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17

第17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6)

[1]五欲八风:泛指一切内外干扰与苦恼。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编的《祖堂集》:“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犹如云开日出相似。俱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惑。”

五欲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七及《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别称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为五欲。此五欲能破种种佛事,如箭害身,故以五箭喻之。又,《大智度论》卷十七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

八风

《起信论》主张通过施、戒、忍、进、止观五门发起大乘正信,其施门说“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是使人心动摇的八种障碍物: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合己意或不合己意--利、衰,暗中毁谤或赞誉--毁、誉,当面称赞或讥嘲--称、讥,身心的烦劳或快乐--苦、乐,这八种东西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八风”。“八风”大体上可以分为净秽二类。“八风吹不动”,即不为这八种障碍物所左右。

禅宗对“八风”的超越,是建立在般若空观基础上的不二法门式的超越。禅宗认为“八风”最能磨炼性情。《最上乘论》:“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禅宗对“八风不动”的修行境界赞赏有加:“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安耐毁誉,八风不动。”《永嘉集》“对五欲八风,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祖堂集》卷十四《怀海》对“八风不动”的悟境,禅宗创造了很多喻象来加以象征。如:

“无漏岩”:“寒山无漏岩,其岩甚济要。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八风吹不动,千古镇常安。”《从容录》第十九则禅者常说“八风吹不动天边月”,即是指晶莹如月的本心不为八风所动。黄庭坚《代书寄翠岩新禅师》:“八风吹得动,处处是日用”。则是在寒山子诗后下的一转语,谓虽遇八风,置身其中却不为所染,是更高的超越境界。

“珍宝山”:“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最上乘论》)

“不系舟”:“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善慧录》卷三)

“盲人视物”:“二六时中,对五欲八风,如盲人视物。”(《续古》卷二《法昌遇》)

“祖灯”:“问:‘如何是祖灯?’师曰:‘八风吹不灭。’”(《传灯》卷二十三《横龙》)

[2]灵山付嘱:佛祖叮咛。佛祖住灵山,因此以灵山代指佛祖。佛祖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本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佛教。

[3]五浊世: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五浊世间。

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三,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鬭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浊。谓往古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今时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寿数短促,是名命浊。

五,劫浊。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减动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一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名劫浊。

[4]平等心:指众生平等,人与佛也平等。平等心是一个舍受的概念。舍受就是指不苦不乐受。在受到二痴根心,舍俱掉举相应一心以及舍俱疑相应一心的作用下,无法产生和悦受以及忧受相应。和这两种心俱行的受就是舍受。平等心是指殊胜的舍心,不会因为偏爱而动摇的心。

论藏注解:舍俱:即使是面对可喜所缘(目标),若生起的是痴根心,该目标的体验则不再是可喜,由此悦受也就不会生起。同样地,当不可喜所缘不被体验为可厌时,忧受也不会生起。再者,当心受到疑或掉举困扰时,它无法对目标下个正面或负面的判断,由此它不能与悦受或忧受相应。基于这些原因,与这两种心俱行的受是舍受(upekkha)。

在巴利圣典里,upekkha一词常用以代表殊胜的舍心或平等心,即不会受到不平等或偏爱动摇的心。然而,在此这一词纯粹用以代表“舍受”,即心不倾向于愉悦或不乐的感受。舍受与感受目标两端的乐受和苦受相反,它以中庸的方式感受目标。由此舍受也称为“不苦不乐受”。

[5]瞎秃:瞎眼和尚。和尚骂和尚,这是禅师的自省语。

[6]印证:又称证悟,常用参学手段。分自证与他证。

解读

禅师语录云:“各得安乐,故名正法。”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佛法让众生各自归正,所以叫正法。佛法即归正之法,还原之法,守形守意之法。是魂魄归纳法,与让人魂飞魄散之魔法不同,专克之。众生本来安乐,因自性迷失,变得不安乐。明明不苦,自己找苦,平地生苦,所以极苦。苦境还需苦人救,当日迷失走几步,今日回来还是走几步。当日欠人家多少,今日还人家多少。因果报应,毫发不爽。要得众生安乐,先要晓得极苦。极苦转极乐,全在一念之间。善人有善地,心地好,那么境地就好。这是禅师照佛法所示,有益于众生。

禅师开示:东南西北四块田,轮番耕耘,一起收获,就都是向阳宝地,无有纷乱事。

来云,病瘥药除,还他赤子,无事可道。又何有望州亭乌石岭之名也?若论己躬,有甚么事?如人梦醒,返思梦景,原无实事,这里了知还元[1],眼不见眼也。

古宿道,座上无老僧,目前无阇黎[2],有甚么相见?这话似拖泥带水不少,在居士分上首尾一贯,动静如常,岂不闻未出母胎,度人[3]已毕。未开口时说法已周近代。时人不识自心,将粥饭气作禅道传人,如穷子出门,背父逃走,转求转远。

唯有居士脚踏实地,不被物染,从幼至今,无欲无依,了事凡夫,自无寸丝可挂。便与万像[4]为主,借三界为戏场,转识海[5]为性海[6]。这葛藤望居士猛着精彩,把慧剑绝却老朽命根,真报佛恩也。

注释

[1]还元:道家术语,返先天,一气复原。本处借指见性。

[2]阇黎:阇黎,一译作“阇梨”,梵语acarya“阿阇黎(梨)”之省也,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

[3]度人:度化人,使之觉悟成佛。

[4]万像:即万象。佛法说一切有情万物的本质是自性,认识自性的基础是真如,也就是意识的最基础点。这里强调的是意识对自我判断,而不是如何看外物。佛法说众生万象都是一体、来源于一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而因无明妄想蒙蔽而不能证得。

[5]识海:即欲海。

[6]性海:即真实佛性。因佛性广大,故称性海。《华严经》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华藏玄门,是一真法界的大总持门,毗卢性海,是如来藏心的妙庄严海。就是要祝愿人人成佛,个个得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何谓性海?佛祖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解读

禅师语录云:“未出母胎,度人已毕。”黄檗无念禅师以佛法开示:佛爱众生,众生还没出母胎,就已经得到了超度救赎。佛法奇妙,从因救果,从源清流。救其子必先救其母,养其生必先养其未生。这与世上救赎根本不同。世上救赎是救了又扔,成了又毁,赎了再典当,最后彻底卖光,任人拿去。佛法度人是救彻底。总是从源头下手,故能以其细成其巨,解其难还其易。不在后天打滚,功在先天。如若你知道必得救赎,便知佛言不虚,自此以后当精进,不负所托。这是禅师照佛法真诚开示。

禅师开示:佛母生佛,自己也成佛了,她等于把自己也生出来了,好大因缘!

复潘兵部昭度

蒙赐谕,愧薄世缘,不敢走侍。此件事非夙植德本,莫能担荷。愚见须喷地猛醒,何有待时?今德民化物[1]之际,不落思议,此真无作妙用,无可比。况古谓千圣不传[2],参寻不到[3],聪慧不及,亦是朽衲数十年分疏不下处,此中绝无形名,那有朝闻夕死之说乎?

谕中谓从疑得悟,读至此不胜感涕,是中果有一字商量,真成套语。佛法原无甚么说个撒手悬崖,亦是剩语。大丈夫岂肯从门入乎?惟内不立知,外不循境,反观朝闻夕死皆戏论也。

注释

[1]德民化物:原为儒家语,指施德政造福于民,借指普度众生。

[2]千圣不传:隐语。意思是千圣不传,只传一人。

[3]参寻不到,聪慧不及:隐语。意思是参不到、悟不出,需要缘分。缘分分两种:一种是自为缘,一种借缘,都靠愿力成就。

解读

禅师语录云:“内不立知,外不循境。”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修行修行,是内修外行。如何内修?内不立知。如何外行?外不循境。什么叫“内不立知”?讲不要在内心立下什么信条、知识,一片空明最好。什么叫“外不循境”?讲不要跟着外部环境走,因循归路,只是一个走失。内不立知(智),好处在于不执着。外不循境,好处在于有主见。一个不执着,一个有主见,看似矛盾,其实统一。内不立知是大知识,外不循境有大环境。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内心一片空明,无有什么信条。这种内心映照出来的行为是合于先天本性的,待人接物只是一个本来样子,并没有附加什么东西。人生不追求附加值,价值就大。

居士与梅长公,乘般若力[1],游戏人间,机调相投,非老朽所能测也。谕云,学道人非具侠骨不能,然谓具侠骨人能学道则可,若谓必侠骨人方可学道,恐执侠不化,终被意气驱逐,难得本体呈露。故世之贵侠骨者,以愈于龌龊、庸腐辈耳,非真侠骨可贵也。况英明特达之士,未必侠骨,又复追踪侠骨,是本体逾失也。

焦太史末路,果是本色,则繁苛尽除,岂不足佳?然与老朽交最久,独泛滥词章,担阁[2]一生,未免内有能是的心,外有所是的法[3],将本色尽情埋没,而反以障本色者为太本色[4],岂谓其器度寻常、少一段侠骨乎恐错认本色矣!

若果到本色田地,透悟[5]两字何处安顿?居士谓三乘教外,更有所发明乎?吾教云,上根利器,一闻便了,尚无有二,何况有三秪缘[6]、利钝不等[7],假设教网[8],涝漉众生,若人猛醒,总皆权喻。长公疏如镌石,倘得居士数语,则又何啻一玉带镇山门也。

令弟聪明根利,笔底尽有仙气,指日当大魁天下,为一代名儒无疑也。

注释

[1]般若力:有觉悟智慧的佛力。

[2]担阁:耽误。

[3]内有能是的心,外有所是的法:借用理学术语,本指以外证内,借指学佛应该内外都放下。

[4]太本色:大本色。

[5]透悟:彻底领悟。

[6]三秪缘:三根本。简称三根。指众生的三种根性,即上根、中根、下根三者,又称利根、中根、钝根。上根指根性优良,速发智解,堪忍难行,能忍妙果者;中根次于上根;下根为最劣者。《法华玄论》卷九云:“能化之佛有三世益物,所化众生有于三根。……就三世分者,若过去久习无所得观,观强而烦恼弱者,于过去值释迦得了悟名为上根。二者于过去习无所得观,观弱而烦恼小强,故值恶知识流浪五趣,乃至渐习善根,今日释迦出世从初出至闻说法华,皆得领悟,名为中根也。若过去习善弱而烦恼强,亦流浪五趣,然后稍习善根感释迦出世,从初生乃至法华,历闻诸教不悟,至涅盘唱灭方得悟解,如此之人名为下根也。”就声闻、缘觉、菩萨三者之优劣而言,声闻是下根,缘觉为中根,菩萨是上根。

也指三无漏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属于二十二根。《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云:“复有三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7]利钝不等:根基与悟性好坏不一样。“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8]教网:宗教枷锁。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谓必侠骨人方可学道,恐执挟不化,终被意气驱逐,难得本体呈露。”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学佛者满天下都是,得真道者有几人。学佛最忌三种气:帝王气、才子气、英雄气。帝王因势力强大,自以为在佛之上,学佛往往是做样子,哄天下开心。当然也有真帝王真学佛,雍正就是。这是帝王佛。才子佳人为才情所困,学佛只为逃情,一旦又陷情爱,则视青灯为红灯。当然也有真才子真学佛,东坡就是。这是才子佛。英雄豪杰侠骨柔肠,敢为天下担当,只可惜往往分不清是非,血气所激,往往铸成大错。当然也有真侠士真学佛,谭嗣同就是。学佛君子,从容就义,是罕见的真修。一般人学佛不可沾以上三种气,侠气尤其不可沾。禅师开示:沾了侠气,就会“执侠不化”,指执着于侠义道,不知侠义道上还有更高的道;就会“意气驱逐”,指血气为人,往往激于义愤,不能深谋,不能保全众生,只是逞一时之快,反倒害了众生;就会“难得本体逞露”,指见不到本性。从侠士到暴君,一步而已。荆轲刺秦,以暴刺暴,双方的性质是一样的。佛法是和平法,佛的道是仁道,是善道,佛的心是慈悲心。不逞匹夫之勇,救世才有神勇。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和尚门下有教无类,唯独不收侠士。若有侠士拜门,终成鲁智深,不可招惹。若不收拾狂性,满身本事无非取祸的根本。学佛人往往偏了,多半偏于狠毒,宜戒之。

复喻文学淑余

正悬慕间,得中海书,道足下于学问地中悉具超宗[1],令朽人不胜加额,但不知于世出世法、凡圣位中已入平等三昧否?若证此三昧,我根先灰,不见人相。既绝人我,比量都无。中间自无迷悟、圣凡、同异、颠倒、分别等事,正好与世浮沉,无非自在。亦不妄执此见。若有毫尘不化,即是圣证无明生死株裔,恐他日翻为增上,慢魔[2]撺入,不无干湛。寂海中鼓起波涛,妄构是非,使吾人于内外凡圣等法中,总不自在,先圣诃为蕉芽败种[3]是也。

注释

[1]悉具超宗:在学问上各方面都具有超凡智慧。

[2]慢魔:侮慢魔简称,指怠慢佛法。《大智度论》卷五载,除诸法实相外,其他一切均为魔。《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列举四魔之说,即:(一)五蕴能生起种种苦恼,为夺命之因缘,称为五蕴魔,又作阴魔、蕴魔、五众魔、阴界入魔。(二)能招感从生至死之烦恼,称为烦恼魔。(三)“死”本身称为死魔。(四)障碍解脱生死者,称为天子魔,又作天魔。又四魔加上“罪魔”,则为五魔;四魔加上无常、无我等四颠倒心,则为八魔。

[3]蕉芽败种:禅语。种子已经坏了的芭蕉芽,比喻根基受损,亟待修复。佛经中,释迦牟尼佛经常呵骂阿罗汉,说他们是“焦芽败种”,自私自利,应该向菩萨好好学习。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有毫尘不化,即是圣证。”“圣证”即铁证的意思。黄檗无念禅师与友人探讨佛理,说的是:要化全化,如果有丝毫不化,就是还没有悟道的证明。意在开示:一体全化,不遗分毫。化是度的前番工作,没有化就没有度。所谓“化”就是化解冤孽,将一切化开,该消的消,该留的留,命也归位,运也流通。如水长流,谓之化境。“一体全化”有两层意思:众生一体;作为众生中的一员,身心灵一体,随众生而化。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觉醒,佛经谓之“大化”。大迷大觉,大难大化。相信冥力,始定此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坐在尘土中,尘土又变成小尘土,有道者终不化,这才是真修。不变应万变,大化灭小化,佛法从高处猛,岂有不成就。

复中海禅师

接来教,知造诣非昔。读佳韵[1],字字入圣超凡。较诸古今诗偈,更无等者。要谙本分事[2],犹有圣证量在[3],未得拼命一下,不免被圣证魔缚,使自不觉。祖师门中不容是事,若有一毫圣情不尽,即是我见未忘,就中妄立圣凡同异等障。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柯岩文集(第三卷)

    柯岩文集(第三卷)

    寻找癌症患者的生命世界、常接触。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不但给你以知识,而且给你以力量;不但给你以勇气,而且给你以榜样。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教你在受伤之后,怎样挺起脊梁!教你在折断了翅膀之后,怎样继续飞翔!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里充满了亲情、友情、爱情和人情,在残酷中有温柔,在绝望中有希望,在痛苦中有诗意的梦想。
  • 萌妃来袭:杀神王爷别玩火

    萌妃来袭:杀神王爷别玩火

    一朝惊变,本该是翱翔九天的凤,却流落异乡,饱经苦楚。他,冷月国傲世无双的冷面传奇,却将她视为心间上的座上宠。相国追杀?仇人找上门?情敌来踢馆?为她,他摒弃世俗目光,说是“妖女”又何妨?可是,谁能告诉她,当遥远的记忆开始复苏,强加的恨意,滔天的妒火,他还能否成为自己的唯一救赎?
  • 汉武飞仙

    汉武飞仙

    *第一部*飞仙她,三岁精通天文五岁通晓地理七岁精于卜卦之术九岁便将史记、兵法烂熟于心如今她十三岁,在她却是安天知命的年纪了。无奈却被认定是“丑”颜祸水。穿越到这大汉皇朝,她是他的墨水儿?还是他的“李夫人”?*第二部*杀魔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她本是月桂树下的天之神女,却在邂逅他后,不惜触犯天条,跟他下凡.他是令神鬼共惧的邪魔,早已习惯千万年的孤寂,为何总割舍不下她?万年的等待,换来的竟是……南柯一梦?推荐我自己的书:《抢钱第一妃》链接地址:(已完结)《汉武飞仙》链接地址:(已完结)《亲亲向日葵》链接地址:(已完结)《残酷总裁》链接地址:(连载中)
  • 行断江湖路

    行断江湖路

    末日来了,金属没了,高楼没了,但是热血还在;同学没了,情人没了,但是兄弟还在;末日穷途,我以热血感兄弟,我以热血拓征途,患难兄弟情,行断天涯路。书中等级划分,觉醒后转职前1--25级:见习幻师,又叫幻士。转职后1--19:幻师20--39:大幻师。40--59:幻尘60-69:幻魔70-79:幻尊80-89:幻神:90(顶级):封王
  • 财迷王妃

    财迷王妃

    【文案】穿越,让我从白领丽人变成八岁孩童,而且是个有娘生没爹疼的庶出女。随遇而安的我本想安安心心的当个普通小老百姓,可是,古代不好混啊!为了不被老爹打包出售,只好努力赚钱,争得婚姻自主权,有钱的是老大嘛。郡主干姐姐的麻烦事太多,未来干姐夫兼同门心太冷,神秘师傅的遗书太吓人,杀手影卫的抬杠功夫太厉害……还是世子老公最好,虽然有点腹黑,可是咱不怕,咱也不是善良之辈,黑吃黑怎样?但是,为什么黑未吃黑,那个穿着龙袍活的不耐烦了的家伙就跑出来客串了呢?没关系,咱两个先合起来把你干掉……只是,好像出了点小状况,真的只是一点点的状况……***********女主不是绝色,但男主绝对是绝色,美男啊……男主腹黑专情型……女主聪明腹黑型……总之,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文一定是好文……【看完本文全部V章节只需5元左右】现半价回馈读者,一次性订阅全部章节,五折收费。推荐自己的架空文:【鸾凤鸣】【已完结】自己架空文【凤戏东宫】【正在连载】亲们要多多支持哦。收藏、票票、留言都可以……
  • 金凰公主

    金凰公主

    夜璃君,今生她的心为他而活。他对世人冷漠狠心,一个和玉琪简然不同的美男,温文尔雅,唯独对她,可谓是一个好丈夫,只可惜,他懂得自己的心,冷若魔君的男子,太晚太晚。不过,却和自己的前世长相一直。到最后才发觉自己根本非她不可,却几次都落空了机会。玉林,一个杀手,一个美若天使,冷若魔君的男子。”玉琪怒问:“难道我就那么不值得你信任吗?”。“只愿今生,最后演变成爱恋,没见多这样的女子。”见到她,他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孤独。我若比玉琪早一步见到你,只怕如今的伤心人,在结婚前一天被未婚夫杀害。最后他为她痴狂,在前世已死,一心只想将她变成自己的王妃。轩衡,一个上穷碧落下黄泉,心是热的,誓死追随的十五王爷,他明白自己得不到他的爱,苦笑道:“我,最后选择了亲情,保护她左右。”夜璃君由好奇的追逐,若玉琪负了你,我就不会再放弃你,一个冷漠高傲的王爷,定然至死方休。玉林说:“我说过,我不会再放手。。”林枫,一个空洞美丽的女子,那个前世杀了她的未婚夫。前世为了国家,为了荣耀,却得到世人的崇拜和赞美,将她抛弃。魂穿到一个架空的世代,就不会是我,而是他。今生,他什么都不要,一个美若天使,所有的荣耀,皇权,最终非她不可。玉琪,他统统不要。。他明白她才是他最想得到的。皇浦雪,一个古代女子却拥有现代人的前卫,他对她倾尽一生的呵护和溺爱。夜璃君大惊问道:“你是谁?”蓝夏冷冷道:“蓝夏。玉林,为了玉琪的一句话,刻意爱上林枫,美得不属于这尘世。她的心,可是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爱上林枫。能给你的爱绝对不比他少一分。她说:“可是玉琪哥哥,你却不知道,成为夜璃君的王妃,我心里的这道面具,戴的太久了,他对她,我分不清,哪个是我,玉林,哪个是伪装的我?林枫说得很对,我迷失了自己。”
  • 农家弃妇

    农家弃妇

    上一刻颁奖台上意气风发,下一刻古代砖瓦房外凄风苦雨。沈月还没有感慨完,就被周围蜂拥而来的人群给吓傻了。“就是这个女人,真是丢脸啊,昨天才嫁过来,今天就听到诊断说是怀了两个月的身孕了。”“天哪,这是什么情况,两个月的身孕。这沈家父亲沈三好歹曾经也是一个教书先生,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品德败坏的女儿啊。”“哎呀,媳妇啊,你刚嫁过来,你是不知道啊,这个沈清的父亲虽然说以前是一个教书先生。但是你可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教书先生,那可是曾经偷盗过的教书先生啊。你说,这样的父亲能教出什么样的女儿来。呀,真真是作孽啊,父亲偷东西,女儿偷人啊。”丫丫的,真是姑奶奶不发威,你还当我是林黛玉。沈清愤怒了,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是一场倒霉催的穿越,结果意外发现竟然也是自己理想发挥的一个好地方。从此之后,上山,下田,做生意,做美食,开创荷花村。沈清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一派滋润。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无小三,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家放心跳坑吧,坑品有保证。
  • 嫡女无双

    嫡女无双

    世子府贴出告示:现征一名才貌双全,又懂得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见利忘义,过河折桥,见缝插针,刁钻圆滑的王妃。当然,当皇帝最之疼爱的秦王世子墨卿将这告示贴出之时,白家的二小姐,京城之中才貌双全,又懂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白荷,轻轻一笑,信手揭下了告示,带着丫环离开。白苒啃着手中的半个馒头,脸上的半片红斑大火亮的照耀下,显得非常之狰狞,她漫不经心地给炉灶里添着柴,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十几年没见过面的亲爹,他爹扔给她一件白荷穿剩下的衣裳说是参加选妃,白苒急匆匆地跑后院的小水沟子里洗洗干净,屁巅屁巅地跟着白荷的轿子后面去了秦王府。第一轮,比貌。白荷:丹唇素齿,翠彩蛾眉白苒:唇色朱樱,红斑半脸第二轮,比才。白荷:吹箫引凤,技压群芳。白苒:清喉娇啭,唱死王臣。第三轮,比德。白荷:风华绝代,惊世奇才。白苒:疯花绝色,惊天动地一场一场比下来,太傅老眼晕花,脑袋被门拍过,淘汰才女一个又一个,偏偏留下了白家二女。暗处,墨卿薄唇轻扬,浅道:“有意思。”小厮:“爷说的是谁有意思?”最后一轮,世子亲自出马,题目,比胆!白荷自认从小随父管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就是皇上太后来了,她也敢正视,倒是白苒…白苒从小亲娘不在,亲爹不闻,天天窝在厨房里随着丫环奴才生火。她胆儿小,忒小了,想退缩,被白家亲爹一个眼神瞪了回去,不敢反驳。不过…小厮回报:“爷,您养兽园的那两只白虎不见了。”墨卿脸色微变,策马狂奔而去,看到的是皑皑白雪之半点火光,肉香四溢,引人口水。王爷青筋暴露,咬牙切齿,双拳紧握,淡定,淡定…“姑娘可否赏在下一块肉吃?”温润而雅,丰神如玉。素手一指,雪地里还有一只刚刚剥了皮血淋淋的虎身:“随便拿,不用客气,反正我吃不完的,也是用来喂狗。”侍卫回报:“爷,太子殿下被人扒光吊在皇城门口…”…白家大小姐,人前是唯唯诺诺,又不受人待见的丑丫头,人后却是做事凌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暗阁女主人。前一刻,她还跪在白家老爹面前嗑头,下一刻,白家老爹为了那十万两的订单,舍命地在她的面前嗑头,让她情何以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妖孽高出十万丈。墨卿世子,人前是嚣张跋扈:横行霸道被皇帝宠坏又恶名昭彰皇子,而背地里呢…P:见财忘义是会的,趋炎附势是会的,扮猪吃老虎经常干啊,抢个财,劫个色,当然也是偶尔做做的…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别随情绪做傻事

    别随情绪做傻事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些问题,人们会产生欢乐、悲愁、痛快、难过、焦虑、不安、舒适、压抑等五花八门的情绪,这些情绪经常给我们造成困惑和迷茫。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们,就很可能会失去自我,让情绪左右我们的人生。《别随情绪做傻事》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绪,列举生动例子来说明其表现,正本溯源探讨了产生情绪的各种原因,让我们更清楚应该怎样面对不良情绪。此外,《别随情绪做傻事》依据心理学书籍给读者详细介绍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方法简单实用,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方法,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