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8500000020

第20章 因明学(2)

(1)实际是同品,不可以称为同品者。如无为虚空,是论证“声是常法”的同品,但不能称其名为同品,因为,无为虚空是常法,声是无常法。

(2)实际是同品,可以称为同品者。如水瓶,是论证“声是无常法”的同品,水瓶与声音,都是有为法,二者性质相符,可称其名为同品。

(3)既非同品,也不可称其为同品者。如无为虚空,既不是论证“声是无常法”的同品,也不能称其名为同品。

(4)可称异品而实非异品者。如无为虚空,在论证“声是常法”中可称异品,但实非异品。因为,无为虚空与声性质不同,故可称其为异品,但无为虚空,不是常法的异品,而是同品。

(5)既非异品,也不可称其为异品。如水瓶,在“声是无常”的论证中既非异品,也不可称其为异品。

(6)既是异品,也可称其为异品者。如无为虚空,在“声是无常”的论证中既是异品,也可称为异品。因为,无为虚空,是所证法无常的异品,又与声的性质相异。

同品与异品的相互关系:同品对异品是对立关系,异品对同品是非对立关系,因为,异品本不存在。为什么说异品本不存在呢?因为,从理论上讲,一切存在都是同品;因为,一切存在都是正因的同品;因为,一切存在都是合乎相应规律的存在,凡是合乎相应规律的存在都是相应的同品。如水瓶是“声是无常”论证中的正因的同品,无为虚空是“声是常法”论证中的正因的同品,因为,水瓶、无为虚空都是论证中各自相对应因法的同品。那么,无为虚空不是“声是无常”论证中的正因的异品吗?是的,但是,无为虚空也是“声是常法”论证中的正因的同品。

3.同喻、异喻。

比量推理分自证和他证。自证就是自己按照逻辑规律,从已知因,证得未知事理的比量推理方法。他证是以合理的论证方式,将自知之事理,晓谕他人的论证方法。在他证中有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比喻抽象隐蔽的事理的喻支一项,因此需要了解同喻、异喻的概念。

同喻的定义是:凡设为同喻者都是同喻。一切存在都可作同喻,一切非存在也都可作同喻。如水瓶、牛、树等可作同喻,龟毛、兔角等非存在也可作同喻,因为,它们可作非有的同喻。

但设为异喻,未必是异喻。因为,总体上是没有异喻的。虽在具体的论证中有异喻,如在“凡是所作性,都是无常性,如水瓶;凡非无常性,皆非所作性,如无为虚空”的他证式中,无为虚空是该论式中的异喻。但在总体上是没有异喻的,因为,总体上是没有异品的;一切存在都是合乎相应规律的存在,一切存在在“存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因此,一切存在都是同品、同喻。异品、异喻是对于各自相对的具体事物而言,没有普遍性,故从普遍意义上讲,只有同品、同喻。

二、正因的定义

在因明学的推理论证中,论证结论对错的决定因素是“因”。因此,“因”在因明学中占据主干和中心地位,一切学理知识都是围绕“因”这个主干主体展开的。因此,因理是因明学的关键。

“因”是理由、论据。理由、论据在其性质分有效和无效。有效论据称正因,无效论据称似因。

正因,也称真因。正因的定义是:具三性者为正因。

因三性,旧译为因三相,“相”有性相、形相二义,故译为三性。具三性的“具”有“具有”和“是”两种含义。藏传因明向用词严谨周密化的发展过程中,从前期的“有三性”,演变成了后期意义更为精确的“是三性”。

三、与正因相关的规律

所谓因三性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及异品遍无性。下面分别介绍。

(一) 宗法性

1.定义。正量确认,在该论证的无过欲知有法上具有与论式相应属性者为宗法

性。或者说,正量确认所设因法具有与宗法的相应属性者,为具宗法性。此定义是作为因法三性中的第一宗法性所作的定义。“宗法性”是“因”和“宗”之间所构成的关系。在这个定义中限定了三个条件:

(1)作为正因的“因”必须具有宗法的性质,而且涵盖宗法。如作为论证“声是无常”的因“所作性”必须具有宗法(声)的性质,而且其“所作性”必须全面涵盖宗法的性质。如设“虚空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在这个论证中,作为“因”的所作性中不具宗法——虚空的性质,所作性和虚空没有关系,因此,推不出“虚空是无常”的结论。又如,设“存在是有为法,因为是无常法”,在这个论证中,作为因法的“无常法”不能全面涵盖“存在”,在“存在”中包含无常法和常法,因此存在未必都是无常法。故用无常法推不出“存在是有为法”的必然结论。

(2)作为正因的“因”,必须具有宗法(欲知有法)的相应性质。此“相应性质”是指:在“是”义论证中,作为宗法的性质,就是因法的性质;如“声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的论式中的宗法——声,就是因法——所作性。在“有”义论证中,在宗法上具有因法。如在论证“山上有火,因为有烟”的论式中,宗法——山上,具有因法——有烟。因法具有宗法的“是”义和“有”义相对应的性质,就是宗因相应义。

(3)作为正因的“因”具有宗法的上述性质,必须要有正量确定。如在和别人辩论,辩论的宗法,如声或者水瓶之类,首先要我方和对方都认可、确定。而且,这种认可、确定必须是由正量认可、确定。什么是正量呢?正量就是正确认识。正量的定义是:无误新知。“无误”就是主观认识准确无误地反映认识对象。“新知”就是反映处于刹那变化中的事物的此时此刻的新情况。简单而言,就是正常感觉所确定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论题的宗法。“无过欲知有法”就是有意义欲知有法。有意义欲知有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以某种因,论证某种法而所设立之有法;二是已知该有法具有因法性而不知有无欲知法性。在宗法性中的无过欲知有法,也必须要由正量确定。

2.正因与宗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1)宗法上必须要有因法的属性,否则,就犯不具因属性而因不成立的过错。如在“声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的论证中,在宗法——声上,具有因法——所作性,故此因可以成立;如说声是无常,因为是兔角。在宗法——声上,不具因法——兔角,故此因不成立。

(2)因法上必须要有宗法的属性,否则,就犯因不具宗法性过错。如在“声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的论证中,在因法——所作性上具有宗法——声的属性,故此因可以成立;如说“兔角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中,在因法——所作性上,不具宗法——兔角的虚无属性,故此因不能成立。

(3)宗与因之间必须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否则,就犯宗因相互无关,不能成立的过错。宗因对应关系是指宗因同性关系,如声与所作性之间的同性关系和宗法上因法的宗因具有关系,如“山上有火,因为有烟”论证中的山与烟的关系。如说“声是无常,因为是眼睛所见”,声音是耳闻境,非眼识境。因此,此宗因之间,不存在相对应关系,故此因不能成立。

(4)因法所具有的属性,必须是宗法的属性,否则,就犯因法的一部分属性,不具宗法属性而不能成立的过错。如“见双月眼识是现量,因为是无分别非错识”的论证中,因法——无分别非错识的“无分别”,是宗法——见双月眼识的属性,但“非错识”不是见双月眼识的属性,因为眼见双月是错识。因此,此因不能成立。

(5)宗法所有属性,必须是因法所具有而因法涵盖宗法,否则,就犯因法不具宗法一部分属性而不能成立的过错。如“声是无常,因为是人造”论证中的因法——人造,不能涵盖声音的全部属性。因为,声音除了人的,还有自然界发出的。在这个论证中的宗法——声,如果指的是人造的音乐声,是人造这个因法所具有的属性,如果声泛指一切声音,那么,人造的属性就不能涵盖。

(6)宗和因,以及宗和因的关系,必须经由量识确定,否则,就犯不能确定而因不成立的过错。如在未经探测的情况下说:此地地下金矿,黄金储藏量很丰富。对作为宗法的“此地地下金矿”,有无不能确定,此宗法不成立。如说:海里有火,因为有烟。在无法确定是烟是雾的情况下,对此因有怀疑,故不成立。如听到山沟里有雉鸡的叫声,此处有并列的三个山沟,可以肯定雉鸡的叫声,就出自这三个山沟,但无法确定雉鸡在哪个山沟的情况下说:中间的山沟里有雉鸡,因为有雉鸡的叫声。在这个论证中宗法——中间山沟,和因法——雉鸡的叫声,中间的逻辑关系无法确定,对此宗因关系有怀疑,故此因不成立。又如,对设为宗法的“声”和设为因法的“所作性”的性质缺乏了解,对“声”和“所作性”的关系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也属不确定而不成立之因。

(7)在同一组论证中,宗与因、宗与所证法、因与所证法彼此之间必须是不同概念,否则,就犯概念相同无新意过错。若宗因概念相同,起不到论证的作用;若宗法和所证法概念相同,知宗法就等于已知所证法,论证不存在未知义;若因与所证法概念相同,知因就等于已知所证法,论证毫无意义。

(8)因所具有的宗法性,必须得到辩论的甲乙双方的一致认可,否则,就犯甲乙双方或某一方不认可而因不成立的过错(宗法性的表述见前面宗法性定义部分)。

上述八条是正因对宗法所必具关系的归纳。

3.因与所证法之间的关系。

因与所证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因与所证法之间若无这种关系,在论证中就推不出必然的结论。在《集量论自释》中说:“若无关系,无法确定同品遍及性与异品遍及性。”因与所证法之间的关系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关系,正面关系称:同品遍及性,反面关系称:异品遍及性。因与所证法之间的这两种关系,分别构成“因三性”中的第二性和和第三性。

(二) 同品遍及性和异品遍及性

1.定义。

(1)同品遍及性的定义是:正量确认,唯有在该论证的同品上具有与论式(“是”义、“有”义)相应属性者为同品遍及性。如在“声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的论证中作为因法的“所作性”,唯有在其同品(宗与所证法的同品)“无常性”上是遍有,即凡是所作性,都是无常性。简单地说,就是“同品遍有性”、“同品定有性”。

(2)异品遍及性的定义是:正量确认,因与该论证的所证法的性质直接相连而在该论证的异品上绝无与其论式所相应的属性者为异品遍及性。如在“声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的论证中,作为因法的“所作性”与作为该论证所证法的“无常性”性质相连、相同,因而与其异品——非无常性相排斥,在其异品上绝不存在与其论式(“是”义、“有”义)相应的“所作性”。

同品遍及性和异品遍及性是同一种性质的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其中任意一方存在,相对的另一方便也必然存在。如“所作性”唯有在同品“无常性”上存在的限定,就排除了“所作性”在其异品“非无常性”上的存在。无常和非无常是矛盾概念,肯定一方,就等于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等于肯定另一方。肯定“所作性”唯有在同品“无常性”上有,就等于否定了“所作性”在异品“非无常性”上有。否定“所作性”在异品“非无常性”上有,就等于肯定“所作性”唯有在同品“无常性”上有。否定判断“异品上无”排除了“异品”的全部外延,但肯定判断“同品上有”没有限定“同品”的外延,因此,在其定义上加上“唯有”、“遍有”的限定词。为了排除歧义,需要在异品遍及性的定义中必须排除异品的全部外延,否则,同品上有,并不能排除异品上有。

2.同、异二品与正因的关系规则。

(1)正因的属性,必须是同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如果只是单一对象的属性,就会变成不共不定因。如说“声音是无常,因为是耳所闻”。“耳所闻”是声音性相,“耳所闻”与声音意义相同,如果知道“耳所闻”是无常,不会不知道声是无常,若知作为因法的“耳所闻”是无常性,知因就等于已知所证法。而因明的比量推理中,因法是已知前提,所证法是未知法,如果知因法,就意味着知所证法,那么,推理就成没有发现新知(未知法)作用的无意义论证。这是其一。

其次,在“声音是无常,因为是耳所闻”论证中的“耳所闻”是声音的独有属性,非同类事物的共性。因此,没有同类的佐证比喻,即同喻。既然不知道声是常法,还是无常法,与声同义的“耳所闻”也同样无法证明声是常法还是无常法。

最后,说“声音是无常,因为是耳所闻”,就等于说“声音是无常,因为是声音”,就犯宗因无别的过错。

(2)因法概念和所证法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或者所证法概念包括因法概念,即因法概念的外延小于所证法概念的外延。如在“声是无常,因为是所作性”的论证中,因法——所作性概念的外延,与所证法——无常性概念的外延,是相等的。即凡是所作性,都是无常性,凡是无常性,都是所作性(所作性指因缘形成的存在)。如在“锣鼓声是无常,因为是人造”的论证中,因法——人造概念的外延,小于所证法——无常概念的外延而被包括在无常概念之中。即人造声音是无常法,但无常法声音不等于人造声,还有非人造自然声,如风声雨声等。

(3)因法的概念外延,大于所证法概念的外延,就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肯定性的论证中,若因法概念的外延大于所证法概念的外延,且包含相反性质者,就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如“声音是无常,因为声音是存在”的论证中,因法——存在的概念外延大于所证法——无常概念的外延,存在包括常法和无常法,因此,由存在推不出声音是无常法的结论。

二是在否定性论证中,因法概念的外延大于所证法概念的外延的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如说:雪山上没有檀香树,因为雪山上没有树木。在这个论证中,因法——树木的外延,大于所证法——檀香树的外延,有树木不一定有檀香树,若没有树木,一定没有檀香树。

(4)因法和所证法之间,必须有同性或者因果关系,否则,就犯因与所证法无关连的过错。如“园林中有湖,因为有树”的论证中,因法——有树,和所证法——有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园林中有树,不能证明园林中有湖。

(5)遍及同品与异品的共同因,不能做正因。如声是常法,因为是所量境。“所量境”包括常法和无常法,而且,所有常法和无常法都是所量境(认识对象),所量境是遍及同品和异品的共性,因此,此类共同因,证明不了其所属所证法的常无常属性,故称共同不定因。

(6)对同品和异品同具两面性歧义者,不能做正因。如“看见蓝色的眼识是现识,因为是根识”这个论证中,同品“现识”有根现识和非根现识的两面性歧义,异品“非现识”也有根识和非根识的两面性歧义。是现识而非根现识者,如意现识、自证分现识、瑜伽现识等;非现识的根识如眼见双月的错识,非现识也非根识者如分别识。

(7)同品上遍及,异品上有两面性歧义者,不能做正因。如“海螺声是人造,因为是无常法”这个论证中,“无常法”作为因,在同品“人造”上是遍及的,因为人造法都是无常性,在异品“非人造”上有两面性歧义。因为,非人造法有虚空之类的常法,也有风雨雷电之类的非人造自然现象无常法。

(8)异品上遍及,同品上有两面性歧义者,不能做正因。如“海螺声是非人造,因为是无常法”这个论证中,“无常法”作为因,在异品“人造”上遍及,因为,人造的都是无常法;在同品“非人造”上有两面性歧义,即非人造的有无常法和常法。无常法属非人造者如风雨雷电,非人造常法如无为虚空。

同类推荐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热门推荐
  • 强扭的瓜,好甜!

    强扭的瓜,好甜!

    这是一个由一封情书引发的被动爱情喜剧!唐笑笑决定写情书给暗恋了六年的美少年陆金陵,可是当她情书递出去之后,一抬头却发现面前的男生不是陆金陵?不是陆金陵就算了,可他居然是那个“四大古都美男”中最不好招惹的洛阳!胆小的唐笑笑没敢说那情书不是给洛阳的,于是,只能心里流着泪目送那个帅帅的男生将她的情书放进包里带走……全校女生开始进行唐笑笑“批斗大会”,为了保命,最佳损友给唐笑笑出了个损招:将错就错,将洛阳追求到底!
  • 英灵君王

    英灵君王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两年前,那款号称融合了英雄无敌和魔兽争霸元素的永恒国度刚刚开始公测,这一世林寒不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领主,他暗自发誓,他要带着自己的部队征战天下,去争取上一世不曾有过的东西。传说级英雄在天空对战,冥界圣女在战场上低吟,死亡的波纹带来冥界的绝望,黑暗之中,死亡骑士正在不甘的怒吼,骨龙和冰霜巨龙占据了天空,纺织女结上死亡的蛛网等待猎物的降临,憎恶挥动菜刀和食尸鬼一起到来,剑锋所指,亡灵大军再次来袭,震撼所有世人。而林寒,将会带领着它们,席卷而来,征战天下,扫平一切敢于挡在他面前的敌人,最后登基为王!欢迎各位加入读者群:42921707永恒国度,2000人群,位置多多VIP用户请加134144538,进群需验证
  •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市的人都忙着训练鸽子,希望所养的鸽子能被选为传信鸽。小男孩也一心想把花颈鸽训练成信鸽王。它曾冲向老鹰,去救自己的同伴,也曾在暴风雨中迷航;还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幸的是花颈鸽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受伤,从此意志消沉……它还能飞上蓝天吗?
  • 潘多拉的眼泪:第七个天堂

    潘多拉的眼泪:第七个天堂

    她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倒在大雪里奄奄一息时一个神秘少年救了她。那邪魅的笑容,仿佛恶魔一般囚禁着她的心。五年之后,她带着强大的复仇心理回来了。凭着秦家私生女的身份,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最高点。他是荧幕前的宠儿,是高高在上娱乐界的大明星。孤冷清傲,一尘不染的如同神谪。她冷漠,她无情,她恶毒。最终,那冰冷的心又会为谁而融化成了一滴滴热泪。你知道什么叫做意外吗?就是我从来没想过我会遇见你。但是我还是遇见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爱上你,但是我却爱了。
  • 小子,我看上你了

    小子,我看上你了

    是谁说女孩子就要矜持,就要淑女,最好要羞答答的,脸动不动就要羞红?我林菁就站出来说“NO”!小子,我已经看上你了,我就一定会死死地把你抓住,即使挡在我面前的是神,我也会从他的尸体上踏过去,追求我卡娃伊的爱情!呜拉呜拉……
  •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一个运动世家出身的男孩,为了追求自己奔跑的梦想,历经各种磨难与考验,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
  • 禁忌小姐

    禁忌小姐

    方家四小姐是个禁忌,不被承认,只为了赎罪存活于世。当她面对这个夜夜都与她纠缠的男人时,心中是爱是恨,已经太难说明了。如果不是前世的错过,今生又为什么相逢?
  • 恶霸小蛮女:别动我的男人

    恶霸小蛮女:别动我的男人

    她是一个一无所有,一身轻的农N代大学生,无理想,无抱负,会点跆拳道,毕业后到处游山玩水。遇到他的时候,才终于明白当屌丝女遇上高富帅,当花拳绣腿碰到真功夫,处境有多么的凄凉和悲哀。不过,下场好像并没有想像中的坏?(新建QQ群:201671465,坐等你来吐槽!)(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

    李云朋到海平市上任的头一天,在海平市街道上碰着一个算命的,他竟然在海平境内的龙化县与司欣颖邂逅,艳遇之后就跟着一场人生挫折,事情的前前后后几乎跟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这是春天,说他这个人十天后有艳遇,春天是人和大海都不怎么安分的季节。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从不信命,可是到了十天后的上午,谁不信迷信谁头疼。,这年头。即使不翻身落马也得脱一层皮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