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100000027

第27章 岭南文化——汇合古今,融贯中西(1)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它东接福建,西连广西。岭南文化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属于同一文化总体系。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与百越族文化融合,进而与汉文化融合,与西方文化交流而发展起来。岭南文化以远儒性和非正统性区别于其他的汉文化,是中华文化总体系中的边缘型文化。岭南风光与北国风光不同,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岭南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北方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不同。

一、不辞长做岭南人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它位于中国的南部,北枕南岭,南临南海,东接福建,西连云贵。该地原为百越之地,是商周之交时形成的南越族居住之地。秦始皇时统一岭南,大量移民,经赵佗努力,使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得到很好融合。加上以后几次北方移民影响,使岭南“流风遗韵,衣冠气习熏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几中州”,从而在汉文化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文化。广东兼有山地和海洋两重文化,这使得这里的民众同时具有强烈的兼收性和传统的保守性,这两种因素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一方面广东人喜欢展现自己独立不群的个性,常常喜新厌旧地紧跟时代浪潮真抓实干,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算命、星象、风水、财神爷、黄道吉日等等表示出特殊的兴趣。

由于地处湿热的南方,作物以水稻为主,过着火耕水耨,渔猎捕捞生活。习俗上,喜食鱼和各种蚌蛤贝类,蛇、虫、鼠视为美食;习水性,善用舟,断发文身,住干栏式住宅;笃信巫鬼,以鸡卜凶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在古老的农耕时代,广东留给中原人的印象是除了这里鲜嫩的荔枝值得一吃之外,不过是个充军或流放之人才不得不去的鬼地方,他们一再冷嘲热讽那些纹身吃蛇的“百越”民族是“射生饮血”的野蛮人。

后来,因为北方战乱和灾荒,曾有大批的中原人进入岭南。在岭南有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化和行为方式,主要使用粤语、客家话、闽语3种主要方言。粤方言又名广东话、广府话,当地称为白话,以广州方言为标准音,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及沿西江而上的粤西、广西部分地区。客家话又名客话,以梅县方言为标准音,通行于粤东北及东江流域。闽方言又名“福佬话”,随地域不同形成3个分支,分别通行于粤东南潮汕地区、粤西南雷州半岛、海南省汉族居住区域。

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远儒的文化氛围,培育了岭南人强悍坚韧、敢于冒险、勇于任事、大胆革新、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质。到了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后,广东人那种敢于为天下先的精神更是得到展现。

近代开始,岭南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与碰撞点。代表人物有继承岭南文化经世致用学风的朱次琦、陈澧;制订《天朝田亩制度》,缔造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撰写《盛世危言》,倡导重商主义,推动近代“商战”的郑观应。

岭南近代最杰出的改良主义思想家是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他们使变法维新思潮风行天下,策动戊戌变法,期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岭南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源地,孙中山是岭南培育出来的中国最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建国方略》集中地反映了孙中山的哲学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

岭南文化具有其独立的特点,在接受汉文化前已形成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观念,长期与海外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东南亚、中近东、非洲、西方、日本的审美观,艺术创造丰富多彩,艺术风格自成一派。

岭南诗歌自唐代张九龄开一代诗风,随后岭南产生不少知名诗人,经宋元明不断成熟,在清初产生岭南诗派,突出岭南传统“雄直”为主的诗风,富开创精神和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人物为屈大均、陈恭尹。

岭南绘画也独树一帜,明清时岭南画坛形成富于个性表现,求新求变,讲究技法的独特风格,出现石涛、居廉、居巢等大画家。20世纪初,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创立岭南画派,主张“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以建立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现代国画风格。

广东音乐尤具特色。现在歌坛堪称流行的粤语个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化来的。广东音乐以其珠圆玉润、婉转回荡的旋律,清新明快的节奏,清脆明亮的音色,短小精悍的结构在中国音乐中独树一帜。代表作有严老烈的《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何博众的《雨打芭蕉》、《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岭南音乐中比较著名的还有潮州锣鼓、广东汉乐等。

岭南戏剧剧种繁多,达27种,其中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为岭南四大剧种。粤剧以粤方言演唱,吸收融合了地方民歌小曲,后期大胆采用部分西洋乐器伴奏,传统剧目有《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等所谓江湖十八本。粤剧唱腔慷慨激昂和哀怨悲叹兼具,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岭南的代表性剧种。

岭南民俗中脍炙人口、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广州岁末花市。广州素称花城,种花历史由来已久,西汉时已是鲜花常开、品系众多,当时已有“自别国移至”的茉莉与素馨。宋时渐有花市出现,到明清二代,广州种花业发展更快,许多农户以种花贩花为生。19世纪中期出现岁末花市,设于市中心地带,规模盛大,游人如潮。花市形成后,一年一度于岁末成市,四乡花农将鲜花集中花市向市民售卖,入夜后尤盛,除夕过后花市即散。

岭南民俗喜早起上茶楼喝茶、吃点心、谈天,谓之“饮早茶”。岭南城乡茶楼密布,每天清晨即开市,茶客络绎不绝。

20世纪末,岭南文化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立场更高层面对岭南文化作出总结和评价。因而,现代性审视的要求摆在了岭南文化的面前。

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广东人的怀旧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弱。比如,中国许多地方曾经在90年代大唱怀旧歌曲,一时间大街小巷重新飘扬起《东方红》的旋律,广东人却没有卷入这个热潮。又比如,北京的文化人为浸漫了过去时光的四合院日益减少而痛心疾首,广东的文化人却很少为南国特色的骑楼日渐消失而大声疾呼。当北京街头冒出许多“知青”饭店,许多过来人大谈黑土地上的经历时,广东的老知青们也搞了一两个活动,却没有多大回响。怀旧,是一种固守,一种被岁月过滤了的纯净。怀旧需要某种经历和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怀旧色彩越浓,越容易陷入自己的窠臼;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广东人具有较为开阔的胸襟,这为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奠定了基础。当改革开放的春风乍起,第一批外商踏上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在这里获取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广东人并不嫉妒,他们创造了一种思维模式:只要自己能赚钱,不怕别人赚大钱。因而,他们不在乎与香港前店后厂的关系,在经济上采取实用主义立场。开阔的胸襟是兼容的前提,也是现代化的前提。万事锱铢必较,过于计较一己的得失,就难以融入世界性的潮流。

近代岭南文化的融通性的必然结果便是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其现实反映便是古与今,土与洋,中与西的“大杂烩”,近代岭南的思想理论,审美艺术,大众饮食,民风民俗,皆是如此。特别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引进岭南,很快与当地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传统的与现代的,本土的与外来的、中国的与西方的,随处可见,同时并存,这种融通性在近代岭南思想理论层面表现得最为明确和集中。康有为的思想是“含咀于吾国数千年来之文化,以及印度、希腊、波斯、罗马古哲之懿言,及近代英、法、德、美先哲之精华,损益古今,斟酌至当”而融汇构成的。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之建构,也是博采众家之长的,自称“凡一切学术,有可能助余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孙中山曾说明其思想渊源为:“余之谋取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我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开放融通,择善而从的社会心理使得近代岭南文化在身处激烈的古今中西之争中能够高瞻远瞩,进行合理的文化调适,从而广纳博收,取长补短,焕发出岭南文化的新光彩、新精神。

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有批评说,广东人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意思是说广东善于创新,却不长于理论总结。但是广东人对于这样的冠名权倒不很在意。理论总结是升华,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它也是束缚。岭南文化乐于为历史写第一稿,而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这种品质,为它平心静气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作了准备,也为它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了准备。

广东要想在新的世纪保持先发优势,以广东为代表的岭南文化要想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依然光彩夺目,就必须在兼容的同时认认真真地进行一番梳理和反思,在现代性的审视中寻找新的动力,寻找新的增长点。

二、香港文化的前世今生

如果说燕赵文化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混血儿,那么香港文化便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混血儿。

香港文化受岭南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居珠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合,形成同构。因而,我们谈岭南文化就不得不谈香港。

香港文化是不中不西,又亦中亦西的复合型文化,这多少与香港的历史有关。在1840年以前,香港和澳门地区是典型的岭南文化的势力范围。因其地小人少,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是岭南文化中的一滴水。

早在商朝时,珠江流域聚居着一个与中国农耕部落不同的部落,他们善于捕鱼航海,不事农耕。这个部落最早的首领是公孙隅,这个部落被人们称为“百越”,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在今天的香港和澳门地区一带。

直到现在,居住在香港地区的民民主要都是来自广东岭南地区。他们中国文化的根属于广东文化,现在香港人还说着广东话,香港人还听着广东的粤剧,香港民间流传的各种山歌和传说故事,都与广东沿海的民间文化一脉相承。

所以在19世纪中叶以前,香港文化还不能独立称其为文化,只能称为岭南文化。

自英人占领香港以后,香港进入长期的中西文化的冲突期。这个时期从文化的形成来看,是香港文化的准备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而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就是英国人占领香港。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在这里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战争是文化冲突的最直接体现。英国人刚到香港时,率先传入的是殖民主义文化,与它的军事征服和经济掠夺相响应,形成了外来统治者和本地居民之间的直接对立和长期矛盾。华人与洋人等级明显,互为区别。殖民者通过教育等各种方式灌输殖民主义意识,单是街道地名就有非常明显的殖民地特征,都与“占领”密切相关。比如维多利亚港是以占领香港的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的。其他如遮打街,恰和街,渣甸街等等都是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名字命名,上至英国女王,下至港英政府官员,使中国的土地烙下英国人的痕迹。白人的厕所,华人是不允许使用的,就是各个娱乐场所的出入口,洋人与华人也不一样。

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香港文化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西方人来华,多是先到香港,中国人出洋,也务必中迁香港。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通过这个桥头堡传到中国内地,中国近现代的各种政治风云也在这里集中上演。香港成为消化吸收中西文化的肠胃。

香港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过渡。它的政体、社会分层、司法和行政管理都是西方式的;它的市民心理和行为方式却依然有浓烈的东方色彩。从某种角度看,香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也是发育得不够的。岭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及文化的相对冷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偏差、享乐主义的盛行、封建迷信的再度滋生以及小富即安的自得等等,大多找得到香港影响的痕迹。

香港近现代文化的开拓,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其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立文化品格的形成。也就是说,中西文化的融合直接导致了香港文化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港英政府调整了对港政策,以自由资本主义代替了殖民主义,进一步完善了香港的自由港政策,自由资本主义文化成了香港的主体文化。同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迅速起飞,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日益显著,更加完善了香港的自由性、包容性。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香港文化业已形成。

所以,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香港文化性格的形成是近百年的事,它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繁荣,令人想起了杂交水稻的优势。

香港的现代的文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文化巨匠鲁迅、胡适和欧阳予倩等,特别是最后献身于香港文化的许地山,直接催生和培育了香港新文艺。鲁迅和其他文艺大师的影响以及来自上海、广州的文化新潮的流入,打破了当时香港文坛的荒凉、沉闷局面,直接促成了香港新文学的兴起。

拓荒时期播下的新文艺种子,在随后发生的抗日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强烈影响下萌芽成长。在10多年里,香港出现了两次由大陆南来文化人组织的推动的文艺高潮。当时由于香港的特殊政治地理环境,大批著名文化人如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郭沫若等先后荟聚香江,使香港文艺空前繁荣,两度成为南中国爱国进步的新文化中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是香港文化最重要的发展时期,而就在同一时期里,香港逐步实现了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的演变牵动了文坛的演变。适应内外形势的变化,植根于香港都市生活、具有鲜明“香港性”的文学艺术兴盛起来;同时,以普罗大众为对象、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通俗文化大量涌现。最重要的一点是,战后出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本地作家、艺术家已经与社会同时成长,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事业、家庭、思想感情……都是植根于香港的,他们日趋成熟的各种艺术创作大都带有强烈的本土意识,以他们为主干的一种“本土文化”跟着诞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经济、社会继续繁荣稳定,并已发展成为金融、经贸等方面的国际中心,出现了令世人瞩目的“香港现象”。作为物质文化的表现形态,香港的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也显得多姿多彩,并且沿着自由开放、中西交融的轨道,进一步走向多元化。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热门推荐
  • 香殒泪

    香殒泪

    年仅十五,她痛失处子之身,只隔了两年,她却忘得一干二净。两相见,形同陌路,谁也不认识谁。二十芳华,她一朝成为名门贵将,费劲心思想为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挡风遮雨,不料反被下了药,一夕之间,她妹妹成了妃,她却沦为奴!当她尽忠职守,努力为自家光宗耀祖时,一道满门抄斩的圣旨,把她逼入绝境!想报仇,却下不了杀手!了无生趣的她,心灰意冷悬河自尽,却被路人相救,以为他就是自己的良人,满心欢喜的与他喜结良缘那夜,迎接她的,竟然又是刀光血影!重出江湖的将门之女,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政变!========================================后续简介(看过公众章节以后再看):他是西夏帝王!从昏君到明君,又从明君沦为暴君!逼她撇下忠臣的名誉,起兵谋反!他是逆臣国舅,野心勃勃,但在看尽她辛酸苦辣之后,却含笑着束手就擒!江山一半一半,谁与争锋?他是一国首富!为她弃商从甲,却站在她敌人的背后,故意与她为敌!他是隐世王爷!无心无欲,一次偶然邂逅,他的身份尽数被她利用殆尽!却是那般甘之如饴!他是她最完美的军师,却在最后关头,弃她离去,成为敌国的猛将,处处与她争锋!到最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夫?衣带解尽,面前的,却不是她心爱的男子!----------------------------------------------------------------------------他们是她的儿子,一个被封为太子,一个流浪在外,只是他们嘴里所喊的母亲,永远都不是她!她往日的贴身侍婢,霸占了她母亲的身份,也霸占了她心爱的男人!成了一国之后,逼她俯首称臣!她的双胞姐姐,直到她二十岁那年才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却口口声声说要杀了她!她们姐妹,一个是佛,一个是魔,一个最爱兴风作浪,一个却努力治安平天下!好几次形势所逼,双胞姐妹身份互换,在朝廷与江湖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到头来,她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却成就了她姐姐的名号!------------------------------------------------------------------------------------这是一个凌驾肉欲之上的爱情故事!凡是看过一点文章内容的就会知道,简介里所写的人物身份,很好辨认的!
  • 懂得装傻的女人最幸福

    懂得装傻的女人最幸福

    面对这么多零乱繁杂待处理的事情和关系,只有适时的装傻,柔化掉过多的锋芒,大度的看待和化解,才能让自己在复杂的生活中游刃有余。而装“傻”也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般简单。它是一种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素养有关,与教育和阅历有关,更与心态有关。装傻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花些时间去好好钻研用心实验,谁让它与我们的幸福有关呢。
  •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
  • 做事别缺好心志

    做事别缺好心志

    成功的“馅饼”往往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志,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
  • 至尊仙帝

    至尊仙帝

    平凡而害羞的炼器殿弟子武英,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竟然得到了他的梦中情人的一块玉佩。从而踏入不平凡的修仙之路。在这不平凡的修仙之路上,他不仅凭借玉佩获得无数神通,成立强大仙宗,更是引得无数的美女争先恐后的围在他的身旁,甚至争风吃醋……到底这些美女聚笼在他的身旁是因为他的相貌,还是因为他的为人,抑或是为了他手中的玉佩呢……欲知一切,请看武英如何以非常之手段周旋在这些美女中间,从而让她们心甘情愿地道出她们身上的那一个又一个惊天秘密……
  • 傲世修神

    傲世修神

    一个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穷人;一个看透世间的穷人,在他纵身跳下山崖时,却没有死。而且还意外的踏上修神之路。为了替师报仇,而走上一条强者之路。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强者的!
  • 望门嫡女

    望门嫡女

    前言:爱得最深、伤得最深的那个人是你,天下可以拱手让人,唯独这份爱不能退步。一觉醒来,她成了秦府不受宠的六小姐,一场阴谋还是意外?错嫁宫王爷次子宫染夜为妾。上夺君心,下斗众妯娌,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人羡她金衣玉食,却殊不知这深宅大院,左一个深渊,右一个深坑。外表看似任人宰割的小绵羊,而是一头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晴天万里,哪来的霹雳?从她生下女娃那一刻,一向待她慈祥又温柔的婆婆——变了。定下规矩,谁能先生下男娃,谁便是一家女主。好样滴,老娘还不稀罕待在这个家,卷铺盖拐走你儿子。“娘子,我们临走前身上所带盘缠不多,怕是只能挨过几日。”“没银子想法子赚钱。”“可是。。。。。。我从小到大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懂得怎么赚钱?”相公你咋就这么没用?这一家三口还指望你来赚钱养活俺娘俩。“我养家,你带孩子。”不靠娘家、婆家拿来一分钱,仅凭一家小小的店铺,三个月后经营数间分店。一位不速之客,一道圣旨掀起一浪接一浪的风波。(本文慢热,女主非是善物,一对一,敲门群:221908189)姐妹文连接:庶女传奇,绝对赞!【庶难从命】妖竹儿好友连接:玄幻奇迹,绝对赞!【惊世陌华】听语邀歌
  • 天道狂歌

    天道狂歌

    天道漫漫,浮沉人生,命如草芥。谁比谁更懂得天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奋斗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传奇般的大陆,迷一般的国界;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大陆,生命只不过是蝼蚁般的低贱。千年不息的反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铭刻在历史年轮之上。一个帝国在开始走向属于它的最终归宿,老迈的它已经不堪历史车轮的碾压,发出了最后时刻无力的嚎叫。最终的它依然只能认命。这就是天道!新的统治者正在通过奋斗走向属于他的舞台!
  • 妾上无妻

    妾上无妻

    她是翼王府嫡郡主,却遭心仪之人背叛,害得翼王府除她之外满门抄斩。从此她性情大变,和亲远嫁,却在中道被劫,从而命运再度转折。他是龙乾太子,与她青梅竹马,却在共许终身时背叛她,待幡然悔悟,佳人已远。他是邻国的年轻王爷,闲散不得宠,表面性情温和胆小,实则却是腹黑无情。自救她后,他无趣的生活开始变化,本是将她当猫养,不料她骨子里是头狼。试看聪明强势的女主如何在一群腹黑男子中纠缠,试看在情与冷的交织中,女主如何一步步的登高至顶,傲然天下。
  • 封鬼恶人

    封鬼恶人

    我叫阿鬼,小时候我受到表哥的影响,初中后就开始迷恋上了鬼片,不光爱看鬼片,还喜欢听鬼故事。渐渐的我成为了一个鬼怪名人,很多人爱听我讲鬼故事。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殡仪馆的看门大爷,从此我的生活就被改变了。这个老大爷竟然是封鬼恶人最后一代传人!签阴约,下地府,养死肉犬……看阿鬼封鬼恶人的神秘经历,掌控阴阳的恶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