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27

第27章 正信希有分(2)

所谓“种诸善根”,并不单指后来佛教出现后的“六度波罗蜜”, 持戒、 布施、精进、禅定、智慧……之类,而是指的“宇宙—生命”系统中十方三世普遍存在希望过好日子,或者可以说是希望“解脱”,低者可以是希望“发财升官”之类的“明德”。一切众生都想活得更好的行为,用阿弥陀佛的话说是“誓拨生死勤苦之本”的行为,都可以说是“种诸善根”,不要把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的对立区分,引申到“种诸善根”中来,那就有了分别心了。个体人的行为,相对于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从法身说,真善美、假恶丑都是法身本有。法身无有的东西,在化身就不可能存在。从报身说,报身是因缘运动、变化显化出的产物。在因缘运动中,真善美、假恶丑,舍了哪一个面,都无法构成运动、变化,“矢量”都是趋于“至善”。这样一来我们就超越了具象的我人众生寿者,不以它为标准了。所谓“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就是指的一切众生,事实上还是指整体而言,因此自会有人相信本愿。反回头来说,这段经文充分表现了释迦坚信,既然我能想到“本愿”,便是本愿因缘已经在世间成熟,因为这不是我个人的智慧,是阿弥陀佛的般若智慧,这就是说一切众生都会信的,只是由于因缘的缘故,有迟有早罢了。

所谓“持戒修福”者,正是指那些可能早知道、早相信释迦已经救度完了众生的人。这些人虽然还在“修福”,想通过自己的善行为下一世积累福报,毕竟是知道了善与福相依存的道理,比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大贪特贪的人,觉悟得早一步,深一步。这种人有可能早信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至于形成这个大愿的具体道理,未必可以一下子全明白,但在大愿的催促下,还是会明白的。

所以我们说佛学不是某一个天才主观臆想出来的“学问”、“思想体系”,是一种再现实不过的力量。这个力量也不是某一个人的神通、特异功能,而是众生早有、众生本有的整体历史进步的力量,只因因缘不熟,未显化为报身之德罢了。一度形成报身大愿,其力量不可比拟,其真实不可怀疑。

释迦牟尼坚信自己的学说思想,尤其是其愿力,是完全可以被众生理解的,因为他相信这学说思想,这愿力,不是他的,是众生本有的大愿的报身必然显化。

这里不存在南老说的哪一个人修不修的问题,只有因缘。诸法因缘生,只有“宇宙—生命”整体的因缘是真实的,至于反映到众生的心相上的是什么东西,那是个人因缘的问题,完全可以千变万化、千奇百怪。

“无量千万佛所”即众生,众生与个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无处不显处处显,一人信了人人信。信与不信还是个幻相,但最终一切众生都得信。

众生从来没有不修行的,真善美是修,假恶丑未必不是修。

众生即如来

在说明了众生最后必然会全都相信如来大愿之后,释迦接着说“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我们真不知南老是如何理解的,经文说得非常清楚,只要一个人一念生净信,如来悉知悉见,并得无量福德。只是在解释为什么是如此时,释迦才重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三个字就是证明。但我们的南老在对“净信”两个字大作一番文章之后,对“如来悉知悉见”一句根本没讲,直接就说这句话是说:“(如来)我统统知道,我也亲眼看见这种人当下已经得大福报了。”

这是什么意思?头上三尺有神明?释迦没有死?还活在冥冥之中?现在释迦还在看着我们,审视我们?南老反复强调自己是反对迷信的,更反对那种见神见鬼见佛的现象,为什么到了这里不讲了?佛在哪?他怎么知道我们会信他的大愿的?为什么滑过去了?这真是让人无法解释。这和南老没有真正吃透《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见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真理有密切的关系。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不容易,但不是教给人们一种“用心”的法门,哪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不是个心理学问题,也用不着人们为此四相去修行、去修养、去修炼。越修行越修养越修炼,四相越严重。

关键是南老不知何为佛,何为如来,不知如来在哪里。讲起道理来也许知道,真正理解起经文来,全忘了。

如来,不可以身相见,作为愿力,他已经入了一切众生心,入了一切因缘,所以我们称他为圆满报身。如来发了大愿,“灭度一切众生”,这大愿入了一切因缘,至于何时何地在哪一个众生心中显化出来,那就看因缘是否成熟了。如果有一个众生知了大愿的实质内容,就是已经被如来所“灭度”,就是已入了“无余涅”,非成佛不可。这便是一念“净信”,不是众生心净与不净,而是这个念头本身是否是真正明白佛的大愿完整内容,知了,便是“净信”;至于知了以后,你再不信,没有用。知了,便是“净信”。在知的同时就怀疑,也没有用,还是“净信”。

南老,你不是讲过《楞伽经》吗?一念“净信”,就是如来的“无漏种子”,“知”了,通过你的前六识入了你的阿赖耶识,你能改变他吗?众生念中的有漏种子能改变佛的愿力的无漏种子吗?改不了,那这个人就便非灭度不可。佛的愿力强制你“不受后有”,这不就是成佛吗?如果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就是历史实践对个体人的强制力,这是由不得个体人的主观意识的。

所以,只要一念知了佛的愿力的全部内容,便是“净信”,金刚种子、无漏种子入了阿赖耶识,谁也改不了。

你一个众生自己无论如何修不出一个“净信”。正是在这个“净信”上,历代大师作的文章太多,不知把多少众生,隔在了佛的大愿之外。

例如,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对这个愿的净信,第一是闻名号,即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第二是知“必生”,即必成佛。这个愿力的内容知全了,就是“净信”,未知全,只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也是净信,早晚会知“必生”、“必成佛”。这一愿力和《金刚经》的“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是完全同一的大愿,只不过说法不同,这在前文已说明。知佛灭度了我,早晚必知我已入“无余涅”,因缘早晚会令你知。佛的大愿本身是“净”,不由你不净。“净”的本意是历史的现实的真实运动,而不是道德观念、思想观念。

南老把“净信”完全说成是要求众生修成一个只具“净”的大脑,只具“净”的心,这可能吗?众生心,本无心,因缘所生心,众生心能“净”,因缘便有常;因缘有常,诸行便有常,诸法便有我,这是哪门子佛法?

如果众生心,可修成“净”的大脑,“净”的心,《金刚经》就不会说“一念生净信者”。心全修“净”了,大脑全修“净”了,也就是“常”,还说“一念”干什么?释迦决不会违背自己确立的“三法印”。

南老自己也说,一念空便是佛,一念空第二念不空,还是不是佛?南老会说一念空,第二念不空,就不是真空,不是佛。如果念念全空才是真空,那不是诸行有常吗?“诸行有常”不就违背了“三印法”了吗?违背了“三印法”还能是佛?我们不知南老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正由于如来的大愿本身是“净”,是金刚种子,是无漏种子,一旦在众生心中,因缘成熟显化——即是“知”了,便入了阿赖耶识,谁也变不了他,你必须按愿力走、行,这个众生也就是佛了。

佛本身无形无相,无住处也无所住,但住于一切众生心,因缘一熟,显化为众生之“知”,便是“一念净信者”,此人便与佛不一,也不二,这个人“一念生净信”,便是“如来悉知悉见”;这两个不是两回事,而是一回事。

佛、如来与众生是不能分家的。

不懂众生与如来不是一也不是二的道理,这一段经文是解不对的,勉强去解,众生只是众生,众生非修炼“净心”不可;那如来就非是神灵不可,不是神灵就不能普度众生。

第六品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第三品讲“灭度”大愿,第四品讲“灭度”大愿是“无相布施”。无相,便是入一切相,入一切众生心,不是什么哲学,而是实实在在入了一切众生心。第五品讲如来本身无形无相,不可以身相见如来。第六品就是讲,灭度大愿在众生心中如何起作用。无量千万佛所——“宇宙—生命”全系统的因缘成熟了,显化在谁身上,谁就是“一念生净信者”,这个人大半是现在在“持戒修福”的人,他们的可能性最大。“一念生净信”,便与佛、如来不是一也不是二,佛在你心,佛愿在你心中起了作用,你也是佛。你自知自己知了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你自知,就是“如来悉知悉见。”你自己也就得了无量福德。

本 无 所 住

经文说得太明白了。“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四相”是本来就没有的。有四相不过是你自己的妄想。众生本来就不是众生。南老在这里把这段话解释成众生生“净信”的条件,本末倒置,实是大误了。这里就是说的第三品的“实无众生被灭度”。众生本无众生,众生本无所住,只不过是因缘合了显了一个众生相。这些众生就是如来自己,不要学,不要修,更不是生净信的条件。众生与佛本来一体。

“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本来无有,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运动显出的幻相,水气遇低温成露水,阴阳电相撞成闪电,随生亦随灭,自己本无自性,自性本空。人、我、众生、寿者,皆是如此,所以“我”的大愿可以改变他们。

“无所住”不是修出来的,本来就是。正因为“无所住”是本来就是,如来的大愿就是从这个实相发出来的,所以是“净”。如果舍了这一切,再去修一个“无所住”,修一个“净”,便是头上安头了。

南老在这里大作了一番文章,如何去四相,如何求净,其实都是头上安头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不过是教我们像唐·吉诃德一样去与风车大战。风车,不过是唐·吉诃德的假想敌。

这也就是说,我,如来,发的“灭度”大愿,是依“实相”——无所住的实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实相而发的,你们不要从相上去解,那是永远也纠缠不清的。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老对这段话讲了许多许多,到最后也没有说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好说这是开悟以后的事。其实就是不要你去用心想我应干什么,我该不该信?我要不要发愿?全不需要,知了本愿,一切都完了。用心就要取相,取相就是着相,着相就不能理解如来大愿。所以在“何以故”之后,接着就是“若心取相”。这个“若”字,就是劝众生心不要用心取相。也就是没有你修的,没有你证的。

其实这里没有什么玄妙,这段经文就是不希望你按世间人的习惯想法去推理如来的灭度大愿。是法你也找不着,是非法你也找不着。为什么?

我们还是回到人们的思维上说吧,喜怒哀乐悲恐惊,色声香味触法,千思万念,你能弄清楚他们何来何去?凡是你认为的来路去路都是片面的。众生心恰如山头火,永无定型之时,这是由于“宇宙—生命”系统的无常运动永不停歇,显化在众生心头——镜子上的幻相也是扑朔迷离的,永无所住。你若想住下来研究一番,非着我人众生寿者不可,不住下来就无法可“取”。

最后,如来打破我们的执着,“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比丘们,别找什么法、非法了,我已经把你们度过了,我在第三品不是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吗?听到了,就入了你的阿赖耶识,这是无漏种子、金刚种子。他在“你”的因缘的无量的永不断灭的演化过程中,自会起作用。还有什么法?什么法也没有。我这里尚没有法可说,你还去找其他什么法,好好去过你平常人的日子吧,别枉费心机了,你的心全是妄念。连我的话也丢了也忘了就好,更好。

我们总是不死心,总是不甘心,总在找法。你看看《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南老教了我们多少法,都是心地法门啊!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南老你的法是“法”还是“非法”?

还是遵如来的旨意,全舍了吧!舍得吗?

诸位,都听到如来的法旨了吗?

“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

行了,回家去,该干什么?工作,学习,过日子,没有什么法不法的,只有真实的人间生活,劳动生产,商业流通,科学研究,完成天地给你的角色使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完成各的角色使命。正是南老引述《法华经》所说的“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人间还是人间,但已是“换了人间”。懂吗?不懂,通观历史就见如来了。历史的进步就是如来救度一切众生的轨迹,也可以说历史就是如来。但,“宇宙—生命”系统还是自己。不生也不灭,不增也不减,不垢也不净。历史也不是如来,也没有什么历史。

这是“无为法”。

南老把无为法解成有为法了。所以,一部《金刚经》被解得支离破碎, 反成了障了。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热门推荐
  • 星辰微暖萤火光

    星辰微暖萤火光

    一场考试的失利,令她与他不期而遇。原本像平行线一样的人,却被一封封书信紧紧拴在一起。飞舞的红色萤火虫,寻不到的白色月亮门,徘徊在楼下的卷发男孩,事实扑朔迷离;被背叛的友谊,被欺骗的亲情,被反抗的命运,未来晦暗不明。他们,像雪地里跌跌撞撞的行人,固执地守着彼此的秘密,慢慢前行,直到萤光倏然大亮,直到眼泪变成春花。待真相一一揭开,她还他一个清白,他许她一个未来。青春本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所幸,她一抬头,就能看见他如星辰般熟悉的眼眸。
  • 失婚错爱

    失婚错爱

    她是个孤儿,在五岁那年被好心的管家带到了欧家成为了欧家大少欧逸然的贴身女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颗放心暗许……他爱的疯狂,为了她他耗尽自己所有的精力,终于与她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她却想逃开。身心的折磨让他无法忍受,看着那日渐消瘦的人儿最终忍痛说出“我放你自由。”当真相大白的时候,他与欧家有着这样的关系,而她与他将会是一条平行线,无任何的交集。从此他一无所有,就这样从众人的眼中消失了……为何她看不到他了,却每天想着他的好?等她意识到之后,她开始四处寻找他的身影……失望……无果……终于见到他了,他的手中却拉着一个很甜美乖顺的女孩。她该怎么办?
  • 终极刺杀

    终极刺杀

    虽然不想到处杀人。国家的安宁,没有办法了,有个国家暗中组织的暗杀队伍,他们专门暗杀对他们帝国不利的人。但是他们面对的都是很厉害的对手,每个都是强敌。不过不怕,因为他们有四圣器在手,龙吟剑,对那些危害国家的人,凤鸣刀,龟嘶扇。他们有着全大陆最强的组合,怕什么,就算他是最强的恶灵法师,只能是杀!,但是为了大陆的安全,在兰希大陆上,虎啸枪,也照样不是他们的对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假情真爱:误惹豪门阔少

    假情真爱:误惹豪门阔少

    “死女人,怎么样?只要你肯开口求饶,本少爷放过你。”初识,他将她关进储物舱,逼她投降。她吃了豹子胆,一个肩膀狠狠朝他撞过去,“求你?门都没有。来啊,谁怕谁……”某男就是不相信,任何女人在他面前能彪悍多久?于是,他变法似的拿出一条有力武器戳到她嘴边,“恩?是求我?还是想试试这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鬼公主的秘密

    鬼公主的秘密

    想他盗墓无数,还对着她咧嘴,而他却说那是‘笑’,死人更是不必说了!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有钱的没钱的有头的没头的多了去了,这个人真的好好,和她说了很多话;但是他也挺胆小的,但是,看见自己飘在空中竟然大叫一声就跑出去了。她要不要跟着他一块儿出去玩一玩呢?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这样的还真的没有见过!难道这是皇家的新的避暑招数?将人养在坟墓里?金龙皇朝还没有穷到这个地步吧?!她本应是金龙皇朝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长公主,但是因为恶人的阴谋让她十几年来一直过着不见天日的幽暗生活,见过的市面可多了,从来都没有想到要出去玩!没想到,这个从小洞里面钻出来的男人虽然身上脏兮兮的,“你是谁?!”他看着眼前的物体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