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200000013

第13章 声音鉴附录(13)

从历史上看,一场阴谋政变得逞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政变的策划者,总是要实行两手统治:一面大开杀戒,诛除异己,一面封官赐爵,安插亲信。实行这两手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巩固自己刚刚篡夺的政权,企图达到长治久安。第一个目标就是蒙恬、蒙毅兄弟。他与蒙毅宿怨很深,而蒙恬又手握重兵在外这就使赵高深为忧虑,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他向二世进谗说:“我听说先帝早就想择贤嗣立陛下为太子,只因蒙恬擅权,屡次谏阻。蒙毅又整天说陛下的坏话。所以先帝遗命,仍立扶苏。现在扶苏已死,陛下登基,蒙氏兄弟一定要为扶苏报仇,恐怕陛下寝席难安啊!以愚臣之见,不如杀掉蒙氏兄弟,以绝后患。”二世听了赵高的话,便拟定诏书,将蒙毅囚了起来,准备处死。二世的叔父子婴得知此事后,立即进谏说:“从前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误用颜聚;燕王轻信荆轲,违背秦约;齐王屠戮先世功臣,偏信后胜,最后都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如今蒙氏兄弟,为我秦朝大臣谋士,有功于国家,陛下反要把他们诛死,臣以为这是万万不可以的。臣听说轻虑多疑是不可以治国的,自作聪明是难以成为明君的。如今诛戮忠臣,宠信小人,一定会招致群臣的离心离德,还请陛下审慎为是。”二世根本听不进他的话,最后还是以“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的罪名,杀死了蒙毅。接着二世又派使者至阳周,赐书蒙恬道:“你负罪太多,你弟弟蒙毅又有大罪,所以赐死于你。”蒙恬进行了一番表白自辩,最后吞药自杀了。消息传开后,天下舆论都为之呼冤,而赵高却为除去了这两个心中隐患暗自欣慰。

沙丘政变尽管干得很诡秘,但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时虽被隐瞒过去,事后也总不免要渐渐漏出破绽。日子久了,诸公子渐有所闻,他们暗地里互相猜疑,或者交头结耳私下议论。赵高与二世慢慢地也听到一些风声,未免暗自忧虑。一天,二世把赵高召来,心事重重地对他说:“如今我虽然继承了皇位,看来大臣们并不顺服,一些地方官也都各自为政,而诸公子也必然要与我争位,如何是好?”这话正中赵高心怀,这件事也正是他的隐忧。但他却故意鋳躇了一下,然后慢吞吞地说道这件事臣本来早就想说,但一直没敢直说。您想,先帝的那些大臣,都是天下有名的显赫贵族,功劳累世相传。而我赵高素来微贱,幸蒙陛下赏识提拔,居于上位,管理内政。所以大臣们心里怏怏不乐。他们只不过表面上顺从,心里其实是很不服气的。再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们都在怀疑,而诸公子又都是陛下的兄长,现在让他们跪拜称臣,当然是不会甘心的。如不及早采取措施,这样下去,恐怕会发生变乱。”二世听了,深表同意,便向赵高请教对策。

赵高说:“如今不是讲究文治而是决于武力之时,急须大振威力。要立威,就必须制定严酷、苛刻的刑法,使那些有罪的人彼此连坐,直至株连九族。清除那些心怀不满的大臣,疏远那些兄弟骨肉。而后,再采取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的办法,换上一批亲信,这样,既可除去先帝的那些旧臣,又可安置陛下所亲信的人,谁不感恩戴德,忠于陛下呢!这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肆意享乐了。”二世认为是好主意,便让赵高重新订立法律,凡群臣、诸公子有罪的,全部交由赵高处置。于是,赵高大开杀戒,又把屠刀挥向诸公子。

赵高诚然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但也不能不承认其巧言令色善于揣摩人心说理,即使是歪理让他也讲得气壮如牛煞有介事,而其他的人包括李斯在内却显得无嘴无心意志软弱,他们这么多人能有一个志坚于赵高、辩高于赵高者也不会落此下场,历史也就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了。所以诡不可怕,行诡用诡者并非真的强大无比不可战胜。只要敢于斗争,就能知诡胜诡。无理的人都能那么有胆量,有理有力者又为什么要害怕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之后,派部将武臣(号武信君)略取赵地,连克10余城,其余皆固守不下。相持之余,武臣欲速定赵地而无由以进;秦朝地方官员人心惶惶,欲求后路而无由以退。

蒯彻心知,处在这一进一退之间,只要能设法周旋其中,走好一着棋,便能全盘皆活。于是,他编成一篇危言,先去游说范阳令徐公,一见面便说:“臣是范阳平民蒯彻,因我暗自怜悯徐公将死,故来相吊。虽然您危在旦夕,却又得我而生,值得祝贺。”

徐公乍闻这耸人听闻的“将死”二字,不由得面色陡变;乃至听说尚可转死为生,又觉得诧异不解。在这忽忽生死之间,便不由自主地伏身下拜,叩问其故:“先生何以为我而忧?”蒯彻说:“先生任秦县令10余年,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脸上刻字涂墨)人之面,真是数不胜数。慈父孝子争欲杀公,以报私仇。所以不敢试刃于公之腹,实为畏惧秦法。现今天下大乱,法令不施,慈父孝子将乘机报仇,而成‘慈’、‘孝’之名。这就是我要为您忧虑的原由。”这话恰恰说到徐公的心坎上。自陈胜、吴广起事以来,尤其武臣政略河北之后,他反复思索却终无良策的正是这些。因此,徐公急忙接问道:“我何以遇先生而生?”蒯彻说武信君武臣不嫌我愚钝,派人向我询问祸福。我正要前去见他。”接着,他把自己见到武臣后的打算告诉徐公。

徐公听完,再拜称谢,立即备办车马用具,送蒯彻去见武臣。

武臣见蒯彻盛装前来,便当作上宾接待,并虚心请教定赵之策。蒯彻说:“将军倘必欲战胜而后略地,攻战而后下城,我以为这是危亡之道。如能用我之计,可不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武臣忙问:

“先生此话何意?”蒯彻回答范阳令本应整顿士卒,准备迎战。然而,他贪生怕死,迷恋富贵,故欲以范阳城先降武信君。倘若先降者得不到优惠,则边城必将互相传告,婴城固守,那便是金城汤池,万不可攻。为君之计,不如备华盖朱轮之车,迎接范阳令,使他游行于燕、赵之郊,夸示荣耀。边城见先降者身得富贵,必然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这就叫做传檄而千里定。”

武巨大喜过望,果然备下车辆100乘、骏骑200匹以及金印紫缓,迎接徐公,封之为侯。燕赵闻风,先后有30余城投降武臣。蒯彻一张嘴连接了双方的心而实现了买空卖空的目的。

在刘疑与项羽的战争中,蒯彻料知韩信在楚、汉之间具有举足轻重之势,附汉则汉兴,倚楚则楚胜。但是,他更清醒地看到,不论汉兴或楚胜,韩信均不得善终。原因在于他才兼文武,有着震主之威,不会得到刘、项竭诚信任。早在汉三年六月,项羽攻克荥阳,进围成皋时,刘邦逃到小修武,曾自称汉使,于凌晨驰人韩信军营,趁他未起,收取符印,易置将士,削夺其军。这已露出刘邦忌韩信的端倪。鉴于此,蒯彻便以江湖术士的身份再下说词,试图先用诡秘之语来感悟韩信。他说道:“早年我曾研习相书,可我相君之面,最大不过封侯,况且危而不安;然而相君之背,却是贵不可言。”以韩信的聪明,自然知道“背”,是“背汉自立”之意:但为了测其高深,故意反问道:“先生此言何谓?”蒯彻示意支开闲人,然后独对韩信发表了一通高论。首先,他对比今昔时势的转变,分析了两个最大军事集团的实力现状,说道:秦末初发难时,英雄豪杰建号侯王,登高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众如鱼鳞杂袭,势同飙至风起。当此之时,唯独思虑灭秦而已。如今秦亡,继之以刘、项分争,致使无数人民肝脑涂地,流离于荒野。汉王率数十万之众,拒守巩、洛,背山阻河,却未建尺寸之功,甚至屡挫败北,兵溃于荥阳,箭伤于成皋,退定宛、叶之间,这叫做智勇惧阳。楚人起自彭城,转战逐北,进至荥阳,因利乘胜,威震天下;然而却兵困于京、索之间,势穷于西山之下,至今已3年。楚、汉锐气挫于险塞,粮食尽于内藏,百姓疲极,命无所归。”随后,蒯彻又指出当时韩信所处的重要地位:“以我所料,非有天下贤圣,难息天下祸乱。当今,刘、项悬命于将军:将军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强。我愿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以效愚忠,唯恐将军不能用我之言。”蒯彻边说,边注目观望韩信,见他凝神沉思,遂把自己的计划和盘端出: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两利俱收,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如此,三方互相牵制,则无人胆敢轻举妄动。凭将军的贤圣,有如此多的甲兵,依靠富饶的三齐之地,合纵于燕、赵诸侯,乘楚汉后方空虚,体谅百姓的心愿,西向为民请命,制止刘、项之争,则天下谁敢不听!然后,将军据齐国故土,收淮、泅等地,以德怀柔诸侯,以礼相待士民,则天下君王必能争相朝齐。常言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将军深思熟虑站在韩目一方来说,这确乎是最高明的建目。说他“高”,首先在于蒯彻抓住了业已成熟的时机。即所谓“时至”。以韩信的杰出军事才干,乘刘、项势穷力竭之际,确可坐收渔人之利。再者,蒯彻对当时的民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看到了远自战国以来的长年分裂战争留下的创伤,也看到了秦王朝的短暂统一却无相应的安定,尤其看到秦末以来已连续6年的战乱,使“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曹”,生民倒悬于水火,普遍滋长着厌战情绪。就连项羽那样嗜杀成性的人物,也发出“天下汹汹数岁”的浩叹。当此之时,罢战修和是极有吸引力的口号(通常人并不知道三足鼎立会造成什么后果可惜,韩信只是个非凡的军事家,却不是杰出的政治家;仅仅有大将之才,却不是帝王材器。他拒绝了这种建议,后来天下刚刚平定就被刘邦和吕后杀害了。临死他发出了“悔不用蒯彻之言”的长叹。

汉高祖平定陈稀,回师长安,听到韩信临终之语,急诏齐国传讯蒯彻。

蒯彻来到长安,汉高祖斥之说你曾教唆过韩信谋反吗?”蒯彻自认不讳:“然,臣固(确实)教之。竖子(对韩信轻蔑称谓)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杀)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这种应对,简直是斗胆。刘邦大怒,立即传命,要把他烹杀。蒯彻却从容辩解说:“狗各吠非其主(非本家之人K彼时(那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况)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树者先得。天下汹汹争欲为陛下之所为,顾(只是)力不能,可殚诛邪(难道能将往日的竞争对手斩尽杀绝吗)!

蒯彻这番话,也是冷眼观世所得到的沥尽心血的斟酌之辞。其一,他面对的是有政治远见且豁达大度、惜才怜士的刘邦,而不是心妒手狠的吕后,所以采用实话直陈的方式。这虽然冒着冲撞龙颜的风险,却足以引起惺惺惜惺惺之意。其二,他陈辞之时,天下已成一统局面。倘在群雄并争之际,定把敌国的忠臣智士视为大患,非能招降之,则必诛除之。天下安定之后,当国明君,往往以旌扬忠贞气节为务,借以感悟本朝臣民。刘邦对丁公、季布兄弟一杀一捧,道理就在于此。

所以,深谙世故的蒯彻,敢于以昔日对韩信的忠贞自命,竟能避开杀身之祸。结果,刘邦传命赦免蒯彻。

汉六年(前2011年)正月,刘邦分封同姓为王,以庶子刘肥为齐王,命曹参为齐相国。曹参相齐9年,礼贤下士,曾请蒯彻为幕宾,参议政事。

齐国有处士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早年曾被齐王田荣劫持,屈意从乱。田荣败亡以后,二人自惭出仕匪类,一同隐居深山不出。

到曹参相齐时,有人对蒯彻说先生受曹相国礼遇,在拾遗举过、显贤进能方面,齐国无人可比。齐国有处士梁石君和东郭先生,世俗之人莫能望其项背,先生为何不举荐给曹相国?”蒯彻说道:“好。”又一转念:凡微举事成功,必需探索成功的奥妙。于是,他对来人讲了一个饶有意义的故事我乡里中有个妇人,平日与邻居相处和善。一天,这个妇人家夜间丢了一块肉,婆母疑被她偷走,生气把她逐出家门。妇人清晨起身离家,与邻里辞行,顺便说起被逐的原因。有位老太婆说:‘你路上慢点走,我有法子让你家里的人去追你回来。’说完,老太婆拿了一把乱麻乞火(引火)于丢肉之家,编了一番话说:‘昨夜间,几只狗争一块肉,互相厮斗起来,咬死了我家的狗。我来引把火,去炖狗肉。’这家听罢此话,急忙去追回媳妇。从这事来看,乡里老母并非谈说之士,乞火也不过是还妇之道,然而却能达到预期目的。道理何在?在于物有相感,事有适可。我也要相机行事,去‘乞火’于曹相国。”

同类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情节虚构,变成了某本蛋疼勇者与魔王故事里的肥婆反派。原著的作者是个变态,请勿模仿,林天音发现自己重生了。整个故事里都没几个正常人,因此她只能努力变得更变态
  •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荟萃了人量精彩的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更会给你一种博人、精深的智慧。这智慧像大海,像天空,让每个渴望幸福快乐的人,都能摆脱痛苦,走向成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禁恋之冷少宠妻

    禁恋之冷少宠妻

    十九岁,青春萌动的时候,我对家里那个黑心哥哥产生了不伦之情谁知道,鬼混厮混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冰山哥哥早就把我捧在手心于是,我冒着被老妈拿刀追杀的危险上了萧昱这条贼船,被他吃的死死。当然,嘻嘻,他被我吃的更死。原来,冷冰冰的萧昱也挺腹黑,还会撒娇,有点小邪恶。情萌篇:某日,我同学来看我,问这是谁的家。我跑到书房,问,“萧昱,我怎么说,这是谁的家?”萧昱想了想,说,“林越,你为什么犹豫?”我扁了扁嘴,难道说对你有意思,所以不甘心说是我哥吗?商量无果,我灰溜溜的回到客厅,想到一个绝妙点子。“这是我……”表哥的家。“老婆,我的咖啡怎么还没泡好?”说完,萧昱“才发现”有外人,抱歉说,“哦……不好意思,我老婆比较脱线,没告诉我,有客人。”我无语,望着那些大跌眼镜的童鞋,只知道被他阴了一招。我的身份就这样被他给确定了。情人篇:某日小别胜新婚,萧昱问,“是先回家还是陪我在公司待着一起下班?”我说,“先回家。”他黯淡着眼神,揉我的头,“狠心的丫头,这么久没见也不知道粘着我。”我傻笑。言外之意,是他想粘着我,结果被拒绝了。夫妻篇:再某日……老妈拿着菜刀来追杀了!半夜,我轻声轻脚摸到萧昱房里,问,“萧昱,怎么办?”萧昱淡淡瞄了我一眼,说,“看文去。”我夫唱妇随,点点头,“恩,让他们自己看文去。”嘻嘻,文章内容比简介丰富的多,小虐,还是温馨为主,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会给大家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大虐不悲的,也不小白,温暖温馨为主),二十多万公众章节,绝对看到爽,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我的完结文《调教极品呆夫》欢迎大家多多指教简介如下:十六岁那年,我为了成全姐姐与姐夫,用一记掉包计嫁给了王朝的羽王爷。传闻:羽王乃天下第一美男子传闻:羽王是个哑巴传闻:羽王病入膏肓传闻:羽王五岁封王当我嫁了他之后,明白传言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不过,我家夫君呆呆的,却很讨我喜欢。从此我走上了调教呆夫之路,一路风生水起,除奸去恶,却也收获了意外的快乐。小呆子每日里都粘着我,心里眼里只有我一个,对其他一干人等包括他父王无视之。小呆子白日可爱纯真的像个孩子,夜里热情如火的耕耘播种,非常的男人。小呆子无害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惊人秘密,原来我家小呆子也挺有本事。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