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00000083

第83章 每天品一杯香茗

禅茶:茶里清净味,茶外禅意浓

佛家说:“禅茶一味,味味一味”。自古以来,中国佛家文化就以禅茶为修行一法门,寓禅于茶,以茶悟禅,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品“静”味的同时,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最终修得佛法中“苦、静、凡、放”的精妙道义。

第八十二节每天品一杯香茗

佛家箴言

茶禅一味。

——圆悟禅师

智慧解读

园悟禅师告诫世人,在品悟茶的芬芳清香之时,亦能感受佛法的精妙,因此人们在品茶时亦不忘修行佛法,寻获人生的欢乐之道。

修行法门

中国的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佛茶文化也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著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佛家认为,禅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茶海油祛肺痢、护齿明目、解渴生津等健康功效。所佛家的禅茶更是采用严格的融于佛法的生产工艺加工,通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自中唐时百丈怀海禅师创立了《百丈清规》之后,佛家关于茶的礼节日益规范,尤其是对于禅师而言,吃茶俨然成了一门严格的禅修功夫,禅茶修道也日益普遍。唐代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公案,可谓是中国禅茶史上最为经典的公案。

赵州和尚问新来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来过!”

赵州和尚便对他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没来过。”

赵州和尚也对他说:“吃茶去!”

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问:“怎么来过的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呢?”

赵州和尚就叫:“院主!”

“哎!”院主答应了一声,赵州和尚就对他说:“走,吃茶去!”

赵州尚为何三称“吃茶去”?意在劝诫人们不要背负太多的思想包袱,生活本就平常,何须想太多,“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一边吃茶,一边悟佛,不正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吗?

红尘俗世中为烦恼苦痛所困的人们,不妨学会忙里偷闲,每天品一杯香茗,在悠悠茶香中品悟佛学精妙,净心问道,消除人生烦恼,寻获清净平和的欢乐之道。正如著名学者周作人先生曾说过:“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也认为: “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每天一杯香茗,重在“品”而不重在“饮”。“品”既指人之品性,亦指品悟茶中禅道。从“茶”自的造字结构来看,是“草木之中有一人”,意为人在自然之中。正是“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而品悟茶中禅道就要求人们在吃茶时细细品味,而不能“牛饮”。正如《红楼梦》中妙玉饮茶时所言:“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三杯是饮驴。”

每天品一杯香茗,让我们走进茶味芬芳、禅味浓郁的世界,充分品味一杯茶的清香纯美,让心灵多一份淡定,人生也就少一分苦痛,多一份欢乐。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热门推荐
  • 四季时蔬家常菜

    四季时蔬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时蔬家常菜》教你做四季时蔬家常菜,一学就会!53种应季蔬菜的健康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也是万物生长规律,更是顺时养生的原则,吃应季时蔬,更能守护身体健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最实用的平民经济学:看懂经济现象的平民武器。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让你轻松获得经济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赶紧来阅读吧。
  • 飞翔的痕迹

    飞翔的痕迹

    在米亚罗燃烧般的红叶中,她遇到了他。明明是陌生人,却有着异样熟悉的感觉。这使他们渐渐靠近……蓦然回首,却看见以往曾经飞过的痕迹……
  •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大部分的病因与精神压力过大有着直接关系。本书围绕着人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揭示了现代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的表现,介绍了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方法。它试图用最恰当的方式,点亮人们的心灯;用最有效的办法,为人们的心海导航;试图通过心灵的呵护,减轻人的精神压力,构筑人的心灵乐园。
  • 流离火

    流离火

    毕业前夕,左手因对爱情绝望,与苦恋他的许小坏有了一夜情。他与十八未能成形的爱情,在所有人的混乱与仓皇中诀别。
  • 蛟宠龙后

    蛟宠龙后

    我漫步在大海边,听那海潮的声响,心从没有那么一刻宁静过。宁静中带有丝丝的喜悦,丝丝的感慨。潮起又潮落,正如人生不可谓一帆风顺,只是自己的心态是否如那一叶扁舟,可以在这大海中游刃有余罢了。做到这样说起来容易,可是这世上之人又有几人可以做到真正的与世无争。记得有人说过,比海广阔的是天,比天广阔的是人的心。只是我的这颗心却算不上平静吧。我轻轻蹲下身,拾起细软沙滩上的一枚白色贝壳,捏在手中,犹豫许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