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13

第13章 神骨鉴附录(13)

第三,“唯君先正其身以为天下表”。唐甄援引《尚书·立政篇》所载有关商纣王之所以国破家亡,主要原因在于他性情刚戾强横,以刑杀为虐,因此,下面百官也就随之效法,尽干缺德之事,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最后被周灭亡。而周文王、周武王却与此不同,他们用仁爱、管理、法度等三方面去考察官吏,了解他们的心思和品行,坚持任用有道德的人为官,所以使国家得到大治。因此,唐甄指出:“由是观之,惟君先正其身以为天下表,卿士百职,罔非正人,天下不得其径而缘之。”

君王做得正,百官得其人,国内就再没有歪门邪道让那些奸诈小人有空子可钻了。

实践证明,选人用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把人才选得准确,用得得当就更不容易了。但是只要当政者出于公心,以国家计,以民族计,以事业计,始终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德才兼备的原则,就一定能够选拔出大批有用之才为国为民效力。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胤祯暴死于圆明园寝宫。其第四子、宝宁王弘历继承皇位,是为乾隆皇帝。

弘历自称“幼读诗书,颇谙治理”。他阅读《贞观政要》一书,十分赞赏唐太宗及其臣僚的“嘉言善行”。他即位时年方25岁,“春秋方富,年力正强,乃励精图治之始”,很想有一番作为。清代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近百年的经营,封建统治比较稳定。从表面上看,乾隆帝从祖父、父亲手里接过的是太平江山,但是,清王朝这时已经存在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潜伏着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主要表现在官员腐化日深,吏治日渐松弛。因此,乾隆皇帝为了维持清朝的鼎盛局面,不得不用很大的精力来选拔官吏,整顿吏治。从而建构了他自己的一套选人思想和路线,主要如下:

一是对于人才要严格鉴别的观点。乾隆十年(1745)十月,上谕内阁指出夫人才原属不一,或朴实有余而才情不能肆应,或办事干练而居心未能悫诚,或新任励志可以造就,或年老未衰尚堪驱策,俱当鉴别精详,核实人告,方不负朕封疆委任之寄。今伊所奏属员一折,笼统开载,漫无区别,竟似通省官员并无一人可訾议者。巡抚有察吏之责,留心人才最关紧要,若衡鉴不精,何以克称重任?”意思就是说,人才并不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或朴实有余而才情不足;有的或办事干练而居心不诚;或新官上任志行高远前途无量,或年老未衰尚有余热发挥。这些都应该认真鉴别,详细报上来,这样才不负我委以封疆之重任。眼下你们报告的情况非常笼统,没有区别,好像全省官员竟没有一个人有毛病似的。作为一省之巡抚,有考察一省官员的责任,鉴别人才非常重要,如果不认真精细地考察和权衡官员们,他们又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呢?

为了考察鉴别人才,乾隆皇帝召见大臣,往往随手记下观察得来的印象,作为日后用人的参考。他要求臣僚荐贤举能,但对滥举官员者,无论满汉大臣,都要受到严厉谴责或处分。乾隆三十一年(1766)上谕中规定,督抚妄荐人员要判罪。此后,确有督抚因徇私妄荐而坐罪。清代考核官吏,三年一次,京官称为“京察”,外官称为“大计”,经过考核,将不称职的官吏分为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为、不谨、贪、酷八种,同时给予不同处置。乾隆认为,这是荐剡人才、参革衰冗的大典,一定要认真执行。他连篇累牍地训斥都院堂官和督抚的姑息瞻徇之习,要求在“京察”、“大计”中秉公查核。乾隆十八年(1753)以后,多次对“京察”各官亲自裁定。以后又宣布对过去一向不考核的各省藩臬人员亦须考绩,并传谕京官可以密折奏闻属吏贤否。乾隆四十八年(1783)规定“京察”、“大计”中保举的卓异官员如发现有犯赃行为,原保荐上司要受到议处。有资料统计,乾隆一朝,在考核中因“不谨”、“疲软”而被革职的,因“老”、“疾”被勒令“休致”的,因“才力不及”和“浮躁”而被降调的,合计受处分的达6000多人,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上是少见的。

乾隆三十年(1657)七月,乾隆皇帝针对新选官员具有不称职者一事对内阁说:“吏部过堂及九卿验看,何以不行举出?看来近日吏部、九卿于验看一事,不能实心任事,如此废弛之渐,殊为可虑。着严饬行。”“不若慎简于铨选之初,量才而授,尚可冀其黾勉策励。是以重铨衡、公验看,无非求尽。所以择吏安民之道,从前谆切训谕,至再至三。而吏部、九卿又复狃于积习,不思澄叙官方,乃吏部职掌果其为官择人,甄别精当,岂得谓之专事权而作威福?今第以次注名漫无可否,乃昔人所一吏可任者,铨衡重寄固如是乎?”这两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对于选任官吏,“吏部进行了考察,九卿也参与了验收工作,为什么没能发现。看来吏部、九卿都没有全力投入、尽心尽职,像这样草率行事,于国堪忧啊!这种状况要严加整顿。”“选择官员应把好关,量才录用,到任他才能勤勉政事、治理主方。所以把好选择官员这道关口是安邦治国的关键啊!对此,我一再谆谆告诫你们,而吏部和九卿却陋习不改,当作耳边风,不加以重视。选择、考察官吏是吏部的职责,吏部如果真能做到慧眼识人,把好关口,又怎会叫做专政逞威呢?现在的状况是说说而巳,对被考核官员不置可否。过去人们常说,一个称职的官员全靠善于选拔啊,的确如此。”乾隆皇帝强调指出:“况秉公纠举,则驽骀不得与骐骥同骖,燕石不得与连城相混。循卓之风必自此始,即在不自量之辈,未必尽能心服。而一人之得失,与一邑之政治孰重孰轻?……嗣后吏部、九卿务体朕拳拳吏治之苦心,其矢公忠,屏除瞻徇,凡遇验看之日,详慎简择,擢拔人才,郑重司牧,毋得任意因循懈忽。”就是说,如果真正秉公考察官员,劣马就不可能同千里马共驾一辆车;石头也不可能同美玉相混。这样,好的风气必然由此而兴起,即使有个别不自量力之辈心有不服,但是你比较一下,究意是一个人的得失重要还是一个地方的政务重要?……今后,无论吏部还是九卿,务必领会我对官员队伍治理的一片苦心,共同秉公办事,不要怕得罪人,除掉从前那种瞻前顾后、怕担责任的不良风气。凡是到了考核官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查,把真正的人才选拔出来,决不允许随便因循、苟且应付了事。”

二是题补官员,应当选择“年力精壮,以为地明白者”。乾隆皇帝强调指出,衰庸老官“留一日即多误一日之事”,特制定八旗武职年老休致例和各类衰惫老官休致便。乾隆二十二年(1757)和三十三年(1768)分别规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要详细甄别,“京察”二、三等六十五岁以上要带领引见,“候朕鉴裁”。对于边疆办事司员,年过六十岁以上就不许保送。他非常重视文官中的知县、武官中的总兵的年龄结构。因为“知县为亲民之官,一切刑名、钱谷、经手事件,均磁昆要,自不便以年力不衰之人听其滥竽贻误”;“总兵有整饬营伍、训练兵丁之责,岂可任年老衰颓之人因循贻误”。只是漕务职司可以“稍有区别”,其他任何“亲民之官”均不得以任何理由留于原任。

三是慎重挑选官员的观点。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乾隆皇帝上谕内阁,指示要慎重挑选幕僚,强调“着各该督抚实力整饬、稽查,如有恶幕招摇生事及劣员徇纵滥交者,即行严参究治。若督抚袒庇属员,姑容消洱,或经科道参奏,或别经发觉,惟该督抚是问。”乾隆四十一年十月,乾隆皇帝又上谕内阁指出:“朕简任封疆大臣,委以地方政务,惟视奉职,程其殿最。”同时,对于边地官员的挑选,乾隆皇帝也再三强调做到慎之又慎。他指出守令为亲民之官,最关紧要,而边疆之地,民夷杂处,抚绥化导,职任尤重,更不得不慎选其人以膺牧民之寄。”“嗣后遇有苗疆要缺,应令该督抚慎选贤员,以居其任。三年之后察其汉夷相安,群情爱戴者,保题升迁以示优奖。其有恃才贪功者,虽有才干,不得轻任以滋事端。”

乾隆七年一月,乾隆皇帝上谕内阁,指出“夫州县为亲民之官,若稍存姑息,必致贻误地主,所关非细。”并且强调说:“嗣后务须秉公,详加验看,有庸老不胜任者,或应勒休,或应改补教职等官,即据实具奏,不得仍前因循聊且塞责。”就是说,州县是联系老百姓最为密切的官员,如果稍稍有姑息之念,选择不当,以后必然贻误地方,关系甚大。因此,今后务必秉公认真甄别、验看,有衰老平庸,不能胜任者,或者让其退休,或者另外安排,然后据实际上报,不准因循观望、敷衍塞责。

四是不断整顿吏治的观点。乾隆皇帝为了整顿吏治,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如对自己身边的文臣要求更不例外。他即位后的第二年,在上谕中指出翰林乃文学侍从之臣,所以备制诏文章之选。朕看近日、詹等官,其中词采可观者固不乏人,而浅陋荒疏者恐亦不少,非朕亲加考试无以鼓励其读书向学之心。”他亲自命题、阅卷,命“自少詹讲读学士以下,编修检讨以上”皆要参加,且不许“称病托词”,考试以后按其优劣分别升降。这样的考试曾经举行过多次。

另外,乾隆皇帝坚决反对各级官员授意属员或地方缙绅为自己树立德政碑、去思碑,他认为这是“俗吏不务实政”,是“欺名盗世之长”,“属员藉以适迎上司”,下令一律毁掉。

封建社会的官场,贪赃枉法是难以整治的痼疾。乾隆在即位初期,虽然政祟宽大,但对贪官污吏决不轻纵。他告诫督抚等“务以休养吾民为本,而一切扰累之事速宜摒除”,禁止督抚接受属员礼物。乾隆三年(1738)六月,上谕中把贪官污吏比同恶棍奸民,如果包容便是好坏不分,要严加惩除。随着贪污行贿的恶性发展,乾隆皇帝下决心进行整顿。如他连续处决了一大批不法官僚和贪污犯。其中有的是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例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浙江巡抚在甘肃布政使任内,贪污赈灾款项,此案牵连官吏有60多人,因贪污二万两以上被处以死刑的有22人;陕甘总督勒尔谨也被赐令自尽。与此案相关的闽浙总督陈辉祖,在查抄家产时,竟敢以银换金,隐藏珠玉等珍品,将搜出的赃物窃归己有,事情败露后,因闽、浙两省亏空钱粮很多,乾隆令陈辉祖自尽。乾隆四十七年(1782),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等贪黩营私,向下属勒索钱财,以致山东各仓库亏空。国泰是军机大臣和砷的心腹,和向国泰通风报信,竭力营救,也未能幸免,国泰等被赐令自尽。其他如江西巡抚郝硕、闽浙总督人纳、福建巡抚浦霖、浙江巡抚福崧,都因贪污被处死。乾隆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希望“经此一番办是,所谓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惜死,人人奉公洁己,勉为良有司。”

在惩治贪污行贿的同时,乾隆皇帝对于官吏当中不称职者也相继进行处理。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乾隆皇帝上谕指出:“嗣后各督抚题奏改补人员,务于本折内分晰声明,或宜调简,或勒令休致,其才具平常而年未衰老者,或以同知降补,俱着送部引见。有违例仍请改用部曹者,吏部一面将该督抚议处,一面行公离任,毋致贻误地方。”就是说,今后各省督抚要求调整人员务必要在报告中说明,或调用,或勒令退休。对于才干平常、还没有衰老的官员,应以同级别降级任用并且以候补名义送吏部处理,如果违反规定仍然请求本部另外安排职务者,吏部应立即查处该省督抚,同时命令不称职的官员立即离任,不准贻误地方工作。

总之,乾隆在选人用人方面,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在他执政期间得到了贯彻和实施。但是,其局限性也是在所难免的。

同类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你听不见我的下雨天

    你听不见我的下雨天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即使到最后,雨落下,瞬即冻结成冰,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泡影。周遭的空气冰冷到再也感受不了当初的一丝温度,谁也觉察不出天幕在歇斯底里地哭泣
  • 修罗女将:邪王追悍妃

    修罗女将:邪王追悍妃

    冷峻,狂傲,睥睨天下,悲悯苍生的是她。沙场点兵,她一身战甲挥斥方遒!腹黑,妖孽,颜如美玉,权戏天下的是他。宫夺皇权,他以铁血手腕翻覆九州四海!她说:这山河疆域之广,终不过你手中一盘棋。他笑:那这江山棋局,只有你配与我对弈共掌天下!【狡黠隐忍,沉潜厚黑!男强女强,强强碰撞!美男可以有,但是1V1独宠!】
  • 情迷妖孽师兄:闺秀来袭

    情迷妖孽师兄:闺秀来袭

    “上穷碧落下黄泉,不管你去了何处,我必随了你去的……”他情意绵绵道。“上天我恐高,入地我怕脏,咱小孩子家家的,便老老实实地在地面上待着吧!”她踮着脚尖,拍了拍他的头道。她,本是娇娇弱弱一闺秀,奈何爹爹不疼、哥哥不爱,竟将她送往荒山野岭去拜师。奸师父笑里藏刀将她哄,众师兄恃强凌弱把她欺,妖孽皇子仗势欺人将她骗。“容儿,你忘了我吧……”什么?还想甩了她?他敢!且看她心思细腻降师父,智勇双全斗师兄,浓情艳意驭夫君,风光无限霸天下!
  •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穴,开始了他们的秘境探幽之旅,并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精彩的故事。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这个幽深的洞穴中,他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和令人惊叹的洞穴景观,并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最令人意外的设定,书写最令人叹服的前世今生:两千年的执念,不过换一场素来无缘。若终归无缘,却为何要让你我今生相见,一眼万年?迷雾重重的梦境中,穿行了谁的影子,湮灭了谁的相思,又掩埋了,谁的今生前世?“沉浮于梦境中的帝姬,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毕生所求,不过是在他的眼中,能看到我的影子。”有一句话是情深缘浅,情深是她,缘浅是她和东华。有一个词是福薄,她福薄,所以遇到他,他福薄,所以错过她。“他很好,我和他,没有缘分罢了。”“天命说有缘如何,无缘又如何,本君不曾惧怕过天命,也无须天命施舍。”天命如何定下你我的因缘?一个人的疑惑,一众人的旋涡。
  •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新书已发布《绝世神医:误惹腹黑邪王》,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天神大人看着像猫咪一样冲他撒娇的泠薇,暗自叹息,他怎么好像在养女儿?还是一个脾气超臭的坏丫头?哄着她,陪着她,顺着她,照顾她,为了让她消气还得把自己送上,他后悔了,他不该找这么小的丫头!也困惑了,成亲之后,他是相公呢还是父亲呢?泠薇嘿嘿一笑:当然是亲亲相公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白素素一朝穿越,误打误撞地当了皇后,而且还是个隐藏着惊天美貌外加奇特神力的皇后。皇帝曰:皇后很强大。王爷也曰:素素很彪悍。邪教教主更曰:素素很厉害。白素素斜睨众生,“哼,皇帝神马都是浮云……”(女主先弱后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异界绝世主宰

    异界绝世主宰

    断脚,断JJ?统统给我恢复,却只是个双武魂的废物?不,不是双武魂,而是独一无二的三武魂;不是废物,因为我有异武魂中的极品!拥有三个顶级武魂,神兽,上古兽?统统给我跪下,因为我有兽武魂中的王者;圣刀,且看叶天如何纵横异世,绝品刀?统统给我降服,因为我有兵武魂中的翘楚;断手,穿越到了武魂的世界,铸就一代战神传奇!,神刀,而是举世无双的大天才!圣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