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00000050

第50章 世界科学的巨人依撒克牛顿

第49章 世界科学的巨人依撒克·牛顿

依撒克·牛顿(1642~1727),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物理学、光学、热学、天文

学、数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荫庇恩师解读科学

依撒克·牛顿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林肯郡格兰汉镇附近沃尔斯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里

。牛顿的父亲在儿子出生前2个月就因病去世了。牛顿2岁时,母亲改嫁,他由外祖母艾斯库

和舅舅詹姆斯抚养长大。

在小学读书时,牛顿擅长数学,其它功课成绩一般,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牛顿12岁时就进

了格兰汉镇格兰瑟姆文科中学。在他14岁时,他的继父不幸去世,牛顿只得辍学。但他并没

有放下书本,他利用一切机会吸收知识。

在当时格兰汉镇中学的校长享利?斯托克斯的资助下

牛顿重返校园,并在那里读了3年书。他各方面的才华开始显露出来

。

1661年6月,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考入了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牛顿在大学期间,

如饥似渴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63年,亨利?卢卡斯在三一学院开设了一门自然科学讲座,第一个任教的是伊萨克?巴罗

。巴罗博学多才,曾担任过希腊文、哲学和数学教授,后被任命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牛顿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非凡的理解分析能力引起了巴罗的重视。巴罗不但给牛顿传播

知识,也把他引向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和数学领域。巴罗极力向校方推荐牛顿,为他

创造教学

科研的有利环境。1664年,牛顿还没毕业,巴罗经过严格的考试把他选为自己的助手。1665

年,牛顿大学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这时欧洲发生毁灭性的鼠疫,学校停课,牛顿不得不

离开学校,回到故乡居住两年。

1667年复活节,牛顿返回剑桥大学。那年秋天,他被选为“选修课研究员”,当了大学教师

。一年以后,牛顿又被任命为“主修课研究员”,被授予硕士头衔。1669年,他的恩师推荐

他当剑桥大学数学教授。牛顿在剑桥大学从事了3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并取得了巨

大成就。他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都留下了探索创新的足迹。

伟大成就科学瑰宝

在牛顿的科学发明中,成就卓越的是光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

牛顿在僻居故乡期间,曾磨制三棱镜用它来研究日光的作用。

1666年初,牛顿布置了一间暗室,经过反复实践,牛顿证实:白色光线之所以能散射成彩色

光谱,决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由于

它本身就是由折射率不同的各种彩色光线混合而成的。各种光线混合在一起,超过星际之间

和大气而呈现白光。白光可以说是不同色的各种微粒的合成体,棱镜把他们各自分开了。折

射是由于从玻璃的粒子所发出的力作用于光的粒子上所至。这些力对不同颜色的微粒所起的

作用也不同,对紫色的力量大,其次是蓝色,对红色的力最小。在光离开棱镜以后,各种颜

色的微粒就会沿着不同的路线折射而互相分开,形成彩色光谱。雨后产生七色彩虹,也是同

样原理。牛顿的反复实验和论证,为后来的科学家创立光谱学开辟了道路。

在对光线折射的研究过程中,牛顿还认为,望远镜里出现的妨碍视线的各种色彩,正是由于

色光线透过透镜时产生的。他为了进一步探索折射原理,精心设计和制作了反射望远镜。这

架望远镜可以放大40倍。它的清晰程度,大大超过了同样大小的折射望远镜。1671年,牛顿

做了一架更大的反射望远镜,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架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牛顿被提名为皇家学会的候补委员,1672年1

月,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与此同时牛顿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白色光的组成》,总结了他在

光学方面的实验和理论,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此后,牛顿继续从事光的现象和本质的研究,进行了许多光学实验。如牛顿在实验中首次发

现的“牛顿圈,”亦称“牛顿环”。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在加工光学元件

时,广泛用于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牛顿在僻居故乡期间,十分注意研究解析几何。

牛顿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了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如自由落体或上抛物体时速度的变量问题,建立了微积

分的计算方法。

与此同时,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茨,也从不同的概念出发,独立地进行了对微积分的研究,

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和计算法则。他们都成为微积分的创始人。微积分的产生是数学发展中的

重要里程碑。它的创立和广泛的应用,对其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现象,牛顿总是细心观察,反复思考,深入研究。1666年,牛顿回乡避

鼠疫时,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引发了他开始思考天体行星的问题。

当时,很多科学家也在研究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天体行星的运动等问题,并取得了一些

成就。牛顿最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证明。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他指出,正是由于万有引力,月球不会飞离

地球,地球或其他行星也不会飞离太阳,它们都以一定的速度在作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运动

,引力成了这一运动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这一定律,科学家们准确

地测量出地球的形状,解释了慧星运动规律,发现了海王星等。

牛顿的万有定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哈雷的劝说与帮助下,牛顿将《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一书出版。这本书是牛顿的科学巨著,该书的出版轰动了整个世界。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的内容,包括了牛顿的哲学思想、物体运

动理论和关于万有引力理论的讨论。

在《原理》中,他阐述了动力学

原理,并给“质量”和“力”等物理概念下了科学定义。牛顿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了运动

三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三条运动基本定律和一条万有

引力定律,创立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从而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运动

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体系之中,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史上实现

了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献身科学沉迷宗教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天赋当然重要,但勤奋绝不

可缺。他一天通常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接连几个

星期一直都在化学实验里,不分昼夜,炉火不熄。

牛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后世的人们十分饮佩。据最近研究考证,牛顿曾在无数次的科学实

验过程中,经常品尝铅、汞、锑等金属。他的实验笔记里。有108页记载着亲口尝过各种

质的味道。研究人员将保存了200年的四束牛顿的头发进行化验分析,从中找到了过量的铅

、汞、锑。他在晚年一直受到慢性金属中毒的困扰。为了科学研究,牛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牛顿从45岁起就终止了他的科学生涯。1696年,牛顿离开了剑桥大学迁居伦敦。因为他在科

学上的成就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便受资产阶级的重用,从此和官场拉上关系,

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升任厂长,年俸二千英镑,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称号,并被

推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牛顿已由一个自然科学家变成了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

晚年时期,牛顿的思想陷入了神学和炼金术的幻想之中,日益沉醉于宗教意识,写下了几十

万字的笔记和文章。

1727年3月20日,这颗科学界的巨星陨落了,亨年85岁。

牛顿以其前半生的伟大成就塑造了一位科学巨人的光辉形象。

同类推荐
  • 我是赵子龙

    我是赵子龙

    老天爷呀!你玩我哦!这里是三国也!动不动就会死人的也!而且,你居然让我做赵云!NO!开什么玩笑嘛!怎么办!要我拿着枪去戳人,我宁愿拿着笔去戳卷子!至少卷子不会反过来戳我,不是吗?
  • 抗日之无敌强兵

    抗日之无敌强兵

    现代特种兵孙卫国魂穿抗日战场,打鬼子灭汉奸,成就无敌强兵。“我们手中有枪,腰中有剑,何以让区区三岛倭奴亡我中华。宁碎头颅,还我山河!”——孙卫国。
  • 玩明

    玩明

    神秘油田的发现,阴差阳错穿越回了明初战场,步入官场的黑暗,改变了古代历史,带给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措手杀死燕王朱棣。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历史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热门推荐
  •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是卡耐基最早的作品之一。它出版后,在人类出版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10年之内就发行了2000多万册,并且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它促使人们努力向前,想自我挑战,激发了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不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如果能按照本书介绍的技巧去做,都能获得非常大的效果。
  • 妖后苏妲己

    妖后苏妲己

    我,苏小梨居然被一只老鼠吓死,醒来居然沾染了老鼠气息,变成了一只宠物狐狸,真是欲哭无泪,虾米?连哭的力气都米,她居然是……传闻中的狐狸精苏妲己,哦~,卖糕的,有米有天理!
  • 阒城

    阒城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十尾龟

    十尾龟

    《十尾龟》四十回,书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魅魉生活:土财主、洋买办、暴发户、留学生、商号老板、军政官吏、掮客、帮闲、婊子、骗子、小姐、姨太太……把这许多人投入到乌烟瘴气的旋涡里,揭示了当年由封闭步入开放初期种种社会现象,颇有认识价值。
  • 【完结】妃亲不可:皇帝认栽了

    【完结】妃亲不可:皇帝认栽了

    新坑推荐:《江山为聘:杠上腹黑王爷》(本文的姐妹篇哦,记得收藏+推荐)http://m.pgsk.com/a/311868/_下水道也能玩儿穿越?!睁开眼,七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还是女扮男装!面对被欺负的瞎眼母亲,她小鸡护母鸡,勇斗恶大娘,可惜还未分出胜负就被扔到敌国去了。十三岁,好不容易回到南蜀,瞎眼母亲早已含恨而终,她发誓为母报仇。十九岁,喜欢的男人娶了皇后又有了妃,她该功成身退了吧?可惜又被发现女儿身,现在是跑也跑不掉了!◇◆◇◆他是天命所归的帝王,也注定要历经百般磨难。出生时晚了那么一个时辰,大皇子之位与他擦身而过。七岁时母妃以巫蛊之祸为名被陷害,从此打入冷宫。九岁时更被送去敌国做质子,受尽百般屈辱。十五岁好不容易回国,又是孤身难战满朝文武。患难见真情,无论处境多么困难,他的身边始终跟着一个他。二十一岁登上帝位,娇妻美娘常作伴,而他最大的功臣却要离开。他不许!偶然发现,他逃得如此之快竟然只因他是女儿身!欺君之罪尚不得恕,更何况还骗了他十三年,那就罚你终身侍奉朕!◇◆◇◆片段一:七岁的他抡直了手臂,用力地给面前九岁的他一巴掌,然后满脸不屑地说道:“没出息!”九岁的他用力握紧拳头,然后狠狠地还了一拳,最后厉声一喝:“我是未来的皇帝!”“有出息,冲你这句话,我跟你混啦!”一手捂着发疼的肚子,七岁的他一边乐颠颠地跟了上去。片段二:“现在,你已经实现你的抱负了,我也该走了!”鳞光铠甲闪烁着耀眼的光。“你要去投奔他?”他用力握紧手中的酒杯,装作漫不经心的说道。“不是!”“那你帮我攻下西御,我就放你走!”他仰头饮尽杯中酒。“好!”【PS】推荐朋友写的好看仙侠文:邪魅师叔:娘子,别跑!http://m.pgsk.com/a/318523/好看宝宝文:糯米宝宝:Q上总裁爹地http://m.pgsk.com/a/321505/#@#【云锦的QQ群:146070080,欢迎各位亲的加入。】
  •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滋养无数的心灵。如是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那么本书一定会给您帮助:一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组织里常常留不住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人在执行中打折扣,与你的指令背道而驰。自己常为自身的现状和条件而担忧。……阅读本书,将让你得到一些启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让你受益非浅。
  •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脑筋急转弯不仅是调节心情、放松心情的游戏,更是帮助孩子们打破思维定式,发挥超常能力的头脑训练。让孩子们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
  • 穿越网王之叶飘零

    穿越网王之叶飘零

    手术室外,她看着玻璃门外的老人,老人的脸上老泪纵横,口中似乎还在说着什么,依稀间,她听到那是在叫着她的名子,她的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而她知道,今天,她会失去自己的。。。佛像前,老人重重的磕着头,如果有来世。我希望她可以有着多众多爱她的人,希望可以有疼她的家人,或许她的生命中仍然是有着未知的苦难,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坚持的走下去。音飘零虐心,叶飘零虐身虐心,慎入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