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等等。也就是说,当孩子到别人家串门的时候,进门前应该高声叫门、通报,好让主人知道有人造访,作好准备。如果人家门外有两双鞋,说明里边有两个人正在谈事情,要等听到里边人招呼后再进去。进门时应注意不能踩着别人的鞋,不要踢着别人的坐席,要提起衣服、坐到屋角的位置上,谈话的时候要认真地听,谨慎地回答等等。
上面列举的一些古人要求孩子谨言慎行的规定,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为人处世方面的周全考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长大之后为人处世的能力。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对儿童的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因此,身为当代的父母,更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养成言行谨慎的习惯,教给孩子在说话和办事时要三思而行,切忌冒失,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非议他人,不飞短流长,不造谣生事,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良好的榜样。
用气自行,其败必也——去掉孩子身上的骄妄之气
王磐是王莽家族平阿侯王仁的儿子,马援的侄婿。王莽败后,由于王磐家资殷实,为人慷慨侠义,爱士好施,于江淮一带颇有名气。
后来游历京师,结交了朝中贵戚如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刘章结等人,并且过往甚密。马援看到这种情形之后,对他的外甥曹训说:
“王氏,是废姓。王磐应当处世低调,深居简出,可他反而交游京师长者,且用气自行,争强好胜。如此下去,他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果然,一年以后,王磐因事被处死。王磐的儿子王肃,还是出入王侯邸第。当时诸王还没到自己的封地,都在京师,竞相修名延誉,招游士。
一次,马援对司马吕种说:
“自建武年以来,政治宽松,四海升平。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家诸王子渐渐长大起来,但是国家却没有形成一定的防范制度。如果放任王子多通宾客,则很容易会兴起大狱,你辈可一定要小心啊!”终于,有人向朝廷上书,告王肃本来是受诛之家,竟然被诸王捧为上座,担心因事生乱。于是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各郡县抓捕诸王的宾客们,结果遭殃的人像瓜蔓般相互牵扯,死者数以千计。吕种也遭到牵连,难以幸免,临死时他仰天长叹:
“马将军真是神人啊。”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是老子对孔子的谆谆教导,意思是,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这些东西都是于身无益的东西,只有先将这些不好的因素戒除掉,才可能成为圣人。马援也是看到了王磐的骄妄,预料到他将会身败名裂,因此才训诫他的外孙曹训,要力戒骄妄,保持低调。骄妄往往会使一个人目空一切,自傲自大,得意忘形,这对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存在这种自傲自大的习气时,要坚决地杜绝,决不纵容。
名门家训析要:骄妄,是人性中的恶习,人们常说的自傲、自恋、自大都与这种品德有联系。骄妄之人往往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将自己看得过于重要;骄妄容易让人目空一切,自满自大,过于关注自身,自以为无所不能,希望别人能特殊对待自己。他们总是用狭隘的眼光看待别人,以为别人一无是处,而且自认为完美无瑕,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这种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影响,譬如亲朋好友对孩子过高的不当评价。同时也有教育不力的原因,比如孩子取得好成绩后,家长往往会说“比某某强多了,把谁谁比下去了”等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语言进行错误的鼓励,等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每一个人都会因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产生一定的自我肯定的思想,但是过于自我肯定就会出现人格缺陷,表现为骄妄的情绪。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说:
“在我们与生俱来的各种习气中,没有什么比克服骄傲更困难的了,虽然你想极力地克服它,隐藏它,但是它还会想方设法露出头角来。”其实这种情绪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好的骄妄的品性,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优良品德,并及时地遏止孩子骄傲情绪的滋生。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
“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
“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藏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年轻人说:
“画什么呢?”
释圆说:
“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欢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成了一个倾斜的水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
“这幅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
“你画得是不错,只是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听了,笑道:
“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释圆听了,说:
“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着名的文学家和派经学家刘向有三个儿子。刘韵是他最小的儿子,聪明、好学,自小就“通诗文,能属文”,全家对这个儿子很偏爱,亲戚朋友也时常赞扬他。刘韵由此而渐渐自我满足起来,他开始看不起别人,很有些自以为是,后来,连长辈的意见与教诲也听不进去了。刘向为了帮助小儿子,写了一篇《戒子韵书》,书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
刘向的儿子就是犯了过于自傲的错误。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最容易心浮气躁,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要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骄傲与自满是人性中的大敌,一旦它们占了上风,这个人便不再会脚踏实地地做事情,而是好高骛远,这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会与外界形成隔膜,这将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而谦虚是一种美德,是孩子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是永不过时的。身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骄傲自大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旋涡,一旦自己掉进这个旋涡,将会让自己头晕目眩,而想要离开这个旋涡,最重要的就是要戒骄戒躁,以等待风平浪静。
成长链接: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
拥有谦虚的品德,这对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正面的帮助。
但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父母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下去,很容易惯坏孩子,让他们形成骄纵的坏习惯。尤其是现在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孩子家境富裕,在生活上不知道节俭,挥金如土,奢侈至极,在家中有保姆看护,上学有专车接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往往会变成只讲享受不讲奉献的纨绔子弟。这种习气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生活、工作和人生价值观的态度,并且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现在的父母而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戒除他们骄纵的坏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帮助孩子戒除骄纵之气,养成谦虚的良好品德呢?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他们: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由于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家庭条件好或者得到父母的溺爱,本身就有骄纵的习惯,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种习惯便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因此,要想使孩子戒掉骄纵的坏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年轻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使小性子,年轻爸爸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父母长辈大喊大叫等等。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加以制止。在平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尤其是孩子无理取闹时一定要严加制止。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而且以求实现而大哭大闹时,父母不应当因为想得到一时安宁或者心疼孩子就违背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除此之外,孩子养成骄纵习惯的原因可能还和家庭给孩子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条件有关,全家上下都把孩子当成宝贝看待,要星星不敢摘月亮,长此以往,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买过于昂贵的玩具,也不要带领孩子经常出入高级消费场所。
让孩子知道自信与自傲是不同的。要让孩子戒除骄妄,就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骄妄。骄妄就是骄傲。它和自信不同,自信过了头就是骄傲。科学家巴夫在写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说:
“切勿让骄傲支配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争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巴夫的这些话明确地指出了骄傲的危害。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会被假象蒙蔽了眼睛,如同《庄子》中的河伯一般,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这将会大大地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让孩子接触更为宽广的世界。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要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家长要时常给孩子讲一些同龄人中佼佼者的事迹,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能够正确定位,冷静地发展自我。
最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父母要大力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只有学会谦虚和包容,才能够使孩子虚怀若谷,容纳万物,才能够使孩子感到生活的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