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忍:一念生忍,享一生欢乐
世界是不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不如意就会有辱。在佛家看来,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一切痛苦就是辱。谁都有辱,除了释迦牟尼佛。因此,忍辱是消除烦恼、获得欢乐的绝佳方法,它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谋略,是一种意志,是一种修炼,是一种信心,是一种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
第二十七节把坏事往好处想
佛家箴言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
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佛说四十二章经》
智慧解读
沙门问佛陀说:“什么人的力量强大?”佛陀回答说:“忍辱的人力量强大。因为他们心中不存恶的念想,所有力量没有穷尽,又兼上它还平安、健康、健全。没有恶意,只有善念的忍辱者必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修行法门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唯独人类的辱和古代一样,没有变化。现代人并没有因物质的丰富而减少痛苦,相反,焦虑和苦闷反而与日俱增。这是因为世界是不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不如意就会有辱。在佛家看来,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一切痛苦就是辱。谁都有辱,除了释迦牟尼佛。
佛家提倡忍辱,劝告人们把一切看空,那么辱就不存在了,忍也不需要了。然而,凡人的心里终究无法完全摆脱欲望的纠缠,自然也就无法看空万事万物,因此,忍辱就延伸出另一层更为丰富的内涵,正如老子所说的:“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赞美和批评,有多大差别呢?好事和坏事,有多大差别呢?这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太执著于寻常好坏对错的评价,凡事不妨往好处想。
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首先我们来了解佛学忍辱的意思,看到一个“辱”字,我们会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譬如别人骂你啦,打你啦,各种不如意的刺激,算是辱,这是从文字上的了解。在佛法上讲,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我们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老病招来许多烦恼,也给别人许多烦恼……忍辱并不是完全讲侮辱,一切的痛苦能够忍的都是辱。譬如我们这个世界上做生意的,创事业的,乃至发财的,你问他这个日子好不好过?他一定说不好过。受不受得了呢?有什么办法呢?反正能够忍得住就这样忍下去;所以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堪忍,能够忍受。”
如果从南怀瑾大师所说的这个角度去理解“忍辱”,那么可以说我们天天都在受辱,天天都在忍辱。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每天都会有一些让我们不高兴的事情发生,比如你早上睡过头导致上班迟到,在公车上被人家踩了一脚,加班完没赶上最后一班公车回家,去买最喜欢的蛋糕却被告知已售完,相亲遇到一个品行不端的极品男,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与烦恼,但我们又无法逃避,只得硬着头皮撑住。与其抱着苦苦硬撑的痛苦心态看待生活,不妨转换思路,以快乐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探析每一件痛苦事件背后的快乐因素,也就不觉得人生就是受辱,生活就是忍辱了,反而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了。
人们为了生活总是要工作做事,在工作得十分疲惫时,常常发出这样痛苦的感叹:“这工作简直不是人干的活。”但是,打篮球累不累?其实它们比做这份工作更累。那为什么人们打篮球就那么开心呢?为什么不把这份工作看成是打篮球呢?跟人吵架了,确实很气人。要是在电影里看见这样的情节,反而觉得好玩有趣,那么不妨将这场争吵当成一场电影呢?吵完了架,再回忆一下这场“电影”里的情节,批判一下彼此的表现,是否能和电影中的演员们相媲美,这时,不快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活中,当人们感到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不妨什么事都往好处想一想,需要忍辱的事就少了,日子自然过得轻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