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09

第9章 法会因由分(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 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 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我们在表达顺序上,大致是随着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的基本格局。虽是小子斗胆,但还是在泰山头上动土了。我们最希望读者,把我们的书与南老的原着对照着读。

这里我要着重说明一点,也是前文反复说明过的,我从内心世界讲,是极尊敬南老的。就我所见到的当代中国佛学家的着作看,我以为南老无疑是第一流的,其他的人地位可能比他老人家高,权势比他老人家大,但真实的水平,能与南老比拟的,几乎没有。

以我自己的水平,绝不敢挂出牌子与南老“商榷”。学术、人品都不可能达到能与南老讨论的水平。实在是由于特殊的因缘,六年的出家使我清楚地知道,今日的佛门与释迦佛学中给我们介绍的,实在差得太远。今日的许多学者大师鼓噪不休的“东方文化”,距释迦、孔孟老庄太远太远。原来我也一再怀疑自己,怎么会是都错了呢?但是一件又一件的事实,证得我无话可说。该是恢复东方文化真面目的时候了!这个弯子绕得太大,几乎把东方文化推到了绝境。

本来该直接写出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人微言轻,说了也白说,写了也白写,只好向南老挑战。我也是认准了,把矛头指向南老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我相信他老人家的心胸。

回头来说本题。

鸠摩罗什译完《金刚经》没有分章分品。后来是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分的品。曾听到过一个传说,由于昭明妄自给《金刚经》分品,所以下了地狱。但是,又由于他毕竟是宏扬了《金刚经》,分品对于初学者是方便多了,所以昭明在地狱并不受苦。据说一位有神通的高僧曾到地狱去拜访过这位敢于给佛经分品的昭明太子,是昭明自己作如是说的。

多年的经验,使我对佛门中的许多传说,多是将信将疑。太神了,就未必是实。不是有一位高僧游过“西方极乐”吗?我看过那本小册子,我不想评价他是真话还是谎言。这位到过“西方极乐”的高僧怕是连《佛说无量寿经》也没有读过,或者是读了也没有读明白, 连基本的文字关也没有过。 他说的“西方极乐”顶多是一个农民想象中的“西方极乐”,与四十八愿毫无关系。“文化大革命”中有则笑话,几个陕西农民谈论起伟大的副统帅林彪,认为他的日常生活一定是极高水平的,最少每顿饭也会吃“锅魁”。“锅魁”是一种大烤饼,是陕西农民的上佳食品,在“文革”中,大部分农民不可能吃上它。那么,林副统帅该是每天都可以吃上的。农民的心念就是如此。奈何!?

昭明怕也是以自己的观念来理解《金刚经》的。关于他下地狱的传说,未必是实,却有道理。

《金刚经》分品之后,每段的内容,虽然醒目了,但全经主旨却糊涂了。多年来,不少解《金刚经》的,各有各的科判,众说纷纭,分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不分品,把全经串联起来,主旨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二品是交待,第三品就是全经的主旨。就是以一般的中学生作文来说,也应是这么个顺序。一般人认为《金刚经》是解“空”的, 如果认定第三品是全经的主旨所在,《金刚“经”》的主旨就不单是解“空”,而是“空”中自有不空了。这不空的,正是因缘,正是佛灭度一切众生的愿力。这个愿力在“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主旨在这里便点出了,下文不全是围绕这个主旨说的吗?

对于稍有语文水平的人来说,这应是个常识。但是,我们的南老却要把全经的主旨定为“善护念”,并且是自己修行护自己的念,与经文的原文“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显然不合。

像南老这样的大师,解经能出这样的问题,就不单是南老一个人的问题了,我以为这是“东方文化”在自己的发展中走了弯路的缘故。就佛门说,修行,个人的修行几乎是一切佛教徒的生命。儒道两家亦是如此,不过是叫“修养”、 "修炼”罢了。这个大弯路中,昭明给《金刚经》分品无疑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 是 我 闻

南老在《金刚经说什么?》一文已经给我们交待了佛经中的首句“如是我闻”的来历。南先生是佛学大师, 他的话当然是可信的。 在佛经中,“我闻如是”、“如是我闻”、“闻如是”、“如是闻”皆是一个意思,都是标志本文是佛学经典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凡以此字样开题的,就是佛学经典。

不是寻章摘句,而是释迦的大思维太奇特、太精妙、太深刻,逼得我们不能不透过他的文字表述去追踪他神奇的大思维。

在婆罗门的古印度时代,称之为经文的东西很多。被佛教称之为“外道”的派别,大半都有自己的经文。这些被称之为经文的东西,在卷首都有自己的特殊文字符号标志。在释迦去世前,我估计便有释迦语录的手记本,不然《金刚经》中不会记下须菩提问释迦,《金刚经》该称作什么经的交待。后人说,佛经是释迦去世后,完全由阿难凭记忆整理而成的,从这里生发出阿难有过耳不忘的神通,似乎并不可靠。真是说不清是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件事、一个人,到了佛教徒口中总要加几分神秘色彩。大半的佛教徒说起来都知道这些东西是小道,而其灵魂深处恰恰又迷信这些小道。你不管如何给他讲道理,只要不显示一点神奇的东西给他看,他便连你讲的道理一起怀疑。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释迦在许多地方不断反对神秘和神通。有的时候,他看来很难把人们头脑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破除,便在神秘之上再加一层神秘,给你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管你的思路对与不对,先行度脱再作道理。《佛说无量寿经》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释迦弥留之际,之所以给自己的经文安上“如是我闻”四字实在是有很多道理的。

“如是我闻”如果直译就是:

“我就是这样听佛说的”。

“佛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如果分开讲,细细的讲,“如是我闻”四字就是全部三藏十二部。或者说三藏十二部就是讲了一个“如是我闻”。闻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关于“金刚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前文已略述其义。

“波罗蜜”者,到彼岸,实无彼岸可到,所以只有一个一切归命、一切依赖阿弥陀佛的意义。 一切归命、一切依赖, 依梵文说就是“南无”,也就是“波罗蜜”。用儒家的话说便是《大学》中的“止于至善”的“止”。

说到底莫过是“一念”而已。

南老绝对知道,在佛学中,一念,就是一切念,就是千念,万念,无数念。

怎知我们该回归“宇宙—生命”大系统?这里只有一种是“正业”,也就是只有一个正确的行为,符合“般若”智慧的行为,那就是:

“我闻”。

《楞严经》中,释迦借文殊的口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声闻。”

不少人依这句偈,把观世音的修行法门说成是“耳根圆通法门”,并专门为此设计一套“修行次第”,并认为这是无上正法。其实他不知,一有了“次第”就为“我闻”加了无限的负担,增加了“正业”之外的东西。“正业”之外是何“业”?

我不知发明“耳根圆通法门”的人,是否读过《妙法莲华经》的《普门品》。需知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对众生只有一个要求:“称我名号”,并没有任何别的增添。观音闻于众生,(“众生”在佛经中是“未成之佛”的别称),众生称观音,观音立即救度苦厄,也即报众生恩。这里,对观音来说,也只有一个“我闻”,再无其他。

正如我们前面反复说的,“众生”——“知”——“心”——“闻”,在佛经中基本是同义词。

众生,非众生,只是由于“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的因缘合和,显出了一个“知”。“知”即“生”, 无“知”何以言“生”?“知”即“心”,无知何以言“心”?

知本无知,因缘偶合。

心本无心,因缘偶合。

生本无生,因缘偶合。

只是由于众生的妄想, 把本不可断灭但又不是单线相续的“知”、 “心”、“生”连续起来了,才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一切都是“非因缘,非自然的妄想”。众生苦的总根源就在这里。

“妄想”也非“妄想”,也是因缘偶合的产物。那么只要——“闻”,即知“南无阿弥陀佛”,知“金刚般若波罗蜜”这“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因缘必变化,必“往生”极乐, 即“到彼岸”, 即“波罗蜜”,即“止于至善”。

正如一盏电灯,一切因缘合了,电灯亮了。“亮”无所谓对,也无所谓不对,就是如此。只是由于“亮”自认为是自己照亮一切,便骄傲起来,这骄傲得到了反馈,它满意了;这骄傲得不到反聩,它难受了。满意与难受都是妄想。但是由于“真实”情况确确是“亮”照亮了一切,你不管如何劝“亮”不要骄傲,对于“亮”都不会有什么作用,有作用也是暂时的。“护念”其心,“调伏”其心的办法只有一个,把开关关了。想让你亮你就亮, 不想让你亮,就不亮,你骄傲什么? “亮”的满意、难受若再产生,也不过是一次的感情游戏。游戏完了,亮也完了,只需一个“关”字。“亮”,是千万因缘造成的。改变其中一个因素, 这个系统的性质也就变了,“亮” 也就不成其为“亮”了。如果“关”外再加上点别的什么,那就滑稽了。所以,这“宇宙—生命”系统只有一件事:

“如是我闻”或是“我闻如是”。

简略的说便是“闻如是”、 “如是闻”。 因为“我”本无我,“闻”便有“我”,不闻到哪里去找“我”?

无知之“我”是什么?“知”既然是因缘合和的产物,“我”又是什么?把产生“知”的一切因缘还给各自,“我”在哪里?所以一切只有一个:

“如是”。

一切都只是知的“这样”。“是”,绝对肯定义,就是“这样”,别无其他, 任何妄想都是白费。

一切生命活动就是“如是我闻”、“我闻如是”;就是“如是闻”、“闻如是”。

佛学、佛经、佛法,也莫过如此。所以“如是我闻”也是对释迦自己说的。

我释迦就是这样从阿弥陀佛、燃灯佛那里听来的。不是我的大脑有什么特殊的、有与常人不一样的东西。我更不是什么“超人”,更不是什么“造物主”。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阿弥陀”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

“阿”在梵语中,表入法界音。有的学者依“华严字母”解为“第一”,欠准确。 所谓“法界”在佛学中便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及六尘“色香声味触法”。简言之便是“知”。“弥陀”者,梵语量也,凡知必有量,无量也是量,它是对“知”的必然概括也是和“知”不可分的同一体。 “阿弥陀”就是“金刚” ,就是“知”。

“燃灯”,亮也,明也,知也,灯终于亮了宇宙中有智慧产生了,宇宙赋予人类“知”的功能了,。所以释迦是“燃灯”的弟子,没有燃灯,我释迦何会“亮”?何会“明”?何会“悟”?

从“如”到“是”到“闻”,这里有一个“假我”从蕴孕到生成的过程。一切皆缘也。

“如是我讲出了佛学的道理”,我明了,你们—— 一切众生也“明”了。

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也是因缘合和,也无自性。所以,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对于阿难来说,也是“如是我闻”。众生都应对我传达的坚信不移,我阿难虽然是没有脱离烦恼的人,如果没有佛救我,我也会被魔女的邪法所迷,但我还是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到了这无上的佛法。我就是这样听来的,我就是这样从释迦佛那里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我在无量寿会上还听到了“南无阿弥陀佛”,都传达给一切众生。

听了就完了,一切莫过是“如是我闻”。《金刚经》说: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原来“实相”没有什么神秘的,“如是我闻”“金刚般若波罗蜜”就行了,“实相”就生了。

很多大师告诉我们“信心清净”非常困难,要修三个阿僧祗劫才能达到,要有神通才证明你“信心清净”了,这当然不是“一闻”便可了事的。

那么,《金刚经》怎么又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超过”恒河沙等身布施?

又有许多大师对我们说:“受持”二字是无比神秘的,也得修三个阿僧祗劫。

完了,完了,我只能等三个阿僧祗劫之后才能说一句“如是我闻”了。

中国的佛教发展史、 佛学发展史就是如此, 一代又一代的大师,都要为“如是我闻”增加一层层的障碍。不如此,你们众生与我大师之间怎么有差别呢?不如此,你们众生怎么会恭敬我们当大师的呢?

你们离“如是我闻”早得很呢,你们还是先找我们大师,我会教你什么叫“信心清净”,什么叫“受持”,怎样才能“信心清净”,怎样才能“受持”。

关于“信心清净”,关于“受持”,我们这些大师享有释迦牟尼批准的专利,你们不通过我们,自解“信心清净”、“受持”,就是侵犯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就起诉你,你就得下地狱。告诉你们,“信心清净”、“受持”这两点,你们是想也不能想的,必须我印证你们。我大师说你“清净”,你才“清净”, 我说你“受持”,才是“受持”。否则,没门。

至于“如是我闻”那是天高地远的事。你们能和阿难比吗?

我毫不夸张,我学佛多年,后来还专门为此出了家,我碰见的大半是如此。

成佛太神秘了,众生焉有此福?

其实,“受持”是非常简单的事,受,感受,接受,就是“知”。“持”就是得到。一位年轻的出家人笑着把一本书递到我手,我接了过来,拿到手中。他告诉我,这就是“受持”,说完哈哈大笑,“受持”就是如此简单。原来“受持”就是:

“如是我闻”。

我们让人蒙了不知多少年。

闻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知我们的一切都依赖阿弥陀佛,一切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愿灭度我们,即让我们全体成佛,我们必定成佛,就是如此。这就是“受持”。

“金刚”赋予了我“波罗蜜”的“般若”,我知道了,也就等于回到老家了,不再到外面流浪了。《妙法莲华经》不就是这么说的吗?我们本身就是大太子,为什么糊里糊涂受人的戏弄?

至于“信心清净”,越想清静越是脏心。我本无心,因“知”而生心。 “如是我闻”,“闻”就是心,舍了此闻,还到哪里去找一个“清净心”? 我本无心,我本无知,我本无闻。“如是我闻”了,知了,心就有了。这个心还再“净”什么?“我闻”便是正业正定,在正业正定之外再加一个“清净”,反而不清净了。是吗?大师们。

武汉人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口头禅:“你我哟!” 翻成普通话就是“别吓唬人了!”

我们这些罪恶众生再别让人吓唬了。

“如是我闻。”

“金刚般若波罗蜜”

“南无阿弥陀佛!”

其他什么也没有了。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就这么简单?对,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认为非说复杂一点,就听《金刚经》慢慢给你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乃至”就是“哪怕只是”之义。

于此经哪怕得“四句偈”。“四句偈”指极少之数,也就是说,不见得要读完全经,懂了全经,懂一句说一句也可以。不懂,念一句也可以。

这也是说,只要一念知并一念说与他人知。你与《金刚经》就结上了缘,可能你还不能因这一句而立即成佛,你还不能明白只凭“知道”两个字,我们已经成了佛;“知”了,就成佛,对此还有怀疑,信还不足,这都不可怕,只要你这样闻了,你的成佛的因缘便已经明朗化了。释迦的誓愿是必须“灭度”一切众生,你是偶然的一次,他是永恒、永远、“一切”。早晚这个因缘会熟的。佛学在这里不同于道、儒两家。佛学把因缘,看成是穿透三世的一种运动,不存在断灭。

《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 愿生我国。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其中的“乃至十念”与《金刚经》所说的“乃至四句偈”是完全一致的含意,都是极少极少的意思。

因为《金刚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与“南无阿弥佛”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结上了这个缘,最少都是阿惟越致,即阿跋致,即八地菩萨,后补佛,一生补处,当然胜过一切福德,该受一切天人阿修罗的供养。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已完结】人人避之不及的“霉女”,却在街头遇上收徒的乞丐,一个臭要饭的,凭什么收徒啊?教她如何要饭吗?为了一碗面不得不认了乞丐当师傅,谁知,“高富帅”乞丐竟逼她街头行乞,讨饭,讨饭,竟讨来了一个小孩,追着她喊“娘亲”老天,别在玩她了,她还没成亲呢!哪儿来这么大一孩子,“娘亲,别讨饭,我们打劫去!“
  • 当时明月在

    当时明月在

    如风的少年如花的女子情愫暗生,正当青年的爷爷爱上了名份是自己继母的少女花萝。少男少女心绪千转百回,可是乡村伦理正如悬头之剑,如何担起那“乱伦”的骂名……
  • 第一庶女

    第一庶女

    ◆南宫璃月:南宫世家庶出七小姐、昊云第一美人。却是个懦弱无能、胸无点墨、疯癫痴傻全占的苦命小姐。父不疼、亲不爱,南宫家族皆以她为耻。还惨遭未婚夫抛弃,成为天下最大的笑柄。受不了未婚夫的奚落嘲笑,羞愧难当的她选择一头撞死。不料,未婚夫不仅没有一丝怜悯,还抱着美人哄堂大笑,视她命如草芥。◆这破落的人生!冷漠强悍的她被男友和小三害死,还穿越成一个花痴无能、任人欺凌的痴傻小姐?人人避而远之,鄙夷不屑。可惜!她已不是当初的她。十五岁的少女,拥有二十九岁的成熟灵魂,惊艳重生。前尘往事早已厌倦,与其活在尔虞我诈的斗争中,不如做个痴傻无害的米虫。本以为就晒晒太阳、睡睡懒觉度过一生,无奈,总有人触碰她的底线。面对一波波的阴谋陷害。她,岂能无动于衷?她岂是任人摆布、控制玩弄的懦弱女子?不久之后,脱胎换骨、绽放光芒,那些曾经瞧不起她的人,纷纷傻了眼……◇◆◇◆◇◆◇◆【片断一】“你来做什么?如果想继续纠缠本王,本王告诉你,不可能!本王绝不会接受一个傻子做我的王妃。”男人高傲的别过脸,他就知道她忍不了几天,还是来求他了吧。微风徐徐,花瓣轻盈飘落,晶莹如雪,细细碎碎落到淡雅的女子身上,“我知宣王的心意,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我成全你们,我来解除婚约!”此时,原本高傲的男子,顿时陷入尴尬的境地。【片断二】看着一脸冷漠、无视自己的她,他突然有了兴趣,“你不是爱本王爱得要死吗?本王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女子看起来懒洋洋的,淡淡的,温润的声音中透着慵懒,“我以前不知道‘自恋’是什么,现在终于知道了!”◆前世:她是现代最优秀的医学天才、商界女强人。善于伪装,冷漠强悍,狡诈毒辣,黑白两道通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今生:淡定,聪明、谨慎而成熟。恬淡随和是她的伪装,腹黑强悍才是真理。深藏不露,表面无害,但是,惹到她的人都会死得很惨,瞪人三秒就能精确的计划出如何让对手自愿掉进三米外的粪池……◆本文文风女强,一对一。本故事纯属虚构,禁止模仿!感谢:七月亲亲赠的封面O(∩_∩)O感谢亲们的支持,推荐果冻的其他文:【第一庶女】【呆子王妃】【废后训夫】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全能天尊

    全能天尊

    路遇抢匪,不幸掉进山崖,不料却得到了来自洪荒外界天尊的传承,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修真道路。他以高超的修为,音乐学院的普通学生,轰动人界和修真界,更以出色的才能一步步走上巅峰,驾凌于各大强者的头上!
  • 空港手记

    空港手记

    我看见航班大面积延误时航站楼里的混乱和疯狂,听稀奇古怪的口音和语调。孤独的老人在登机口徘徊如同迷途的羔羊。有人因为错过航班而崩溃,有人为一张机票大打出手。我看见恋人挥泪告别,员工拼搏在战线上不眠不休。我观察世界各地旅客的穿着、打扮和谈吐,看见众星捧月般的要客名流和大批涌向海外的打工族,奔丧者嚎啕大哭,漂泊的孩子嘴衔登机牌疲沓地拖着箱子,看见留学生义无反顾的背影和荣归故里的灿笑。,除了在柜台给旅客换登机牌。我看见艳光四射的人和穷愁潦倒的人,我无所事事地在航站楼里游荡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