。第三,我为人类与中国前途,提供睿智的导向。我完全不知道我能这样做多少、做多久,但我随时准备被暗杀、被下狱,丝毫不以为异,‘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虽然凶多吉少。但是临凶若吉,吉也不少),此心之光明、达观、从容,可谓‘汉唐以来所未有’。惟一‘若有憾焉’的倒是自己的努力最后‘没世面名不称焉’,我九月六日对罗小如说:‘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因国民党在世界上无立足之地而连累得也无立足之地,台湾变小了,你也跟着变小了。我们牢也没少坐、刑也没少受、罪也没少遭,可是声名成绩却不如苏联的人权斗士,也不如韩国的,也不如菲律宾的,这都是因为同国民党“与子偕小”的缘故。但是,“与子偕小”还是走运的呢,搞不好还要“与子偕亡”呢!’古代的受难者,他们虽然‘流泪撒种’,但是可以‘欢呼收割’;现代的受难者,最大的痛苦是撒种固须流泪,收割也须流泪,因为你所得的往往是镜花水月。虽然如此,志士仁人却绝不怀忧丧志,仍旧以朝行道夕可死的精神,走一步算一步、打一局算一局。……在国民党的‘废墟’中,我年复一年,不断的要盖‘小建筑’、寄‘小希望’,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坐牢必于是、出狱必于是,我已学会收割时决不流泪,因为我未尝不知道镜花水月总成空,但空又何妨,我们是男子汉啊!”这一段发自肺腑如泣如诉的述说,既使我们看到他内心的隐忧,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大丈夫应有的气概。

九、《独白下的传统》震天下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三冬”将尽,“万里”方来,李敖腾飞的日子来到了。

一个最有眼光的出版家找来了,他就是远景出版社的沈登恩。沈登恩判断,李敖是一个极有潜力的作家。虽然历经“告别文坛”、坐牢、隐居等过程,但总有一天会回来,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远景出版社一定要占住先机,因此他悄悄找上门来。一顾两顾,李敖都不回顾,直到沈登恩三顾大楼,李敖才决定接见。出于政治考虑,沈登恩提出构想只是重版李敖当年那两本未被查禁的书——《胡适研究》和《胡适评传》。李敖说:“李敖十四年被封锁,如今重返江湖只出版两本出过的书,未免太寒酸了,总该出一本台湾没发表过的。我在受难期间,在香港出版过一本《借古不讽今》,如加以增补,改名《独白下的传统》出版也不错。”沈登恩立刻赞成,于是就秘密筹划出版。沈登恩找人来为李敖拍照。找人设计封面,并要李敖在扉页题词。李敖写道: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

名是牵敖,李敖,李敖,

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

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李敖

沈登恩十分欣赏李敖写的广告文字。他在出版前找到《中国时报》副刊版的主编高信疆,秘密透露他为李敖出书,明日上市。高信疆的大哥高信郑是李敖老友。这小弟弟反应极快,立即请沈登恩延后一天发书,使他有机会说动“余老板’(余纪忠)。最后,在“余老板”的默许下,在出书之日,也就是上报之时,《中国时报》不但副刊版大幅刊出李敖的《快看(独白下的传统)》,并且派出两名记者采访李敖。在1979年6月6日社会版刊出《李敖变了吗?看他怎么说!》这是台湾报纸第一次图文并茂地大胆推出李敖,从此喜爱李敖的读者奔走相告:李敖复出了!李敖出狱后两年七个月的隐居结束了。

《独白下的传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快看(独白下的传统)》(此文相当于自序)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了解中国,帮助非中国人——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鬼子——别再误解中国。”两个“帮助”,前者显然是更主要的。它成为写这本书最基本的出发点。它的读者对象是普通人。

全书共二十篇文章,分别介绍了“避讳”、“谏诤”、“传令”以及史家的品德等方面的“传统”或知识,重在“传道”,以知识性取胜。如谈“避讳”的《避讳——“非常不敢说”》一文,就中国历史上的这一现象做了梳理,阐其实质,述其来源,举例很多,又跟外国进行比较,说:“避讳这套想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道理的习惯,在世界上,可说是中国独有的坏习惯。我们再反看外国,外国正好和中国相反,洋鬼子们觉得尊敬一个人,最好的尊敬法子不是不敢提他的名字,而是偏偏要提他。”《家族——人愈多愈好》介绍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女性——牌坊要大,金莲要小》介绍了中国女性地位的卑微和所受到的虐待,特别是“三从四德”对女性精神上的摧残。《中国民族“性”》和《欢喜佛》等篇触及人们过去很少涉足的一个领域,谈了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有些篇章追溯到甲骨文的写法。正如序文中所说,这是一本“中国入门书”,它体现了“中国功夫”。

这本书曾在香港出版过,因此,它的写作就在作者“受难”期间或之前。

书中许多文章没有标明写作时间。《光绪朝对节妇贞女的旌表》,作于1962年1月15日住在碧潭山楼时,当是写得最早的一篇。《欢喜佛》等篇作于1979年,当写于成书之前,是香港版所没有的。作为代自序的《快看(独白下的传统)》,文束写道:“一九七九年经年累月足不出户之日在台湾写”,则是作者两年七个月隐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贯穿在这本书中的一个主导思想,是作者的知识分子观——他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鞭挞,对理想知识分子的呼唤。文中说:“中国人对中国无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败。”“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最可耻的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夹在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上下其手。他们之中不是没有特立独行的好货,可是只占千万分之一,其他都是‘小人儒’。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读书不化,守旧而顽固。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他们在统治者和老百姓中间的夹层地位,误尽苍生。当特立独行的王安石搞变法,想直接受惠于老百姓的时候,文彦博站出来向皇帝说话了,他说:‘陛下是同士大夫治天下,不是同老百姓治天下。’王安石想越过这批拦路虎,可是他碰到了绊脚石。”在李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有两大方面的失败:一方面是品格上的,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思想上失败的特色是;他们很混、很糊涂、很笨。他们以知识为专业,结果却头脑不清,文章不行。这种特色不但使他们品格诸善莫做,并且扶同为恶而不自知;在思想上,也不能深入群众,影响普通的中国人。……在这些无聊的纠缠以外,中国知识分子把多余的精神用来逃避现实,他们美其名曰研究学术,其实只是另一种玩物丧志。这种现象的结果是思想上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品格上的失败,他们~方面诸善莫做,一方面扶同为恶而不自知。于是,‘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炭’的时候,再做什么,都太晚了!”

李敖所热烈推崇的一种品格,是“特立独行”。他说:“中国知识分子缺乏一种重要的品质,就是‘特立独行’。缺乏特立独行,自然就生出知识分子的两大方面的失败。结果变得甲跟乙没有什么不同,丙和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说~样的话、写一样的狗屁、拍一样的马屁。”“中国传统最不允许荒腔走板。中国社会虽然没效率,但对收拾板眼不合的天才与志士,却奇效如神,很会封杀。这种封杀,先天就致特立独行的人于死命。”“所以,理论上,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很难存在,存在也很难长大,长大也很难茁壮,茁壮也很难持久,持久也很难善终。”这些人为了生存,常常采取归隐的办法,以逃避现实。李敖对隐士这一种特殊的人给予了肯定,“但这种形式的特立独行者,他们只是山林人物、只是不合作主义者,至多只能在品格上特立独行,在思想上还有大问题。换句话说,他们可能都很笨。他们可能是特立独行的愚者、特立独行的贤者、特立独行的行者、特立独行的勇者、特立独行的作怪者,但很少是特立独行的智者。”

显然,这是李敖的理想,也是理想中的李敖。

李敖说到自己,他依然使出一种极为自负的神气和语调。他说:“现代人中有一个例外,有一个‘今之古人’,那就是李敖。很多伪善的读者吃不消李敖喜欢捧李敖,所以李敖谦虚一次,用一次海外学人捧场的话,来描写这个例外。《大学杂志》登过这么一段——‘至于攻击传统文化的智识之士当中,倒有不少来自中国内地,足迹从未到过“西洋”,对于中国文史典章之通晓远在他们那点点“西学”之上。主张“打倒孔家店”的四川吴虞便是一个典型。台北的李敖,主张“全盘西化”,那么坚决、那么彻底,然而他也从未出过洋,他对西方任何一国的语文未必娴熟流利,而他的中文已经卓然成家。更基本的,他那种指责当道(包括学术界的当道),横睨一世的精神,完全不是“西方式”的,完全出自一种高贵的中国“书生传统”。近代愤激的中国智识之士以及若干受他们影响的外国学者,爱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与思想箝制,却忽视了中国传统书生另有一种孤傲决绝的精神,在《时与潮》发表的那篇李敖之文,便表现了这股精神。’这是很教人赶快鼓掌的话。鼓掌以后,再看一遍,再鼓一次掌。”

以上引文,全部出自自序,这也可见这篇自序之重要了。的确,与全文的“传道”精神相比较,这篇序文所闪现的思想光辉,就像太阳之与地球、金星、水星、火星等等,后者都不发光,发光的是这一篇;后者偶尔也有光,那是反射出来的太阳光。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 吉祥起名一本通

    吉祥起名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起名:人生事儿;人与姓名,一生相伴;姓名命理与人生福运;好名伴一生,福运益终身;起名文化与风俗演变;起名方法微言大义,各有千秋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无双,腹黑世子妃

    嫡女无双,腹黑世子妃

    穆祁然,上一世全心全意为所爱之人宁愿沾染鲜血。却遭遇惨死。即便她曾甘愿与所有人为敌。好在上天待她不薄,12岁重生,被襄王府世子爷御君倾所救,这一次,她要一个个解决上辈子背叛对付穆府的人!
  • 远去的风情

    远去的风情

    本书是知名乡土作家贺享雍的作品。内容选自作者已经出版了的各种乡土文学小说中与民俗风情有关的故事。这些民俗文化,虽然有的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但它毕竟代表着一段历史文化记忆,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有个别民俗在乡村地区存留。作者熟悉乡间民俗,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
  • 舞娘妈咪(完)

    舞娘妈咪(完)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白丝巾

    白丝巾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都天魔神

    都天魔神

    叶都天,三下五除二,因父母保护蒙古一族而亡,而被蒙古一族收养,当九星连珠,日月光辉,天空异象,之时,意外的被一颗炸弹炸死,来到异世,一个未知的世界,伴随都天来到这个异世的,还有那块他父母留给他的玉,可是,谁又知道,这块玉里有着与盘古同生的小龙,都天将在小龙进行教导下,将会如何异世成长呢……
  • 妾本倾城

    妾本倾城

    她,南宫汐雪,倾国又倾城,却倾倒不了心中的那个男人?他在死人堆里救起她,给了她新的名字,新的生命,新的开始,陪伴她走过生命中最孤苦的岁月。她倾心于他,愿意给他全部的生命,她的爱,从来不加掩饰!可是他一心权术,他的爱,沉默隐忍,冰冷刻骨,充满伤害,为了权力不惜一次又一次把她推向别人,甚至嫁做人妻!她嫁的那个王爷可一点也不比他差,虽然他是个傻子,可是却有全天下最纯澈最温暖的心。他就不怕她变心吗?*沈墨,靖王府的少爷,冷漠,英俊,残忍,野心勃勃,对女人来说,他是用来膜拜的。他曾失手杀死心爱的女人,被指为蓄意谋杀,愧疚缠绕他数十年,直到另一个人慢慢打开他的心扉…他却已无力爱她。慕容颜,南王府的继承人,他们在荷花池边相遇,命运的齿轮便开始流转。他灿烂,明媚,温暖人心,是傻子却也不是傻子,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站出来承担了一直逃避的生活…颜笙,聪明坚定的皇宫侍卫统领,一直默默守护着她,沉着,冷静,稳重,只要他在,事情总是会有挽回的余地,只要他在,她就很安心…*《倾城》的视频做好了。。哈哈,是未央爱妃和袖子一起做的,挺漂亮的```那首歌也是我超喜欢的来着。亲们有空去看看。?pstyle=0————倾城入了原创大赛复赛,谢谢大家的支持~~推荐自己的新文。《狐戏红尘》
  • 帝凰:誓不为妾

    帝凰:誓不为妾

    传闻他神秘莫测,江湖上从未有人活着见过他的倾世容貌;传闻他冷艳无双,武功高绝,手上鲜有一合之敌,所杀之人不计其数;传闻还说,他家后花园中的玫瑰,都是每日用鲜血浇灌,方能红的那般绝美。而她,是大魏王朝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荣登进士科三科榜首之位的女子,文采武功,冠绝天下。且看她如何周旋美男身边,浅笑之间,撩拨了他们的心弦。攻城掠地,她战无不胜;吟诗作对,她出口成章;商谈国事,她屡出妙计。若说这天下间还有什么事,是她不知道的,那恐怕就只有男人的心思了,尤其是这群美男们的心思。她明明谈不上绝色,身材说不上曼妙,为什么这些臭男人,就像赶不走的苍蝇,缠的她不胜其烦。本文是一个女人步步为营的奋斗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