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7500000005

第5章 鉴定专家(1)

秦明给陆汉林安排了一件事情,就是让他去联系上其他四位参考柴窑青釉碟鉴定的专家。他尝试过了用打电话、发邮件的沟通方式,可是电话没人接,邮件也没有人回复,一直都无法联系上他们。

秦明感到一筹莫展,他把钱思思约出来吃饭,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继续讨论这件事。

“钱教授从来没有和你提起过柴窑瓷器吗?柴窑只记载于古籍之中,一千多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实物,当钱教授得知会有一件柴窑需要他鉴定,他一定会极为兴奋的。”秦明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了,可是钱思思原先的回答让他无法满意。

“这个问题你已经问了多少遍了?”陆汉林显然对他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不耐烦了,他抢先替钱思思做出了回答。

秦明没有理会,而是直直地盯着钱思思看,似乎她的脸上就有他需要的答案。小饭店包间里虽然开着空调,可是狭小的空间依然让他感到有些闷热,几颗汗珠正从鼻尖上渗出来。

钱思思只好又撅起嘴巴使劲地回忆着,许久之后依然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他,似乎是请求他不要再逼问她了,她什么都不知道。

看来追查柴窑青釉碟的真假事件陷入了停滞的状态。秦明低下头陷入了沉思,钱教授的笔记本正躺在略显油腻的桌子上,因此笔记本上几个大大的问号显得更加刺眼,令人难堪。

陆汉林无聊地拿起一双筷子,敲打着玻璃杯和碗碟的时候,他突然望着两人说道:“看来我们应该去一趟北京。”

两人疑惑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到他的脸上,陆汉林马上解释道:“既然这四位专家打电话和发邮件都联系不上,我们不妨亲自上门去拜访。”

秦明眼睛一亮,他轻轻拍了下桌子说道:“虽然看上去这是费时间费钱的笨办法,看样子却是唯一的办法了,我们只要找到鉴定的专家,总会有线索的,我们应该从哪位专家开始呢?”

“你觉得从程卫东身上开始怎么样?他不仅是研究瓷器的资深专家,而且他与钱教授师出同门,两人的交情也非同一般。”陆汉林立即建议道。

秦明点点头表示同意,他望着陆汉林说:“这些天你虽然没有联系上这些专家,但是看得出你已经对专家的资料进行过整理分析,看样子你没有敷衍我交代给你的任务啊。”

“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好兄弟交代的事情,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都要完成。”陆汉林白了他一眼,接着说,“可惜某些人答应陪我去逛古玩街这种小事,到现在都没有履行。”

秦明望着他抱歉地笑了笑,他注意到钱思思表情有异,忍不住问道:“思思,你在想些什么呢?”

“你们说的程卫东应该就是程叔叔吧?”钱思思疑惑地望着他们。

“你认识他?”秦明眼睛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光芒,身体也不由往前倾了倾。

“我父亲和程叔叔是好朋友,我记得小时候他经常来我家看父亲的收藏,有时也会把他的收藏带过来给父亲观看。”钱思思一只手托着腮帮认真地回忆着她童年时候对程卫东的一些印象,她突然大声叫了起来,“我想起来了,不久前的一个晚上,程叔叔还来过我家找父亲。”

秦明努力压抑住心中的兴奋望着她的眼睛问道:“他是来欣赏钱教授的收藏吗?”

“应该不是,他们两个人直接去了书房,然后一直讨论着某件事情。”她摇了摇头说道。

“你听到他们讨论什么了吗?”陆汉林也迫不及待地问道。

钱思思却摇了摇头说:“我什么也没有听见,我只知道程叔叔走了以后,父亲走出书房的时候,似乎不太高兴。对了,当时他的手上好像还拿着这个笔记本。”

三人个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笔记本上,似乎想从中找出答案来,可是他们看到的依然是五个巨大的问号。

秦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空调的出风口位置,却依然觉得很热似的,他拿起一份红色点菜单为自己扇着风。

“你确定钱教授手里拿着这个笔记本?”扇了几下后,秦明望着钱思思问。

她认真地思考了几秒钟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秦明把菜单丢在桌子上,望着两人分析道:“我猜钱教程和程卫东两人一定是讨论柴窑青釉碟,很有可能两个人看法并不一致,甚至还发生了争论。”

“这么说来我非找到程卫东不可了,我立即去买车票,争取今天就动身。”陆汉林突然站起来说道。

秦明却拦住了他说:“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吧,既然思思认识程卫东,我相信只要思思在,他应该不会拒绝见我们,只要他肯说鉴定柴窑时钱教授的态度,许多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陆汉林和钱思思都表示同意。不一会儿,包间的门被推开了,服务员把一盘西湖醋鱼端了进来,接着三个人就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去北京的事情。

程卫东的名字,秦明早已经耳熟能详。他曾经是某著名大学文博系教授,国内屈指可数的著名瓷器鉴定专家,特别是他辞职之后以一人之力创建了私人博物馆的举动更是轰动了古玩圈,成为古玩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话题。

因此,要找程卫东就变得容易了,秦明一行人直接来到了他的博物馆。这是一个周五的早晨,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学生参观的队伍,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饶有兴趣地对展厅里各个时期的精美瓷器指指点点,似乎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秦明不由地从心底发出一声赞叹,他没有想到学校能够让孩子们来欣赏瓷器。他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审美熏陶,通过瓷器艺术这一扇窗口来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于是,他混在孩子们当中,极有兴趣地和他们一起参观起博物馆里的每件藏品。

陆汉林见他似乎忘记了正事,站在他旁边催促道:“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去找找程卫东吧。”

这个时候,秦明的眼睛正停留在一件青花缠枝花卉纹执壶上面,他似乎深深地为这件生产于明朝永乐年间的艺术品所吸引和感动了,头也不回地说:“你知道这件瓷器的神奇之处吗?”

陆汉林瞥了一眼之后说道:“我知道它非常值钱,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但是我们今天好像不是来欣赏瓷器的吧?刚才你比谁都急着要见程卫东,现在好像变成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他和我父亲一个德性,一看到精美的瓷器就魂不守舍的,好像它们就是自己的情人似的。”钱思思似乎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欣赏瓷器上面。

“你们看看瓷器青花的发色多么浓重深沉,这种苏麻离青可是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进口货,国家强盛的时候,瓷器的烧造水平也显得特别高超,我们就可以从一件瓷器中看出一个朝代的兴衰。”秦明评价完眼前的青花瓷器以后,他终于转过头来对两个人解释道,“我们欣赏整个博物馆的藏品,也就可以对程卫东的品味、喜好,甚至为人作出大致判断,这样一旦我们见到他也会更加容易沟通。”

“哦?”陆汉林显然不太相信秦明的话,“你倒是说说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倒是说说看程叔叔是怎样一个人,我来鉴定一下你是不是吹牛。”钱思思附和道,她似乎也挺有兴趣的。

秦明再次扫了一眼面前的瓷器,一边想一边缓慢地说道:“我觉得他是一位敏锐、判断力强,审美情趣高雅,安静且朴实的人。”

“他说得对不对?”陆汉林急不可奈地望着钱思思,那表情分明是极度的怀疑。然而,钱思思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烁着惊异的光彩,还有脸上那副极为崇拜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秦明完全说对了。

“我看你去天桥下摆一个算命看相的摊子得了,保管过不了几天,你就可以得一个秦半仙的名号。”陆汉林又笑了笑说,“你的眼睛太毒太可怕了,什么事都能被你一眼看穿,我考虑是不是要离你远一点。”

秦明笑了笑说:“其实没有什么稀奇的,你看博物馆里以宋瓷和青花瓷器居多,而清代那些热闹的粉彩瓷器非常少,审美情趣其实就是性格特征的一种反映。”

三个人正聊着瓷器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中年人引起了秦明的注意。他留着整齐的短发,里面隐约夹杂着几根白发,他穿着极为素净,上身着白色衬衣,下身穿黑色长裤,脚上是一双黑色布鞋。

中年人走进孩子们中间的时候,笑容极为和蔼可亲,他摸了摸一位小男孩的脑袋,然后微笑地望着他们问道:“孩子们好,大家喜不喜欢这些瓷器啊?”

“喜欢!”孩子们仰着头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道。

中年人很满意孩子们的回答,他指着一件宋代的哥窑笔洗开始了他的介绍:“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四大发明,对世界的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要排中国五大发明,我认为瓷器也应该排进去。几千年来,瓷器不仅在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更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步伐,瓷器也是一种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

同类推荐
  • 满江红

    满江红

    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赌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不能忘情的桃枝追随病重的水村来到船上,恰逢渡船起火,桃枝与水村调换衣服,使水村被解救妇孺的小船载走,自己却被烧死在火中。得救后的水村沉浸在伤痛中不能自拔,偶然看到一出剧《满江红》,讲的正是一女与情郎易装救人的故事,终于因伤痛过度,在郁郁中死去。
  • 少水浒

    少水浒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本书根据原著进行改编,选取鲁智深、时迁、孙二娘的故事,保留了原著的风采神韵,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描写英雄传奇的典范。由冶文彪编写。
  •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 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
  • 原谅我无法爱你

    原谅我无法爱你

    人格双重的轩曼萱同时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白天她是跨国集团里的小职员,借助机遇和努力,成为公司高富帅总裁空谷足音的贴身秘书。夜晚她化身妩媚蛇妖,在酒吧邂逅帅气温情的调酒师暗天,并与之感情至深。美丽、妖娆、清纯、智慧集一身的轩曼萱因此同时拥有了两个优秀男人的爱,不想,运气弄人,生活从此不再安宁,以致她在孤儿院长大时不为人知的身世被揭穿后,失去了总裁的信任与爱。又因暗天的嫉恨与报复,掀起一场豪门商业大战,她陷入其中,苦不堪言。当矛盾至巅峰时,命运的假象依次撕开,真相毕露,给他们三人带来更深的痛楚……在无法化解的恩怨面前,轩曼萱只能违背心愿地做出痛彻心扉的抉择,转身之后,华丽一片虚无。
热门推荐
  • 颜若花开

    颜若花开

    婚礼上的突发穿越,冷宫里救下的绝美女子,无意获得的绝世武功……深宫凶险,到底哪个才是真龙天子?!外表俊逸,一表人才的风流王爷,放着温婉王妃不理,却只钟情于她……与“他”有着相同面孔的儒雅侍卫,一直呵护她,抚平了她初到陌生世界的恐慌……外表深沉,内里风骚的多情剑客至始至终的默默守护……是命运还是玩笑,让我们的纠葛如此之深……关不住心门的她,要怎样任性不认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能通缉令

    异能通缉令

    家境贫寒的白鹭歌一直认为考入赫明大学是挺幸运的事,可是,这份幸运却在某个夜晚突然变成了不幸——莫名被追杀,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救。好吧,能保住小命,至少说明她还没有倒霉到顶点!可是,救了她的狐狸面具男人就这么死了……天哪!这份恩情让她如何去还?等等,面具男你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出现在我面前还企图忽悠我进劳什子的社团?神马?加入社会团有钱拿?呃……那社团在哪儿?
  • 工作的成就

    工作的成就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九界神帝

    九界神帝

    苍茫大地,万国林立,强者如云!少年方言,重回十年前,手握逆天技能,霸道轰杀一切仇敌!蜕变后的他杀伐果断、腹黑狠辣!只待时机一到,便要这庞大帝国天翻地覆!——我若为帝,必将横扫八荒!——刀锋所向,定要伏尸百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孔子有道:“礼者,敬人。”所谓外事礼仪,即人们在其涉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依照中国古代典籍《素书》的说法:“礼者,人之所履。不安于理,便多乖违之象,故以安礼结之。治身、治家、治智,舍此不可。”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