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24

第24章 星已深沉星光依旧(4)

从出狱以后,包括在“国关中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在内,前后共两年半多,李敖自认为他过的是隐居的生活。他常常足不出户,一个人钻在屋子里看书写作。他几次说到1977年、1978年曾做“土木包工”,但笔者没有找到相关的具体记述,所以本书无法展开。隐居和隐士不同,隐居是一时的,隐居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力的飞翔。李敖现在是在进行准备——准备奋力一搏,准备冲天而起。

在帮助萧孟能解决水晶大厦纠纷时,李敖认识了萧孟能女婿周其新的女秘书刘会云。刘会云娇小可爱,台大外文系毕业。在李敖隐居期间,她一直照护在侧。有一段时间李敖一连五个半月不下楼,一切生活上的事务都由刘会云做。对李敖她知之最深,护之最力。她是李敖一生中最得力的无怨无悔的女朋友,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1984年12月5日,李敖在给刘会云信中,剖析了他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他说:“我在这里,却‘情虽已厌住下去,薄暮下笔不知疲’。我在这里,至少表示了三点意义:第一,我树立了一个大丈夫、男子汉的伟大榜样。第二,我拆穿了国民党,并使国民党在言论上对我全无还手之力。第三,我为人类与中国前途,提供睿智的导向。我完全不知道我能这样做多少、做多久,但我随时准备被暗杀、被下狱,丝毫不以为异,‘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虽然凶多吉少。但是临凶若吉,吉也不少),此心之光明、达观、从容,可谓‘汉唐以来所未有’。惟一‘若有憾焉’的倒是自己的努力最后‘没世面名不称焉’,我九月六日对罗小如说:‘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因国民党在世界上无立足之地而连累得也无立足之地,台湾变小了,你也跟着变小了。我们牢也没少坐、刑也没少受、罪也没少遭,可是声名成绩却不如苏联的人权斗士,也不如韩国的,也不如菲律宾的,这都是因为同国民党“与子偕小”的缘故。但是,“与子偕小”还是走运的呢,搞不好还要“与子偕亡”呢!’古代的受难者,他们虽然‘流泪撒种’,但是可以‘欢呼收割’;现代的受难者,最大的痛苦是撒种固须流泪,收割也须流泪,因为你所得的往往是镜花水月。虽然如此,志士仁人却绝不怀忧丧志,仍旧以朝行道夕可死的精神,走一步算一步、打一局算一局。……在国民党的‘废墟’中,我年复一年,不断的要盖‘小建筑’、寄‘小希望’,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坐牢必于是、出狱必于是,我已学会收割时决不流泪,因为我未尝不知道镜花水月总成空,但空又何妨,我们是男子汉啊!”这一段发自肺腑如泣如诉的述说,既使我们看到他内心的隐忧,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大丈夫应有的气概。

九、《独白下的传统》震天下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三冬”将尽,“万里”方来,李敖腾飞的日子来到了。

一个最有眼光的出版家找来了,他就是远景出版社的沈登恩。沈登恩判断,李敖是一个极有潜力的作家。虽然历经“告别文坛”、坐牢、隐居等过程,但总有一天会回来,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远景出版社一定要占住先机,因此他悄悄找上门来。一顾两顾,李敖都不回顾,直到沈登恩三顾大楼,李敖才决定接见。出于政治考虑,沈登恩提出构想只是重版李敖当年那两本未被查禁的书——《胡适研究》和《胡适评传》。李敖说:“李敖十四年被封锁,如今重返江湖只出版两本出过的书,未免太寒酸了,总该出一本台湾没发表过的。我在受难期间,在香港出版过一本《借古不讽今》,如加以增补,改名《独白下的传统》出版也不错。”沈登恩立刻赞成,于是就秘密筹划出版。沈登恩找人来为李敖拍照。找人设计封面,并要李敖在扉页题词。李敖写道: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

名是牵敖,李敖,李敖,

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

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李敖

沈登恩十分欣赏李敖写的广告文字。他在出版前找到《中国时报》副刊版的主编高信疆,秘密透露他为李敖出书,明日上市。高信疆的大哥高信郑是李敖老友。这小弟弟反应极快,立即请沈登恩延后一天发书,使他有机会说动“余老板’(余纪忠)。最后,在“余老板”的默许下,在出书之日,也就是上报之时,《中国时报》不但副刊版大幅刊出李敖的《快看(独白下的传统)》,并且派出两名记者采访李敖。在1979年6月6日社会版刊出《李敖变了吗?看他怎么说!》这是台湾报纸第一次图文并茂地大胆推出李敖,从此喜爱李敖的读者奔走相告:李敖复出了!李敖出狱后两年七个月的隐居结束了。

《独白下的传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快看(独白下的传统)》(此文相当于自序)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了解中国,帮助非中国人——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鬼子——别再误解中国。”两个“帮助”,前者显然是更主要的。它成为写这本书最基本的出发点。它的读者对象是普通人。

全书共二十篇文章,分别介绍了“避讳”、“谏诤”、“传令”以及史家的品德等方面的“传统”或知识,重在“传道”,以知识性取胜。如谈“避讳”的《避讳——“非常不敢说”》一文,就中国历史上的这一现象做了梳理,阐其实质,述其来源,举例很多,又跟外国进行比较,说:“避讳这套想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道理的习惯,在世界上,可说是中国独有的坏习惯。我们再反看外国,外国正好和中国相反,洋鬼子们觉得尊敬一个人,最好的尊敬法子不是不敢提他的名字,而是偏偏要提他。”《家族——人愈多愈好》介绍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女性——牌坊要大,金莲要小》介绍了中国女性地位的卑微和所受到的虐待,特别是“三从四德”对女性精神上的摧残。《中国民族“性”》和《欢喜佛》等篇触及人们过去很少涉足的一个领域,谈了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有些篇章追溯到甲骨文的写法。正如序文中所说,这是一本“中国入门书”,它体现了“中国功夫”。

这本书曾在香港出版过,因此,它的写作就在作者“受难”期间或之前。

书中许多文章没有标明写作时间。《光绪朝对节妇贞女的旌表》,作于1962年1月15日住在碧潭山楼时,当是写得最早的一篇。《欢喜佛》等篇作于1979年,当写于成书之前,是香港版所没有的。作为代自序的《快看(独白下的传统)》,文束写道:“一九七九年经年累月足不出户之日在台湾写”,则是作者两年七个月隐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贯穿在这本书中的一个主导思想,是作者的知识分子观——他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鞭挞,对理想知识分子的呼唤。文中说:“中国人对中国无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败。”“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最可耻的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夹在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上下其手。他们之中不是没有特立独行的好货,可是只占千万分之一,其他都是‘小人儒’。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读书不化,守旧而顽固。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他们在统治者和老百姓中间的夹层地位,误尽苍生。当特立独行的王安石搞变法,想直接受惠于老百姓的时候,文彦博站出来向皇帝说话了,他说:‘陛下是同士大夫治天下,不是同老百姓治天下。’王安石想越过这批拦路虎,可是他碰到了绊脚石。”在李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有两大方面的失败:一方面是品格上的,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思想上失败的特色是;他们很混、很糊涂、很笨。他们以知识为专业,结果却头脑不清,文章不行。这种特色不但使他们品格诸善莫做,并且扶同为恶而不自知;在思想上,也不能深入群众,影响普通的中国人。……在这些无聊的纠缠以外,中国知识分子把多余的精神用来逃避现实,他们美其名曰研究学术,其实只是另一种玩物丧志。这种现象的结果是思想上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品格上的失败,他们~方面诸善莫做,一方面扶同为恶而不自知。于是,‘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炭’的时候,再做什么,都太晚了!”

李敖所热烈推崇的一种品格,是“特立独行”。他说:“中国知识分子缺乏一种重要的品质,就是‘特立独行’。缺乏特立独行,自然就生出知识分子的两大方面的失败。结果变得甲跟乙没有什么不同,丙和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说~样的话、写一样的狗屁、拍一样的马屁。”“中国传统最不允许荒腔走板。中国社会虽然没效率,但对收拾板眼不合的天才与志士,却奇效如神,很会封杀。这种封杀,先天就致特立独行的人于死命。”“所以,理论上,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很难存在,存在也很难长大,长大也很难茁壮,茁壮也很难持久,持久也很难善终。”这些人为了生存,常常采取归隐的办法,以逃避现实。李敖对隐士这一种特殊的人给予了肯定,“但这种形式的特立独行者,他们只是山林人物、只是不合作主义者,至多只能在品格上特立独行,在思想上还有大问题。换句话说,他们可能都很笨。他们可能是特立独行的愚者、特立独行的贤者、特立独行的行者、特立独行的勇者、特立独行的作怪者,但很少是特立独行的智者。”

显然,这是李敖的理想,也是理想中的李敖。

李敖说到自己,他依然使出一种极为自负的神气和语调。他说:“现代人中有一个例外,有一个‘今之古人’,那就是李敖。很多伪善的读者吃不消李敖喜欢捧李敖,所以李敖谦虚一次,用一次海外学人捧场的话,来描写这个例外。《大学杂志》登过这么一段——‘至于攻击传统文化的智识之士当中,倒有不少来自中国内地,足迹从未到过“西洋”,对于中国文史典章之通晓远在他们那点点“西学”之上。主张“打倒孔家店”的四川吴虞便是一个典型。台北的李敖,主张“全盘西化”,那么坚决、那么彻底,然而他也从未出过洋,他对西方任何一国的语文未必娴熟流利,而他的中文已经卓然成家。更基本的,他那种指责当道(包括学术界的当道),横睨一世的精神,完全不是“西方式”的,完全出自一种高贵的中国“书生传统”。近代愤激的中国智识之士以及若干受他们影响的外国学者,爱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与思想箝制,却忽视了中国传统书生另有一种孤傲决绝的精神,在《时与潮》发表的那篇李敖之文,便表现了这股精神。’这是很教人赶快鼓掌的话。鼓掌以后,再看一遍,再鼓一次掌。”

以上引文,全部出自自序,这也可见这篇自序之重要了。的确,与全文的“传道”精神相比较,这篇序文所闪现的思想光辉,就像太阳之与地球、金星、水星、火星等等,后者都不发光,发光的是这一篇;后者偶尔也有光,那是反射出来的太阳光。

同类推荐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就是其中一部。
  • 千金魔女腹黑少

    千金魔女腹黑少

    为了保护家人,她偷偷的去学习散打。为了给她解围,被杀死并且焚尸。为了她……而后她为了他等了八年,如今他在哪里呢?
  • 孩子就吃你这套

    孩子就吃你这套

    你是孩子的好朋友吗? 你的孩子喜欢跟你玩耍吗? 你是否知道,你,比任何玩具都让孩子喜欢?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智力玩具或者电动游戏,他们需要的是你!他 们喜欢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你了解、被你重视,需要和你建 立一生的亲密关系。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就吃你这套》结合现 代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会父母 怎样和孩子成为朋友,怎样陪孩子玩耍,如何赞美孩子,如何改正孩子的缺 点等,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孩子喜欢吃哪一套,你就用哪一套来教育孩子! 《孩子就吃你这套》的作者是温旻盈。
  • 家常小锅炒

    家常小锅炒

    《家常小锅炒》为您提供最家常的炒菜制作方法及菜谱。炒菜作为应用最广、最基础的烹饪方法,跟我们每天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对于炒菜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如何才能做出美味的炒菜吗?你知道不一样的食材炒制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狗岁月

    狗岁月

    ,饥饿和苦难。凄婉的爱情,《狗岁月》是一部独特的残酷成长小说,无望的生或死但是,以及他们的同学等人,命运的坎坷,它还是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正义,此书描写了主人公双胞胎大狗和小狗,是真正具有阅读快感而又让人感动的作品
  • 星际少女寻爱记

    星际少女寻爱记

    北堂不点一脚踩中违章时空隧道穿越而来,机缘巧合和叶千帆签订血之契约,然后叶千帆就莫名其妙一直出现在她周围。第一次在游乐园看书就算了,第二次出现在她的精神空间吃饭也没关系,第三次在星座塔换衣服也算情有可原,第四次......叶千帆忍无可忍的喊道“你半夜没事跑荒山野林干嘛。”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