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900000004

第4章 成长(3)

来到阁楼上,觉得好大呀,因为这是整个楼(三个单元)共有的大通仓阁楼,可不像人们电影里见到的欧洲式的阁楼。这阁楼没有一个窗户,只有阁楼尽头房顶上掉了几块瓦,微弱的光线从那里照射进来,才使得阁楼不至于一团漆黑。我在昏暗中慢慢摸索着前进,只记得脚底下乱七八糟的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东西,估计是当年盖楼施工时没有清理的杂物,因此走得很慢,阿佑和小哥一眨眼的工夫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我借着那点儿微光四下寻找,当时主要是好奇,就想看看鸟窝是什么样的,找了一会儿就想到,鸟窝里如果有雏鸟,一定会首先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而且在昏暗中也根本不可能靠眼睛能够找到,所以应该寻找的是声音。找了半天,一个鸟窝也没有听见,更没有看见,倒是一直担心着怎么下阁楼,会不会家里人不知情,把我们摆好的椅子登梯给搬走。边走边想明白了:其实即使有鸟窝,也早被他们两个“先遣队”给解决了。下了阁楼后,我问阿佑是否找到了鸟窝,他说找到了一个,里边就有两只雏鸟,没有毛,粉红色的,还张着嘴直叫唤。

上阁楼是我平生经历的第一次“探险”,虽然我只见到了昏暗的阁楼,根本没有见到鸟窝,更没有见到雏鸟,却似乎看见了嗷嗷待哺、粉红色皮肤、张着小嘴叽叽喳喳叫唤的两只雏鸟被扼杀在摇篮里的情景,这情景总是出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四十八年过去了,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个昏暗、凌乱、积满了尘土的阁楼,还有那两只未曾谋面的雏鸟。

绿色“甲壳虫”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从开始建校直到“文革”开始,整整十三年中,全校只有一辆绿颜色的大轿车,好像是匈牙利制造的,所以外形和如今见到的大轿车根本不一样,就像个绿色“甲壳虫”,从颜色到外观都是欧式老掉牙了那种,如果现在还保留着,肯定可以当古董了,估计在1953年建校前,这辆绿轿车已经“人到中年”了。那十三年中,学校领导积极贯彻中央的知识分子政策,学校里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是从国外留学归国的教授)和领导几乎每年都可以携带家眷有一次长途或短途的旅游,每次学校组织旅游,必然是这辆绿轿车充当马前卒,开车的司机姓曹,大人们都叫他曹司机。

曹司机戴了副眼镜,现在看来,从眼睛被放大的程度来看,估计是严重的散光,而且一年四季都带着一顶蓝布帽子。无论是短途的香山、颐和园、十三陵、每年春节人民大会堂的联欢晚会、“十一”国庆节夜晚观礼台上看礼花,还是天津的两日游,曹司机总是这副模样。

1959年,我小学二年级那年的秋天,学校组织校领导和教授们去天津两日游,曹司机开着他的“老爷车”居然就把这些人给拉到了天津转了两天。我们把随身行李放进一个欧式的大宾馆里之后,曹司机就拉着我们来到天津港的海湾,这是旅游的项目之一——乘轮船。这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平静的海面上微微荡漾着涟漪,我们的轮船行驶在万顷碧波之上。在轮船上的我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多年来,自认为自己从不晕船,可是乘了飞机晕机,才知道那年在天津没有晕船,主要是没有碰到风浪,自己才没有晕船的感觉。轮船只在海湾里转了一大圈就回码头了,大人和孩子们都觉得没有尽兴,尽管海湾大得一望无际,但还是很遗憾,因为都想领略一下真正的海洋是个什么样的。

离开码头后又去了什么地方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在回宾馆的路上天已经全黑了,快到宾馆时,在路灯的灯光下,看见正在急驰的绿色“甲壳虫”前方出现了一个大树枝(也许是没有人修剪树枝的原因),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一个大树枝子从没有关起来的车窗猛烈地扫到了我的脸上,只觉得右眼剧烈地痛起来,赶紧用小手捂住眼睛,但是已经晚了。我捂着右眼,下了车,让大人扶着进了宾馆,宾馆的大厅就像电影里看到的,楼梯在正中央,而且非常宽,我懵懵懂懂地被人扶上了楼,躺在宽大的、上去就像掉进坑里一样的、名符其实的弹簧床上,晚饭也没有吃,昏昏欲睡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睁开眼又和大家一起行动了。

大约在我二十几岁左右,有人问我:“你的右眼怎么眼白上有一块黑?”我照了镜子,果然右眼珠的外侧眼白上有一块黑斑,这时我突然想到是八岁那年在天津的一次险情,好险哪,只是眼内出血,血斑这么多年了还没有被吸收,不过刚才我准备写这篇文章之前,特地照了照镜子,血斑已经全消失了,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

“文革”开始后,这些领导都成了“走资派”,高级知识分子都成了“臭老九”,而且他们几乎没有一个能逃过这一劫难,自然这辆“老爷车”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可是曹司机多才多艺,他不但会做衣服,还很会做西餐,就被安排到了职工食堂做西餐。当时虽然是造反派的天下,但是职工食堂的伙食搞得红红火火,不但荤素搭配合理、花样经常翻新、价廉物美,而且在宽敞、明亮的大食堂里还设有小吃部,曹司机就负责在小吃部摊上卖小菜。我最爱吃沙拉,所以其他的菜我都不记得有什么了。

“文革”第三年,父母随学校迁到了山东,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了曹司机的消息,直到父母回到北京重新定居和他家住在同一个筒子楼,才知道曹司机已经过世。那辆“老爷车”好像在旧车库里还见过,后来索性连车库都荡然无存了,绿色“甲壳虫”从此就在这个地球上彻底消失了,这不仅给一个历史时代划上了句号,也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一堂课

初一下学期的一堂语文课是一堂鉴定课,女老师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在我们中学教书几个月后,她的转正期到了,这堂课就是学校对她的鉴定。快上课时,高中、初中的正副语文教研组长共四个人和学校教导主任陆续从教室的后门进了教室,坐在后排准备好的椅子上,教室里比平时显得严肃多了,同学们立刻不再窃窃私语或作其他动作,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双手背在背后,一个个腰挺得笔直等待上课。

上课铃响了,女老师从前门镇定地走进了教室,全班同学在班长的口令下起立并坐下,她安之若素让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我们讲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课文题目是《生命的意义》。”接着,她就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朗诵课文:

“保尔不知不觉地走到松林跟前了,他在叉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监狱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利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个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咽了气。他在从前竖立绞架的那个地方默默地沉思了一会,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普遍了峡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有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他的同志们就在这地方英勇地牺牲了,他们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读完了之后,女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要在课文的上半部有这样一大段景物的描写?”下边鸦雀无声,五秒钟的宁静足以让人感到窒息,越是没有人回答,课堂的气氛就越是紧张,渐渐地笼罩了整个教室。我是数学课上的活跃分子,几乎没有一节数学课我不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语文课我几乎从来就没有举手回答过问题,自然也就没有立刻举手回答,但是这次课堂紧张的气氛、老师的尴尬局面、教室后面有五元“大将”在“督阵”,我觉得不能不站出来帮助老师解围了。正在老师不知所措之际,我迅速地举起了右手,站起来响亮地回答:“作者是在用景物的描写来衬托自己对牺牲的战友们悼念的沉痛心情。”看得出来,老师马上松了口气。短暂的停顿之后,又开始滔滔不绝地继续讲课……

从这堂课后,不但这个语文老师在以后的语文课上经常提问我,而且高中的语文教研组长每次见到我都笑着对我点点头,我开始没认出他,后来才想起在我们班听课的就有他。

当时给老师“送及时雨”的那一堂鉴定课上,那紧张的片刻以及我回答问题的内容一字不落都地记得极为清晰,然而课文中的那段独白,不但能倒背如流,而且“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这八个大字,就像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敲击着我,提醒着我。无论我身处顺境还是遭遇逆境,无论是在人生的风光时刻还是低谷阶段,甚至在蹉跎岁月中,我都没有忘记这八个字。

当然,很多人总是提倡“中庸”,提倡“平常心”,我并不反对,有道理,但是我从来就坚持一个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老师想做到称职的“半桶水”,必须有“一桶水”的储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战士也不会是好战士;如果目标就是“中庸”,结果只能是“平庸”;坚持努力也许仍没有希望,但放弃了就只有绝望。

我心里也有自己的座右铭:虚度是背叛自己,无为将愧对人生。

颐和园情话

一想到颐和园是我的伊甸园,是我从小到现在一共去了至少三十多次的公园,千言万语道不尽心中多少美好的回忆,多少欢乐的时光轻轻拨动着心弦。我的心颤抖了,徘徊了,苦思冥想了半个钟头,终于想到了这个题目。

我和全家第一次游览颐和园是1958年夏天,而最后一次去颐和园是2008年秋天,整整半个世纪的光阴,回首这50年的变迁,在我眼前出现了无数画面。

1958年我七岁第一次在父母的带领下,全家六人一起游玩了颐和园。印象最深的是全家走在长廊里,父亲用手指点着,逐一给我们讲着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父亲当时仰着头的面孔和神态至今历历在目。

以后的几年中,颐和园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售票处对面多设了一个零售小卖部。

从1961年起,也许是因为困难时期的缘故,北京取消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这年的“十一”改为由在京各大机关单位组织颐和园游园会来庆祝国庆,我父亲的单位也参加了。“十一”那天我们乘着大轿车来到颐和园东宫门外,距离大红牌楼还有一里多地就停下了,因为车太多,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节日的游园会实在热闹非凡,到处彩旗飘扬,人头攒动,一片歌舞升平,那些苍劲的古树显得格外挺拔茁壮。人流涌动,有时水泄不通,但是见到古树,人们都很自觉地绕行,没有人和古树较劲。

1962年的国庆没有组织游园会,而是在颐和园内组织了少年儿童跳皮筋集体表演,我们小学也参加了,不过不是表演而是观摩。进入园内,来到指定地点,同学们就解散自由活动了。只记得有的学校由几个男孩儿将长皮筋撑成三角形、四方形和六边形,脸上画着淡妆、身着节日盛装的小姑娘们,在各种不同形状的皮筋中间,由音乐伴奏,拍着小手,边跳边唱,长皮筋随着小姑娘们穿着短裙的细长腿,一上一下弹跳,真让人羡慕。

1965年我上初二时,班主任老师带我们全班来到颐和园的石舫饭庄参加劳动服务。干什么的都有,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和几个女生一起搬盘子,就是将洗好的盘子搬运到后厨大屋里。正好大屋里有人做面食,就是那次我才知道了花卷是如何拧成的。第一次搬盘子没有经验,一下搬了十几个,盘子太多重心不稳,没走几步,一摞盘子就倒了一半,哗啦一声响过,盘子的碎片撒了一地。我当时别提多尴尬了,因为不好意思想笑,但又闯了祸直想哭,真是哭笑不得。这是我一生中干的第一件蠢事,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每次只搬五个盘子,以后就再也没有摔过盘子。劳动了两个星期就回学校上课了。这14天让我将颐和园又一次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身心,连续14天从东宫门到石舫饭庄,就等于连续逛了十四天颐和园,熟悉颐和园就像熟悉自己的母校一样,它也成了我生活经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革”期间,我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去颐和园游泳区游泳,关于这个游泳区,我至今还能回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单位的同事及家属们在一起游泳的情景。由于小孩子暑假整天可以泡在游泳池里,所以水性都不错,来到颐和园的游泳区,顶多不太适应湖水的波浪,而大人们连游泳池都很少进,遇到湖水的水浪拍打起来都很害怕,这时的大人们大都丧失了平日的威严,显得缩手缩脚,唯唯喏喏,也只有这种时候,在大自然面前,才能看到人本性的怯懦。

1967年夏天,毛主席畅游长江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中学也组织了一次集体横渡昆明湖,起点是十七孔桥旁边的龙王庙,终点是万寿山佛香阁下的白云殿。可是我很不自信,因为湖中心的水深不可测,后来又一想,有那么多人,到了危难的时候会有人救的,我壮着胆子也报名参加了。结果上岸后才觉得简直是小菜一碟,只要慢慢游、不着急、不紧张,跟着大部队不知不觉就到终点了。

十七岁时我就离开北京去插队了,当时的我以为十七年就是过去了大半辈子,儿时的岁月是多么的漫长。在外地辗转了十年,回到北京后,离现在三十三年的时间里,我又去过颐和园十几次,开始的十几年变化还不太大,只是最让人迷恋的后湖不见了,曾经绿茵遮蔽、湖水幽静得让人留连忘返的后湖,变成了热闹的苏州街,据说是恢复重建而不是改建。接着东湖的游泳区被取消了,从此横渡昆明湖就成了无稽之谈,因为湖里已经禁止游泳。来到石舫的游客也被禁止登船参观,若大的石舫饭庄早已彻底销声匿迹,面目皆非,除了一个百十来平米的快餐厅以外,其他地方重新盖起了几爿礼品店。再后来沿湖边长出了比从前扩大了好几倍面积的荷花,昆明湖转眼间变成了荷花盛开的荷塘,在岸边青青杨柳的陪衬下,不由得使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

同类推荐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热门推荐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主角设定:穿越前为矿大篮球队皇牌球员,自幼练习太极拳,剑,枪。后经过锻炼,基本与与魏延,张辽同级,略逊于巅峰关羽,张飞,赵云;高于马岱,文聘。大局观比较擅长,但不至于算无遗策,更多是有神来之笔,奇思妙想。文采:身为穿越者,语文不太差。本文适度YY,不太过火。自己争霸雄心万丈太累,当诸葛亮劳心劳力也太累。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个儒将,没事就喝喝酒,写写诗。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阴,迟早叫你喝我的洗脚水。曹操:“原来如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关羽:“有你在,我岂敢称武圣!”张飞:“好酒量!”刘备:“我一生识人无数,却看不透你,幸好我们不是敌人。”孙权:“没想到我江东是败在你的手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如花美眷

    重生之如花美眷

    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他,连中三元经世之才,然却是她苏慕云的杀身仇人;枉死之时,她指天发誓若有来生,定叫这些害她之人生不如死,血债血偿!而老天,果然有眼。再睁眼,竟然得以重生!…他,貌如神祇,世间之人事无不在他的算计之中。这一世,他却为了她--苏慕云,将天下当成了手中的棋子…*****重生后片段一******“苏慕云,你不得好死。”男人腥红的眼,恨不得在她身上盯出个洞。“是吗?”苏慕云看着眼前的男子,冷冷一笑,“可惜,你看不到。”*****重生后片段二******“慕云,你听我说,不是这样的,你…”“你去跟我母亲说,跟苏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命说吧,告诉他们,你做了什么。”“不…,我不想死,我不想死…”然不任女人如何挣扎,最终等待她的仍是那泛着寒凉,森冷的刀光。*****重生后片段三******“为什么要帮我?”苏慕云屏了声息看着眼前的男子,因着男子身上的凛冽之气太重,她不敢靠前,三步之外便止了步子。男子独饮独酌,如瀑的青丝凌乱地洒于身后,一双极好看的眉,眼角微微向上扬起,勾人心弦。狭长的凤目牢牢盯着亭下的水面,若有所思。“你不知道?”苏慕云摇头。男子忽的便绽唇一笑,如春晓之花。“因为你将会是我的妃。”*娘子完结文*《嫡女恶妾》《二品嫡女》《高门奴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花开花落两不弃

    花开花落两不弃

    (完结文!)“当年,我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唉!”她摇头叹息,无耻中!终于惹某爷发飙了,邪佞警告:“女人,敢再和别的男人说话试试看?”她讪然一笑,回道:“爷,我不敢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九霄诸天,以无上法力建立九幽血狱,少年叶东因一滴从天而降的鲜血,不但得到旷世功法,更是获得了开启血狱之能,成为血狱之主,从此之后,带领血狱亿万囚徒,踏上一条逆天之路!
  • 重生之妆点美丽

    重生之妆点美丽

    苏伊水前世老公出轨,被老公的新欢所杀害。重生回到十八岁的年华。前世所犯下的错误决不能再犯,人生要好好的弥补一下。斗渣男败小三争权益自是份内之事。前男友一脸的巴结贴到了她的身旁,她面色阴冷狠狠的一巴掌掴在了他的脸上;前小三满脸的谄媚凑到了她的身边,她冷冷的一笑,伸手抓过一瓶卸妆油泼到了前小三的脸上。在妹妹苏依柔的影响和鼓励下,她搭乘时尚快车,开创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雪莱.以其独特的化妆品配方,显著的效果,产品的多样性很快步入了市场的主流行列。时尚女人我最大护肤美容不在话下。妆点美丽的首选是什么,是雪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