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000000014

第14章 伦敦之谜

第三章4 伦敦之谜

十六岁的林徽因第一次见徐志摩的时候,对方高高瘦瘦的身材,戴着一副黑边的玳瑁眼镜,嘴角是温柔敦厚的微笑,她差点儿脱口叫“叔叔”。事实上,那一年他24岁,只比她大八岁,但是他却已经是一个3岁男孩的爹爹,看起来老成不少。

每天下午4点,是林家的下午茶时间。这是英国式的生活方式,也是林家祖上的习俗。英国人嗜茶,有300年历史,英文里茶叶的发音,在19世纪中叶即按其故乡福建语发音叫做tea。林家的下午茶,是完全英国式的,茶壶却是传统的中国帽筒式,壶上加一棉套,用来保温,棉套做成穿长裙少女的样式。

林长民聚会的时候,林徽因和小时候一样,再次担任了女主人的职责。她给客人沏茶,准备点心,陪客人聊天,有时候,也会代父亲接送客人。

客人们在客厅高谈阔论的时候,林徽因轻盈的身影会不时出现,恰到好处地续上茶水,端来热气腾腾的点心,极少数时候,她会好奇地插上几句话。在这个男性的世界里,她不是主角,而是点缀,但是又是那么必不可少——特别是对于徐志摩来说。

徐志摩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什么开始,自己在林家,对女儿的关注远远超出了父亲。

是女儿那婀娜的身姿?如花的笑靥?那银铃般的声音?那纯真率性的谈吐?都是,又都不是,确切点说,也许是她那星子般的双眸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忧郁和寂寞吧。这忧郁和寂寞宛若春水的波纹,从女儿那灿烂的笑容里荡漾出来,转瞬即逝,别人看到的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徐志摩却懂得那忧郁的痕迹。

没有人比徐志摩更懂得忧郁的滋味。正如林徽因在别人眼中是春风得意的林家大小姐一样,徐志摩也是徐家唯一的少爷,金钱、地位、尊重,什么都不缺,他看起来是快活的、讨人喜欢的。

可是,真的什么都不缺吗?真的很快乐吗?

在求学路上,他并不是一个懒汉,他在美国麻省克拉克大学读过历史,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过经济,为追随罗素学习政治,他不远万里来到伦敦,罗素却已经离开;父亲要他学习金融,但他并不确定那就是自己的路。至于爱情,他的眼界越开阔,知识越丰富,他就越失望,诗人放声讴歌的、文豪不辍描绘的、哲学家反复论证的,期待中的那种石破天惊的爱情,他视之如生命,却一直在跟他捉迷藏。多么讽刺啊,他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了,但是却不曾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家里的那个妻——张幼仪,那是徐家的标准好儿媳,和徐志摩却毫无关系,从新婚到现在,7年了,他一直不曾正眼看过这个“乡下土包子”。

现在,因了林徽因,一切都要结束了。徐志摩第一次体验到了爱情。体验到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叫望眼欲穿,什么叫魂牵梦绕。徐志摩就像变了一个人,他神采奕奕而又坐立不安,以前最重视的功课、学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经常逃课,伦敦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找导师拉斯基要人,拉斯基给校方回了短简:“我倒是不时见他的,却与读书事无关。”

一向勤奋的好学生徐志摩现在的生活当中只有三件事情:一是去林家。如果他没有在林家,那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理发店里理发,准备去林家;二是在收取或者阅读林家父女的信件。

24岁的青年男子徐志摩热烈地爱上了16岁的少女林徽因。每天下午4点,他早早地来到林家,在聚会中目光紧紧地追随着林徽因,林徽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他看来都宛若天籁。他寻找着各种借口在林家磨磨蹭蹭,使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林家的客人,那样,林家的大小姐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送他一程。

多少个月色迷离的傍晚,他们在伦敦永不消逝的淡淡的雾气中穿行,他们最喜欢的去处是海德公园。整个伦敦的迷雾仿佛都是从海德公园生发出去的,这里的雾闪动着水色与橙黄的灯影,丝丝缕缕,烟一般从湖面升腾起来。它裹挟着淡淡的康乃馨的气味,宛若身旁少女的温馨。

因了这雾,周围的景色也都生动起来。

湖水在夜色中是看不清的,只能从清爽湿润的空气中去感受它,道旁蓬勃的菩提树和番红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温柔。菩提树的树冠撑起一面面硕大的伞,月光从伞盖中透露出来,斑斑点点抛洒在湖面上,湖水如同一张唱片,那些无声无字的歌飞扬出来。

对于那些漂洋过海,从大陆另一端来到这里的学子,这月光灯影下的湖畔,使海德公园更具一种别样的风情。那湖水的美,不止是油画般的异国情调,它的高贵和宁静又带有几分忧郁,犹如故国那淡远的箫声。

林徽因和徐志摩静静地在湖畔的石板路上漫步,远处尖顶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在他们身后幽远而苍凉地响起。那金属的声音是一种感召,总是让他们怀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那充满着爱又让人惆怅的所在。

他们走上海德公园长湖和九曲湖之间的一座小桥,这桥,是海德公园最精美的一座,在月光下迷离着一种舒心的氤氲。白衣白裙的金发少女三三两两,用长篙撑着小船从桥洞下穿过,也穿起一串青春烂漫的笑声。

徐志摩说:“我很想像英国姑娘一样,用篙撑起木船,穿过桥洞,在水中箭一样划行,可惜我试过几次,那些篙在我手里不听摆布,不是原地打转,就是没头没脑地往桥墩上撞。”

林徽因嫣然一笑,柔声说道:“那是她们熟悉了的缘故吧。还有,你可泄露了你的秘密——”林徽因转过头,狡黠地看着徐志摩。

徐志摩立即红了脸,顿住了脚步,紧张地说:“什么秘密?”他以为林徽因知道了他的心事。

“你的划水技术这么差,大家到湖中游览,可千万不要让你当船夫。”林徽因心无芥蒂地说。徐志摩提起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但是随即又有些失望。林徽因知道自己的心事吗?她会不会接受我的爱呢?

他们缓缓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海德公园的东北端。徽因指着那个有绅士风度的演讲人问:“你知道‘演说角’吗?”

志摩说:“海德公园的出名并不在于它的花木扶疏、湖水清幽,而在于它有着一个世界著名的‘演说角’。英格兰人有公道、宽容和尊重个人自由的性格特征,‘演说角’就是它的代表。这个民族最自豪的是两百多年没有打过内战,有许多冲突,都通过政治渠道去解决。中国如果也能这样尊重个人自由,那么国人的命运早就改变了。”

他们在一起就是这样,徐志摩说的多,他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政治理想,谈济慈、雪莱、拜伦和狄更斯……他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奇思妙想,林徽因大部分时候是忠实的听众,她饶有兴味地听他滔滔不绝,间或插上几句精妙的点评,推动着徐志摩更精彩的语句。这样的对话,对于说者和听者,都是精神的盛宴和享受。

终于有一天,徐志摩不再满足这样的精神交流了,不管她怎么想,不管她接受与否,他必须要对她坦白和倾诉,否则,他就要被巨大的激情冲垮了!

徐志摩颤抖着把那封炙热的信投进沙士顿小镇的邮筒,然后战战兢兢地等着回信。他等到的却是林长民的一封信:  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豪(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悮(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徐志摩一目十行地读完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父女二人没有决绝地拒绝他,斥责他,他们是懂他的。可是,她还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除了“惶恐”她还能怎样呢?也许是自己过于急躁了。

徐志摩的回信没有保存下来,以林长民第二天的回信推知,徐志摩暂时收起了灼热的情感。林长民第二天的回信是这样的:  得昨夕手书,循诵再三,感佩无已。感公精诚,佩公莹絜也。明日午餐,所约戚好,皆是可人,咸迟嘉宾,一沾文采,务乞惠临。虽云小聚,从此友谊当益加厚,亦人生一大福分,尚希珍重察之。敬复志摩足下。长民顿首十二月二日 这就是林长民、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我们看到一个为情所困的徐志摩,看一个光明磊落的林长民,而林徽因呢?16岁在今天看来是懵懂无知,在当时却正是适婚年龄,她对于徐志摩的熊熊爱火,除了“感悚”与“惶恐”,还有其他的回应吗?她爱徐志摩吗?徐志摩离婚,跟她有直接的关联吗?

由于确凿的史料有限,这些问题就像伦敦的迷雾一样,影影绰绰,看不真切。百年之后,世人甚至学者为此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林徽因爱徐志摩,并且要求徐志摩必须在发妻张幼仪和自己之间做一个选择,直接导致徐离婚;另一派认为林徽因当时还是一个懵懂的女学生,从小在父亲对母亲的冷遇中长大,所以对徐志摩有好感但谈不上爱,更不至于让徐志摩离婚。

是耶,非耶?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已经随着伦敦的轻雾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旁人的评说,随他去吧。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饮食本草大全

    饮食本草大全

    本套书是以中医中药、养生药膳、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为主要内容的丛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怀念的女孩儿

    我怀念的女孩儿

    走过青春,记忆中那个女孩,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 愁城纪

    愁城纪

    愁城纪由十个城市的爱情故事组成,分别发生在十个不同的背景下十个动人的故事。香港的离愁,北京的无奈,深圳的铭心刻骨或者济南的苍凉。这是一本关于空间和情感的小说集,不同的城市下空,上演着差不多的爱与恨。有的爱很茫然,有的爱很无奈,但是爱总是支撑希望的根本,那些纠缠的情节,在扑朔迷离的文字下,显得异常地动人,这本小说集,将带着我们穿越城市的界限,共同感受爱情的真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最美的散文

    中国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光彩亮丽的一笔。
  • 与你的梦想一起奔跑

    与你的梦想一起奔跑

    本书是一位投身酒店业的创业者的艰辛历程,他从大山中走出,卖过服装、承包过餐厅、开过酒店,而梦想又带领着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像猫一样生活,像狗一样工作

    像猫一样生活,像狗一样工作

    与人类接触最多的,能够帮助您成为人际关系达人,恐怕就是随处可见的猫猫狗狗了。有的人喜欢它们,最终实现职场上的成功。能让身处职场的你学到精妙的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实用的工作哲学,但是万物之中还有其他许多可爱的生灵。 本书将向您呈现猫咪身上特有的处世哲学和狗狗身上独有的工作哲学。有的人讨厌它们,人是万物之灵,不管怎样,它们身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
  • 老正是条狗

    老正是条狗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