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5节 应变力直接影响决策的实际效果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公西赤出使齐国,坐着壮马拉的车,穿着暖和的裘皮袍。我听说,君子周济困难而不襄助富有。”孔子说这话的背景是当时弟子冉有替公西赤的母亲求要粟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要求多给点,孔子改口说给她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了她八十斛粟米。
孔子之意是做事要讲究实际效果,周济穷人能够使人活命,襄助富有之家只能是锦上添花。这给管理者带来的启示是,采取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注重效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者具有极强的应变力。
罗斯福是胡佛1932年大选时的竞选对手。当时,还在总统职位上的胡佛信奉自由经济政策,全然不顾广大民众要求增加救济的强烈呼声,几次否决了在全国实行普遍救济的议案。不堪生活压力的退伍军人聚集到白宫前,要求政府发还拖欠的补助金,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胡佛竟然下令镇压,结果造成了五十多人伤亡。这个事件的发生彻底宣告了胡佛连任总统梦想的破灭。
而他的对手罗斯福却顺势而为,不仅体恤民情,而且顺应民意,并通过宣传新政思想给民众以新的生活希望。尽管胡佛称罗斯福为“格子裙上的变色龙”,但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胜利的桂冠戴在了罗斯福的头上。对事情的把握和应变能力的差异,决定了罗斯福和胡佛的最终结果的不同。
应变力往往体现在解决突发问题上。其价值使命是迅速解决问题。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遇到的问题只有两种,一种是预计到的情况,一种是临时情况,意外发生。对于前者,管理者既定的战略计划已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后者只能是临阵解决。后者的出现,正是体现管理者应变力的绝佳时机,具有应变力的管理者能够根据现实场景立即做出正确抉择。
罗斯福是一个应变力出众的总统,这使他具有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就任总统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迅速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出台《紧急银行法》,使银行业开始恢复营业;发表炉边谈话,使全国人民恢复生产信心;出台《农业调整法》,挽救了农业;与此同时,实行《紧急救济法》,确保每个人都有饭吃;成立了多种结构,解决了青年就业问题。
管理者的判断能力是获得应变力的基础。1931 年,哈默从苏联回到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总统换届选举。罗斯福是总统候选人之一。哈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判断,他认为最终会罗斯福取胜。哈默知道,罗斯福喜欢喝酒,他一旦竞选成功,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到那时,威士忌和啤酒的生产量将会十分惊人,市场上将需要大量的酒桶用以装酒。
这里面蕴藏着巨大商机。用来制作酒桶的木材非一般木材,而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白橡木。哈默在苏联生活多年,他知道苏联盛产白橡木,于是立即返回苏联去订购白橡木板。他将这些木材运到美国,在新泽西州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加工厂,取名哈默酒桶厂。这个酒桶厂开业的时候,“禁酒令”尚未解除,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然而,当哈默的酒桶生产线日趋成熟的时候,新任总统罗斯福下令解除了禁酒令。酒桶的需求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哈默成为罗斯福新政的最大受益人。
面对临时出现的情况,管理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还需要以专业经验为基础。专业经验是组织最为珍贵的财富。2009年NBA西部决赛,对阵双方是湖人队和掘金队。湖人队是上年全联盟亚军,西部联盟的冠军,有着丰富的决赛经验。在应对场面上的突发情况时,湖人队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应对策略,而不至于慌乱阵脚。最终湖人获得胜利。由此可见管理者专业经验的重要性。
注重决策的实际效果,落实在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凡事以创造利润出发。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赢利是整个社会繁荣不可或缺的义务和责任。假如干不能赢利的工作,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干,也没有必要干,因为干了也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可见,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企业赚取最大的利润。
杜邦集团创始人享利?杜邦宣称:“企业利润高于一切。”所有杜邦家族的男性成员假如在杜邦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被认定为无法为促进公司创造效益提供支持,就会被要求退出企业。在享利?杜邦眼里,只有家族服务于企业,决不让企业服务于家族。不能为组织创造利润,那就是组织的累赘,是公司的冗员,为了公司发展的需要,这部分人必须被清理出去。
创造利润对于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样重要的,都是必须秉承的首要发展原则。企业的本质就是盈利,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这是因为,无论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是自身的发展需要,都必须依赖于企业获得利润。因此,管理者把创造利润放在首位是使管理决策极其注重实际效果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