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8500000002

第2章 认识论总论(1)

$第一节 认识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人类的认识以知识为先导

人类作为高级生命而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认识、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人类没有这样特殊的能力,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文明成就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进步和发展,没有一样不是人类思想、聪明才智的产物。

有人说:人类社会是人类的劳动创造的。这话不错,劳动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脑力劳动是指无形的思想意识活动,体力劳动指有形的肉体的活动。但人的体力劳动,首先是有意识的活人的活动,无意识的尸体是劳动不了的;其次,有目的的体力劳动是受健全发达的思想意识的控制和操纵的,不具备健全发达的思想意识的动物类,胜任不了人类的复杂劳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人类的劳动创造中,人类的智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被称作因明二祖之一的法称,在因明《定量论》中提出了“人类一切成功的行动,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的观点。

人类的认识作为人类的主要规定性,有先天性的条件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性的条件是指与生俱来的感官感觉功能和心识知觉功能、敏锐的感知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等等。佛学中称人类的这种本具聪慧资质为俱生智,也称光明心续。“续”指前后相续不断之义。但人类的聪明才智,除了本能以外,都是在人类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教育环境中获得的,佛教不承认“不学自悟”的外道邪说。因此,雪域三大遍知学者之一的萨迦班智达说:“不学若成遍知者,因果之理哪有准?”

人类后天知识的获得有不自觉的习染和自觉地学习所得两类。人类的母语、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待人处世、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日常工作等许多知识本能和思想观念,都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知识信息环境中受熏染,潜移默化,不自觉地获得的。这类不自觉获得的熏习知识和观念,对人具有很大的渗透性和难以改变的稳定性,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人品的变好变坏、人生道路选择的对错,社会环境熏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类不自觉获得的知识都是凌乱无绪的,未经理智的分辨鉴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很多错误的东西。一般缺乏知识、辨别防护能力不足之人,会产生不良后果,对这种社会习染的负效应,除提高人们的认识和理性素质外,别无对治良方。

读书学习和接受正规教育是提高认识、提高理性素质的必要条件。读书学习,接受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如下的特点:

(1)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的可靠性系数较高。因为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融入了无数智者学人的心血,是经过反反复复实践检验,被证明了的东西。一切新知、高科技都离不开人类历史所提供的丰富的智慧经验的母体和肥沃的生长土壤。从原始人类的落后性中就可以认识到,在现代人类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形成中,历史上人类一代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因此,对人类历史传统文化,不加区别地一律否定排斥,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2)正规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全面性。如数学,若不先学加减乘除,就无法学懂代数、几何等。任何一种学科知识都各成系统,都有从浅到深的层次。不掌握系统知识,就像零件不全的机器一样,发挥不了知识应有的作用。

从人类知识的总体和局部关系来看,一切知识相互之间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作用,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都是知识的局限性造成的。人类从总体上讲,认识是无限的,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就是佛教主张人类智慧达到极限,成遍知者的可行性理由。但从个体的人来说,获得知识的条件、寿命、精力都有限。因此,认识是有限的,所知事物也是有限的。

对具体的人来说,未知的范围永远大于所知的范围。遍知一切为目标,不断地努力,不停地超越已知的范围,逐步缩小未知的范围——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终极目的。

阿底峡尊者说:

生命短暂知识领域广,自己能活多久难预料,犹如天鹅水中取乳汁,选学自己需要之知识。

这里所说的需要的知识,对人类来讲,就是如何做人的知识和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具体的人的认识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有目标地选择方向,力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知识面狭窄而形成的偏见,有时比无知更可怕。“无知者可教,有偏见者难教”,即此之谓也。

二、知识的种类

知识总分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两种。在基础性知识中有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基础的基础知识两种。基础的基础是为一切知识所不可缺少,并为一切知识提供认识和思想方法、学习工具的一种最基本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有语文、数学、逻辑学等。

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文化科学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在人类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简单地相互联系和沟通,简单的生活用语、纯口语还可勉强胜任,如果超出人类简单的联系沟通领域,接触较复杂的社会生活面、知识面,简单的生活用语就应付不了。而那些大量的通过语言文字记载、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更是无法认识和使用。

在知识的传播交流和社会接触面变得越来越广泛的现代社会中,只掌握本民族语文和本国语文,都已显得非常落后而难以进入知识界,更何况那些连本国、本民族语文都不懂的人。藏传佛教将声明——语文知识,列为“大五明”之首,作为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学是一门建立在高度发达思维科学基础上的,以精深哲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级人文科学,没有较高的语文、逻辑知识水平和良好的思辨能力,想了解其深理,只能被看做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实际上并无此可能。

在佛学上产生的种种思想分歧,归根结底都是认识分辨能力的差别,即原始的、粗疏的思维方式与经过特殊训练的精细的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所造成的。很多哲学上的见解差别也属于这种情况。所以那些不学无闻的“开悟”、“得道”之说是难以相信的。

语文是开发学习、传播、使用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是一切知识的载体。精通语文、熟练掌握其应用技能技巧,不但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修辞知识,还需要掌握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学等与语文有关的大量知识。因此,语文可以说是一种知识含量很大、使用范围很广的一种综合知识。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锻炼抽象思维的一种有效工具。不但哲学、逻辑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就像时轮那样与宇宙和生命相应的密法的学习,也需要掌握天文历算知识。

除了语文、数学,还有一门基础科学是逻辑学。熟练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思维规律,对于学习任何一种知识不但不可缺少,就连想做一个精神心理正常、思想认识和言论符合逻辑的普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人类的行为动作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受思想意识的控制操纵。如果思想意识正常、正确,其言行动作必然也正常和正确;若思想意识不正常、不正确,其言行动作也将出现不正常和倒错失误现象。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判断、决定的正确,会导致行动的正确;反之,认识、判断、决定的错误,就会导致行动的错误。人类全部历史和经验都是这条规律的例证。

语言是思想的符号式的表现形式,思想是语言的内容,语言表达上的不明确和矛盾错误,不仅是语言表达上的问题,而且也是认识不明确、思想混乱和矛盾造成的。因此,要想解决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光靠语法、语文知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依逻辑思维知识来解决。

如“他的母亲是石女”和“存在包括一切”这两句话,在语法上是找不出任何毛病的,但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如前一句话有明显的矛盾,既然是“母亲”就不可能是无生育能力的“石女”,如果是“石女”就不可能是“母亲”。这句话的矛盾,容易看出来。但“存在包括一切”这句话若不从逻辑中仔细思考,就不容易发现问题。那么“存在包括一切”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用提问的方式就可以显现出它的悖谬。既然“存在包括一切”,那么,“存在”是否包括“非存在”?“存在”和“非存在”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因此“存在”是包括不了“非存在”的。但“一切”就包括“存在”和“非存在”,否则就不能叫做“一切”。由于这个原因,“存在”既然包括“一切”,就应包括“非存在”,但这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说,“存在”不包括“非存在”,那么“包括一切”这句话又是不能成立的。假若说“存在”包括一切是说“包括一切存在”,“一切”仅指“存在”,并不包括“非存在”,那么,“存在”是否包括存在本身呢?若不包括,怎能说“包括一切存在”呢?若说包括,“存在”包括存在本身是说不通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哲学家罗素在数理逻辑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情况,称罗素悖论。但在佛经中有佛陀用悖论破斥外道的许多例子。8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时期,印度高僧莲花戒与顿门禅宗和尚的辩论中,莲花戒用悖论破斥禅僧,使其张口结舌。可见,逻辑悖论的发现,东方人比西方人早得多。

语言中的类似这样的很多问题,从语法的角度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逻辑学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因此,要想做到语言文字表达准确、合乎逻辑、理解准确透彻,光懂语文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熟练掌握因明逻辑知识。陈那著《正理摄类论》时,外道徒三番五次进行阻挠破坏,最后还放火,陈那几乎被烧死。陈那准备放弃著述,佛经记载当时文殊菩萨现身鼓励陈那说:“你不能放弃这项工作,你的著作将会成为世间的慧眼。”

三、西藏认识论的开展

在藏地,从8世纪开始翻译和研究因明学,翻译的因明论疏共有70多种,到11世纪,因明学在藏传佛教中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出现了藏族人自造的《因明摄类集辨》,用简明灵活的驳论式代替了原来的二支论式。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因明的思辨方式是破斥外道邪说的工具,藏地既无外道,学因明就没有用处。但16岁时就驳倒因明论敌、以天才的辩论家名噪海内外的克珠杰大师反驳说:“藏地虽无处道,在开悟前修行人自己的思想上难道没有倒错邪见可破吗?”

宗喀巴大师将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也就是说,自从有了因明逻辑这个有力的认识方法、思辨武器,才使对佛法的认识和解说走上了一条真正正确的轨道。因此,要想打开佛法深理的宝库,首先必须掌握因明这个“世间慧眼”和“金钥匙”。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人的定义

一、人的定义

认识是人的认识,因此谈认识必须从人谈起。我们都是人,生活在人群中,离不开人,一提起人大概谁都不陌生。但如果提出:“什么叫做人?”在答复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从形体外貌上与别的生物截然不同的自然的人。但从形体外貌上不同于别的生物的这种人,只能说他是人的形体,是构成人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的人体,在人死后,通过药物和特殊保护措施可以长期保存下去,但人死后的物质形体只能叫做尸体,不能叫做人。

那么,人是指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吗?也不是,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是人和其他动物,包括微细生命共有的属性,不是人独有的特性。因此,这种有感觉、能活动的生命状态不能作为区分人和非人的标准。

那么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和特殊标志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作为人的特殊规定性究竟是什么呢?稍微一思考就知道,人不是单独的物质体,也不是纯精神体,人是物质肉体和精神识体的组合体。量学中将人划入不相应法类,即非色、非识的有为法类。也就是说人既不是单纯的物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是兼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的第三类存在。

人的物质肉体和精神识体之间处于互相对立、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对立统一状态,人死后只是粗分的物质和粗分的意识的分离,但细分色体和识体永不分离,作为不间断的生命种子续流,流转不息。

《人论》的作者、现代哲学家卡西尔对“人”的观点也与因明的说法相同,说:“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合物,他的位置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

虽然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但人之所以成为高级生命,人的本质规定性,绝不是物质的肉体,而是感知智能、精神特质。人类的智能和精神特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所以揭示人的本质内涵的哲学定义也离不开这个问题。

因明学界最流行的人的定义是“会说话、具有认识能力的生命”。人的认识能力,就是指人的思维功能,这是人类的最主要的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符号,理性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词汇,思维观念的表达也离不开语言。因此,因明中称思想为内部思维符号,称语言为外部表述符号。古希腊人把人的定义规定为“理性动物”,现代西方哲学家表述人的定义为“符号动物”,与上述观点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至于人类的认识特点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问题,后面将专题论述。

二、人的分类

从人的本质上划分,可以把人划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两种。

自然的人是指具有人类所共有的生物特性的人,如性别、年龄、种族、肤色、基本智能感情、性爱、繁殖能力、身体的官能、组织系统、饮食睡眠、生老病死等具有人类共同特征的人。处于未开化和半开化状态的人和智能低下、智力不健全的人也都属于自然的人。

社会的人是指具有后天特性的人,即具有从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思想信仰之类的文化内涵。这种社会人的特性的形成,受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知识教育、从事职业、政治环境、经济地位、信息条件、时代风尚、自身接触面等社会综合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类推荐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杀手穿越也逍遥:东颜惑世

    杀手穿越也逍遥:东颜惑世

    她是生杀予夺,热血强悍的女杀手。她是欲火重生,从烈狱归来的王者。她是风华绝代,才惊九州的睿王妃。当她背负血海深仇,化身修罗时,她勾勾唇角,嫣然浅笑,“我只想潇洒自若的过一世,可是偏偏有人谁妨碍了我的逍遥日子,既然如此我也不介意杀那么一两个人,又或者翻—手—覆—乾—坤—。”一步破霄风华立,万世芳名流存方。看谁与她能执手一生,笑看风云起。【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家有忠犬

    家有忠犬

    别人家养的都是小猫小狗,为啥她家的……扔出一块红烧排骨,壮硕的汉子欢快地蹦跶上前,低头大口大口吃得有滋有味,酱汁与骨头齐飞,仪态风度神马的都是浮云。秦明月见状不禁叹息,仰望长空喃喃地问:“老天,我干了什么坏事,你让这家伙爬我的床,吃我的肉?!”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犹太民族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伟大成员之一。她创造了以《圣经》和《塔木德》为代表的灿烂辉煌的希伯莱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研究犹太做生意的智慧、控制金钱的智慧,还不如学习犹太人的处世智慧,因为后者是前两者的基础。
  • 现代妖怪录

    现代妖怪录

    出版公告《现代妖怪录》,作者:十二夜梦。全文字数:200千字,定价:25.00元元,由“悦读纪”-北京开维文化公司策划推出,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25日全国上市,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有售。为了便于大家购书,经“悦读纪”同意,将各地经销代理书店电话、地址公布如下。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均有销售当当网上书店卓越网上书店****简介【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少女,唯一的奇异之处也就是不记得每年的六月。可是突然之间,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各种各样的妖兽纷纷地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而那些恐怖的事件也一一的发生着。是被爱着,还是被抛弃着?是幸福着,还是不幸着?平凡的生命已经不再相同,层层抽丝剥茧之后,竟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来自洪荒时代的九尾狐。——我不过就是想成为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偶尔替喜欢的家伙做做饭,为什么就这点希望也成了奢望呢?难道真的回不去了吗?
  • 许我向你看

    许我向你看

    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段,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都没有。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而她却哭了。521台阶上的那棵石榴树,年年开出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画刻下的“X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中不仅分门别类地对食物本身以及食物搭配后的营养功效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将相对应的食物搭配落实到具体的食谱,使读者不仅知道怎样搭配食物更营养,还知道如何使家常菜烹调得既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从而更健康地享受美食,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