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800000068

第68章 国学大师的学习三捷径 (2)

第十三章2 国学大师的学习三捷径 (2)

张岱年先生是反对孔子的“述而不作”的,他主张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怀疑原有知识的真伪,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陪养创新的精神。这其实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我们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我们的知识就将仅限于老师传授给我们的那么一些东西;如果大家都不创新,只“述”而不“作”,那么现在只有四大古典名著,我们将不可能看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不可能欣赏到韩寒的《三重门》,由此可见,没有创新的结果多么可怕。

我们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呆板和教条,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道路上,陷入了只知道接受知识,而不加以思考创新知识的话,那么,他在学习中将时刻感觉自己被束缚,他所学的知识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死知识。只有敢于挑战传统、打破常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能快速地掌握知识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拥抱成功。

火箭本来是以“往上发射”的方式起作用,前苏联工程师米哈伊尔却倒过来想,终于在1968年设计、研制成功了“往下发射”的钻井火箭。后来他在此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又研制出了寒冰层火箭、穿岩石火箭等。人们把这些向下发射的火箭统称为钻地火箭。这些钻地火箭的重量,只有一般起同样作用的钻地机械重量的1/17,能耗可减少2/3,效率能提高5倍~8倍。科技界把钻地火箭的发明视为引起了一场“穿地手段”的革命。

原来的破冰船起作用的方式都是由上向下压,后来科学家们倒过来想,研制出了潜水破冰船,这种破冰船将“由上向下压”改为“从下往上顶”,既提高了破冰效率,又减少了动力消耗。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证实了细菌可以在高温下杀死,食物可以煮沸以后保存。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倒过来思考,推想细菌也可能在低温下杀死或使其停止活动,食物也可以通过冷却过程加以保存。深入研究后,他终于发明了冷藏新工艺。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一个小小的创新之举,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新和进步,而且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方便和舒适,但最为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了我们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张岱年先生曾说: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无穷的,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

青少年朋友们,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就应该努力创新,去做一个时代的新人,不要害怕自己成为“创始人”。任何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都是抱着成为“创始人”的创新精神,才取得巨大的成功的。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去思考去创新吧!当我们回过头来观看自己思考的人生时,你将发现:你一生的思考,仿佛一个美丽的花园,而你的创新是这个花园中最美丽的花朵。

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方能获得真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傻瓜,进城去卖竹竿,可是在他要进城门之时却发觉竹竿横竖均不能进入城门,他非常气恼。

这时走过来了一位读书人,这位读书人为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竹竿从中间折断,就可进城了。傻瓜觉得读书人说的非常有道理,十分的感谢这位读书人。直夸他聪明。

这位读书人听到了傻瓜的表扬之后,非常谦逊地说:“吾非智者,无非见者多矣。”意思就是说:我并不聪明,只是我见的事情比较多罢了。

后来,傻瓜按照这位读书人的方法,把竹竿都折断了,结果折断了的竹竿一根也没有卖出去,只能拿回家当柴火烧了。

故事中的读书人,自己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其实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同样,我们也是读书人,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可能会是一个书呆子呢?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很多青少年朋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依赖的习惯,使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的欠缺,叫他们洗碗,碗就给摔了,叫他们打壶开水,开水壶就给弄爆了,还烫伤了自己的手,但是叫他们背诵英语单词或者文言文或诗歌,他们却能够背得滚瓜烂熟。然而叫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却怎么也行不通。这些迹象其实就是书呆子的表现,这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必须改变自己这种死读书的习惯,而要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检验,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知识,长到真见解。

张岱年先生学习捷径的第二条就是:知与行的统一。在《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中他这么写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讲“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唯心论是错误的,但“知行合一”还是正确的。的确如此,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如果有知识不知道如何运用道实际的生活中,那么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但没有一点益处,有时还可能有害。

要想正确地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就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我国医学的宝典《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就是因为将自己的知识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才写出这一举世闻名的医学名著的。

李时珍是生长在我国的明朝时期,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大夫,那时的山里人因劳动特别辛苦,腰肌劳损是种常见病,所以,父亲常常给这类病人泡制用白花蛇做主料的药酒。

李时珍当时特别好奇:为什么白花蛇会有这么大的功效呢?李时珍很虚心地向很多医生请教了这个问题,但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他决定到深山里去,亲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说:“白花蛇生活在深山里面,而且剧毒无比,万一有个闪失,就会把性命丢掉!”但李时珍并没有被困难给吓住,他一心想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医学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

李时珍终于向深山进发了。经打听,李时珍来到了龙峰山,这里是白花蛇的理想栖息地,他在山路上足足等了两天,才等到一个捕蛇人路过。

捕蛇人告诉李时珍说:“我家世代都是捕蛇为生,但是没有一个能得善终,都是给蛇咬死的,特别是白花蛇,毒性特别大!”

听了捕蛇人的说法之后,李时珍并不感到害怕,而是告诉那位捕蛇人,为了减少天下人的病痛折磨,就是死于毒蛇之口,他也在所不惜。捕蛇人被李时珍这种不畏艰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终于点头同意带他去找白花蛇了。

路上,李时珍向捕蛇人请教了许多关于白花蛇的问题,例如生活习性、特征和毒性等。捕蛇人见李时珍确实好学,就倾囊而授,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非常详细地讲给他听。虽然如此,但李时珍并不满足,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亲眼看看白花蛇。

两人在山里耐心地寻找着,一连好几天,他们连白花蛇的影子都没看到。捕蛇人泄气了,但李时珍毫不气馁,他有个坚定的念头,不亲眼看见白花蛇,决不出这座山。这一天,李时珍和捕蛇人又在龙峰山山腰间搜寻白花蛇。眼看着山顶云层聚拢,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于是捕蛇人便催促李时珍,赶紧往回走。

捕蛇人走在前面,李时珍在后面跟着,两人正匆匆忙忙地赶路,突然李时珍“哎哟”叫了一声。捕蛇人回头一看,不由地大吃了一惊。原来有一条白花蛇缠住了李时珍的左腿,蛇头正被踩在脚底下!

捕蛇人赶紧来到李时珍身旁,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条白花蛇给抓进蛇笼里。捕蛇人对李时珍说:“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头上,今天你就没命了!”

这次深山之行,李时珍不但亲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栖息环境,而且还亲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连走访了好几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关白花蛇的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就是这样,凭着勇于实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可见,任何伟大的知识都是从实践当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则很可能会是错误的知识而贻害我们的一生。张岱年先生就曾说:研究学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最后更要以实践加以检验。自然科学以实验室的实验为依据,社会科学的实验则复杂得多。

青少年朋友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想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就不应当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满足,而应当走向社会,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生活中验证我们在书本上所学得的知识,一边读书一边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负责的执行能力。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和借口告别,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不能让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要通过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把问题变成机会,成为迅速通往成功的“推进器”。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是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受欢迎、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不会用借口安慰自己。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任何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更好、更新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适当与否之别,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你就会事半功倍,启机会的大门。
  •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学会轻松做人,懂得快乐生活。做人是一门学问,轻松做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生活是一大难题,快乐生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做人难,做人累,学会轻松做人,做最好的自己;生活烦,生活苦,再苦也要笑一笑,快乐每一天。
  • 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女人

    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女人

    本书以客观描述的形式,选编了国内外80位堪称世界上最会赚钱的财富女性。80位女性走的是80条不同的财富之路,用的是80种不同的赚钱之法,积累下来的也是80种不同的创富秘诀,但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有一个成功的财富人生。她们不仅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她们创富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人生的价值。希望女性朋友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财富人生。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包含有亲情故事、友情故事、情感故事、心灵鸡汤、哲理故事、成长故事等,囊括青少年成长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各个历程,从生活到学习,从内心到情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第三卷中法布尔以细心独到的观察,探究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等寄生性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进食方式、产卵方式等,语言平实优美、生动有趣,如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
  • 鱼干女的机甲生涯

    鱼干女的机甲生涯

    这是一个现代典型的鱼干女魂穿到未来,成为某军人世家的一员,从而没什么选择地成为一名普通机甲战士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逃妻不靠谱

    逃妻不靠谱

    他说:这一生,其实我己经爱了你三世,遇见你之前,丢失你之后,还有我们短暂的厮守!她回:一生三世?先生,你确定你的数学不是历史老师教的么?某男发现,这个失忆的女人还像从前一样抽风难搞!于是他直接将玫瑰塞进她的怀里,将她塞进他的车里,12个小时后,某女在他怀里醒来,看着浑身上下无一完好的皮肤,挥拳发誓:“门牌告诉我,我要废了那个教你两性知识的历史老师……!”
  • 神医废柴妃

    神医废柴妃

    慕容絮,天医世家继承者,遭遇背叛,魂穿地界,附身同名同姓少女身上。尼玛,此女是废柴?还懦弱自卑、受尽欺凌?没关系,有她强魂入住,看她如何逆转人生。界力?炼丹?乖乖,本小姐可是伟大继承者,这些小意思。废柴变天才,白痴变腹黑,一手炼丹,一手制毒,外有萌宠追随。契魔宠、拜名师、斗丹会,学院大陆遍地走,妖孽鬼帝紧追随。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宠溺温馨,文文一对一!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他,非是穿越男但他,是穿越男之后他是小地主,他是名将之兄长看他如何在门阀偏见,士族垄断的东汉末年渐长渐强没有王霸之气没有显赫之名只有严酷的冷兵器社会他不是一开始便是社会的中心又如何从“看客”变成主角的呢且看他如何书写这部悄然改变的史书。
  • 官夫贼妻

    官夫贼妻

    阴差阳错间,她,她将要嫁与他为妻……为了能退婚,她扮成男子接近他,守卫一方的父母官,一探虚实。却不想成了他的拍档,联手共破惊天大案。一个是官,夜晚却化作大盗劫富济贫。势要抓住这个扰乱治安的大盗。他,一个为贼,白日里是深闺中的贤淑小姐,最终是殊途陌路,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虚构,为了辖区的安定,请勿模仿
  • 噬血修罗

    噬血修罗

    百炼雷劫洗炼经脉,天劫业火重塑丹田,无法修炼的废柴少年,凭借百魂之力,历尽万劫洗练血脉,踏上另类的修炼之途。灭杀强悍妖兽,斩杀天元强者,在不断的杀伐中修炼。凝本源,通天地,修世界,破生死,结神格,融汇万千法则,修成至尊圣体,《噬血修罗》纵横诸天万界。
  • 公关办事有心计

    公关办事有心计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参考了众多有关公关办事的专业书籍,力求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通过简单、客观的表现方式将各种抽象的内容具 体化,真心希望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性内容,为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公关办事的方法与技巧,比如:注重形象,别让仪表丢分;好事多磨,心急难成大事;因势利导,找准方法者赢;因人而异,根据性格沟通;打造关系,发挥人脉作用;交际应酬,恰到好处最佳;选择环境,把握办事时机;远离禁忌,坚守办事原则。读者心中的疑惑,几乎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