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22

第22章 刚柔鉴评析(8)

容人之爱,首先应容人爱好。人之爱好,各不相同,有的爱好医学,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好钳工,有的爱好电工;有的爱好养花,有的爱好钓鱼;有的爱好琴棋,有的爱好书画;有的爱好西餐,有的爱好中菜;有的爱好交际,有的爱好孤僻;有的爱好热闹,有的爱好清静。可见,人的爱好内容之广、类型之多、距离之大。也正由于人的这种爱好的多样化、广泛化,才奠定了各行各业的基础,提供了钻研各种学问的情趣和条件,而如果“千篇一律”,爱好单一,恐怕会危及这大千世界的存在。

其次,容人之爱应容人爱情。人既有情,则必有所爱,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更是普遍存在,而且情爱的力量之大,有时候竟无可比拟。梁山伯、祝英台相爱情深,但因祝父嫌贫而未成眷属,但死后仍变成双蝶相伴,可见“爱魂”之力。董永、七仙女相爱,为天帝所不容,即使拆散这一对恩爱夫妻,却仍于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也可见爱情之难拆。《红楼梦》上面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为贾府所不容,但在林黛玉死后,贾宝玉竟疯颠如痴,潜遁而去,可见爱情之不可失。但是,恰恰有些领导者和为人父母者,却常常干一些“不容人爱”的蠢事。他们或则规定“徒工期间不能恋爱”,或则规定“女工外嫁不享受住房分配”,有的甚至愚蠢地拉大男、女宿舍距离,以免其谈恋爱而“影响工作”。至于父母压抑子女爱情则考是多有发生,有的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规定不准女子与外族、“敌族”(即宗族斗争的双方)子女相爱,否则就是违反“族规”,有的甚至粗暴干涉子女爱情自由。但其结果,大多不能压倒爱情之力,不是以干涉者的失败而告终,就是以悲剧而告终。其实,爱情于事业,于工作并无坏处,它常常正是进取的助力。

再次,是容人个性。个性和爱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某些方面的个性甚至就是爱好。例如,有些人爱笑,稍遇乐事便大笑不止;有些人爱说,常常健谈不歇和直言不讳。人的个性只要无害工作,无害他人,就应允许其存在。豪爽的尽管让其豪爽,细腻的尽管让其细腻,朴质的尽管让其朴质,机灵的尽管让其机灵。爱笑的尽管让其去笑,爱哭的尽管让其去哭,爱说的尽管让其去说,“一千二百句”尽可让其发展为“二千四百句”,领导者不必多问,如有可能,还可适当地利用一下,让其个性为工作服务,如此容人之爱,岂不两全其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人的过错难免,那么,容人之过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段着重探讨怎样容人之错的问题。

怎样容人之错?首先应分清错误的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态度。第一种类型,过失性错误。过失并非有主观意图,而是未曾想错而终于致错。对这种错误必须宽容。因为,由于人的思维宽度有限,可能考虑不周,过失难免,并非其主观意图所致。对这类错误,容之,则宽其心,去其疑;不容,则使人人谨小慎微,不敢进取。北宋官至枢密的韩琦,为人宽厚大度。他有传世的珍宝玉杯二个,珍惜至极,一次招待贵宾被一小吏不慎碰倒摔碎,坐客惧惊,小吏伏地待罪,他毫不动气地说:“一切物品都有损坏的时候嘛。”还有一次,一个小兵手持蜡烛,不慎烧了韩琦的胡子。古时的人虽很注重“须眉”,但韩琦也未动怒。韩琦对部属过失如此大度,使部属深受感动,无不尽心竭力。第二种类型,主观性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是主观认识和主观性行为造成的。因为,他们的认识不对,而自以为很对,才犯了错误。而且,在其没有转为认识之前,愈是要坚持错误,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大。对这种错误也应予以宽容。但是,在宽容之中必需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因其能力较低或因其业务不熟还应调整其职,恰当安排。晚清时,有一个叫任谓长的画师,他的画技在当时名声较大。有个叫任伯年的穷画匠为了混饭吃,便经常冒用任谓长的名字画些扇面卖钱。任谓长发现了这些冒牌货后,觉得这个年轻的冒牌者功底还不错,便到任伯年的铺子里订了五把仕女扇面。过了几天,任伯年果真及时交了货。任谓长笑着问:“任谓长老先生画得能有这么快吗?”任伯年胡诌道:“我送得快,他也就画得快,他是我的家叔呀!”任谓长当时并未动怒,觉得他是穷极所致,而且愿望尚好,并无恶意,更无恶果,于是开心地说:“我就是任谓长呀,你既愿意,我就做你的叔叔吧。”从此,他悉心指导,并资助任伯年到苏州去学习。在其栽培下,任伯年青出于蓝,成了当时造诣极高的画师。第三种类型,执行性错误。即由于执行了领导的错误指令而造成的错误。这种错误,根在领导,对执行者更应宽容。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和郑国国君都相继死去,秦穆公想乘晋文公新丧的机会,发兵攻郑。大臣蹇叔和百里奚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提出反对攻郑意见,而秦穆公为树秦威,坚持攻郑,于是派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兵车三百辆伐郑,而晋、郑早已获得消息,做好了抵抗准备。秦军在路经晋国崤山时,误中晋军埋伏,全军溃灭。孟、西、白三将也被晋军活捉。当时,晋襄公的后母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为缓和晋、秦关系,劝晋襄公放回了三员败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回秦以后,秦穆公身穿孝服亲自迎接,引咎自责,再三安慰他们说:“寡人不听蹇叔之言,以至今日之败,这是寡人之错,与你们无关。”仍然让他们掌握兵权,孟明视三人感激得涕泪交流,一心要报仇雪恨,加紧练兵,激励将土,终于公元前624年夏天大败晋军,雪耻荣归。第四种类型,失责性错误。即因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而造成的错误。对这种错误,应看其“前科”有无、悔改程序和恶果大小。若是前错不改、态度恶劣且恶果较大,则应从严惩处,不予宽容;若是初犯之错,悔改态度较好,而且后果不太严重,则应在教育的同时予以宽容。据报载,某一化工厂副厂长历来夜间值班都认真负责,不离厂区分秒,可有一次,朋友之子结婚,邀其前往喝酒,这个副厂长看厂区生产正常,便暂离一时,前往祝贺。未想到就在这段时间;生产发生事故,因未能得到及时请示,延误了时间,造成严重损失。事后,上级主管部门考虑其系为初犯,且悔过态度较好,在给予恰当的纪律处分的基础上,予以宽容,让其继续留任了副厂长职务。从此,他认真负责,严格律己,生产组织得井井有条,荣获三年无事故,无跑、冒、滴、漏的“文明企业”光荣称号。第五种类型,故意性错误,故意性错误是一种性质恶劣的错误类型,虽未达到犯罪程度,颇似犯罪的初始,或者犯罪的前兆,其特点是明知故犯。例如,明知嫁祸于人为错,可偏偏如此而行;明知“贪天之功”为耻,可偏偏贪部属之功为己有;明知挪用公款不对,可偏偏挪用不止。对于这类错误也如对待失责性错误一样,应视其态度、后果而决其宽容与否。第六种错误,无错误的错误。即平平庸庸,什么事情也不做,还自以为得计,说是自己虽无多大成绩,但也末给人民带来任何损失,虽说能力不强,但也无错误;没有创树,也无过失。听上级话、跟上级走。一手拿着文件,一手对照执行,照章办事,决不走样,“章”外之事,也决不过问。即使是油瓶倒了,也要先请示,后拾扶,因为放倒油瓶,是否是领导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未可知;房子塌了压住八个活人,更要先请示,后救援,因为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有“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才心中有数。宋朝有一王宰相,在位之时,人言伴君如伴虎,他却伴虎如伴羊,安详自在,好不惬意。其要决不过九个大字而已。每朝呈文,称作“取圣旨”,待皇帝御批,称作“领圣旨”,已有御批谕众官,又说“得圣旨”。他本人决不多插一句嘴,原汁原汤,“煮坏了羊头没咱家的事”。人称“三旨”相公。对这类——538——平庸之人,决不可以宽容。因为宽容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悔过自新,激励其更加努力工作。而平庸之辈,即使是宽容感化,也决无“创造性工作”可言,唯有撤职究处(因为不干工作也是一种错误),才是“正确对待”。根据以上六类错误的分析,容人之错主要是指那些过失性、主观性、执行性错误以及大部分失责性、故意性错误,而对于那些态度恶劣、不思悔改、后果严重的失责性、故意性错误以及不负责任的平庸性错误决不宽容,可见,容人之错决不是空大无边,也不是容忍一切。

当然,容人之错还应掌握其他的一些原则,例如:“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的原则;“忘其前愆,取其后效”,“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的原则等等。另外,容人之错不等于容人之罪,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犯罪行为,决不能予以宽容,必须予以惩处,否则,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古人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兼听”就是容人之浄。因为,容人之浄至少可以获得三方面之益。

一是明己过。明代朱元璋曾说:“人君统理天下,人情物理必有周知”,但人君深居高位,往往“隔绝聪明,过而不闻其过”,因而必须“有献替之臣,忠谏之士日处左右,以拾遗补缺”,于是告谕中外诸司“下至编民卒伍,苟有所见,皆得尽言无讳。”朱元障之言确富哲理,作为一代君王,高高在上,难以了解下情;作为一己之识,处事少虑,难免失之偏颇,如若专己、不进臣谏,势必多有失误,而如果虚怀纳谏,势必明了己过。所以,韩非子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淮南子·说林训》也说:

“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毗。”可见,人若有过,能自见者很少,必须虚心求“谏”,方能“知迷惑”“正须眉”“以道正己”。

二是疏“言川”。《古文观止·召公谏历王止镑》

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失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故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人民有意见,部属有意见,必须让他说出来,否则,“川壅而溃”,矛盾激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辨是非。唐太宗曾对臣下指出:“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意为上疏争谏和在朝廷上互相辩论答难,为的是把事情做得更好,即使是最后服从于他人的正确意见,也不会丢面子的。可见,容人之诤实质上是集思广益的极好办法,是明辨是非的必要条件。

可是,“虚怀纳谏”的高调唱了几千年,为什么仍有不少帝王臣子不能做到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心胸狭窄,表面上求言纳谏,实际上做的是官样文章,最终多流于形式;有的“议事议人则可”,一旦议及自己,则恼羞成怒,风流大度之气一扫而光;有的自尊心太强,谏者态度和缓,则热情纳谏,而一旦态度激昂,则难以接受,而不看其所谏内容是否正确。因而,虚怀纳谏大多难以真正做到。

那么,如何做到容人之诤呢?

第一,近直友。大凡能容人之诤者,必近“直友”。因为,“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宋朝的寇准与张咏是朋友,可是张咏敢于对同僚说身为宰相的寇准是“虽有奇才,但学术不足”。寇准知道朋友的人品与个性,可深知他讲这话的用意,不仅未生怨恨,反而盛情款待张咏。试想,如果寇、张不是朋友,张咏未必直言评其不足,寇也未必深知其意。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人物、山水、鸟兽画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他听到的只是恭维话,于是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同时代的另一画家董伯仁则说展子虔不过画些北方的穷山恶水,不会画江南的美景。此语传到展子虔的耳中,当然很为生气,但仔细一想,很有道理,于是找来董伯仁的作品细细揣摩,这才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了董伯仁的价值,主动去见董伯仁,诚恳地向他学习,两人在艺术冲突中认识了对方,不断来往,取长补短,良性迭加,成为极密切的一对朋友。如果展子虔不纳董伯仁直言,必无画技之进步;如果不进而交董为友,也必无良性迭加,互助互进。

第二,容诤言。容人诤言,首先应鼓励进言。只有预作鼓励,才能使部属踊跃“进谏”,无有“后顾”。金王朝金世宗就经常勉励臣下学习古人舍身纳谏的精神。他说:“联治天下,方与卿等共之,事有不可,备当面陈,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并诏谕:“百司官吏,凡上书言事或为有司所抑,许进表以闻,联当亲览,以观人才优劣。”其至把上书言事作为选贤擢良的重要标准。金世宗还常叮嘱臣下:“联年老矣,恐因一时喜怒,处置有所不当,卿等即当执奏,毋为曲从,成朕之失。”可见其纳谏之诚。其次,应使人言无不尽。朱元璋曾说过:“联每思一介之士,于万乘之尊,其势悬绝,平居能言,临时之际,或畏避不能言尽其词,仓卒不能达其意,故尝霁色以纳之,惟恐其不能尽言也。”再次,应诚受“苦药”直言。“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除肤疡,不除症结者,其人必死;称君圣,谪百官过者,其国必仁。”良药虽苦口,但能治病;直言虽逆耳,但能治“过”。所以,领导者容人之浄,必得有服“苦药”之耐心,听直言之诚意。

第三,闻必改。容浄之诚的最终表现应是以能否“闻过必改”为准。闻则改,是为真容;否则,便是假容。朱元璋对待进谏的态度是:“其有实而人言之,则当益勉于喜;其无实而人言之,则当戒于不喜。但务纳其忠诚,何庸究其差谬?”意即有实益勉,无实益戒。金世宗也曾告谕百官:“联旨虽出,宜审而行,有末便者,即奏改之。”“凡己奏断之事有未当,卿等,勿谓己行,不为奏闻改正,联以万机之繁,岂无一失,卿等但言之,联当更改,必无吝也。”可见,金世宗容人之诤也是以改为先。

第四,置便利。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群臣众吏难得一见,尤其是“草野”之民更是难见“龙颜”。即便是现在,各级领导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时间也毕竟有限。所以,虽能容人之浄,也难以实现。这就必须为“谏诤”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在我国古代,从汉武帝开始,创设了“公车上书”之制,就是为天下吏民上书言事提供方便。武帝为了奖励天下吏民上书言事,特设公车司马一职,属卫尉,秩六百石。武帝这样做,旨在“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于是,一时之间,上书言事者多达千数。朱元璋为鼓励进谏,还规定“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联前”,使臣民上书能够送到御前,不致中途泄密,招致官吏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一场意外,债没还完就跑,他将她堵在墙角,表白失败,现在翻倍!”,小秘书壮胆偷逃……再相遇。邪肆的笑,“小东西,她错惹上自家英俊妖孽又多金的腹黑BOSS,从此小秘书开始啼笑皆非的还债之路
  • 异世驭风师

    异世驭风师

    出生在皇室,她的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她的前途本该一帆风顺,她的未来本是阳光明媚的……无奈现实太残酷,从继母上位的那一刻起,狄雅宁就知道她的人生将与上面的美好字眼绝缘。难道她真的要水深火热地度过一生?开什么玩笑!为了摆脱这个牢笼,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狄雅宁和妈妈筹谋了五年。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只差一缕东风的时候,继母却连水深火热的人生也不给了,凶猛的杀招令她猝不及防,弑父杀母的罪名一扣,狄雅宁面临有生以来最大的生死考验。敌人很强大,要她束手就擒,认命就死?抱歉,这不是她的人生信条。妈妈告诉她,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她不能遂了继母的愿,哪怕希望再渺茫,她也绝对不会放弃求生的希望!命悬一线的她得到风神的眷顾,驭风之权一朝在手,局势峰回路转。终于夺得一线生机的她不敢松懈,前方的道路还很坎坷,各种挑战都在等着她,但都无妨,她决意将其尽数填平,总之,没有人能阻碍她前进的脚步。你以为你是拦路虎?错!你是本姑娘的踏脚石!记住,她是自由的风,无孔不入,无坚不摧,不信,你可以试试……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遵循得是强者为尊、适者生存的从林法则,一切敢与我为敌之人,杀无敕!强者的世界之中我为尊,洪荒世界任我纵横,圣人也不能约束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 勇于品尝苦涩人生

    勇于品尝苦涩人生

    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品尝苦涩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