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好莱坞的迈克尔·奥维茨这个名字,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但殊不知,他可能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人才代理人。他创办的创新艺术家代理公司代理着一大批为我国广大电影观众所熟知的明星,如“邦德”肖恩·康纳利,演《雨人》的达斯丁·霍夫曼,硬汉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英俊小生汤姆·克鲁斯,“阿甘”汤姆·汉克斯,《走出非洲》、《廊桥遗梦》中的麦丽尔·斯特里普,才女芭芭拉·史翠珊,自演自导《与狼共舞》的凯文·科斯特纳,《走出非洲》的导演西德尼·波拉克,《侏罗纪公园》的导演斯迪文·斯皮尔伯格和剧作家迈克尔·克里奇顿等数不尽数的大演员、大导演、大剧作家等,并促成了《雨人》、《与狼共舞》、《侏罗纪公园》等电影的拍摄。
而同时,这位在好莱坞叱咤风云的奥维茨又总是躲在幕后,竭力回避各种媒体,不和他们打交道。在公众眼里,他又是个神秘莫测的人物,他的故事鲜为人知。正因为如此,这本《奥维茨传》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业也逐渐发达起来。内地的各种明星越发感到经纪人在事业中的重要性,开始寻找自己的经纪人。人才经纪成了一门新兴而热闹的行业,经纪人在娱乐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明星制造地——好莱坞的最有名、最有能力、最神秘的人才代理人的成长、成功之路,以及有关他的内幕中的内幕故事,想来一定会吸引你的注意力。
迈克尔·奥维茨1946年生于美国芝加哥,1969年从罗约拉法学院退学,进入著名的威廉·莫里斯人才代理公司,从最基础的邮件室工作开始干起。1975年,他和另外四位同事因再也忍受不了手脚被束缚的感觉,冒着“背叛”的罪名,离开了这家公司,白手起家,成立了自己的创新艺术家代理公司,简称CAA,奥维茨成了公司实际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在这本书里,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会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这本书还告诉大家奥维茨是怎样帮助肖恩·康纳利,使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怎样吸引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签约CAA;怎样发掘出汤姆·克鲁斯等日后如日中天的明星;怎样让保尔·纽曼改换门庭,投奔他而来;怎样与达斯丁·霍夫曼保持长久、深厚的友谊……他让客户得到想要的工作,实现梦想;他有独特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客户们的真正需要,打动他们的心坎;他保护他的代理人,不受媒体伤害;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一部部电影得以拍摄,取得成功……最绝的还是他的电影整体销售策略,他凭借公司雄厚的实力,把一部电影的剧本、演员、导演等搭配在一起进行整体销售,控制着好莱坞的电影业。
除了与电影、电视界的明星们打交道,奥维茨还代理了NBA篮球联赛中洛杉矶湖人队一代巨星“魔术师”约翰逊,使其在篮球以外的商业领域取得成功,在他得知自己患艾滋病以后,帮助他度过难关。同时,他也涉足公司交易,帮助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娱乐公司,这是到当时为止日本公司收购美国公司的一笔最大的交易,帮助松下公司收购MCA公司,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大跌眼镜。在广告业上,奥维茨也留下光辉的一笔,替可口可乐公司做了富有创意的广告,与广告公司们展开较量,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他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有很浓厚的兴趣,总试图做点什么出来……
奥维茨营造了独特的公司文化。他的手下跟他一样忘我地工作,他们注重仪表,精诚团结,互通信息,共同协作,领取高额的薪金,也像他们的老板那样,竭力躲避媒体的眼光和追踪。他请来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替他们设计修建公司大楼,在奠基仪式上,还专门请来中国的风水先生看风水。
他的个人生活也很有特点。他热爱艺术,家里挂满了他收藏的名画,喜欢并研究日本的柔道,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他重视自己的家庭,经常带着孩子去看他喜欢的洛杉矶湖人队的比赛。
在他的事业生涯中,奥维茨也有跌倒的时候。1995年,他入主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出任其总裁。在那里,他仅仅呆了14个月就退了出来,但也为此获得了1.28亿美元的回报。他并不会就此沉沦,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我们期待着。
本文作者对奥维茨进行了近两年的独家采访,并访问了多达150多位好莱坞的各色明星。书中描尽了好莱坞的艳丽的幕布后的真实故事,详尽、精彩,让人惊叹、佩服、惋惜,就好像置身于好莱坞的大舞台,亲眼目睹那里芸芸众生的尽情表演,读后大受裨益。
相信你会有此同感。
寻找奥维茨
写作本书期间,好多人曾问我,为什么要写迈克尔·奥维茨这么一个人。这其实非常简单。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写过好几本关于美国商界名人的书。开始的时候,我写了一本有关杰克·威尔奇的书,他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然后,我又转向华尔街投资人乔治·索罗斯;后来又写杰克·博格尔,他是前锋双向基金集团的主席。奥维茨好像是个自然而然就会到来的人物:他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物,这个高深莫测的人物的全部故事尚没有人来写。
威尔奇和博格尔都与我合作过,索罗斯没有,三者中有俩人已算不错的了。不管怎么说,我多少是有些被惯坏了。我假定(也许很天真),只要决定写某个人,我就极有可能得到这人的合作。可是,了解迈克尔·奥维茨越多,我能得到他的合作的可能性看上去就越小。当然,他曾接受过几家报纸和杂志的采访,可是,对他来说,像我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毒药”。他甚至不想听我们这些人的事,更不想了解我们。尽管如此,我也得试试。
1995年12月,我给奥维茨写了一封表示礼貌的信,大意是说,我已经签订了一份合同,要写一本关于他和他的事业的书。我并不指望他会像杰克·威尔奇和杰克·博格尔那样费神与我见见面。我问他,我是否可以采访一下他和他的熟人。事有凑巧,我的信放到他的办公桌上的时候,奥维茨已经当了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两个月的总裁。这之前,他辞去了他于1975年创立的CAA公司(创新艺术家代理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职位。
1996年1月19日,继上次写出的信之后,我又给迪斯尼公司负责通联工作的副总裁约翰·德莱亚打了一个电话。德莱亚提到,奥维茨曾请他找几本我以前写的一些商界人物的传记。
1月29日,星期一下午6点,迈克尔·奥维茨打来电话。真是有趣……接奥维茨的电话是一种极有趣的经历。首先是他的秘书提前打来一个电话,问在45分钟时间内,或者别的时间内能不能不走开,以便接奥维茨先生打来的电话。我愿不愿意用45分钟时间来等迈克尔·奥维茨打来的一个电话!是啊,愿意,我会尽一切努力来调整自己的时间表……
我给自己挂上“红色警报”(电脑游戏名——译注),要了一杯咖啡,让手提电话处于待机状态。电话于下午6点整打来。“我是奥维茨。”他说话非常简洁准确。他已经翻过我写的几本书,发现这些书写得很公正,直接了当,因而想见见我。我们决定在3月中旬见个面。
3月13日,星期三下午4点一刻。见面地点就在奥维茨的办公室里,即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市迪斯尼总部大楼。他一开始就问:“为什么写我?”他讲了一些有关自己的话,说别人都认为他很有影响,他发现这极有趣。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好莱坞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我认为,这是他的谦辞,意思是他本人不值得一写。他说,他从来没有与任何人合作写有关他自己的书,尽管不断有人跟他提及此事。他对这件事情有一种“错综复杂的感情”。他答应第二天再给我打电话,让我知道他是否能够与我合作。
3月14日,星期四下午4点半,奥维茨打电话说,他还没有决定是否答应此事。不过他补充说,他重新看了我写的《新GE:杰克·威尔奇使一家美国机构复活》一书,并“倾向于”合作。他答应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给我最后的答复。
3月15日,星期五下午4点25分。他信守自己的诺言,下午打电话来说,已经决定“干这件事了。”他更热情一些了,讲话也比昨天更友好。他说,他决定在本周末花时间给我罗列25个人的名单,外加他们的电话。他觉得,这些人是我应该去采访一下的。我可以在星期一去他的办公室里拿到这份名单。他说,他不反对我跟不在名单之列的人谈话,如果我喜欢那样做的话。
3月18日,星期一中午12点半,我打电话到奥维茨的办公室,问名单是否已经准备好。有人告诉我说,很快就会准备好的。当奥维茨的一位助手将名单交给我时,我不禁大吃一惊。因为我在名单上发现的不是奥维茨的25位朋友,而是好莱坞最著名的70位影星。多么珍贵的一个名单!上面包括:
肖恩·康纳利
保尔·纽曼
汤姆·克鲁斯
罗宾·威廉斯
马奇克·约翰逊
杰里·塞恩费尔德
大卫·莱特曼
西德尼·波拉克
巴利·列文森
下午2点,我急于立即开始本书的研究工作,却不知道见到奥维茨列的名单上的那些人要费我多长时间。我很有理由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坚持先要得到奥维茨的许可,然后才跟我谈。因此,当天下午,为了让这只球尽快滚动起来,我打了20个电话出去。
下午5点20分,电话响了。肖恩·康拉利?大卫·莱特曼?我等不及去猜想是谁了。一个妇女的声音。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错。“奥维茨先生找您。”奥维茨先生?他为什么打来电话?我想像不出来。我听到的声音,完全不是我在三天前听到的那个声音。这次,我听到的是气恼、愤怒和痛苦。要知道哪里出了毛病,我不必非是个天才才能搞清楚。出了大毛病。一阵劈头盖脑的话像炮弹一样打得我惊惶失措,我无法集中精力来听他到底在说什么。我最没预料到的事情,竟是奥维茨打来愤怒的电话,更不用说万事尚未开始。
我仔细地听他骂着,慢慢地理出了一个头绪,知道他在指什么了。他整天都不在办公室。下午回来以后,他听了大部分人的电话留言,是我下午刚刚打过电话的那些人留的。他们想知道,奥维茨是否同意他们与我谈话。他非常生气,因为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给这么多的人打了电话。他为什么如此恼火?他没有打算让我跟这些人通话吗?是他给我这些电话号码的呀。我应该做什么?坐在这些电话号码上吗?
他一刻不停地说着,不让我有机会插话。他噼里啪啦地说,我做了一件极可怕的事情,因为这些人会彼此通话,并向媒体透露说他在跟人合作写一本有关他本人的书。他告诉我说,这种“立即亮相”会使他心神不安,因为这会使人们觉得,他是在通过我这本书宣传他自己。你或许会说我被弄“糊涂”了,可那样说远远不够,根本无法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我完全惊呆了。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我在这里准备写一本有关他的书,这事刚刚开始几个小时,他就大骂起来,好像我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