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8900000005

第5章 康桥上分行的抒情(1)

远游重洋

人与人的相遇有很多种。可能萍水相逢,却一见钟情;可能“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便成了彼此一生的传奇;可能在南国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偶遇丁香的惆怅,化作轻轻的叹息;可能在茫茫人海擦肩而过,再次相逢却不相识;也可能似曾相识,却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巳老。

有人说,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两人或许曾在梦里相见;也或许只是因为前世谁欠着谁的情,今生要用眼泪偿还。正如《红楼梦》所写,贾宝玉原本是青埂峰上的一灵石,而林黛玉是寄寓石下的绛珠草,因感激他的遮风挡雨所以幻化人形,用一世眼泪还报。如此想来,即使悲情却也让人觉得凄美。

这是一个具有蛊惑性的说法。我们希望徐志摩和林徽因能因这份刻骨的康桥之恋而携手一世,给那硝烟弥漫的战火年代填写一份雅致。但是没有,风依旧清莹,雨依旧潇洒,淡淡的月色下,康桥成了人们美好的梦境。

真的很难简单地用幸运或者不幸来概括两个人的相遇,就像很难用好或不好形容任何一段感情。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相遇带着一定的悲剧色彩,但我相信他们一定都不会后悔曾经在康桥有过那么一段岁月。徐志摩遇见林徽因或许就是像安妮宝贝说过的一句话,“徽因,我遇见你,那是我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看似带着点点无奈,实则有着烈士断腕的豪迈与执著。试问世间有多少感情可以配得上这几个字?梁山伯是祝英台的劫数;贾宝玉是林黛玉的劫数。长久以来,文人墨客给感情披挂了悲情的色彩,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爱得深,爱得轰烈;亦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叫人洒泪后凝思久久。我也曾迷恋过这样的感情,但是当看到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纠结后,我才恍然知道,原来世间也可以有这样的情感。

淡淡的,如潺水滚过山石小径,带着清脆的叮咛,每一声都唤着宁和,每一声都叫人心旷神怡。他们的感情平静却长久的牵挂,只要看到对方平安,看到对方快乐,一切足以。就像那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难道这不是感情的最高境界吗?林徽因是幸运的,徐志摩也是幸运的,他们的相逢、相知、相恋都是被诗意包裹的美丽篇章。

林长民很疼爱林徽因。在1918年4月林长民前往日本考察的时候,他原想将林徽因带在身边一起东游,但未能如愿。他抵达日本的时候在给林徽因的一封信中写道:“每到游览胜地,悔未携汝来观,每到宴会又幸汝未来受困也。”

到了1920年春,林长民赴英考察宪政。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把林徽因带在了身边。这次远行,林长民引领爱女登上了新的人生历程,不论生理还是心理,从此林徽因都告别了她的少女时代,使这个世界的轮廓在她的面前越发清晰起来。

林徽因对此当然毫无意识,林长民则高度自觉。他行前明确告知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一九二〇年致林徽因信)。

看着林徽因那个时代人的信件时,你会发现,他们在信文中经常会夹杂使用一些英文词汇,英文句子。留学远洋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时尚,那时的著名人物几乎都有留洋的背景。然而事实似乎也证明了一点,在中国接受再多的新式教育,终究不如到国外去亲身体验一次来得更为真切,影响更为深远。

书中说三月桃花,艳丽如霞,但若没亲眼所见,只能在脑中幻想,总是有些遗憾。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一生喜爱画马,为了让之栩栩如生,终日与马为邻;清朝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擅长山水、竹石,亦不知踏过多少山水,方能让其画纵横放逸,水墨淋漓。只有看过、感悟过、爱过,才可以真正懂得。

那年初春,林长民与林徽因两父女由上海登上法国Pauliecat邮船,航行在烟波浩淼的海洋。林徽因纵目远眺,视野应当从未如此开阔过。不知在茫茫的大海上她是否也会感觉到自身的微小和这世界的博大。

5月7日,邮船抵达法国,父女两人转道去往英国伦敦。到达伦敦后先暂时住入Rortland,后租下阿门二十七号民房,定居下来。安顿下来后,林徽因不仅要照料父亲的日常生活,还要不时参加父亲的社交活动。先后认识了如著名史学家H.C.威尔斯、大小说家T.哈代、美女作家K.曼斯菲尔德这样的名人。这让她很快便对伦敦社会有所了解,而这样的交际活动一定也让她的身心受到不小的影响。

8月7日起,林徽因开始随父亲漫游欧洲大陆。瑞士的湖光山色、比利时的钻石和动物园、法国的灿烂文化以及德国经受一次大战后满目的战火遗迹,都让她感到惊奇。林长民日记中的日内瓦湖风致显然有别于林徽因儿时的西湖:

“罗山名迹,登陆少驻,雨湖烟雾,向晚渐消;夕阳还山,岚气万变。其色青、绿、红、紫,深浅隐现,幻相无穷。积雪峰巅,于叠嶂间时露一二,晶莹如玉。赤者又类玛瑙红也。罗山茶寮,雨后来客绝少。余等憩Hotelat chardraux时许……七时归舟,改乘Simplon,亦一湖畔地名。晚行较迅。云暗如山,霭绿于水,船窗玻璃染作深碧,天际尚有微明。”一一林长民一九二〇年八月十四日。

这样的亲身体验,使她第一次目睹了欧洲诸国各式各样的景象,这对她个性的发展和心胸的扩大,都有着不小的帮助。当然除了像林长民日记里所描述的这类美景,欧洲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一定也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建筑与她所熟识的中国古建筑多有不同,它们华美、坚固,又富有浪漫气息。她以一个十六岁少女敏感的心绪捕捉着这些建筑的美。像欣赏艺术品一样瞻仰着这些建筑,把它们深深烙进了心里。

这段旅行是她旅欧岁月里一个华美的开端。此时,能有她敬爱的父亲陪在身旁,她应当是幸福的。在林徽因少女时代所有的照片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林徽因与她父亲的一张合影照片。这张照片正是于1920年摄于伦敦的。照片中,林徽因高高坐着,把手轻轻搭在父亲的肩上。林长民穿着黑西装,留着长长的胡须,他那清痩的面颊似乎正昭示着他这一生忧国忧民的形象。而林徽因则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褂,一张瓜子脸仍略显圆润,几缕发丝斜斜搭在眉弯,微露着额头。这是她早期生活中唯一能看得清她眼睛的一张照片,这一双眼眸像天边的晨星一般清澈,你在这样的眸子里看不到任何多余的情感。但是你就是莫名地被她所吸引着,仿佛你也回到了近百年前。透过这目光,仿佛这个让人心动的女子就活生生坐在你面前,直教人心驰神往。

9月15日,林徽因和父亲回到伦敦。9月下旬,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St.Mary’s College(圣玛丽学院)学习。学校距住处阿门二十七号有两英里多路,行小路穿过一个公园,出园门即是学校,要是走大道就得雇车。学校校长是个七十来岁的孀妇,但热情而诚恳。在这所学校,林徽因的英语愈加娴熟纯正,后来她一笔流利优美的英文赢得了哈佛校长女儿、林徽因知交多年的好友费慰梅由衷的赞赏。

在伦敦,林徽因还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父亲的房东是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从她那里领悟到了建筑的魅力。结合着游历欧洲时的所见,在女房东的耳濡目染之下,她渐渐明白,房子不仅遮风避雨,而且蕴涵着艺术的美好意味。可是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西方这样的现代建筑科学艺术。另一种说法是,启蒙她建筑学志愿的是一位英国女同学(见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

总之,无论如何,林徽因是在伦敦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从此人生便走到了另一条路上。

而她在伦敦的生活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在那里认识了徐志摩。才子、佳人、诗歌、雾都伦敦。这一切堆积在一起真让人觉得美好!人生本就是许多故事的一个集合,有的故事热闹、喧哗、人织如锦;有的故事孤单、凄楚、冷暖自知。人走到最后毕竟都是尘归尘、土归土。林徽因和徐志摩最后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对两个人以后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生中走过那一程,有过一段那样的故事,当也无憾了。

小脚与西服…

徐志摩是浙江省海宁市硖石人,其父是著名实业家徐申如。1915年,徐志摩在浙江一中毕业后,于当年10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结合应该算是不幸的。张幼仪端庄善良、安静贤淑、孝敬父母,也读过些书,是一个很得父母欢心的传统女性。而徐志摩是一个受西方教育影响很深的人,他爱好浪漫、爱好自由,恣意地过着他自己的生活,像一匹野马,即使上了鞍也不咬那缰绳。

用一个现成的比喻来说,他们就是小脚和西服的搭配。其实张幼仪长着一双天足,并不是小脚。“小脚和西服”是张幼仪在徐志摩的诱导下,评论别人的一句话,却也是两人关系的一个真切的写照。他们两人本无可厚非,都是很难得的人物。但是走到了一起,就让徐志摩觉得蹩脚了。

据说在两人新婚的那天,他们没说一句话。徐志摩或许是懒得说、不愿意说。张幼仪则是不敢多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在之后的婚姻生活里,这样的沉默几乎贯穿始终。

和张幼仪结婚不久,徐志摩便北上求学。在张幼仪生下长子欢儿(徐积锴)之后,徐志摩又在他老师梁启超的鼓励下,于1918年8月自费赴美国求学,据说这段时间内他们待在一起的日子仅有四个月。

1920年,徐志摩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因向往进入剑桥大学,师从英国哲学家罗素,又离美赴英。可是造化弄人,在他抵达伦敦之前,罗素巳经被剑桥大学除名,来到中国讲学。满怀希望的徐志摩因找不到罗素,一时深感失望,在伦敦街头彷徨徘徊不巳。

那时的徐志摩经历着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迷茫期。望着陌生的城市,望着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异族人群,徐志摩的心阵阵酸楚和失落。他会想起远方的父母妻儿,会想起霞光片片的中国古都。在那里虽不能说如鱼得水,但也是平坦惬意。现在呢?不知道眼前这交错复杂的路,哪一条是自己人生的路。茫然失措的徐志摩在十月上旬,申请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攻读博士学位。

或许是常年居外,思念亲眷,对那段苦闷的婚姻还抱着一点希望;也可能只是为了排遣苦闷,他来到伦敦后不久,便与其父亲通电,要求将妻子张幼仪送来伦敦。1920年11月26日,他还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儿离纽约以来,过二月矣,除与家中通电一次外,未尝得一纸消息……从前钤媳尚不时有短简为慰,比自发心游欧以来,竟亦不复作书,儿实可怜。大人知否?即今钤媳出来事,虽蒙大人慨诺,犹不知何日能来?欢儿乐否,转瞬三岁足矣,儿他日归,欢儿不识父矣!既乃父亦不(知)阿儿何若,虽见照片,不足凭也。最好盼钤媳将欢儿一日自朝至暮行为说话,一起记下,寄我读之则可知儿性气智慧之梗概矣!”

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徐志摩是多么的思念身在故土的妻儿。有些人说徐志摩是绝情的,他对自己与张幼仪的婚姻不曾有过丝毫的好感。从这封信里看却也不尽然。他没有爱过张幼仪,但还是与她同床而眠,生下了他疼惜的欢儿。他让张幼仪远渡重洋,来到伦敦与他相会,会只是需要她来排遣心中苦闷,要她来照料自己的生活吗?他多少应该还抱有一点美好的憧憬。

这年冬天,张幼仪来到伦敦。徐志摩便在康桥乡下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租下两室一厅安居下来。也就在那时,徐志摩在林长民的介绍下,认识了小说家狄更生,并于狄更生的帮助之下进入了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了一名特别生,随意选课听讲。家务全由张幼仪料理,徐志摩则一早便去上学,但也回来吃中饭和晚饭。有一段时间,徐志摩还请了一位英国老师给张幼仪教授英语,后来由于女教师抱怨张幼仪英文基础太差而半途而废。由于张幼仪每天有太多事要忙:“要买东西、打扫内外,还要料理三餐。”她竟也没有坚持让女教师或徐志摩让她继续学习英文。

要是徐志摩不带她出去玩,一个不会英文的人,应该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有些评论在描述这段生活的时候,说徐志摩亦曾带张幼仪去看竞舟、看电影。这是事实,但是,根据张幼仪对她内侄女所说的来看,即便是看电影也不见得与浪漫有关。张幼仪说,那是唯一的一次去看电影,他们原先说定的是去看一部卓别林的电影,可因为徐志摩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他朋友说范伦铁诺的电影比较好看,他们因此便往回走去看范伦铁诺的电影。张幼仪为此而有些不快,当范伦铁诺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徐志摩和他朋友都跟着观众一起鼓掌,而她却只是把手搁在大腿上坐在漆黑之中。

这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小细节,但在张幼仪内侄女根据张幼仪晚年的口述所撰写的一本书《小脚与西服》中则有张幼仪更全面的描述。

“那时我没有想过我们夫妻到西方以后,丈夫对我的态度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在中国,夫妻之间应该保持距离,尤其是在公婆面前,以表示尊重。可是在西方,就我们两人一起,我们本来可以为所欲为,不过只有徐志摩做到了,他爱来就来,爱去就去,好像我不在那儿似的。他总是回家吃午饭和晚饭,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穷了吧!如果饭菜好吃,他一句话都不讲;要是饭菜不好,他也不发表意见。他的心思飞到别处去了,放在在书本文学、东西文化上面。”

今天你们年轻人知道怎么样讨论事情,像你大概就会尝试和你先生商量大小事情,可是当年我没办法把任何想法告诉徐志摩;我找不到任何语言或辞藻说出,我知道自己虽是旧式女子,但是若有可能,我愿意改变。我毕竟人在西方,我可以读书求学,想办法变成饱学之士,可是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我和我的兄弟可以无话不谈,他们也和徐志摩一样博学多闻,可是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总是:“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

回想他们两人每天很少见面,即使是每天吃晚饭的时候,也总是各自低着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相对不语,我们当然也就知道,这没有感情交流的婚姻是多么的不幸。

他们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但是若连爱情都不曾有过,那样的婚姻又用何来维系。他们的沉默、疏离巳经从形影转换到精神上了,就算近在咫尺可也远如天涯。他们的婚姻就像是闻一多笔下那塘泛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是两个人没有为爱情而努力奋争的结果,更是传统婚姻悲哀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升级成神之独霸异界

    升级成神之独霸异界

    一觉醒来齐天发现自己身处异界,还拥有了一身强横的光明之力!作为上帝亲传弟子,圣力纯净无比,亡灵?恶魔?抬手间便让你们化为飞灰!胸前圣银十字印记,蕴含无上力量,强者?美女?纷纷拜倒在他脚下!可只有这些怎么过瘾?齐天要的就是,统一一切信仰,异界独霸成神!
  • 时间管理黄金法则

    时间管理黄金法则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账户,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1440分钟进账。如果必须在一天之内用完,你将如何支配?今天,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强烈建议你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时间管理有没有出现问题,考察一下自己,是时间的“主人”,还是时间的“奴隶”!如果你是前者,那就恭喜你,你正为你自己的生命加快脚步;如果你是后者,那么,请阅读本书所介绍的时间管理方法,做一个管理时间和生活的高手,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当时明月在

    当时明月在

    如风的少年如花的女子情愫暗生,正当青年的爷爷爱上了名份是自己继母的少女花萝。少男少女心绪千转百回,可是乡村伦理正如悬头之剑,如何担起那“乱伦”的骂名……
  • 死亡三叹

    死亡三叹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傻子王爷戏呆妃

    傻子王爷戏呆妃

    从大家族中艰难爬出头的她,笑傲生意战场、家族斗争,却始终没有躲过身边的算计,含恨而去。。。。。。再次醒来,她变成了将军府的呆笨大小姐,如此,那她便将“呆笨”发挥到极致,扮猪吃老虎,让将军府乱成一锅粥煮。一道圣旨,将她钦点为痴傻王爷的豫王妃,成就了天造地设的一对呆笨痴傻,从此不再家乱,而是国乱!当同样的两只腹黑妖孽卖萌相撞、真假相试,最终又是谁输谁赢谁真相?传言,万俟国神秘太后执掌政权传言,万俟国妖孽皇上喜好男风传言,万俟国痴傻王爷笑闹无数。。。。。。如此奇葩皇室组合看似平静却杀机汹涌,某女本欲悠然看戏,却被挑战极限,愤然插足——敢伤她在意之人,反起攻之!毁尽灭之!【颠鸾傻凤*一】“娘子,你是不会穿衣服吗?”手指着某女的胸前,某男两眼放光,像是看到了美食般狠狠咽了咽口水。猛的低头,赫然发现本就没穿好的衣服早已快要滑落,露出香肩锁骨处的一大片白净玉肌,相当于半裸!连忙用衣服将自己遮严实,美眸洋溢怒火恨看向面前的傻子,这家伙看了半天才告诉她衣服没穿好,色胚一个!“你,给我出去!”顿时,房间里女子的怒吼声彻响!【颠鸾傻凤*二】风流倜傥的神医两眼放光,循循善诱:“芷儿,跟我走吧,我带你游遍五湖四海,吃遍天下美食!”某女弱弱道:“可是,我家傻子渊说了,家里有天下第一厨,我懒得动弹。”豺貌双全的丘丽王爷盯着被自己看中的猎物,道:“只要你跟本王走,本王即刻便登上王位,将王后之位赐你!”某女玩弄着纤纤玉指,悲哀的看了一眼男人,“可惜你没戏了,今夜你丘丽国就会被我家傻子渊给一锅端了。”某妖孽皇上饶有兴趣道:“若是皇弟不要你,朕纳你为妃也未尝不可。”某女同情的看向他某处,“不会是皇上你在你的男宠那儿也雄起不能了吧。”某冷傲男子幽幽道:“你只要让我跟在你身后守护你就好。”某女为难,无言以对。面色不善的某男冲到两人中间,“芷儿身边,有我一人,足矣!”======================================================上一世的纷乱,这一世的纠葛,是谁漠视了谁的真心,又是谁将谁的真心倾囊相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农夫,你家屋顶有流氓

    农夫,你家屋顶有流氓

    她是谁?一朝醒来,前尘尽忘!以为好心救了她的恩人,转而挟恩胁报,以败坏她的名声为威胁,要逼娶她进门!投奔的亲戚对身中奇毒的她避之不及,便急着送她上了花轿。可这要娶她的“恩人”农夫,居然是村里有名的大傻瓜!正常人都不会答应吧!无奈她记忆空白,加上身中软骨散的毒,无法挣脱,被迫抬进了洞房!可当盖头掀开——眼前这眸如春水,一脸纯真的绝世美男子是谁?好吧,看在这傻瓜无害又养眼的份上,她暂且就先陪他一起种种田,摘摘菜,兜兜小鱼虾吧!可当某一天,突如其来的刺客踏破她们家的茅屋顶。满村追砍的不是恢复了几许记忆的她,而是她的傻夫婿时——夫君,你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