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700000001

第1章 地球的起源之谜(1)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神奇的地球。她广袤丰沃的胸膣,哺育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她巍蛾挺拔的肩膀,承载着亘古绵长的历史重托;她波涛汹涌的血脉,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她的诞生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谜团,她的存在就是一幅撼人心魄的美丽传奇……

地球是如何诞生的

在混沌初开时……科学家无法绝对有把握地接着这句话写下去。这好比要一个孩子描述自己出生的过程或胎儿的生活一样难。各种宗教经典有关开天辟地的解说,话说得很牵强,而且各种说法也不尽相同。然而有些说法倒非常接近科学家对地球起源的概念,至少可以说,接近科学家根据古老岩石中所找到的证据而做出的解释。

我们探索地球起源时,必须同时设法解释太阳系的起源,因为地球的历史与地球近邻的历史有密切关系。一七五五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发表了一套天体论说,认为太阳系最初是一团浩瀚无边、由尘与气形成的冷云,不停旋转。今天的天文学家都接受这种说法。他们利用非常强的现代望远镜,看到遥远星际间漂浮着暗黑的尘云。这种云甚至现在看来犹如康德想像中的太阳系旋转云。

一七九六年,与康德同时代的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把康德的概念又推进一步,解释太阳系怎样由这一团云形成的。拉普拉斯假设,这一大团云受宇宙力的作用而旋转,同时受本身物质的引力作用而渐渐收缩。收缩中的云间歇地向太空散发无数粒子幕,粒子最后凝聚成行星。在此期间,云团的中心也在本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成太阳。拉普拉斯的概念虽然可使人折服,可是已被后期发现的基本物理定律所推翻。据这些定律推断,收缩中的太阳,体积越来越小时,旋转会越来越快,假如一直维持到今天,太阳自转的速度就会比目前快得多。

拉普拉斯凭丰富想象力建立的学说,经证明有不少缺点后,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些其他似乎可认可的说法。其中一种学说假定太阳最先产生,还没有行星。后来,太空中有另一个星球从太阳附近掠过,把一长条物质扯了出来。掠过的星球继续飞行,这些物质于是凝聚成太阳系的行星。可惜的是,仔细分析显示,从太阳扯出的这种炽热物质会消散掉,不会形成行星。即使在某种未知的过程下凝聚成了行星,运行的轨道也会远较今日太阳系中的轨道为不规律。另一种学说认为,在太古的宇宙中,太1阳有一个孪生伴星,一个掠过的星球与太阳的伴星相撞。在撞击下产生的碎块,就可能形成几颗行星,环绕着留下来的太阳运行。但散布太空的星宿相距那么远,这种碰撞极不可能发生。即使真的发生了这种灾难,星球爆炸时产生的炽热和可挥发性物质,似乎也不可能直接形成行星。“偶遇”与“碰撞”两种学说,也都无法解释另一现象:很多行星又怎会有卫星。

今天,在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和地质学家的联合努力下,已经出现一种新学说,称为“星云说”或“原行星说”。这个新假说为许多似是全然相异的物质怎样形成的细节,做出统一联贯的解释,因而多数宇宙论学者已经相信,新假说至少能正确地说明宇宙演化的概况。

“原行星说”重提康德及拉普拉斯的说法,假设目前是太阳系领域的太空中,过去有过一大片气云弥漫其间。这种气是由“宇宙混合物”组成,即宇宙到处都有的气分子混合物。每一千个原子中,九百个是氢,九十七个是氦’其余三个原子是较重的元素,例如碳、氧、铁等。原生云慢慢开始转动。旋转情形大概并不是平稳的,据最近利用射电望远镜观察遥远太空中类似气云所知,天文学家相信在旋转时必有湍流。事实上,旋转中的云看来必像一个漩涡,而整个气团在太空中转动时,不断有局部的小涡流出现。中央部分的一个大涡流,比云团其他部分收缩得较为迅速’形成一个黑暗而密度较大的物体,即“原太阳”。

环绕原太阳的云团中,在冰冷深处某些气的原子结合成化合物,例如水和氨。固态的尘晶慢慢结成,铁和坚硬的硅酸盐等金属晶体也是一样。云团旋转时受到引力与离心的作用,逐渐成为巨大的扁平圆盘。假如我们能从遥远处观察当时情景,就会看到一个好像转动中的大唱片的东西,中央那个小洞就是原太阳所在。‘在这个转动的圆盘中,局部涡流继续出现。有些漩涡必在碰撞时破毁,有些被原太阳逐渐增强的引力弄散。就某种意义来说,每个小涡流都在不停地挣扎图存。面对这种破坏力,涡流要保持不破不散就得聚集足够数量的物质,作为本身的重心。在这个旋转体系内的存亡战中,有些局部涡旋获得物质,有些失掉物质。环绕前太阳终于产生了一系列旋转的圆盘。每个都是一颗原行星。

这些原行星都大得足以在本身引力场内合为一体。每颗行星在太空中环绕太阳运行时,都像一名清道夫,把原来云团里的剩余物质扫清。

在这个阶段中,原太阳的核心开始热核聚变,放出大量的能。原太阳也开始发光。初时,间歇地“燃烧”,呈暗红色。最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金黄色恒星。别忘了原太阳直径比任何原行星直径大一百倍左右。原太阳成为恒星而非行星,当然是由于体积有这么巨大的差异。原太阳的强大引力,足以把轻的氢原子吸住,留在内部,触发热核聚变。较小的原行星,则不能起这种作用。

然后,在原太阳领域内的某处,出现一团含有冰冷粒子与固体碎块的旋转云,即一种宇宙尘暴’原地球就这样诞生了。稍后,由于水与冰分子之内聚引力作用,这些物质才能凝聚成球状。原地球沿轨道绕太阳运行时,其引力继续收集更多物质。地球和其他行星就是这样在太阳系领域内积聚冷尘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成长中的原地球逐渐热起来。地球继续收集新物质,新物质撞及地球时发出的能量产生热,其中一部分留在地球里。引力作用也使地球凝缩,产生更多热。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逐渐开始蜕变,成为第三个热源。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温度高得足以使铁、镍等重金属下沉,构成熔融的地核。从地表裂隙逸出的水汽和气体,构成地球的大气层,另一个主要热源——太阳光,这时也会发生作用了。

太阳的辐射这时以全力冲击地球,破坏了原始大气中的分子化合物,还把它驱散进入太空中。因此,大气中的氢和其他轻元素,大部分逃离地球散失了。这个过程终于使宇宙中较重和较稀有的元素密集在一起,而这些元素是构成岩石、植物和人体所不可或缺的。由于亿万年来如氢等许多轻原子逸入了太空,地球此时的质量,比尘云凝聚为原地球时,约减少了一千倍。

月球的起源至今仍然可算是个谜团。我们确实知道,月球和地球都是在太阳系中同一个太空区域形成的。研究月球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而形成的,或者是那些环绕着地球运行的小粒子积聚而形成的,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我们确实知道,月球是一度发生过宇宙大剧变的星球,但是现在已经完全静止了。进一步从事太空研究后,月球之谜最后必会获得解答。

地球的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差不多可以由地质学家着手研究了。地球停止自太空轨道上收集碎物后’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变成固体。岩石外壳形成,陆块也出现。但是,地球那时还未能维持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生物;地表还是太热,不适宜有机体生存,而且大气中也充满有毒的甲烷和氨。熔岩从地壳裂罅流出,使藏在地球熔融内部的水蒸气得以冒出来。事实上,许多地质学家以为,目前各海洋里的水,大部分由这种早期的火山活动带到地表。这些水原来都是凝于冰尘中的。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减缓时,太阳的强烈紫外线辐射,把大气里的一部分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地球的引力不足以留住较轻的氢原子,大半氢原子逸入了太空。较重的氧原子则留在地球。地球大气演化过程中,虽然释出一些游离氧,但甲烷和氨等气体必然仍长期占优势,因为今天大气中的游离氧,大部分已知是植物(包括湖泊与海洋里的藻类)光合作用的副产品。

地球继续散发热量,逐年冷却下来,而原太阳也渐渐燃烧,到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明亮程度。过了不久,地球的大气冷却后,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点,降回地表。最初,雨点滴在灼热的地表上,又汽化为撕撕的水蒸气。到后来,地球终于冷却下来,在地表上蓄水成池。没多久,冷却中的大气开始大量降雨。全球各地的水,可能都是一次长期倾盆大雨时降下的。起伏不平的地壳上,低洼地区逐渐注满了水,地表上于是出现海洋。

虽然科学家一般都相信,我们居住的地球经历过上文概述的形成过程,但是无人能断定确切年代。原地球大概在四十六亿年前,发展成现在的大小和形状。其后可能再过十五亿年,地球上的环境才适宜早期的生物生存。生物的演化,自然是另一回事。这篇文章就是想说明大自然怎样为生物安排一个生存环境。

地球多大岁数了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想知道地球的年龄。为求取答案而做的广泛调查研究,时常与这个谜团本身同样引人人胜。可是直到近五十年间,研究人员才拥有探究地球真实年龄所需的精确推算年代的技术和仪器。一九五零年以后,才能推算出史前大事的确切年代。

地球年龄早已有过不少估计,许多宗教的经典中,都有地球的年表。举例来说,印度婆罗门教认为,地球与时间同是永恒的。公元前三世纪的埃及学者曼尼索编成地球三万六千年历史中,神和半神半人的朝代列表。希伯莱学者则仅把创世年代定为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希伯莱人的创世纪故事,部分可能取材自早期的巴比伦神话,不过有些神话所提到的开天辟地时间较为古远。

一六五四年,爱尔兰亚尔马总主教厄谢尔从旧约全书的系谱推算出,创造地球的年份是公元前四〇〇四年。与厄谢尔同时代的一位学者,自称算出地球诞生的准确日子和钟点是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但研究同一旧约全书资料的希伯莱学者,则推算出创世年份为公元前三七六一年。传统的希伯莱日历,就从这一年开始。

近代许多神学家都对按照字面解释圣经的观念提出异议。实际上,远在公元五世纪时,圣奥古斯丁就认为,创世的六天时间可能是指必然经过的几个阶段,而不必是字面上的时间序列。即使较保守的基督教学者,今天通常也同意,可以把创世的六天看作象征六个概括的时期或时代,而不必以二十四小时为一天。

不管怎样,公元十八和十九世纪时,科学知识发达,学者都知道地球的年龄必定远超过几千年之数。科学家于是开始一连串独出心裁的钻研,探究地球的实在年龄。一七一五年,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提出,科学家追求的证据在海洋里。哈雷说,让我们假定海水最初是从大气落下的淡水。今天海水里的盐分,可能是后来经过数不清的年代,由河水把盐冲人海洋所致。拿目前海洋所含钠盐的吨数,除以世界各大河流每年把盐冲人海洋的平均吨数,便可计算出海洋的年龄。科学家虽然试过哈雷的方法,但推算出的海洋岁数显然太低。我们现在晓得,河水挟人海洋的盐量,在过往的年代中变化极大。此外,海洋盐分还有其他成因,包括火山活动,熔岩从洋底的裂隙涌出来等。

早期提出推算地球年龄的另一方法,是测量洋底每年的沉积率。以此沉积率除海洋沉积的估计部厚度,便可以求出海洋年龄。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有几界个疑难问题。其中一个是:有关“板块构造”的新近发现显示,随着全球的海底移动,洋底沉积也会不断移动,甚至毁灭。一七九九年,英国运河测量员威廉·史密斯提出一个概念,成为今天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这是断定岩层相对年龄的方法。史密斯指出,沉积岩岩层中发务现的各种化石永远以相同层次上下排列。因此不管在什么地点,化石便成为地质学家断定岩层相对年龄与层次顺序的标准。但是这种推定年龄的方法,只属比较性质,仅能确定某一岩层比另一岩层古老或年轻。至于岩石的确实年龄,仍然无法求得。

、到了十九世纪时,一些地质学家朝另一个方向探讨。他们开始设法估计,地球自初有生命以来,迄今经历了多久的时间。一六七年,一位地质学之父查理莱伊尔爵士推测,二亿四千万年时间可能足以说明地球上各种动植物在过去所发生的重大递变。但是与莱f尔同时代的一位学者估计,仅需六千万年。博物学家达尔文支持莱伊尔的估计,辩称六千万年不足以说明整个生命史与现代有机体的演化。

大约同时,英国物理学家基尔文勋爵认为地球的岁数应更低。他假设地球最初是一个灼热的熔融体,计算地球冷却到目前仅剩下一个熔融核心所需的时间。结果定出地球的年龄只是二千万年。与基尔文同时代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多半认为这样低的岁数似乎不大可能。

后来发现,基尔文没考虑到当时未能充分了解的另外一个热源,那就是使地球内部岩石暖热的热力。这种热是由藏在地面下的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况且,地球几乎绝非起源于一个培融体。近代学说认为,原地球是从一团由冷尘和气形成的云逐渐积聚而成的,受到藏在内部的放射性元素发热的影响才暖热起来。基尔球年龄一定千万年。

今天的科学家都知道,地球年龄甚至比莱伊尔和达尔文所想象的更老得多。现代对地球年龄的估计,是根据存在于地球放射岩石里的一种“地质钟”。一九〇五年,美国化学家博尔特伍德指出,在含铀的岩石中,一定有铅元素。博尔特伍德注意到,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区内,放射性岩石中所含铅与铀的比例,通常都极为一致。博尔特伍德就假定(经证明是正确的),各种形态的铅是放射衰变过程的最后产物,铀同位素逐渐变成铅同位素。博尔特伍德推论,如果铅是这种缓慢衰变过程的最后产物,那么就年份相同的放射性矿物来说,铅与铀的比例是应该相同的。他认为,只要能晓得铀衰变的速率,就可从岩石中铅同位素与尚未改变的铀同位素的相对比例,精确算出岩石的年代。随后的研究显示,铀的放射衰变率极为缓慢。

岩石是最初的铀原子,已知需要经过四十五亿年以上,才有一半发生衰变。这个数字称为铀的“半衰期”。

同类推荐
  • 亲子共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亲子共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亲子共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收集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趣味故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断案推理故事、培养洞察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斗智斗谋故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趣味思考故事、提升国学修养的中华成语故事、提升语言文字基础的中华谜语故事等。 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亲子共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分册,书中内容精选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智慧故事。
  • 中外笑话故事

    中外笑话故事

    本书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花狐狸找媳妇(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狐狸找媳妇(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狐狸内心有点悲哀,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有找到媳妇。他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学学别的小动物是怎么追求爱情的。于是,他遇上了弹丝说爱的蜘蛛、用灯语传情的萤火虫、为爱情搏斗的蟋蟀、向异性展示美丽的琴鸟……书中描绘了许多动物有趣的生活习性
  • 太空知识探秘

    太空知识探秘

    本书介绍了太空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科普知识,引领青少年朋友追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足迹,走过一个个以现代和未来航空航天为主题的场景,体验波澜壮阔的太空旅程。让青少年朋友在进行宇宙之旅的同时,兴致盎然地探索太空的奥秘。本书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人们最好奇的太空知识,充分满足了青少年朋友探索太空的渴望。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热门推荐
  • 三千独宠

    三千独宠

    【蓬莱岛】她是逍遥王爷的宠妃,却被囚禁在凤阳侯的府中。权倾朝野的侯爷,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他被世人讥讽绿云罩顶,依然不改初衷。他玩弄权势,用权力把人困在自己身边,可最后失去的却是……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超级兑换戒指

    超级兑换戒指

    帮人可升级,害人也可升级;救人可升级,杀人也可升级;一切都是为了任务,一切都是为了升级。屌丝逆袭,美女投怀,不求风骚惊天下,但求猥琐动世人。逆天升级系统,开启一段传奇的升级之路。
  • 宫斗真苦逼

    宫斗真苦逼

    唐豆是个七品小官的女儿,悲催地被选进了后宫。大褚朝皇帝赵轻闲杀人如麻,侍过寝的妃子第二天就挂。本想灰头土脸混吃等死不侍寝,五年后便可放出宫来嫁人……却突然发现了人格分裂皇帝的大秘密。而自己,似乎走不了了。
  • 时空操控者

    时空操控者

    2297年,在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浩劫之后,拥有时空操控能力的异能者赛德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探险浩劫之后世界的故事。神秘的异能者,巨大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沉没的大陆,震惊的史前文明,奇怪的柱中男……这一切之中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秘密?本书剧情火爆,值得一看(异能+科幻+冒险)。
  • 最能赚钱的9种男人

    最能赚钱的9种男人

    男人赚钱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勤、恒、智、诚。本书主要讲述最能赚钱的9种男人是:敢冒险善于抓住机会的男的;善于编织人际关系网的男的;讲诚信的男人;有头脑会算计的男人;不断提升自我的男人;能说会道的男人;善于创新,有点子的男人;知己知彼,了解竞争对手的男人;有贵人相助的男人。
  •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将何去何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几千年的历史风云。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到:日耳曼人为什么如此好斗?“卡诺莎觐见”何以成为西方忍辱投降的代名词?德语的诞生与马丁·路德有怎样的关系?德国为何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家?勃兰登堡门为何被称为德国的国门?“铁血宰相”俾斯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希特勒如何从艺术家变成战争狂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