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0000000016

第16章 诚交天下,英才影从(3)

另外,他还经常与吴延栋、何桂珍等人讨论理学,向邵懿辰请教今文经学。

这些朋友,在京城都颇有名气。同他们的交往不仅增长了学识,也大大提高了曾国藩在京城的个人声望。他在家书中称自己“昔在京颇著清望”。这也是他在京城迅速发迹的原因。

曾国藩在交新友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联络旧时志向相投的朋友。这一时期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上比较相近的人主要有:刘蓉、郭嵩焘、江忠源、欧阳兆熊、罗泽南。

刘蓉,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曾国藩在赴京科考途中在长沙认识了“少有志节”的刘蓉,又通过刘蓉认识了正在长沙参加乡试的郭嵩焘,于是三人“欣然联欢为昆弟交”。

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举人。在北京,经由郭嵩焘的引见,与曾国藩相识。交谈过后,江忠源告辞,曾国藩对郭嵩焘说:“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当时承平日久,众人都十分惊疑。刘蓉称赞江忠源,“交友有信,与士卒同甘苦,临阵常居人先,死生患难,实可仗倚”。在与曾国藩的交往中,以有血性、有胆有识,被引为益友。曾国藩称赞他“儒文侠武”。日后江忠源果真成为湘军的主要干将。

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与曾国藩是同县人。他家境十分贫寒,却能“溺苦于学,夜无油炷灯,则把卷读月下,倦即露宿达旦”。他的道德学问,时人称他为有数的人物。他研究程朱理学,标榜自己为宋儒。年轻时,他连遭不幸,丧母、丧兄嫂相伴而来,继而长子、次子、三子连丧,其妻连哭三子之丧,双目失明。罗泽南并未因如此沉痛的打击而一蹶不振,反而“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人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因此,曾国藩十分敬重他。常在书信中表示敬慕之意,称他为家乡的颜渊。后以儒生的身份带兵征战,立勋名于天下。颜渊,即颜回,孔子的学生,家境贫寒,一生没有做官,住在简陋的小巷里,用竹简吃饭,用瓜瓤喝水,却自得其乐。

欧阳兆熊,字晓岑,湖南湘潭人。曾国藩在果子巷万顺客店中,病情沉重,卧床不起,幸遇欧阳兆雄,在他的精心护理下,才没有死去。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

曾国藩所交益友,对他的人生及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给他出谋划策者,有赏识提拔者,有危难之时,两肋插刀者。从各个角度烘托着他的事业。因此,他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虽然广交朋友使曾国藩的平生事业打下了重要的根基,使他的事业辉煌兴盛,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曾国藩认为更重要的是交友不可不慎。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在曾国藩看来慎交友的原因是“相友可知人”,“习俗染人”。他曾这样说:看到你的朋友,就可知道你的为人,朋友的好坏,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一个人在世上若有几个好朋友,相互帮助和交流,生活和事业就可能有好的局面,相反,若交了坏朋友,受到坏的习气的影响,生活和事业就可能出现坏的局面。所以人才总是一批一批的出现,在某一个时代人才辈出,在某一地区人才辈出。这并不是因为这个时代比另一个时代的人更杰出,这个地区的人比另一个地区的人更优秀,而是因为这个时代或这个地区的人团聚在一起,相互激发,相互砥励,才出现了一个令人钦慕的群星灿烂的好局面。

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不一定非得观察这个人,只要看看他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了。这就是“相友而知人”。

古时候楚国就有一个这样的人。他给人看相十分灵验,名声很大,大得楚庄王知道了,把他传召到了宫中。庄王问他,“你是怎样给人看相的?怎样能预知他人以后的吉凶呢?他回答说我不会给人看相,不过是从他所交的朋友来判断他的未来。一般老百姓所交的朋友,如果是孝敬父母,尊兄爱弟,不违法纪,那么他家就会一天一天兴旺起来,所以可以判定他日后必有福。这就是所说的好人。一般当官的,如果他所交的朋友讲信用,重德行,那么他就会帮助君王做出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好事来,所以可以判定他可以升官。这就是所说的好官。君主圣明,大臣贤能。如果君王有失误,大臣们会当着您的面直言劝谏。那么国家就会一天天兴盛起来,君主也一定受人尊敬,这样的君王才是好君王。

《史记》说:“不知其人,视其友。”实在是经验之谈。因此,虽然你是好人,若是交了坏朋友,也不得不时常防备别人也把你当成坏人,或是影响了自己事业,或是无辜的坏了自己名声。

曾国藩从习俗可染人出发,认为慎交友十分重要。

曾国藩曾经感慨道: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他认为,没有朋友的环境,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有更大的危害。这倒不是说,别人有意加害于他,而是说习俗染人!

在古代,为了给孟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三次搬家。荀子说居必择乡,游必近士。”可见古人对习俗染人有很深的体认。

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居必择乡已非易事,能够搬几次家的人太幸运了,想住在哪里就搬在哪里,对一个城里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游必近士。

曾国藩对儿子似乎有更大的期望,他对纪泽说:“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所以交朋结友,不可不选而择之。古人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说得至为透辟,不妨录而鉴之。

曾国藩语录精粹:

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自得者,与之相助,砭吾之短。其次,则博学能文,精通训诂者,亦可助益于我。

——咸丰十年正月

6.扶植难抑止之人共成大事

对于那些有大才、有大志的人,千万别当绊脚石,不妨助之向上,引之向前。因为有大才大志的人是阻遏不住的。曾国藩待李鸿章之法颇值得世人玩味。

曾国藩与李鸿章曾有一段师生之谊,当李鸿章满怀希望地投奔曾国藩时,曾国藩却借口军务倥偬,没有相见。李鸿章以为只是一时忙碌,几天之内定可召见,谁知在旅舍中闲住了一个月,竟得不到任何消息。他心急火燎,李鸿章得知曾国藩幕府中的陈鼐,是道光年进士,与他有“同年”之谊,也充过翰林院庶吉士,又算是同僚,就请陈去试探曾国藩的意图。谁知曾国藩环顾左右而言他,不肯表明态度。

李鸿章既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国藩何以对他如此冷落?这实在令人费解。就连陈鼐也不明所以,便对曾国藩说:“少荃与老师有门生之谊,往昔相处,老师对他甚为器重。现在,他愿意借助老师的力量,在老师门下得到磨炼,老师何以拒之千里?”

曾国藩冷冷地回答说:“少荃是翰林,了不起啊!志大才高。不是我这里的所能容纳的。他何不回京师谋个好差事呢?”陈鼐为李鸿章辩解说:“这些年,少荃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已不同于往年少年意气了。老师不妨收留他,让他试一试。”

曾国藩会意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李鸿章于1858年进了曾国藩幕府。

其实,曾国藩并不是不愿接纳李鸿章,而是看李鸿章心地高傲,想打一打他的锐气,磨圆他的棱角。这大概就是曾国藩这位道学先生培养学生的一番苦心吧。自此之后,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棱角着意进行了打磨,以使他变得老成世故,打下立是官场的“基本功”。

曾国藩很讲究修身养性,规定了“日课”,其中包括吃饭有定时,虽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国藩的规定,每顿饭都必须等幕僚到齐方才开始,差一个人也不能动筷子。曾国藩、李鸿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习惯颇有不同。曾国藩每天天刚亮就要吃早餐,李鸿章则不然。以其不惯拘束的文人习气,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对这样严格的生活习惯很不适应,每天的一顿早餐实在成了他沉重的负担。一天,他假称头疼,没有起床。曾国藩派弁兵去请他吃早饭,他还是不肯起来。之后,曾国藩又接二连三地派人去催他。李鸿章没有料到这点小事竟让曾国藩动了肝火,便慌忙披上衣服,匆匆赶到大营。他一入座,曾国藩就下令开饭。吃饭时,大家一言不发。饭后,曾国藩把筷子一扔,板起面孔对李鸿章一字一板地说:“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告诉你一句话:我这里所崇尚的就是一个‘诚’字。”说完,拂袖而去。

李鸿章何曾领受过当众被训斥的滋味?心中直是打颤。从此,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更加小心谨慎了。

李鸿章素有文才,曾国藩就让他掌管文书事务,以后又让他帮着批阅下属公文,撰拟奏折、书牍。李鸿章将这些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甚为得体。深得曾国藩赏识。几个月之后,曾国藩又换了一副面孔;当众夸奖他:

“少荃天资聪明,文才出众,办理公牍事务最适合,所有文稿都超过了别人,将来一定大有作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要超过我的,好自为之吧。”

这一贬一褒,自然有曾国藩的意图。而作为学生的李鸿章,对这位比他大十二岁的老师也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人说:“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糊里糊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

李鸿章在未入曾幕之前,曾先后随团练大臣吕贤基及安徽巡抚福济,此二人既非战乱之才,对于领兵作战更是缺乏经验,李鸿章在他们手下带兵及处幕,自然没有本领可学。曾国藩所以能在举世滔滔之中发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就是因为他能以子弟兵的方法训练湘军,使他们成为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而他自己所拟订的通告全局、十道分进、对太平天国展开全面防堵围剿的战略方针又极为正确,因此方能使他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步步进逼,终于使太平天国政权完全倾覆。假如曾国藩也像一班督抚大帅那样不能高瞻远瞩,那么,曾国藩不免也会像向荣、和春、胜保、福济等人一样碌碌无成,李鸿章也决不能从曾国藩那里学到卓越的打仗要领。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作联挽之,说: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方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此联的上联,充分道出了李鸿章师事曾国藩而尽得其军事政治才能的事实。然而李鸿章入居曾幕,实在是他一生事业的重要关键,拜相封侯,悉基于此。至于曾国藩赏识李鸿章,除了曾国藩素知李鸿章才气过人这一因素外,下面一件事,也是重要的原因。

李鸿章居曾幕时,曾为曾国藩草奏严劾安徽巡抚翁同书,最得曾国藩的欣赏。其时曾国藩因翁同书对苗沛霖的处置失常,以致激成大变,他本人又在定远失守之时弃城逃走,有愧封疆大吏的守土之责,极为愤慨,意欲具疏奏劾而难于措辞。翁同书是前任大学士翁心存之子,翁心存在皇帝面前的“圣眷”甚隆,门生弟子布满朝列,究应如何措辞,方能使皇帝决心破除情面,依法严惩,而朝中大臣又无法利用皇帝与翁心存之间的关系,来为翁同书说情,实在很费脑筋。他最初使一幕僚拟稿,觉得甚不惬意,不愿采用,而自己动手起草,怎么说也不能稳当周妥。最后乃由李鸿章代拟一稿,觉得不但文意极为周密,其中更有一段极为警策的文字,说:

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

这段话的立场如此方刚严正,不但使皇帝无法徇情曲庇,也足使朝臣之袒翁者为之无奈。所以曾国藩看了之后,大为欣赏,即以其稿入奏,而翁同书亦旋即奉旨革职拿问,充军新疆。就事论事,李鸿章此稿,深得奏议文字的“辣”字,使人无可置喙于其间。李鸿章有此吏才,足以使曾国藩对他刮目相看。

李鸿章在军务方面也常常为曾国藩出谋献策,1860年6月,清延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督办围剿太平军事务。曾国藩率大营进驻安徽祁门。祁门在长江之南,位于黄山之西,四周山丘环绕,形如锅底。曾国藩认为只要占领四周制高点,扼守要路,足以自守。但李鸿章则认为:“在这种地方扎营驻兵,乃是兵家之忌。这是兵法上所说的‘绝地’。不如及早转移,选择有利地形。以便进退自如”。

从纯粹的军事观点来看,李鸿章的话是颇有见地的。但曾国藩没有接受李的意见。李鸿章反复力争,坚持己见。最后曾国藩气愤地说:“诸位如果胆怯,可以各奔前程!”李鸿章见状便不敢再多言了。

其时,曾国藩军中又发生了另一件事,即李鸿章不同意曾国藩弹劾李元度,使李鸿章暂时离开了曾国藩幕府。

李鸿章的出走,从心理上说,是其雄心壮志久久不得舒展的情绪冲动。他追求青史留名,要的是拜相封侯,而不是屈居人后。他在诗中抱怨“昨梦封侯今已非”,做梦都想踞有一块地盘,对寄人篱下的状况感到不满。

李鸿章的出走,不排除功利驱使,而意气用事也是重要原因。李鸿章离开祁门,打算返回南昌哥哥家中。途中走访了胡林翼,并告知离开曾幕的缘由。胡林翼素知李鸿章有才略,就说:“君一定会发达,但希望不要离开涤生(曾国藩),若没有涤生,君何以进身?”李鸿章听后,不以为然,愤愤地说:“我初以为你是豪杰之士,不需要别人而可以发展,今天才知我看错人了。”言毕,拂袖而去。归到下榻之地,整装将行。胡林翼派人挽留,李鸿章脾气又来了,仍执意要走。后经胡林翼强留,李鸿章才放下了行装。过后,两人又每日饮酒畅谈,只是不提曾之事。尽欢多日,李鸿章方才离去。

送别李鸿章后,胡林翼即写信劝说曾国藩:“李某终将发达,不若引之前进,犹足以张吾军。”曾国藩经过冷静思考,认为胡林翼的看法很有道理,便于1861年3、4月间写信给李鸿章,请他出任南昌城守事宜、以抗拒南路西征太平军。李鸿章也未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直接写信劝说或请胡林翼代劝曾国藩从祁门“及早移军”,“先清江西内地”。胡林翼支持李鸿章的主张,特地写信给曾国藩说:李鸿章之议“颇识时务”,左宗棠移驻九江之策“亦握形势”,“然涤丈未必采纳。能于湖日、东流驻使节,联络南北两岸之兵气,乃合使节之体裁,且功效必大。”他甚至委婉地批评曾国藩因小失大、不顾战略全局。曾国藩随即移节东流。

李鸿章滞留南昌期间,曾给同年沈葆桢去信询问福建情况。有意去闽任道员之缺。沈葆桢回信劝阻:“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枉才耳!”另一位同年郭嵩焘也致函李鸿章,“力言此时崛起,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以立功名,仍劝令投曾公。”李鸿章“读之怦然有动于心”。1861年5月18日,曾国藩乘机写信给李鸿章,情词恳切地请他回营相助称:

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皆废,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君速来相助为理。

曾国藩敦促李鸿章出山,意在为自己罗致建功立业的助手。李鸿章环顾左右,也确信当今可依靠“赖以立功名”者只有曾国藩,因此捐弃前嫌,重新投身曾幕。

李鸿章第二次入幕曾府,曾国藩对其“礼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吴汝纶撰《李鸿章江苏建祠事略》中说:“曾国藩前后幕僚,多知名之士,其能争议是非者,李鸿章一人而已。”虽不全是事实,但李“认真”的品格确为老师所欣赏。

同类推荐
  • 创业起步300问

    创业起步300问

    这是一本创业者必读的圣经,书中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创业的种种疑问,全书内容全面,语言通俗,讲解循序渐进,集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
  • 二三十岁要懂的博弈论诡计

    二三十岁要懂的博弈论诡计

    迄今为止最实用的博弈手法及案例解读。博弈在人生中就像一个策略,不同的策略选择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策略慎之又慎,这就是博弈能够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精彩。
  •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借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从服从、执行、勤奋、责任、自动自发、方法、忠诚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没有任何借口”所包涵的职业信念,是职场人士最佳的精神读本。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从思维、定位、心态、规划、职业、人际、财富、创新等方面,通过经典的案例深刻阐述了成功的思路和寻找思路的策略,为广大读者搭建了一个解放观念、引爆思维的交流平台,提供一些实用而富有创意的忠告和建议,帮助读者拓宽眼界,开阔思维,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机遇,能为人之不能为,敢为人之不敢为,从而开启成功之门。我们想要不断地获取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的话,与时俱进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一部《潜伏》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办公室教程,重温《潜伏》经典,用“余则成式”的间谍思维打造无坚不摧的职场战斗力。本书带你识破职场中潜伏者,察言观色里冷静辨明敌我之势,看穿办公室潜规则,谋篇布局中从容应对重重危机。开辟出一条从容不迫的职场之路。
热门推荐
  • 她死在QQ上

    她死在QQ上

    都市的雨夜,五名少男少女同时死在了电脑之前,惟有他们的QQ兀自跳动着,无名无头像地闪动着“上路吧......”。女高中生小诺为了追寻表姐的死因,无意中竟身陷离奇的灵异事件。扑朔迷离的死亡疑团,错综复杂的关系线索,在网络生活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爱恨别离?那句“上路吧......”是死神的命令还是一个复仇者临死前的预言?“他”还会袭击下一个人吗?作者马伯庸本人也化身其中成为一位衣着奇特的大学学长,一个侦探,与小诺携手逐渐将案情节节深入。
  • 痞子女神:拜金儿子吸金爹

    痞子女神:拜金儿子吸金爹

    (已完结)贪财到见利忘义的拜金儿子,抠门到一毛不拔的吝啬老妈,且看这对奇葩母子如何大闹君心!
  • 爱国金句

    爱国金句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恶魔总裁的妻子

    恶魔总裁的妻子

    复婚系列:有没有搞错,为了不让侦探社倒闭,竟然让她去拿那男人红杏出墙的证据?没想到他这么帅,可惜了那张帅脸。不过现在可不是感叹的时候,HoHo!她很成功,接下来就是拍照。咦?好奇怪啊!怎么头晕晕的,为什么不是他晕而是她晕呢?她要彻底把他从记忆里清除,可是真的会如她所愿吗?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梦回红楼!

    梦回红楼!

    素手执红楼,悠然入梦来。碧玉绾青丝,暗香盈衣袖。眉心常微蹙,身若弱柳扶。天生国色姿,佳人颜如玉。琴艺倾天下,才华动京华。回眸一笑时,倾国亦倾城。红尘滚滚飞,情缘自难测。蓦然回首处,与君两相悦。是非风雨起,得失唯心知。问江山美人,孰重复孰轻?她是世家闺秀,诗才斐然,人雅如兰,颜倾天下。淡看富贵荣华,心不在红尘,人偏履世俗。只因为,红尘中有他。他是当朝皇子,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前程无量。览尽世间佳丽,心静如止水,不曾起波澜。直到遇见才貌绝世的她,终于动心动情。两情相悦,携手成约。只盼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相守。却不料,宫闱纷争起,瞬间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宫闱深深,波澜迭起,枝节横生。于繁华纷争处看爱情,方才能看透情深清浅。风雨起时,为了爱情,她是隐忍成全,还是唯有逃离?当爱情与权利相冲撞之时,于他而言,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平生极爱红楼,独爱红楼,痴爱红楼,奈何红楼未完,为之常叹。红楼女子,最爱黛玉,容颜倾城,气质如兰,文采斐然,不染凡尘。个人借红楼小写黛玉,想给她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架空历史,穿越时空,无关名著,圆己之梦。若是喜欢,还请多多捧场支持,收藏推荐,给雨竹一份信心。若是不喜,请不要鄙视与苛求,多多包涵。推荐区:借此机会,推荐雨竹自己的第一篇文:《雁翔红楼》请亲们关照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