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15

第15章 刚柔鉴评析(1)

在论“刚”“柔”之前,先谈一谈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它是“刚”“柔”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八卦中的阴爻和阳爻就出现在夏朝的占书《连山》中(《连山》、《归藏》和《周易》是古代着名的占书,现只存《周易》,《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山海经》中记载:“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这就是说,伏羲氏得到河图,夏朝人根据河图作《连山》,商朝人作《归藏》,周代人作《周易》。

河图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洛书并称“河图”“洛书”。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领袖伏羲氏时,有龙马出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洛水,背负“洛书”。伏羲氏得到“河图”和“洛书”后,根据“河图”和“洛书”上的阴阳点画成八卦。后来,宋代的大学者朱熹更神了,把“河图”“洛书”说成“天地自然《易》”。

五行学说的产生,则至今未有定论。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应是与阴阳学说同时产生的。史学界则认为五行的创始人是孟子。哲学界却认为产生在西周,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三种意见一直在争论。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它们各有各的属“木”具有生发、条达特性,“水”具有炎热、向上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特性。

五行既然相生,也必相克,但除金克木、木克土……的顺克外,还有逆克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反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反受木克;水旺土衰,土反受水克;水旺土衰,土反受水克;金旺火衰;水反遭金克。这种逆克,又叫五行反侮。

五行相生相克古人编有歌,现摘录如下:

五行相生歌耳为轮珠鼻为梁,金水相生主大昌。眼明耳好多神气,芳不为官富更强。口方鼻直人虽贵,金土相生紫绶郎。唇红眼黑木生火,为人去气足财粮。舌长唇正火生土,此人有福中年聚。眼长眉秀足风流,身挂金章朝省位。

五行相克歌耳大唇薄土克水,衣食贫寒空有智。唇大耳薄亦如前,此相之人终不贵。鼻大眼小金克木,一世贫寒又孤独。

眼大耳小学难成,虽有资财寿命促。

舌小口大水克火,急性孤单足人我。

耳小鼻蠢亦不佳,悭贪心恶多灾祸。

舌大鼻小火克金,钱帛方盛祸来侵。

鼻大舌小招贫苦,寿长无子送郊林。

眼大唇小木克土,此相之人终不富。

唇大眼小贵难求,到老贫寒死无墓。

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这与阴阳五行也有密切的关系。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

天干的阴阳五行如下:

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乙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巳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的阴阳五行如下: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中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人的性情、命运与阴阳五行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学认为,人物的根本,可求于情性之理,然而情性之理既微妙又玄奥,如果没有圣人的眼光,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情性之理可求之于人外在表现,也就是说,要知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由观察其外在音容笑貌,一举一动而获得。整个识人的途径,是从外表而知内心的,从显处判断隐处。即:物,必须由外而内寻其质性。

形质来自何处呢?刘邵认为形质与五行、阴阳、元一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含元一以为质,所以有其混同;因为禀阴阳以立性,所以有其刚柔;因为体五行而着形,所以有如水火金木土的形状。形状尽管千变万化,然其内在性质则不变,因而形成形质。

经由元一、阴阳、五行以论情性,为气性论者(或称才性论、质性论)的依据。东汉时期王充提出“用气为性”的主张,他认为“元一之气”是“性”之根源。王充说:“人禀气于天,气成而形立。”又说:“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决定性的好坏。

人之材质,在于所禀之气有多寡、厚薄、清浊之分,所以人的质性自然就有善恶、智愚、才不才、贤不肖的差别。禀气多、厚、清者为智者,禀气少、薄、浊者为愚者。虽具有可塑性,然而这种教化的人并没有改变其本质。人之天生的性质是不可变的。

东汉盛行阴阳五行学说,凡来气者,称之为阳气;凡去气者,称之为阴气。阴阳二气来自天地元一之气,并融为一体,天地间有阴阳气之分,人也就有阴阳之两面,因此董仲舒说:“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人的阴阳两面指的是贪与仁。董仲舒说:“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取诸天。天雨,有阴阳之施;身亦雨,有贪仁之性。”贪气可以从恶,仁气可以从善。人所表现出的贪仁,乃由染习而成,所以人性的善恶有待于后天的教化。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其含义为既有生又有克,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那种只生不克,或只克不生,不符合其生克规律。

为了说明和解释宇宙万事万物,中国古人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人体的几乎各个方面的事物和现象,都纳入五行之中,构成一系列对应关系。见下面两个表:

人面五行时空方位表:

五行地支天干五方八卦季节五色木寅卯辰甲乙东震春青(芭)火巳午未丙丁南离夏赤土辰未戊丑戊己中良长夏黄金申酉戊庚辛西兑秋白水亥子丑壬癸北坎冬黑人面五行时空方位表:

五行五官脏腑五体情态五德所主木巨肝胆筋膜爪甲怒仁贵贱火舌心小肠血气毛发脉喜礼刚柔土脾胃肉及肉色思信贫富金鼻肺大肠皮肤喘息悲忧义寿天水耳肾膀骨齿惊恐智贤愚中国古代哲学有一个核心观念叫做“天人合一”,说的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是相通、相类和统一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一般都主张天与人相互统一,而反对天与人相互为敌,他们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人与天的协调、和谐与一致。这与现代的环境保护主义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比环境保护概念有丰富得多的内涵。有人认为,主张和讲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之一,而力求创造“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的生存境界。如何评价“天人合一”思想,不是本书的任务,这里姑且不去管它。但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合一”——即人与天相通、相类的统一,则是客观事实。

中国古代哲学观,也就是“天人合一”论。这种哲学观认为,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即高级生命存在,既是自然世界的产物,又是自然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蕴含着自然世界的全部信息,是自然世界的缩影;同样,人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而蕴含着人类社会的全部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缩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

依据上述理论,古人在预测和判断人的命运时,要求人相既要充分合自然性,又要充分合社会性,而合自然性和合社会性落到实处,就是符合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即阴阳互转、五行生克规律。在《冰鉴》中提出“神”和“骨”为相之本,有本才会有种子,因此在本章中认为“刚柔”是相的“先天种子”。

换句话说,“神”和“骨”很重要,而“刚”与“柔”同样很重要,“辨刚柔”,方可人道。

“刚柔,五行生克之数”。五行,前面已讲过,这里不再多述。如果人观五行中的某一“行”不足,其他部位都可以加以弥补,即《老子》中所言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一“行”有余,其他部位却可以加以削弱。这就是比较中和平衡的“刚柔相济”。比如说,如果眼睛的形或神不足,而耳朵的神和形却有余,那么耳朵的佳相就可以弥补眼睛的不足,反之亦然。

“不足用补,有余用泄”。这个思想在阴阳五行中是辩证的重要体现。比如金旺,所谓物极必反,刚极易折,则用水来泄金之旺;如水太弱,不足以济事,则用金来生水,助其弱势。这种总体观念,可免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在运用“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时,应遵循事物圆虚消长之理——即阴阳均衡,刚柔相济,五行和谐统一的规律。

以阴阳刚柔及五行学说来品鉴人物,其说由来巳久,而最为术数相学所推祟。如陈抟先生《风鉴》:

“人之生也,受气于水,禀形于火,水则为精为志,火则为神为心。精合而后神生,神生而后形全,形全而后色具。是知显于外者,谓之形;生于心者,谓之神;在于血肉者,谓之气;在于皮肤者,谓之色;形之在人,有金木水火土之象,有飞禽走兽之征。”又如《太清神鉴》卷五《论骨肉》云:“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刚曰柔。故地者,具刚柔之体而能生育万物也。山者,地之刚也。土者,地之柔也。刚而柔,则卒卒而不秀;柔而刚,则虚浮而不实。故人之有骨肉者,亦若是矣。”又《太清神鉴》卷二“论五行”,可以与本篇所论的“外刚柔”联系起来看。

如其《五行所生》论云:“木为仁,主英华茂秀,定贵贱也。火为礼,主势威猛烈,定刚柔也。金为义,主诛伐,刑法,厄难、灾危,定寿夭也。水为智,主聪慧明敏,定贤愚也。土为信,主德载万物,定贫富也。”又有《五行相生歌》、《五行相克歌》,说什么“耳有垂珠鼻有梁,金水相生主大昌。眼明耳好多神气,若不为官富更强……”,讲的就是所谓五行的“顺逆”与人之命相的关系,其实没有什么道理,属于唯心主义的迷信思想。但如果说,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体现了事物发展盈虚消长之理,即阴阳平衡、刚柔相济,五行和谐统一的规律,以此来观察人生的顺逆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合理的看法。《周易》的《系辞上》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风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故易有太极,有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势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又其《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着,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人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冰鉴》本篇的“阴阳”、“刚柔”、“动静”等等思想,追退其源流,就是从此而来。刘邵《人物志》论《英雄第八》云:“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厚,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其所谓“英雄”,也是阴阳刚柔能够兼济之人。

王充论人之“命运”从道家“自然自化论”以及“易学”思想出发,认为:“……论事者何故云天地为炉,万物为铜,阴阳为火,造化为工乎?案陶冶者之用火烁铜燔器,故为之也。而云天地不故生人,人偶知生耳!可谓陶冶者不故为器而器偶自成乎?夫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也。”(《论衡》卷三《物势篇》),故他对五行论人之“命运”的唯心说法有所批判。认为“且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气,故一人之行,有五常之操。五常,五常之道也。五藏在内,五行气俱。如论者之言,含血之虫,怀五行之气,辄相贼贼害。一人之身,胸怀五藏,自相贼喊捉贼也。”由此对“属相”说也作了深入的批判。

本篇认为人的“先天”品性与命运,可以通过“不足用补,有余用泄”的方法来补偿,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道家学说思想。特别是其“内刚柔”之说又对“外刚柔”的机械倾向,作了补正,强调要通过人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行来观察人物、品鉴人物,并重点分析了“粗”、“蠢”、“奸”三种人物的品性。这就由“外刚柔”的“五行命相”论,转而偏向于较为合理的“神鉴”论,如所谓“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所以我们认为本篇是《冰鉴》比较有价值的一篇。

古人历来都很重视形体,而且明白指出有“好身”,即“身方端正”。

前面巳提到五行,在形体方面,古人也运用五行来分类,来说明人的性格、品德和命运。这种方法有一个名称——“五行形相”。

“五行形相”,意思就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性质,用类比取象的方法,把人的形体相貌,性格气质归类为五种:金型、木型、土型、火型、水型。古人的“人禀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的哲学观念是“五行形相”的理论依据。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人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其构成元素也是金木水火土,当然也该合自然之性,因而说:“禀五行以生,顺天地之和,食天地之禄,未尝不由于五行之所取,辨五行之形,须尽识五行之性。”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生于五行,与天地相合,既然来自五行,那么,要想了解五行的形态,就必须知道五行的性状,知根知底,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汉代刘邵的《人物志》一书中,刘邵用五行说明人的五个结构,即骨、气、肌、筋、血等五体,再由五体的性质象征人的五质,即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五质,又以之象征人的五常,即仁、礼、信、义、智等五常,通过彼此象征来认识人的性格品质。

因为木对应人的骨,所以积之为木骨;因为火对应人的气,所以积之为火气;因为土对应于人的肌,所以积之为土肌;因为金对应为人的筋,所以积之为金筋;因为水对应于人的血,所以积之为水血。

随后,刘邵又用骨、气、肌、筋、血等来说明性质,跟五质、五常之间的关系。如有柔性,就具有弘毅的性格,而弘毅的性格就是仁之质;如清纯,就具有文礼阶性格,而文理的性格就是礼之本;肌体如结实、雄壮,就具有贞固的性格,而贞固的性格即是信之基;筋若有劲,就具有勇敢的性格,而勇敢的性格就是义之决;血色若平畅,就具有通微的性格,而通微的性格即是智之原。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白虎通德论》

云:“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诀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五质具有恒常之性。

这里所讲的这些内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儒家学说毫无所知的读者是很难理解的,必须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观点仔细琢磨,才能体会出其中深刻的含义。

紧接前段五行,可以象征五体、五质、五常,也可以成为表现道德的条件,因此就用木来象征温和正直而果断的道德,刚毅宏大的品德,理智而尊敬的素质。用土来象征忠厚而严肃,柔弱却能自立的品德,简明通顺地指出过错的美德。

下面解释五德。

(一)金德:刚强而结实,宏大而果断,刚强而不结实,则容易断裂;宏大而不果断,则容易有缺失。

(二)木德:温和刚正谦逊果断。温和而不正直就容易变成懦弱的人;谦逊而不果断,则容易遭挫折。

(三)水德:厚实而严谨,知理而尊敬。厚实而不严谨就容易遭谬论;知理而不尊敬,则易造成混乱。

(四)土德:忠厚而严肃,柔弱但能自立。忠厚而不严肃的话,则易松懈;柔弱而不能自立则容易散漫。

(五)火德:简明而顺畅,简明而不顺畅就不会有进展,若不能明确指出错误,即不能针砭的话,就会模糊不清。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已完结,请放心阅读!】一纸婚书,一无所有的寂静成了豪门阔少齐默然的新婚妻子。婚后,丈夫的冷落,小三的步步紧逼,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义无反顾?情景一:寂静:“齐默然,你想用我们的孩子去救你和她的孩子?你不觉得你太残忍了一点吗?”齐默然:“残忍,哼……寂静,我告诉i你,要说残忍,我都不及你们的母女的千分之一!”情景二:寂静:“你非我爱人,怎知我情深。难过亦过,难道嫌我伤得还不够多?”齐默然:“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只能是你。”
  •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 恶魔首席,我不要再嫁你!

    恶魔首席,我不要再嫁你!

    卷一:婚姻遇险“姐姐,姐夫的技巧真是好,都让我有些欲罢不能了。”与她有七分神似的女人扬着唇,高傲如女王一般。“你跟你妈一样的无能,都是保不住自己老公的赔钱货。”原配凝站在原地,她紧抿着唇,没有说话,朱子薰,你可以出轨,但是,对象绝对不能是她,她父亲情妇的女儿。她那个私生子妹妹。他高傲如王,冰冷如斯,从来就容不下背叛二字。十年相思,两年孤独与等待把他的心熬成了毒,他设了计让白瑞从此消失在这个世间,而她的心就此变成了一片荒芜。卷二:冰谷鲜血染红了衣裙,她捂住作痛的肚子,唇上迅速失去了颜色。她满头大汗地低下头,看着裙裾上不断扩大的血渍子,背心发麻发黑,孩子正在一点一滴地远离她的身体……“贱人。”他闭上了眼,敛去眼中的绝世的痛若,他看着她一双绝望的瞳仁,冷心绝情地扬起手怒声吼出。凌厉的巴掌赫然落下,白皙的脸颊上鲜红的五指印怵目惊心。她努力地瞠大瞳仁,仿若不敢相信他会对自己动粗一般。男人阴黑着脸,张着浸染液的双眼,抬手狠狠地卡住她的脖子。她的眼前黑暗一片,呼吸开始变得困难。卷三:兽爱他憎恨她心中钻有另一个他,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只能借助于另外一种方式来喧泄。“离婚吧,朱子薰。”在心已千疮百孔的时候,她毅然开口。“离婚。”男人挑唇邪笑,他挑起她一缕发丝,放在鼻冀间嗅闻。脸上弥漫着冷酷残忍的笑意,捏着她发尾的手指狠命地拉扯。“这一生,你生是朱家的人,死是朱的鬼。想离婚,下辈子吧。”他狂怒地一字一句迸出。虐待她的是身,折磨他的是心,虐待她一次,他就用力地在自己的手臂上割划一刀,爱与恨,丝丝缕缕浸入血脉,生生世世纠纠缠缠,永不停息,至死方休,这种爱就是野兽之爱——兽爱。男主兽爱,但绝对深情,喜欢的亲们请入——--推荐好友沧浪水水的文《重生——毫门恶妻粉诱人》推荐好友烟茫的文文《掳妻》推荐好友陌生柳絮的文文《娘子,到我怀中来》推荐好友浅水的鱼的文文《部长别太坏》推荐好友沐冬暖的文文《狂缠——媚骨前妻》推荐好友的文文《魔鬼的私宠小天后》推荐烟茫的婚姻文《痛婚》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恶魔首席,我不要再嫁你!》
  • 铁血红河

    铁血红河

    自从居住在红河大陆的人们有了印象开始,无数个流血的画面就从未自人们的心头消失过。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500年这一路段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更为腥风血雨的画卷。或许这昭示着全大陆的罪恶,或许这将会带来神的惩罚;又或许这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么和平的天使会降临么?论英雄成败,皇图梦,转头空。颂风情万千,倾城恋,淡若云。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保留下来的一般是道不尽个中滋味的旁白。不如让我们一起端坐林中阁:杯茶话万物,赏林间自在飞花。煮酒论人生,品窗外无边丝雨……
  • 妖夫宠妻

    妖夫宠妻

    洛一一看着自己的小手小脚,立马悲催了。你说穿越就穿越嘛,咱重新潇洒活一回。可竟然穿到了一个小女娃的身上,你说小孩就小孩吧,咱就当重温童年好了,可这小女娃不知什么原因,在八岁以后,就长不大了,所以表面看起来只有八岁的样子,实际上却已经有十六岁了。洛一一,穿越到异世,悲催的发现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因小小年纪锋芒毕露,遭人下毒,不但身体长不大了,连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灵力都禁制提升了。尽管如此,在这陌生的异世,有至始至终疼爱她的家人,还很幸运的碰到了视自己如珍如宝的“妖夫”。本想即然如此,她就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为自己重视的人遮风避雨,和自己的“妖夫”逍遥快活的生活下去。但现实并没有想像中美好。麻烦事一波接一波的找上门,几次面临生死边缘。可为了自己重视的人,只能迎难而上。尽管如此,有他的陪伴,她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然而,一场灾难,她差点失去了他。于是她不得不从小女人蜕变成女强人,踏上强者路,只为救吾夫。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并不孤独,有很多人默默的陪着自己并肩奋斗。而他也以另一种姿态一直陪伴着自己,经历无数艰难困苦,生死相随。重生后,他依旧宠她如宝,她变本加厉护他如命。[片断欣赏]看着那条明明像蛇,却坚持自己是龙的魔兽,洛一一嘀咕道:“原来是没发育完全啊。”毛毛委屈的望着那颗粉红色的蛋,说道:“我又不是鸡,不会孵蛋。”洛一一诱哄道“所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嘛,想想看,在自己的努力下,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不是一件很伟大的事吗?”两句话就把毛毛忽悠搞定了。看着一脸看好戏的腾龙,洛一一说道:“毛毛,你可以找腾龙打下手,孵蛋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俩了。”腾龙脸上的笑意马上僵住了,它堂堂一条龙沦落到去孵蛋?不过看到毛毛一个眼神扫过来,腾龙立马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他很识实务的。洛一一:“快看快看,有只好可爱的小白狗。”“小白狗”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反应过来后,大声骂道:“你这个没见识的笨女人,我是狐狸,狐狸知道吗?”寒老爷子:“只是有未婚夫,又还没有嫁,这时候就要展示你小子的魅力,虽然你实力比她那个未婚夫差点,长相也差点……”寒凝天:“……那你要我拿什么跟人竞争。”寒老爷子:“只要一一做了我家儿媳妇,我就不愁没钱花了。”寒凝天:“那行,我试试,一一有两只很可爱的幻兽,可爱到爆,我养的都比不上。”两人蹲在一兽笼面前幻想,院外的几人快憋出内伤了。
  • 贵族冷杀手

    贵族冷杀手

    “对不起,我谁也不喜欢。”一句冷淡的话,伤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心。她,回到中国这个熟悉的地方,只是为了曾经的伤害,却不想她不平凡的气质令太多优秀的男生倾倒,从没想过感情这种事的她,不知所措。谁也不知道,她进入贵族学院的那一刻,是一个阴谋的开始。
  • 妖孽难缠,悍妃也倾城!

    妖孽难缠,悍妃也倾城!

    人家穿越吃香喝辣,她穿越直接从乱葬岗往出爬。身为特工教官的玉妖娆一时脚滑窝囊穿越,醒来的第一眼就瞧见那一堆堆的白骨和要食她肉的禽兽。徒手杀禽脚踹猛兽,凭借你弄不死我,我就弄死你的决心离开了乱葬岗!身体的本尊是大辛国将军府的嫡女,出落得娇俏可人宛如天上的明月。可惜的是还未及笄就被人绑架残害扔到了乱葬岗!妖娆异世重生,性格大变,刚刚爬回玉府就落了个失贞的罪名……片段一:熊孩子:大叔!等等有事告诉你!美大叔:等什么?说!熊孩子:不是等,是等等有事告诉你!美大叔:不是告诉你别等了,说!熊孩子:大叔,是等等!美大叔:……,我告诉你别等了!熊孩子眉头蹙起:大叔你火星来的啊,怎么听不懂人话呢,我就叫等等!美大叔:……片段二:玉妖娆看着自己隆起的肚子暗中骂娘,这年头药流不可靠,人流更疯狂,轻者终身不孕,重者立刻身亡,从府里那几个姨娘身上已经得到了血一般的教训,这孩子流不得!十月怀胎生下个额头带红痣的美娃娃,我擦,怎么这么眼熟呢!********女主无良没节操,男主嚣张暴力狂,狼狈为奸祸害天下苍生!好吧,又是宠文,爱你们没商量!
  • 黑白

    黑白

    故事围绕着陶羊子与围棋息息相关的生活展开,通过围棋写人生,通过个人写历史,题材独特。深深发掘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小说的背景放在民国时期,讲述一代棋王陶羊子在棋道上的修行。这部被文学评论界称为“中国首部表现棋文化的长篇杰作”的作品,描写了棋手陶羊子跌宕的一生。本书讲述江南多雨的小镇,是陶羊子人生的出发点。如水的灵气和如雨的晦蒙养成了他童年孤独、敏感的性格,也形成了他水般柔弱、水般坚韧的棋路
  • 邪萌逆袭:烈焰魔君别过来

    邪萌逆袭:烈焰魔君别过来

    司空魔火抓着手中一页留言唇角微扬,冷冷一呵。“熟不透的小白狼,我看你能逃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