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22

第22章 星已深沉星光依旧(2)

五、海光先生仍然是斗士

1967年春天,即还没有到“殷先生必须离开台大”的时候,李敖在“美而廉”碰到殷海光,看到殷的气色很差,觉得有点不对劲。他向东吴大学学生陈平景打听,陈说殷有胃病。4月14日深夜,李敖写了一封信给殷海光,说已约好宏恩医院的门诊,要殷“一定得去”,一切费用由他承担。宏恩医院是一家贵族医院,在“宏恩”检查。需交三千元保证金,李敖掏不出,就跟会计小姐磨蹭,最后商定先开一张空头支票做抵,等寻到现款后再换回。经过太夫认真检查,确定殷海光患了“百分之百的胃癌”。当即办了住院手续。后来在另一些人的要求下,移到台大医院开刀,把胃切掉三分之二。这使殷海光的生命延续了两年。王晓波在《悼念我的老师殷海光先生》中说:“后来,殷先生由宏恩医院转往台大医院开刀,台大医院有公保,只要住二等病房就不必另外缴费,宏恩医院的费用是李敖付的,因为当时殷先生的学生中只有李敖有钱。”对这一说法,李敖在《我的殷海光》一文中有所辨正,意思是说最后一句不对,当时殷海光学生中最有钱的不是他,他那时是一个苦力。他在给殷海光信中说“我最近为香港一家出版社帮忙,有一笔小收入”,也不是真的,是有意骗殷海光的,他不愿殷海光知道自己经济困窘而不安。

殷海光患病以后,思想有所转变。李敖在《快意恩仇录》中说,一些人“制造了一本《春蚕吐丝——殷海光的最后话语》,说殷海光临死前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有根本性的改变。并且强调这一点,把殷海光在《自由中国》的伟大贡献轻轻带过。把殷海光为自由民主的努力,反独裁反集权的努力都轻轻带过,甚至把殷海光描绘成一个临终的悔罪者似的”。他说:

“如果我常去看他,也许情况不会那样糟。”1969年9月12日,殷海光病情恶化,送人台大医院,李敖因听到些闲言碎语而未去,延至14日晚上前往医院看望,当时殷昏迷不醒。据王晓波《殷海光先生临终日记》,殷海光第二天“闻李敖曾来访露出微笑”。

9月16日,殷海光逝世。

文德《殷海光教授年谱简编》写道:“九月二十一日在怀恩堂追思礼拜,由周联华牧师主持,数百人参加。李敖没参加追思礼拜,因他反对在教堂做追思礼拜,怕殷会被教会拿作宣传。”

在殷海光死去一周年,殷太太在教堂做礼拜追思的前夜,李敖有信给她。内有一段:“去年九月十五号晚上,您向我说:‘李敖你是斗士,可是殷老师不是了,他已属于上帝。’如今一年过去了,感情的因素应该平静些了,殷师母,我向您说,您错了。海光先生仍然是斗士,只可惜能够陪他一起斗的人太少了,能够认识他这一斗士性格的人也太少了。所以当同他一起斗争的朋友坐了牢,包围他的都是比他软弱的人。或是对他这一斗士性格缺少帮助和鼓动的人。大家不阻挠他,即倚靠他,以致海光先生精神负荷日益加重,同时他又是不善于调节精神与身体均衡的人(两次被我强制送进医院,即为一例),又最容易被小人利用,以致好恶无定,愁绪难排,最后终告不起。……海光先生和雷震先生一样,他们都是斗士型的伟大人物,斗士的生涯就是斗,不停的斗,劝他不要斗的人,动机尽管好,可惜是妇人之仁,爱之适足以害之。海光先生英灵不泯,在斗士的行列里,他是先烈,他将永生!我们没死的人,虽然遗憾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但对死后的海光先生说来,却并没有被‘分裂’——海光先生仍是完整的海光先生,有人以为抓到了他的什么,其实只是利用死尸而已。真正海光先生的灵魂,不是二流以下人儿所能了解的!”

六、软禁与“反软禁”

1964年。有一件重要事情发生,就是“彭案”。彭,指彭明敏,彭明敏有个学生叫谢聪敏,人极有心机。他说动他的老师彭明敏、同学魏廷朝,跟他一起搞台独宣言。事泄,被捕,是为“彭案”。其实“彭案”的主角不是彭明敏,而是谢聪敏。谢聪敏跟李敖是两度同学(台中一中、台大),彼此也是很熟悉的。

彭被捕后经多方营救,三个月后彭明敏被放了出来。彭设法偷渡,最后抵达瑞典。

国民党当局一得知彭明敏偷渡瑞典,即不分昼夜,由专车一辆。专人若干,把李敖紧迫盯了起来。先由警察单位派人。后由警总接力,前后“跟监”(跟踪监视)。在专车一辆之外,一般是三人一组,每天三组,每组八小时,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紧迫盯人。那时李敖住在四楼公寓的顶层,警总在楼下对面农家平房里租了两间,车就停在门口,跟李敖的车遥遥相对。每当李敖出门的时候,他们就跟踪,亦步亦趋,时刻不离。对这种软禁生活,李敖自有一套对付的办法。他时常告诉自己:“我决心不被它打倒,相反,我要笑着面对它。”《史记·管宴列传》说管仲“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这是李敖最欣赏的一种本领,他努力使不如意事化为对自己有利。人要修炼到这一段数,才算炉火纯青。炉火纯青的人。不论在八卦炉里、在八卦炉外,都是一样逍遥。基于这种达者强者的人生观,李敖在被国民党软禁过程中,一直表面上悠哉游哉,骨子里却用尽心机,化成对自己有利。其中最有趣的一件,是“吃警察”的一个故事。

开头是台北市警察局大安分局派出的警察。一天晚上,值监的警察学开车,把李敖的车尾巴碰了一点,李敖抓住此事,叫管区警察来,声明由自己找人修理,并开了一个八千多元的修理单,非让对方接受不可。管区警察二次前来,认为费用大大超过实际损坏。李敖说:“我李先生没吃豆腐,是吃刺猬。你们警察整天吃老百姓,今天就要被老百姓吃回来。你回去告诉大安分局局长叫他识相点乖乖把钱送来,不然我就写信给他的上司,信中写法是‘你们派人来跟踪我,我没办法,要你们撤回,是强你们所难。但是你们派来跟我的人,屎尿太多了一点,一个去大便,一个去小便,我的车就被撞了。我现在求你们撤回跟踪我的人,固属奢求,但求你们精挑细选一下,派些屎尿少一点的干员来,你们给予方便,则感谢无量矣!’”最后,管区警察想了一个办法,是把撞车的责任推在一个计程车司机身上,同时凑足了八千多元的修车费,使李敖把车修理一新。

到了7月18日,“跟监”有了新状况——多了一部车。李敖决定展开报复,跟那些人来一次“捉迷藏”。全部过程,那时刚从“铭传”毕业的小蕾留下一份详细的日记,现据此做一简述:

这天早上十点来钟,李敖把新状况和他的想法告给了小蕾,于是分头进行准备。因为李敖要求警总撤走一部车的最后时间是下午两点,在这以前他们没有动。到了两点,那些人没有撤车,李敖开始实施计划。汽车已经过保养,并加足了油。几个人分头出发,然后在侨联宾馆碰头。还真的摆脱了跟踪的人。将近七点半到了新竹,吃过晚饭后又继续南下。这天是旧历六月十六,月色特好。又有凉快的风吹着,车行如飞,人很舒服。入了尖丰公路,就像走进了山堆,前后左右都是山。路上车很少,路面又平,他们把车开得很快。不一会就进入台中,住到“意文”。路过王晓波的家,没有进去。第二天七点离开宾馆,逛台中市,先到书店买了一本《希区柯克怪诞小说选》,又到“一福堂”百货公司买了些手帕、腕链等物。下午两点半到达日月潭,找“日月潭饭店”用了一个多小时。这时跟踪的人出现了,把李领到警局里谈了一会。晚上,李敖告诉小蕾,他初一时,班上旅行,他提议到日月潭。回到家里,爸爸没钱,结果提议的人没去。以后也就一直没来过,这还是他第一次来。第三天,是二十号,准备逛湖。逛完了孔雀园,李敖跟警察打招呼:“我们中午就走。”坐上了游湖的船,是一个小孩开的,先到番社,又到小孩家开的小店买了些东西,再到月潭。随即跟踪船又出现了。李敖一行上路后,看见一个便衣警察跟那小孩一同往警局的方向走,当是安排下一步的跟踪任务。中午过后,他们来到台中家里,见到老太太。在“双美堂”吃午饭时,跟踪人员也来到饭店里,就坐在他们对面。饭后看了场电影,耗了两个多钟头。本打算由南下的路转至海线,使跟踪者暂时摸不住究竟去哪儿。在进人员林时,看见界牌下有部车子,后面车上的人不停地向车上的人打手势,原是跟踪的车子换班。也许每个站都有部跟踪的车子在准备着。李找不到路,就把车子乱开,居然走到乡间小路上。又到彰化,又到台中。这样,一直到深夜才回到台北。

在被软禁时代。李敖的“报复”不止于“捉迷藏”,还有更狠的,是接雷震出狱。

雷震,字敬寰,浙江省人,1896年生。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军校教官、教育部司长、南京市党部书记长和中央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参政会副秘书长、旧政协秘书长等要职。1949年汤恩伯任上海保卫战总司令时,雷在汤的总部任顾问,为助汤作战,日夜奔忙。赴广州办理军务期间,上海丢失,乃率团来台湾。此前,经陈光甫介绍,雷已跟胡适相识,并商定合办《自由中国》杂志。是年4月14日,胡适在太平洋的船上写了《(自由中国)的宗旨》,11月20日,《自由中国》由雷震在台北创刊,胡适这篇文章就成了它的发刊词。该杂志以自由、民主、反共为标榜,以“言论自由”为旗帜。起初,它还比较谨慎。后来,它的反蒋倾向越来越明显,不满于蒋介石实行独裁专制。1958年,该杂志社出版小册子,公开对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口号表示怀疑。接着对“总统”连任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后来又就修宪、选举等敏感问题展开讨论。他们所宣扬的一套西方现代自由民主思潮,在自由派知识分子中和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共鸣,受到人们的喜爱。1960年,也就是在李敖即将走上思想战线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该刊发表多篇讨论成立反对党意义的文章,同时筹备组织一个“真正反共”、“真正民主”的政党。雷震与台湾省本地政治界人士郭国基、吴三连、郭雨新、李万居等人筹组“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进而准备在9月底成立中国民主党。这一行动为国民党侦知后,认为是对其统治的严重威胁,就在“中国民主党”召开成立大会前夕,以“配合中共统战阴谋”、“涉嫌叛乱”的罪名,将雷震等人逮捕,将《自由中国》查封。此事发生在这年9月4日,这就是所谓《自由中国》事件。这是国民党内一些自由主义分子要求改革的一次尝试。也是台湾地区组织反对党的第一个企图,在当时的台湾并没有多大社会基础,但这个事件对台湾的民主运动起了一定的启蒙和推动作用。李敖引起的中西文化大论战,是进一步思想大启蒙;李敖提升了的《文星》,是继《自由中国》以后最有生气的一份宣传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杂志。

还在雷震刑期未满之前。1969年1月10日,李敖由向筠等陪同,去安坑监狱看过雷震。向筠等是家属,可以跟雷震会面。会面中,雷美琳、雷美梅透露李敖也来了,在外面。在旁监视的政工官立刻飞奔而出,把李驱逐,雷震出来想招手,也未成事实。现在,雷震要刑满释放了,李敖虽在软禁之中,也决心前去迎接。

1970年9月3日(按,李敖《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是9月2日,《雷震回忆录被焚志感》说是9月4日,此处据《李敖快意恩仇录》,也算是取折中之意),李敖听说国民党新闻局用调虎离山之计,届时将请外国记者们去中部旅游,暗中放出雷震,乃和魏廷朝约来《纽约时报》兼《时代·生活杂志》的特派员夏皮罗(Donald H Shapiro)和美联社的特派员普拉特(Leonard Pratt),一大早跑到新店安坑监狱接雷震出狱。当时军警便衣云集,讲话不便,雷震私下要他女儿雷美琳偷偷告诉李敖,另约时间详谈。由于有美国记者采访,雷震出狱的消息很快飞遍全球。

雷震出狱后,李敖来雷家多次,谈了很多。雷震提到他在狱中写的百万字回忆录,在他出狱前一个月的某一天,在接见家属返室时。“全部给偷走了”。当时他大发脾气,还打了政工官一拳。后经狱方婉言相告,说他们做不了主,要拿给上面看看,看看要花点时间,所以在他出狱前一个月取去,等上面看过了,自然还他,一个月后出狱时,也可一起带回家,了。不料一个月过去了,雷震出狱时回忆录一直没有还给他,看来是凶多吉少了。雷震的遭遇提醒了李敖,后来他在军监坐牢,就力行“阅而不作”的策略,为的是怕写了半天,最后遭到查扣的下场。

在李敖被国民党“跟监”的日子里,“国际特赦协会”的秘书长马丁·埃纳到了台湾。魏廷朝、谢聪敏来约李敖一起去看马丁。李敖坚持由马丁来家看望。马丁同意了。当时李敖虽处境自顾不暇,却很想托马丁为在牢中的柏杨想点办法,托小蕾通过公用电话跟柏杨夫人艾玫联系,艾玫答应来见马丁,可是后爽约未来。

马丁到台湾,国民党对他又恨又怕,就派了三个人全天跟踪。那时跟踪李敖的也是三个人,跟踪魏廷朝和谢聪敏的各两个人,这次跟马丁见面,跟踪人员大会台,一齐聚集在楼下,颇为“壮观”。李敖指给他们说:“你们看,我家对门变成警察局了!”大家俯视一笑。就在这次李敖把一些“跟监”的照片和泰源监狱“犯人”名单,交给了马丁。双方都没有说如何处理,一切都“心照不宣”。这名单中有不少人是李敖的朋友或后来人们熟知的人,像施明德、吴耀宗、胡学古(胡虚一)等。不久,这一名单被公布。赫然看到《台湾泰源监狱“政治犯”名单》的大标题,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交给马丁的。

另一次,在李敖“跟监”快一年时,美国哥伦比亚太学奥克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教授请李敖在中泰宾馆吃饭。看到李被国特严密“护驾”,奥氏极其反感。两人密谈甚久。后奥氏跟美国前总统卡特搭上线,也曾向有关方面提起。

李敖在被软禁期间,跟素少来往的师友,更无来往了。只因小情人小蕾家住在吴相湘老师对门,吴相湘老师传过一两次话。表示关切。1970年4月15日,姚从吾老师在研究室中白首穷经,忽然坐化,以七十六岁之年,死在书桌上。消息传来,李敖自有隐恸。公祭前夕,吴相湘老师托弟弟李放转告,建议李敖化装去偷偷行个礼。李敖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他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用世俗方式,来表达他跟姚从吾老师的一番交情呢?

三年之前,1967年4月27日,李敖去医院看殷海光老师,碰到姚从吾老师也来探病。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姚从吾。当天晚上,姚从吾写了一封信,在问了是否见过研究室所藏《齐东野语》之后,又补充说:“近印出《余玠评传》一本,谨奉上,请多多指教!(将来印书时,当将吾弟大作收作附录,请允诺!)”所说李敖“大作”,指《余玠人格品质的分析》一文,那是李敖1962年1月16日写成的,是李敖在姚从吾课堂上的一篇报告。姚从吾在生命晚年,犹不忘学生的学术著作,并且还要印在自己的书里作为附录,他对李敖的期许之殷,久久不易其志。

同类推荐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三国混官录

    三国混官录

    文争武斗,英豪辈出。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三国鼎立,风云变化,终归于晋。激烈动荡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本书包括:圣母的小酒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野黄蜂救人、蜡烛照亮冷漠的心、踩面包的女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一个小小的金币面包、渔夫和小金鱼、星星金币、画眉、鹦鹉和乌鸦、三只蚂蚁、白葱头和红葱头、白天鹅和黑天鹅等。
  • 萌宝的天价俏妈咪

    萌宝的天价俏妈咪

    新文《追婚99次:宁少,宠上瘾》已开,绝对甜宠!传闻某总裁不近女色,却偏有五岁儿子吵着要妈咪,所有女人前仆后继屡遭嫌弃。“腿太粗,胸太小,腰不够细!”,萌宝指指点点摇头晃脑。众女幽怨:这是要找妈咪还是老婆?!某男满意点头:不愧是他儿子,挡了不少烂桃花。直到某天,萌宝拉着个美人来到他面前:这女人我看上了!你不娶的话我就娶了!男人冷漠一笑,这女人好大的胆子,想欺骗他儿子攀附豪门?很好!男人干脆利落支票加契约甩女人一脸:做我女人!乐彤傻眼而后怒了,收拾行李,直接落跑,顺带不忘递上辞职信。“总裁,那晚服务不错,这是小费!”纪叡看着面前的一分钱,面色铁青:给我追!
  • 人本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模式

    这里阐述的道理,不是能够用来更加有效地控制人类精神的新型管理游戏,手段或者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它非常确切和科学,比那些宣称非常有效,非常真实的价值观新颖得多,实用得多。它利用了人性中一直被忽略的那些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成果,进而组成的一种管理价值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恶作剧之劫

    恶作剧之劫

    秋芷璐在进景颢高中的第一天就得罪了小霸王圣豫宸,幸好有钢琴王子君宇灏为她解围。君宇灏对她的好感导致一向以君宇灏女朋友自居的毕菌莎处处与她作对,秋芷璐几乎成了女生的公敌,多亏圣豫宸和君宇灏每次都及时相助。一个是凶又暴力的校园小霸王,一个是完美无缺的钢琴王子,面对他们同样的真情该怎样选择? 原来,灰姑娘和王子真的只是童话,什么也抵不过心里最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