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12

第12章 神骨鉴附录(12)

刘宗周(1578一1645),明末哲学家。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7)中进士。历任仪制主事、右通政、吏部右侍郎。崇帧十五年,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南明政权灭亡,他绝食20天而亡,终年68岁。上述这段文字是崇帧十五年(1642)明思宗与刘宗周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反映了刘宗周在治理国家方面要广开言路、招纳贤才的政治主张。同时1也充分反映出了他所坚持的国家官吏应该把笃行节操、严于律己的品德放在第一位,而把敏捷的语言才能、大造声势的魄力和资格威望放在第二位的人才观。从而可以看出,任何时候选拔人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路线,否则,就会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一康熙帝,是清朝皇帝中最有作为的一个。1661年1月6日,顺治帝病死,遗诏玄烨继位,并令异姓功臣孛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这月9日,玄烨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康熙元年(即1662年)故又称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时,年只8岁,由于年幼,凡事由四大辅臣共议后,奏请孝庄太皇太后裁决执行。康熙六年(1667),14岁的康熙开始亲政。康熙自幼聪明好学,亲政后,尤其好读《资治通鉴》,从中汲取历朝治政之经验。在辅政四大臣中,鳌拜自恃有功,十分跋扈,专横朝政,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欺上瞒下。康熙八年(1669),康熙一举智除鳌拜。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了三藩叛乱,两年后又攻台湾郑氏政权实现了两岸统一,康熙二十四年(1685),出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队,康熙二十八年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之间的东段边界。他在位期间,曾经三次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另外,康熙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治理黄河,减轻水患,保证大运河的畅通。并且进行了全国性土地测量,完成了《皇舆全图》的绘制。开设了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字典》等书籍,提倡程朱理学。这些都为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同时为巩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从上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在位61年间,在统一国家、杆卫主权、发展生产、提倡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比较开明的皇帝。康熙皇帝之所以能够创建历史上的一代盛世,也与他善于择贤任能分不开的。并且具有自己比较系统的用人思想,列举如下:

“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的观点。

谕曰有治人无治法。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康熙帝说:“只有管理好人没有说管理好法律的。根据我观察任用人的经验,一个人必须先看他的居心好不好,然后才看他有没有能力和知识,如果居心不好,就是有能力和知识,这又有什么用呢?”

“弃短取长始能尽人之材”的观点。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六月丁酉,上谕讲官等曰:“古今讲道学者甚多,尤好非议人,彼亦徒能言之,而言行相符者寡。是以朕不尚空言,断不肯非议古人。何以言之?盖人各有长短,弃短取长始能尽人之材,若必求全责备,稍有欠缺即行指摘,此非忠恕之道也,故孔子当时惟节取人之善,隐讳人之短。”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康熙帝对讲官等人说:

“古代和现代讲道学的学者很多,特别喜欢责备其他人,其实他也只能是能说会道而已,真正言行相符的人很少。所以朕不提倡说空话,更不能责备古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就是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才能够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一定要求全责备,别人稍微犯有一点错误就加以批评指责,这不符合忠厚宽恕的精神,因此孔子在当时只选择吸取别人的优点,避口不谈别人的缺点。”

“为政在于用人”的观点。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月甲戍,上谕大学士等曰:

“朕莅政五十余年,海内升平,皆恃众大臣为肱耳目。

朱子亦云为政在于用人。大小臣工俱宜实心任事,直言勿隐,方为社稷苍生之福。为大臣者当识大体,不可琐屑刻薄。朕待大学士、尚书、侍郎以至小臣各有等级,若待大学士与小臣无异即非礼也。又如翰林等作诗写字作古文或时文,朕皆因材器使,未尝求全责备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月,康熙帝对大学士等人说:“朕执政五十多年,国内太平无事都是靠大臣们的帮助。朱子也说过治理国家关键是用好人。大小官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工作,直言不讳,这才是国家和人民的福气。作为大臣应当知道识大体,对一些琐屑小事不要过分苛求。朕对待大学士、尚书、侍郎以至小官各有不同的等级,如果对待大学士和小官一视同仁就不合制度。又如翰林院士作诗写字、作古文和作时文,朕都量才使用,从来都不求全责备。”“世间全才未易得”的观点。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闰四月戊午,上谕大学士等曰:

“世间全才未易得,但能于性理一书稍加观览,则愧怍之处甚多,虽不能全依此书以行,亦宜勉强研求明晰义理,若祗泥知辞章字句有何裨益?”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月,康熙帝对大学士等人说人世间不容易得到没有缺点的全才,但是只要能够对性理一书稍微看一下,那么扪心自省的惭愧的地方就很多,自己的言行虽然不能完全按照这本书所说的去做,也应该对这本书认真研究明白一些道理,如果只拘泥于词藻字句又有什么好处呢?”

“国家政务必委任贤能”的观点。

康熙七年戊申三月丁未,上谕吏部:“国家政务必委任贤能。……今在京各部院满汉官员俱论资俸升转,虽系见行之例,但才能出众者常以较量资俸超擢无期,此后遇有紧要员缺,着不论资俸将才能之员选择补田”

这段话就是说,康熙七年(1668)三月,康熙帝给吏部下达谕旨说国家政事必须委托给德才兼备的人。……现在京城各部院满汉官员的升迁都是论资排辈,虽然这些都是多年的惯例,但才能出众的人常常却因为资历太浅升迁无望,此后如果有重要的职位空缺,应该不论资历,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担任。”

从上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为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治国者,以人才为要”。因此,他在选贤任能中有如下特点:

一是主张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以才为辅。如果只重才而不重德,“虽能济世,亦多败检”;“较庸劣无能之人,为害更甚”。但是,只重德不重才,“操守虽清,不能办事,亦何于国”。因此,强调选才“要学行兼优,方为允当”。“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务使德胜于才,始为可贵”。康熙主张“善相马者,天下无弃马;善相士者,天下无弃材”。以任官为例,“有能理繁者,有有操守者,有练习其事者”,也有“优于学问而短于办事者”,各有短长,因此“弃短取长,始能尽人之材”,绝对不能“求全责备”。在发掘和使用人才上,康熙基本做到了只要符合德才标准,不搞其他附带条件。

二是主张不分民族。康熙曾经多次提出,不“偏向汉人”,亦不“护庇满洲”。对于“满洲、蒙古、汉军、汉人毫无异视”。他说朕于旗下汉人视同一体,善则用之,不善则惩之。”对守法的外国人,也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适当工作,如任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为钦天监之职就是例证。

三是主张不分地域。康熙说:“朕观会试正考官系北人,则必取北为首;系南人,则必取南人为首,可谓之无私乎?”“自古用将,何分南北,惟在得人耳。”

四是主张不分资格和年龄。康熙曾经公开诏示:

只要“德才兼优”,虽“微末秩员”,亦当重用。对于“外官告病不准起用”的定例实行改革,认为“其中有才品优长政绩素着者,迫于一时至情引例告归,终身弃置深为可惜”。于是于康熙十二年(167;)癸丑九月辛未,上渝吏部:“宜令地方督抚确行咨访,果有才品堪用者,着据实保奏以凭擢用。”如施琅年迈力衰,康熙用其收复台湾,琅辞;以年老,康熙说:“将尚智不尚力,朕用尔亦智尔,岂在手足之力哉?”后来施琅果然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康熙对于选拔培养人才制订了许多办法,如通过学校和科举,众官推荐和康熙直接选拔,试用考核以选拔人才等。为此,康熙严格要求各级官员都要勤奋读书以培养才德。康熙二十四年(1685),下令“文武各官皆须读书,于古今得失加意研究”。同年,康熙在朝廷官员中举行一次考试,结果800多人交了白卷。为此,康熙下令此等毫无学问,何以居官?俱着解任,令其读书,俟学习之后,考试补用。”

五是主张“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从而反映了康熙这位封建政治家的用人魄力。

六是主张“亲贤远侯”,要“躬行实践”。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帝对讲官喇沙里、孙廷敬等说道:“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君子小人,势不并立。孟子所谓一曝十寒,于进君子退小人,亲贤远佞之道,最为明快,人君诚不可不知也。”同时指出“尔等进讲经书,皆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之道”,但“学问无穷,不在徒言,要惟当躬行实践,方有益于所学。”康熙帝非常赞扬关于进君子退小人、亲贤良远奸佞的道理,并强调对此必须躬行实践。

唐甄,字铸万,清代达州(今属四川)人,生于1630年,卒于1704年。他在《潜书·主进篇》中提出了“唯用贤为国之大事”的观点。唐甄强调指出:“为政亦多务矣,唯用贤为国之大事。治乱必于斯,兴亡必于斯,他更无所于由也,一于斯而已矣。”在这篇文章里,对于选才用才问题,唐甄提出了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并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下面简述如下:

第一,详尽论述了用贤、进贤之不易。唐甄认为,在进用贤才方面,尽管有多种途径,诸如或则由大臣荐于天子,由各级有司荐于大臣;或则访之于乡人,访之于乡士大夫。但是,古之人多直,今之人多诈,因此,单单靠听其言,观其行的办法容易出现偏差和失误。他指出:“今也听其言为君子之言,观其行为君子之行,而其人则小人也。”这些人善于乔装打扮,赶时髦,钻空子。当社会上重视知识的时候;这种人就变成了“儒者”,如果社会上讲究文辞,这种人就变成了“名士”;当社会上提倡气节,他们就会吹嘘自己为“直士”;如果社会上羡慕功业,他们又将变为“才士”。这些人非常善于见风使舵,吹吹拍拍,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沽名钓誉,追逐名利。为此,唐甄无不遗憾地说道:“以利达之徒人于多私者之门,则以合进;以矫饰之徒入于不知人者之门,则以罔进。于是有举皆其阶,有位皆其窟矣。”就是说,若使贪图富贵的人进人了私欲很重的大官的家门,他们就会因臭味相投而推荐来人当官;假如装模作样的人进人了糊涂无知的达官贵人的家中,达官贵人也由于受到欺骗而推荐来人当官。于是,这些人便骏马得骑髙官得做了。这就叫做“贤者难知”。

第二,采取“类进”之法进贤。所谓类进之法,就是用人以群分和物以类聚的方式去选拔人才。他说,一般的凡鸟引不出凤凰,“贤不肖各有其类”。“从伯夷游者,必伯夷之所与也,无盗跖之徒也。”反之,与盗跖一块的人,也不会有伯夷之徒。正是这个原因。“若使盗跖主进,而望其所进之人有若伯夷者,岂可得哉!”因此,作为一国之明君,必须先在群臣之中选用大贤,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并使其有职有权。同时,对于那些奸宄之徒的谗言坚决不予听信,而对大贤则“唯其言之是听”,“各以类进,则贤才不可胜用矣”。

同类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热门推荐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卿狂,傻王妃来罩

    卿狂,傻王妃来罩

    本文1v1,互宠,女强男萌,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主也是很强的。她是天辰国丞相府里最最不受关注的庶二小姐,临水照镜,却不慎失足落水、芳魂逝去的伊梦影;她是奋斗十年,踌躇满志,准备回国大干一场的商界‘老油条’,飞机坠毁,魂入异世的林竹。再睁眼,林竹成了伊梦影。迎接她的,是一个待嫁之身。什么?快要嫁人了?什么?要嫁的是个煞星,煞星不算,还是个傻子?丫环哭哭啼啼,林竹却甚是满意——至少身份是个王爷,吃喝不用愁。至于煞星,煞星好啊!煞星就没人敢觊觎了。她不期待什么爱情,却也见不惯满屋子‘好姐妹’。至于傻子,傻子好啊!傻子好控制,这日子不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吗?这真是…想得太美!前往康庄大道上总有些烂虫来挡路。这道理,她明白!没事,咱迎风破浪,总会见到彩虹。婆婆态度晦暗不明?没关系,我会让你看到我是绝佳媳妇代言人;极品叔婶偶来闹?没关系,婆婆做前锋,我摇旗呐喊。到忍无可忍,那就别怪我自个做前锋了;想欺负我老公?那对不起啦,先做好去死的准备吧。王爷傻,想夺权?诶诶,别忘了还有本王妃。咱们王府,女主内,女主外,男主卖萌。看不起她?那就拿出点业绩瞧瞧。贪污腐败的,见了我也不用绕道而行,不好意思,哪条道都是我的人;闹分裂的,落的无家可归也别怨咱,谁叫你思想跟不上时代,世界需要和谐…这回不给小片段,给一些语录:一:女主语录:“傻瓜也是你能叫的?全天下能叫他傻瓜只有本王妃。记住了没?记不住那脑子就不用要了!”“我是你的王妃,你要事事依着我,知道吗?同时,我会事事罩着你的。”“我叫你傻瓜,那是昵称,你得笑;别人叫你傻瓜,那是侮辱,你要把别人打得承认他自个是傻瓜才行。”“虽然你真的是个傻瓜,但我一辈子认定的就是你了。你就偷着乐吧。那什么皱眉、忧愁的,实在是不适合你这个傻瓜。”二:萌主语录:“娘子是天下最最好的娘子,不准说她坏话。她骂你,肯定是你错了;她打你,肯定是你活该。”“娘子的话要乖乖的听着。娘子说的就是对的。”“欺负娘子的人都是坏人,恒恒要打死他们。”简言之,此文就是一个很强的乖乖傻瓜,经由咱们的女主调教,成了一个以娘子为天的定时炸弹的故事——不要欺负女主哦,小心男主会爆炸的…O(∩_∩)O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重生之第一女侯

    重生之第一女侯

    一场谋逆大案,他亲自揭露她前朝公主的身份,将她送上断头台。一段绝境厉杀,她亲口宣读他被赐一死的圣旨,为他递上鸩酒杯。在这场争斗中,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

    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

    幸福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女人的幸福必须靠女人自己来争取。幸福没有诀窍,在这里,本书是成就女人幸福的终身指南,是馈赠女人最好的人生礼物!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要点,揭示女人一生幸福的六个关键,教会女人由内而外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成就自我。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黛玉别嫁

    黛玉别嫁

    她是极道之主,她是竹魂精灵,今生,她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黛玉。既然她是黛玉,那么她的黛玉她做主,不需别人来主宰。美玉虽好,却不是她需要。将军虽宠,不是她追求。他虽然狠绝,却是她并肩同行之人。这又是一个不同的妹妹故事,有点混淆历史,因此不做历史考证,请不要随便拿历史来比较,谢谢!***推荐好友作品*******泪语忧谭《红楼之凰求玉》落叶孤单《七日皇后》铃兰轻声《水玉梦醉红楼情》长河晨日《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断崖《红楼之倾尽天下》心随碧草《红楼一梦之千古情痴》***推荐其他类型作品*****沐血夜《凤麟》君幻凤《凤破苍穹》莲子儿《错惹贼妃》孤月如我《绝煞弃女》轨迹图图《邪帝冷妻》凤舞阁主《白发魔姬》慕容雪馨《魅夜罂粟冷公主》
  • 骗局

    骗局

    一部中国式的《阴谋与爱情》,一部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一部男人版《回家的诱惑》,一部演绎情场与商场的“现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