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6月,丹尼尔·洛维洛在密西根州的兰海芬降生。9岁那年,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船主”。一天,他发现一艘沉下的小汽艇,便毫不犹豫地向父亲借了25美元,将它买了下来。汽艇搜上来后,将船修好,这花了整整一冬的时间。不过,令他高兴的是第二年夏天,就顺利地将船租了出去,丹尼尔就这样赚取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50美元。除去父亲的25美元,他净赚25美元。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当一个拥有数百条船的船主。但是,直到40岁时,
这一美梦才实现。
1937年,丹尼尔·洛维洛来到纽约,他总是匆匆在几家银行之间穿梭,做着和儿时相同的事——借钱买船。他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他算计过,载油要比载货赚钱多得多。
当银行的人问起他有什么可做相应的抵押,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正在跑运输。接着,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箅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决定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也就可以分期还款了。
这种做法让人无法理解,许多银行都对他的这种做法不以为然,叫他不要白费心思苦算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对银行是相对保险的。丹尼尔·洛维洛本身的信用并不可靠,但那家石油公司却是可靠的。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支付贷款,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祸发生。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如果丹尼尔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石油公司存在,银行还是能够收回贷款。最后,钱转到了丹尼尔的手中。
丹尼尔·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他要的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如此反复,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洛没掏一分钱,便轻松拥有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并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不久,丹尼尔脑海里又形成另一个利用借钱来赚钱的方法。他自己设计一艘油轮,或做其他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时,他就设法去找客户,在它完工后把它租出去。于是拿着租契约,他又可以到一家银行去借钱造船。这种借款的还款方式是延期分摊,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回贷款。只要船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这样分期付清了,当最后一期贷款付淸的时候,丹尼尔·洛维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又一艘船的船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分钱都没有花。
银行听说了他的这个计划后都大为震惊。当他们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他的算计简直就是天衣无缝。此时丹尼尔的信用已没有问题,何况,还与从前一样,有租船人的信用加强还款的保证。
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洛的造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他已经成为一位超级富豪了。
丹尼尔·洛维洛拥有的私人船只吨位,是全世界第一,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甘拜下风。
初涉商场的经营者创业时,须有一定的资金,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有效地运转起来。不论是多么好的目标、设想和计划,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的经营者都认为资金是维系事业生命的血液。
现实生活中,筹措资金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向银行贷款还是主要的筹措方法。可总是有许多经营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懂算计,不敢借贷,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机会。他们只想小心谨慎地做自己的生意,往往在商场上成不了什么气候。殊不知大胆地前进一步,勇敢地向银行贷款、举债,就会走向成功。
其实,在某些时候,机会使得你强迫自己贷款,这样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把从银行贷来的钱用于投资你看准了的项目,一年或两年之后,当你还清本息,你的银行账户上还可以留有一大笔钱。当然,你必须首先还淸本息,因为贷款利息髙得很。然而,你还是赚了钱,这笔钱是如何赚来的呢?因为贷款的利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它是督促你加紧干的最有力的动力。如果你不使资金周转起来并创造利润,你可能连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上。
关于如何算计银行的钱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别人的钱是算计者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胜算谋略,然后,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富人会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鸡生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算计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精明的生意人常说:“借债就是一把双刃剑,你若小心运用会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会适得其反。”有利必有弊,借债也是如此,这就要看是借的什么债。若是消费性借贷,那应极力避免。如果是“投资性借贷”,可视为另一种情况。事实上,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借债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算计。一个人可能擒起他双手根本无法承担的重量,提起这个原理,令我们不由想起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播起地球。”杠杆原理便是利用借贷的款来使一个人的小耕耘变成大收获。杠杆原理和下面四个字有关——别人的钱。不愿借贷别人的钱,不愿负债,那么,只能“保守”地守着摊子。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伍德拉是一位极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厌恶负债,经济萧条前夕,他刚好偿清公司的全部贷款。一次,公司里一位财务负责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亿美元的资金来兴建新建筑时,他马上回答说:“可口可乐永远不借钱!”虽然他的谨慎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经济大萧条中免遭灭顶之灾,但也因此产生副作用,使这个公司发展极其缓慢,不能进入美国大公司之林。
后来,戈苏塔担任了公司董亊长的职务,一改前任的作风,看准方向,大举借款。他接手时,可口可乐公司资本中不到2%是长期债务,而戈苏塔上任后把长期债务猛增到资本的18%,这种举动使同行们大惊失色。戈苏塔用这些资金来改建可口可乐公司的瓶装设备,并大胆投资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他说:“要是看准了兼并对象,我并不怕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这种不怕负债的勇气将可口可乐公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增长20%,股票也开始上涨。可口可乐也慢慢向世界大公司的行列靠拢。
戈苏塔不怕负债的勇气是来自于看准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决断。他不是滥借贷款,加重公司负担,而是将债款用到生产的关键环节上。这样,暂时的负债会赢得长时间的盈利,最终债务也会彻底淸偿。如果畏首畏尾,不敢胃借债的风险,那么企业就会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最终会在公司竞争中失败。对一个公司来说如此,对经营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实证明,天才的营销人员能够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起始之初都是建立在借贷上的。靠借贷发家是白手起家的经营者的明智之举。记得法国着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市场营销中,敢于借贷、善于用贷、巧于用贷,会通过别人的钱来发财的经营者,才是高明的生意人。不要让“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小本经营的思想理念左右了自己,从而失去扩大经营、壮大企业的机会。
5.顺势而起,搭上顺风车
能够明势间然重要,但懂营销的商人还应该会“借势”。如果认准了大势,但自身的力量太单薄,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势”。就是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蒽、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
诸葛亮可以说是世上最精明的借势大师,他把“借”的谋术发挥到了极致。先借力、借势于东吴而击败曹魏,算对吴有贡献,以此为筹码“借”得荆州,并以荆州为基础定成都、进汉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的“安居平五路”,更是借助各敌对方的矛盾和友方威势,以牵制来犯者而成功。
胜算的人都非常懂得借势的道理,他们将借势比做“狐假虎威”,老虎其实就是成功人士,既有实力,又有知名度,狐狸借助老虎的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实在是一好主意。它让老虎跟在它屁股后面在森林里面溜达一圈,狐狸不就一夜成名了吗?
如果你想尽快地成功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载体,也就是说你想尽快地到达成功的目的地,就必须“借乘”一辆开向成功的快速列车。
一只蝴蝶的平均寿命是1个月,如果它从南京飞到北京,需要6个月的时间,那怎么才能够实现这一愿望呢?答案很简单,先飞进一列南京开往北京的列车,利用列车这个载体,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我们都想成功,如果有个成功的载体来帮助,无疑是一条捷径。
高明的营销专家往往是最善于利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舆论的大师级的生意人,鲁冠球、宗庆后两人更是非常善于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大师。两人各有让商界人士赞叹的高招。鲁冠球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似乎早已经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第一人”,在那个经济体制改革还受到各种不定因素制约的年代,这个“第一人”的名声可以帮助他做好多事情。
宗庆后把一个校办厂办成今日的“中国水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国家关于支持中西部建设的政策信息的正确判断,他觉得这是娃哈哈发展的大机遇,于是果断西进,在四川广元等地办了三个纯净水厂,由于充分利用了国家和中西部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所以投资成本极低。
能够准确地借势就是顺势而作,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是指顺水行舟。苏东坡坐船回老家,走得和李太白是同一条路,却整整花了3个月。差别这么大的原因就是一个顺水、一个逆水。会做营销的人能够顺势而行,不会做营销的人即使逆势而行,他自己也看不出来。
一般来说,一个新产业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市场启蒙期,然后进入高速成长期。市场启蒙时期需要大量的推广费用,除非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否则难以承担。因此一个企业能在某一产业的高成长期进入,就比较容易发展壮大。喜之郎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985年,国内出现了首家果冻生产厂——天津长城食品厂。1986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以老二的身份也推出了SAA牌的果冻。从1990年起,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开始大批涌现,家庭果冻作坊遍地开花。1993年,喜之郎的创始人李永军,敏感地意识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筹集了40万元资金,进人尚处于高成长期的果冻产业。1999年的央视“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査”显示,刚成业6年的喜之郎公司生产的果冻市场占有率高达83%,比第二品牌领先80%。到2004年时,喜之郎的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年销售额已达15亿元以上。
喜之郎能够创造行业奇迹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恰逢其时地进入市场。初创的喜之郎避开了果冻市场的启蒙时期,选择了在市场的髙速成长期进人,搭上了便车。营销中慷得借势,善于借势便为自己节省了成本,增加了胜箅的机会。营销高手往往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任何生意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办法得当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势,是做营销的一大诀窍。
要把生意做大,“势”是不能不借的。初来乍到,你要借用人家的“地势”,涉足一个新的行业,要借用行业老人的优势,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胡雪岩,因为他木仅是巧于营销的髙手,更是个善于借势的能人,除我们所熟知的官势之外,可以说胡雪岩做到了借一切可借之势为自己的生意做铺垫。
在商言商,胡雪岩借得最多的是商势,即商场上的势力。
胡雪岩借商场势力的典型一例是在上海。他垄断上海滩的生意,与洋人抗衡,从而以垄断的绝对优势取得在商业上的上等地位。
起初,胡雪岩尚未投人做茧丝生意,就有了与洋人抗衡的准备。
按他的话说就是,做生意就怕心不齐。跟洋鬼子做生意,也要像收茧一样,就是这个价钱,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拉倒,这么一来,洋鬼子非服帖不可。而且胡雪岩也算计好了,就是想办法把洋庄都抓在手里,联络同行,让他们跟着自己走。
至于想脱货求现的,有两个办法。第一,你要卖给洋鬼子,不如卖给我。第二,你如果不肯卖给我,也不要卖给洋鬼子。要用多少款子,拿货包来抵押,包你将来能赚得比现在多。
凡事就是开头难,有人领头,大家就跟着来了。
具体的做法因时而转变。
第一批丝运往上海时,适逢小刀会起亊,胡雪岩通过官场渠道了解到,两江督抚上书朝廷,因洋人帮助小刀会,建议对洋人实行贸易封锁,教训洋人。
只要官府出面封锁,上海的丝就可能抢手,所以这时候只需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再行脱手,自然可以卖上好价钱。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能控制上海丝生意的绝对多数商户。
和庞二的联手促成了在丝生意上获得优势。庞二是南浔丝行世家,控制着上海丝生意的一半。胡雪岩派算计甚精的刘不才专和庞二联络感情。
起初,庞二有些犹豫。因为他觉得胡雪岩中途暴发,根底未必雄厚。随后,胡雪岩在几件事的处理上都显示出了能急朋友所急的义气,而且在利益问题上态度很坚决,显然不是为了几个小钱而奔波,在丝生意上联手,主要是为了团结自己人,一致对外。有生意大家做,有利益大家分,不能自己互相拆台,好处给了洋人。
庞二也是很讲义气的人,认准了你是朋友,就完全信任你。所以他委托胡雪岩全权处理他自己囤在上海的丝。
胡雪岩赢得了丝业里七成强的生意,又得庞二的倾力相助,做成了商业上的绝对优势,加上官场消息灵通,第一场丝茧战胜利了。
接下来,胡雪岩手上掌握的资金已从几十万到了几百万,开始为左宗棠采办军粮、军火。
西方先进的丝织机巳经开始进人中国,洋人也开始在上海等地开设丝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