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茶里清净味,茶外禅意浓
佛家说:“禅茶一味,味味一味”。自古以来,中国佛家文化就以禅茶为修行一法门,寓禅于茶,以茶悟禅,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品“静”味的同时,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最终修得佛法中“苦、静、凡、放”的精妙道义。
第八十二节每天品一杯香茗
佛家箴言
茶禅一味。
——圆悟禅师
智慧解读
园悟禅师告诫世人,在品悟茶的芬芳清香之时,亦能感受佛法的精妙,因此人们在品茶时亦不忘修行佛法,寻获人生的欢乐之道。
修行法门
中国的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佛茶文化也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著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佛家认为,禅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茶海油祛肺痢、护齿明目、解渴生津等健康功效。所佛家的禅茶更是采用严格的融于佛法的生产工艺加工,通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自中唐时百丈怀海禅师创立了《百丈清规》之后,佛家关于茶的礼节日益规范,尤其是对于禅师而言,吃茶俨然成了一门严格的禅修功夫,禅茶修道也日益普遍。唐代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公案,可谓是中国禅茶史上最为经典的公案。
赵州和尚问新来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来过!”
赵州和尚便对他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没来过。”
赵州和尚也对他说:“吃茶去!”
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问:“怎么来过的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呢?”
赵州和尚就叫:“院主!”
“哎!”院主答应了一声,赵州和尚就对他说:“走,吃茶去!”
赵州尚为何三称“吃茶去”?意在劝诫人们不要背负太多的思想包袱,生活本就平常,何须想太多,“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一边吃茶,一边悟佛,不正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吗?
红尘俗世中为烦恼苦痛所困的人们,不妨学会忙里偷闲,每天品一杯香茗,在悠悠茶香中品悟佛学精妙,净心问道,消除人生烦恼,寻获清净平和的欢乐之道。正如著名学者周作人先生曾说过:“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也认为: “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每天一杯香茗,重在“品”而不重在“饮”。“品”既指人之品性,亦指品悟茶中禅道。从“茶”自的造字结构来看,是“草木之中有一人”,意为人在自然之中。正是“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而品悟茶中禅道就要求人们在吃茶时细细品味,而不能“牛饮”。正如《红楼梦》中妙玉饮茶时所言:“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三杯是饮驴。”
每天品一杯香茗,让我们走进茶味芬芳、禅味浓郁的世界,充分品味一杯茶的清香纯美,让心灵多一份淡定,人生也就少一分苦痛,多一份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