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200000013

第13章 声音鉴附录(13)

从历史上看,一场阴谋政变得逞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政变的策划者,总是要实行两手统治:一面大开杀戒,诛除异己,一面封官赐爵,安插亲信。实行这两手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巩固自己刚刚篡夺的政权,企图达到长治久安。第一个目标就是蒙恬、蒙毅兄弟。他与蒙毅宿怨很深,而蒙恬又手握重兵在外这就使赵高深为忧虑,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他向二世进谗说:“我听说先帝早就想择贤嗣立陛下为太子,只因蒙恬擅权,屡次谏阻。蒙毅又整天说陛下的坏话。所以先帝遗命,仍立扶苏。现在扶苏已死,陛下登基,蒙氏兄弟一定要为扶苏报仇,恐怕陛下寝席难安啊!以愚臣之见,不如杀掉蒙氏兄弟,以绝后患。”二世听了赵高的话,便拟定诏书,将蒙毅囚了起来,准备处死。二世的叔父子婴得知此事后,立即进谏说:“从前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误用颜聚;燕王轻信荆轲,违背秦约;齐王屠戮先世功臣,偏信后胜,最后都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如今蒙氏兄弟,为我秦朝大臣谋士,有功于国家,陛下反要把他们诛死,臣以为这是万万不可以的。臣听说轻虑多疑是不可以治国的,自作聪明是难以成为明君的。如今诛戮忠臣,宠信小人,一定会招致群臣的离心离德,还请陛下审慎为是。”二世根本听不进他的话,最后还是以“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的罪名,杀死了蒙毅。接着二世又派使者至阳周,赐书蒙恬道:“你负罪太多,你弟弟蒙毅又有大罪,所以赐死于你。”蒙恬进行了一番表白自辩,最后吞药自杀了。消息传开后,天下舆论都为之呼冤,而赵高却为除去了这两个心中隐患暗自欣慰。

沙丘政变尽管干得很诡秘,但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时虽被隐瞒过去,事后也总不免要渐渐漏出破绽。日子久了,诸公子渐有所闻,他们暗地里互相猜疑,或者交头结耳私下议论。赵高与二世慢慢地也听到一些风声,未免暗自忧虑。一天,二世把赵高召来,心事重重地对他说:“如今我虽然继承了皇位,看来大臣们并不顺服,一些地方官也都各自为政,而诸公子也必然要与我争位,如何是好?”这话正中赵高心怀,这件事也正是他的隐忧。但他却故意鋳躇了一下,然后慢吞吞地说道这件事臣本来早就想说,但一直没敢直说。您想,先帝的那些大臣,都是天下有名的显赫贵族,功劳累世相传。而我赵高素来微贱,幸蒙陛下赏识提拔,居于上位,管理内政。所以大臣们心里怏怏不乐。他们只不过表面上顺从,心里其实是很不服气的。再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们都在怀疑,而诸公子又都是陛下的兄长,现在让他们跪拜称臣,当然是不会甘心的。如不及早采取措施,这样下去,恐怕会发生变乱。”二世听了,深表同意,便向赵高请教对策。

赵高说:“如今不是讲究文治而是决于武力之时,急须大振威力。要立威,就必须制定严酷、苛刻的刑法,使那些有罪的人彼此连坐,直至株连九族。清除那些心怀不满的大臣,疏远那些兄弟骨肉。而后,再采取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的办法,换上一批亲信,这样,既可除去先帝的那些旧臣,又可安置陛下所亲信的人,谁不感恩戴德,忠于陛下呢!这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肆意享乐了。”二世认为是好主意,便让赵高重新订立法律,凡群臣、诸公子有罪的,全部交由赵高处置。于是,赵高大开杀戒,又把屠刀挥向诸公子。

赵高诚然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但也不能不承认其巧言令色善于揣摩人心说理,即使是歪理让他也讲得气壮如牛煞有介事,而其他的人包括李斯在内却显得无嘴无心意志软弱,他们这么多人能有一个志坚于赵高、辩高于赵高者也不会落此下场,历史也就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了。所以诡不可怕,行诡用诡者并非真的强大无比不可战胜。只要敢于斗争,就能知诡胜诡。无理的人都能那么有胆量,有理有力者又为什么要害怕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之后,派部将武臣(号武信君)略取赵地,连克10余城,其余皆固守不下。相持之余,武臣欲速定赵地而无由以进;秦朝地方官员人心惶惶,欲求后路而无由以退。

蒯彻心知,处在这一进一退之间,只要能设法周旋其中,走好一着棋,便能全盘皆活。于是,他编成一篇危言,先去游说范阳令徐公,一见面便说:“臣是范阳平民蒯彻,因我暗自怜悯徐公将死,故来相吊。虽然您危在旦夕,却又得我而生,值得祝贺。”

徐公乍闻这耸人听闻的“将死”二字,不由得面色陡变;乃至听说尚可转死为生,又觉得诧异不解。在这忽忽生死之间,便不由自主地伏身下拜,叩问其故:“先生何以为我而忧?”蒯彻说:“先生任秦县令10余年,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脸上刻字涂墨)人之面,真是数不胜数。慈父孝子争欲杀公,以报私仇。所以不敢试刃于公之腹,实为畏惧秦法。现今天下大乱,法令不施,慈父孝子将乘机报仇,而成‘慈’、‘孝’之名。这就是我要为您忧虑的原由。”这话恰恰说到徐公的心坎上。自陈胜、吴广起事以来,尤其武臣政略河北之后,他反复思索却终无良策的正是这些。因此,徐公急忙接问道:“我何以遇先生而生?”蒯彻说武信君武臣不嫌我愚钝,派人向我询问祸福。我正要前去见他。”接着,他把自己见到武臣后的打算告诉徐公。

徐公听完,再拜称谢,立即备办车马用具,送蒯彻去见武臣。

武臣见蒯彻盛装前来,便当作上宾接待,并虚心请教定赵之策。蒯彻说:“将军倘必欲战胜而后略地,攻战而后下城,我以为这是危亡之道。如能用我之计,可不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武臣忙问:

“先生此话何意?”蒯彻回答范阳令本应整顿士卒,准备迎战。然而,他贪生怕死,迷恋富贵,故欲以范阳城先降武信君。倘若先降者得不到优惠,则边城必将互相传告,婴城固守,那便是金城汤池,万不可攻。为君之计,不如备华盖朱轮之车,迎接范阳令,使他游行于燕、赵之郊,夸示荣耀。边城见先降者身得富贵,必然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这就叫做传檄而千里定。”

武巨大喜过望,果然备下车辆100乘、骏骑200匹以及金印紫缓,迎接徐公,封之为侯。燕赵闻风,先后有30余城投降武臣。蒯彻一张嘴连接了双方的心而实现了买空卖空的目的。

在刘疑与项羽的战争中,蒯彻料知韩信在楚、汉之间具有举足轻重之势,附汉则汉兴,倚楚则楚胜。但是,他更清醒地看到,不论汉兴或楚胜,韩信均不得善终。原因在于他才兼文武,有着震主之威,不会得到刘、项竭诚信任。早在汉三年六月,项羽攻克荥阳,进围成皋时,刘邦逃到小修武,曾自称汉使,于凌晨驰人韩信军营,趁他未起,收取符印,易置将士,削夺其军。这已露出刘邦忌韩信的端倪。鉴于此,蒯彻便以江湖术士的身份再下说词,试图先用诡秘之语来感悟韩信。他说道:“早年我曾研习相书,可我相君之面,最大不过封侯,况且危而不安;然而相君之背,却是贵不可言。”以韩信的聪明,自然知道“背”,是“背汉自立”之意:但为了测其高深,故意反问道:“先生此言何谓?”蒯彻示意支开闲人,然后独对韩信发表了一通高论。首先,他对比今昔时势的转变,分析了两个最大军事集团的实力现状,说道:秦末初发难时,英雄豪杰建号侯王,登高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众如鱼鳞杂袭,势同飙至风起。当此之时,唯独思虑灭秦而已。如今秦亡,继之以刘、项分争,致使无数人民肝脑涂地,流离于荒野。汉王率数十万之众,拒守巩、洛,背山阻河,却未建尺寸之功,甚至屡挫败北,兵溃于荥阳,箭伤于成皋,退定宛、叶之间,这叫做智勇惧阳。楚人起自彭城,转战逐北,进至荥阳,因利乘胜,威震天下;然而却兵困于京、索之间,势穷于西山之下,至今已3年。楚、汉锐气挫于险塞,粮食尽于内藏,百姓疲极,命无所归。”随后,蒯彻又指出当时韩信所处的重要地位:“以我所料,非有天下贤圣,难息天下祸乱。当今,刘、项悬命于将军:将军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强。我愿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以效愚忠,唯恐将军不能用我之言。”蒯彻边说,边注目观望韩信,见他凝神沉思,遂把自己的计划和盘端出: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两利俱收,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如此,三方互相牵制,则无人胆敢轻举妄动。凭将军的贤圣,有如此多的甲兵,依靠富饶的三齐之地,合纵于燕、赵诸侯,乘楚汉后方空虚,体谅百姓的心愿,西向为民请命,制止刘、项之争,则天下谁敢不听!然后,将军据齐国故土,收淮、泅等地,以德怀柔诸侯,以礼相待士民,则天下君王必能争相朝齐。常言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将军深思熟虑站在韩目一方来说,这确乎是最高明的建目。说他“高”,首先在于蒯彻抓住了业已成熟的时机。即所谓“时至”。以韩信的杰出军事才干,乘刘、项势穷力竭之际,确可坐收渔人之利。再者,蒯彻对当时的民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看到了远自战国以来的长年分裂战争留下的创伤,也看到了秦王朝的短暂统一却无相应的安定,尤其看到秦末以来已连续6年的战乱,使“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曹”,生民倒悬于水火,普遍滋长着厌战情绪。就连项羽那样嗜杀成性的人物,也发出“天下汹汹数岁”的浩叹。当此之时,罢战修和是极有吸引力的口号(通常人并不知道三足鼎立会造成什么后果可惜,韩信只是个非凡的军事家,却不是杰出的政治家;仅仅有大将之才,却不是帝王材器。他拒绝了这种建议,后来天下刚刚平定就被刘邦和吕后杀害了。临死他发出了“悔不用蒯彻之言”的长叹。

汉高祖平定陈稀,回师长安,听到韩信临终之语,急诏齐国传讯蒯彻。

蒯彻来到长安,汉高祖斥之说你曾教唆过韩信谋反吗?”蒯彻自认不讳:“然,臣固(确实)教之。竖子(对韩信轻蔑称谓)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杀)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这种应对,简直是斗胆。刘邦大怒,立即传命,要把他烹杀。蒯彻却从容辩解说:“狗各吠非其主(非本家之人K彼时(那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况)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树者先得。天下汹汹争欲为陛下之所为,顾(只是)力不能,可殚诛邪(难道能将往日的竞争对手斩尽杀绝吗)!

蒯彻这番话,也是冷眼观世所得到的沥尽心血的斟酌之辞。其一,他面对的是有政治远见且豁达大度、惜才怜士的刘邦,而不是心妒手狠的吕后,所以采用实话直陈的方式。这虽然冒着冲撞龙颜的风险,却足以引起惺惺惜惺惺之意。其二,他陈辞之时,天下已成一统局面。倘在群雄并争之际,定把敌国的忠臣智士视为大患,非能招降之,则必诛除之。天下安定之后,当国明君,往往以旌扬忠贞气节为务,借以感悟本朝臣民。刘邦对丁公、季布兄弟一杀一捧,道理就在于此。

所以,深谙世故的蒯彻,敢于以昔日对韩信的忠贞自命,竟能避开杀身之祸。结果,刘邦传命赦免蒯彻。

汉六年(前2011年)正月,刘邦分封同姓为王,以庶子刘肥为齐王,命曹参为齐相国。曹参相齐9年,礼贤下士,曾请蒯彻为幕宾,参议政事。

齐国有处士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早年曾被齐王田荣劫持,屈意从乱。田荣败亡以后,二人自惭出仕匪类,一同隐居深山不出。

到曹参相齐时,有人对蒯彻说先生受曹相国礼遇,在拾遗举过、显贤进能方面,齐国无人可比。齐国有处士梁石君和东郭先生,世俗之人莫能望其项背,先生为何不举荐给曹相国?”蒯彻说道:“好。”又一转念:凡微举事成功,必需探索成功的奥妙。于是,他对来人讲了一个饶有意义的故事我乡里中有个妇人,平日与邻居相处和善。一天,这个妇人家夜间丢了一块肉,婆母疑被她偷走,生气把她逐出家门。妇人清晨起身离家,与邻里辞行,顺便说起被逐的原因。有位老太婆说:‘你路上慢点走,我有法子让你家里的人去追你回来。’说完,老太婆拿了一把乱麻乞火(引火)于丢肉之家,编了一番话说:‘昨夜间,几只狗争一块肉,互相厮斗起来,咬死了我家的狗。我来引把火,去炖狗肉。’这家听罢此话,急忙去追回媳妇。从这事来看,乡里老母并非谈说之士,乞火也不过是还妇之道,然而却能达到预期目的。道理何在?在于物有相感,事有适可。我也要相机行事,去‘乞火’于曹相国。”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养成系)九岁那年,她成了他的伴读,与他结拜成兄弟,同吃同睡同学艺;十岁那年,同窗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她是他圈养的兔儿爷;十三岁那年,她与他一起南征北战;十四岁那年,她成了他的女人……她接近他的目的:杀他,杀他,杀他,哪怕爱也必须要杀他靠近他的理由:宠她,宠她,宠她,不管她是男还是女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成为最不受宠而且惨遭退婚的相府三小姐的身上,母亲的早去,让她这个嫡女过得比丫鬟还要惨。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仅变成了大美女,吸引诸多男子的注意,而且还凭着自身的才学,成为第一位入朝为官的女子,更是拥有了诸多生意。喂喂喂,那个逍遥王,你能不能不要老跟着我?信阳王,我真心对你没兴趣,可不可以不要这么自恋?前未婚夫,你闪一边去!皇上,得女人容易,可是得人才难,您可要慎重考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爱定你:霸道校草霸道爱

    爱定你:霸道校草霸道爱

    她,天生带着残疾,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朋友,甚至看不起她,嘲笑她。父母的抛弃便注定了她是没人疼爱的人。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坚强没有人会替她坚强。她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的时候,一次无意间看到某人在墙角嘘嘘,结果就这样被霸上了。他说:“小丫头,你偷看了我的身体,你得对我负责一辈子。”某女瞪大双眼一脸的不可致信,嘴角抽搐:“我看你脑子出问题了,你也不看看我这个样子,你觉得我配吗?”她并不是看轻自己,因为自己知道什么叫作差别。某人挑眉,“那又如何?没有配与不配,只有爱与不爱。”“那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我不爱你。”某人轻笑:“没有关系,只要我爱你就行了。”
  • 阵痛

    阵痛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夜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婚礼上,他牵着怀孕六个月的女人出现在身为新娘的她身前,一句话将她从天堂打入地狱,“童小姐,谢谢你来参加我的婚礼。”三个月后,“总裁大人,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男人凤眸微眯,眼中泛着危险的光。“好消息是童小姐怀孕了,坏消息是她带着三个月大的小少爷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