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供应链稳定的另一项挑战,来自生鲜领域的库存风险,而导致库存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端和市场终端的信息不对称—没有对接真实市场需求的生产,可能导致高价减产、丰收亏损的大波动。唐忠认为,按需生产的会员制是熨平波动的有效方式。目前,良食网已经发展了2万多名会员,每位会员的交易数据都能得以真实呈现,良食网即根据这些数据来为他们定制生产。
控制到货鲜度
缩短供应链虽然在模式上大幅提高了生鲜食品的流通速度,但对于生鲜运营平台而言,显然还不够。在标准化产品配送纷纷抢快的电商业,生鲜食品似乎有进一步提速抢鲜的理由。
唐忠的做法表明,不仅要快,而且要能控制食品到货时的鲜度。前者不难做到,但对于非标准化且极易损耗的生鲜食品来说,后者却不容易把握。原因在于,不少生鲜电商对于高端生鲜食品会避免使用保鲜剂,让其自然放熟。那么,在采摘、仓储、运输等环节该如何控制食品的成熟度呢?良食网的做法是:控制好运输半径和采摘时的鲜度。
良食网对蔬菜、水果等生鲜品类,有着严格的运输半径要求,最大距离在200~300公里之间,这是离最终的消费点最近的距离。这样的运输半径要求不仅可以保证运输成本,而且能降低运输过程中生鲜食品的损耗。以良食网的水果生产基地为例,该基地位于汕尾海丰县的生态农场,离深圳约200公里,深圳正好处于其运输半径内。
在这个农场基地里,水果接近九成熟时开始采摘。比如,周日采摘的水果,将通过冷链车于周一送达深圳仓库。目前,良食网在深圳地区有5种温度的仓库,分别为零下18℃、0℃、0~5℃之间、15℃左右以及普通库,不同的食品将放入不同的仓库。通过分拣,这批水果会在周二、周三完成配送。由于良食网只做本地化经营,所以当这些水果到达用户家中时,已是自然熟。
因此,唐忠认为,在与用户约定的时间内,生鲜配送并非越快越好,恰到好处地控制食品到家时的鲜度,才能赢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降低试错成本
缩短供应链和控制到货鲜度,都是很稳健且有成效的打法,这让良食网在残酷的生鲜电商战役中得以存活并快速发展。目前,成立3年的良食网已经开始实现月度盈利了,但成本依然是压在它头上的一座大山。正处于初创期的良食网不得不负重奔跑。
关于成本,唐忠计算过这么一笔账。假设一份蔬菜的价格是10元,其生产成本占到一半(包括一线生产员工的工资等),运输仓储成本占到20%~30%,这两项主要成本已经占据了近80%,此外,还有可变动的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
对于占比最大的生产成本,唐忠坦言这是由于有机的生产方式带来的。唐忠认为,有机生产方式对盈利会带来两点不利:一是产量低,影响总体营业收入。同样是菜心,用化肥30天就能采摘,如果不用化肥,大概要50天。二是它比现代的农药化肥式种植方式要辛苦得多。比如除草,如果喷射除草剂,一个人半天就能搞定十亩地;如果采用人工或除草机的方式,几个人花上一天才能搞定一亩地,效率很低。
“生鲜食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要用到的,所以也不可能做成暴利奢侈品。但是,不管在农业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生鲜食品都是个新行业,会牵扯到很多方面。由于早期需要投入生产环节、物流环节、营销环节等,因此会产生投入成本和试错成本。但是随着稳扎稳打,试错成本会逐渐降低,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后的生鲜产业,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好些。”唐忠对记者如是说。
(第四节)用电商找回记忆的味道
他在金融界工作近20年,突然纵身一跃到毫不相干的生态农业领域创业,戴上斗笠回归田园,只是希望通过规范的放养生产体系与电子商务运营,让身处城市的人,能吃到自己记忆中好吃而安全的食物。
与众多创业者“希望成就一番事业或实现自我价值”等创业动因不同,前证监局干部、中山证券前副总裁邱大梁选择创业,是源于一种质朴而真实的怀旧情怀—“我成长于农民家庭,对儿时在乡下老家吃过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印象十分深刻。然而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却几乎找不到那样好吃又安全的食物了。我希望身处城市的人,也能吃回我记忆中的那种感觉。”于是,在2011年,邱大梁舍弃百万年薪,戴上斗笠回归田园,从一名金融高管,变成丘处鸡生态农场的农场主。
跳海找到丘处鸡
在金融界工作近20年,突然纵身一“跃”,来到毫不相干的生态农业领域创业,邱大梁戏称自己的行动不是下海是跳海,而且是一个猛子扎到底。不过,他之所以做出“跳海”的举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使生态食品的需求量持续放大,这让邱大梁看到了行业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邱大梁的朋友们得知要他建生态农场后,都踊跃支持,纷纷投资,共同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他们中有银行行长、证券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上市公司高管、私营企业主等,投资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目前,丘处鸡农场的总投资额已超过1400万元,还有不少了解到其品牌及故事的人在陆续加入。这样的资源力量,让邱大梁信心大增。
经过反复论证,邱大梁决定到老家川北龙门山区创业,那是一片自古至今从未被污染过的天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从事林下放养畜禽产品,以及生产放心生态肉蛋食品。就这样,邱大梁首先从饲养健康白肉食品土鸡开始,投资建设了700余亩土鸡林下放养基地。邱大梁笑称,由于他曾在证监会系统担任过处长职务,同事、朋友皆称呼其为“邱处”,如今回老家养鸡,所养殖的土鸡便被大家戏称为“邱处鸡”。大家叫得多了,他也听顺耳了,就干脆注册了品牌商标“丘处鸡”。
将原生态的土鸡食品搬上城市的餐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除了证明商家利欲熏心,也表明运营生态食品、安全食品是一个非常系统化及高技术含量的工程。
由于多数鸡种都是肉鸡,或是肉鸡和土鸡的杂交品种,即使是在大山里,纯种土鸡也所剩不多。为找到纯正的土鸡品种,从2009年起,邱大梁便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北川大山的乡村里展开了寻找“舌尖上的土鸡”行动。他们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寻找,其间曾多次遇上陷车及泥石流,直到2011年年初,才挑选出几个土鸡品种并试养成功。随后,他们将肉蛋样本送往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经过口感、营养以及遗传学等数据判定,最终选定了两个占优品种。
选种为什么重要?邱大梁用了一个最直观的对比,肯德基、麦当劳的白羽鸡45天就能长成五六斤的大个子,而丘处鸡要花180天时间才能长到3斤多,鸡种区别可见一斑。
从农场到餐桌的新电商
为了将自己的农场变成一个先进的系统化工程,邱大梁真是煞费苦心。他将农场选址于偏远山区,远离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又借助绝佳的生态环境实行低密度、全天候放养及五谷杂粮传统饲喂,以保证土鸡肉蛋质量的纯天然、安全、好口味。邱大梁还大力建设规范的放养生产体系,通过吸引拥有多年生态养殖经验的专业人士加盟,不断研究总结林下放养生产技术和经验,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规范体系。
“选种育苗—喂料加工—放养全程记录—可视溯源—中药免疫—环境管理—畜牧管理—宰杀包装—产品检验检疫—快速降温—全程恒温保鲜冷链实时配送”,这一整套运行体系,产业链条非常长,但是丘处鸡农场都是由自己一手掌控打理。邱大梁表示,只有严格掌控整个产业的每个环节,生态食品的质量才能出来,才不会把丘处鸡的牌子做砸。
在销售模式上,丘处鸡农场又是一个以电子商务模式运营的公司,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主打的土鸡及鸡蛋由农场直接销往一二线城市家庭的餐桌上。“我们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可直接进行在线交易,还在第三方平台天猫商城开了店,实现了多渠道服务于用户。同时,还辅助线上销售,在部分城市的高端社区进行了线下的推广与赠送品尝体验活动。”
然而,生鲜食品的电子商务运营,必然面临着极为关键的物流屏障,物流成本高、暴力分拣等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大难题。尤其是鸡蛋,在物流配送中要保证完整无损最为困难,丘处鸡农场为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创新。邱大梁专门聘请一位发明创造的手工专家,设计了一套安全防碰撞包装,有效地解决了鸡蛋在物流过程的破损,这套安全包装已经申请了技术专利。
而对于生鲜的鸡肉,丘处鸡农场一般使用冷链物流运输空运隔天到货。邱大梁表示,目前,物流成本较高,但随着发货量增加,平摊下来的成本将在未来逐步降低。物流成本对丘处鸡来说并不是大问题,毕竟丘处鸡卖近20元一只,鸡蛋3元一个,其目标市场是高端客户。
口碑打开市场缺口
2012年4月,丘处鸡农场的第一批鸡苗进场放养,当年10月后产品正式上市,但是很快就遇上禽流感风波的蔓延。尽管在四川产地这边根本没有禽流感,但是目标城市的消费者一时间谈鸡色变,市场异常低迷,销售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无疑给了邱大梁当头一棒。
但是在最为艰难的时刻,邱大梁并没有灰心,更没有后悔自己的创业选择,他相信真正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一定能打动消费者。为此,他将金融证券圈子作为营销的突破口。“在大家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的时刻,人们更相信朋友之间的推荐,而金融圈子的人又恰好是一帮更关注食品安全的人。”现在,他的合伙投资人正面向证券、银行的高端客户推荐丘处鸡产品,凭借口碑与美誉度一步步打开了市场,丘处鸡的鸡蛋,在2013年中秋节期间,以生态礼品的方式销售了近百万元。
邱大梁表示,企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内具有高品牌知名度的大型生态农业企业。其中,生态养殖业会以北川为中心,不仅要在川北、川西、川东山区建立生产基地,未来还会扩张到全国其他区域的偏远山区。与此同时,丘处鸡还会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一方面积极开拓食品深加工产业,另一方面在城市开设特色生态餐厅。2014年年初,第一家丘处鸡味馆已经在四川绵阳营业了,它不止是一个酒楼,更是丘处鸡农场产品的线下体验店及线下销售店。
(第五节)互联网思维颠覆地产格局
房地产业基于价值链来服务客户,以房地产企业为核心形成集政府、银行、材料与建筑商为一体的利益集团。互联网思维与地产业的结合值得期待,但这条路还很长。在这条路上,房地产业政策性的障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障碍、融资性障碍等问题,需要时间去厘清。
中国的房价能不能跌一半?这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提给万科总裁郁亮的问题。郁亮认为,这个可能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因为房地产行业有可能出现以互联网思维模式运作的搅局者。
雷军将互联网思维归结于7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若结合传统营销理论来看,“专注、极致”涵盖的就是“产品、价格”;“口碑”代表的就是“客户关系”;“快”是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加速;涵盖了“渠道、促销”。
价值链是利益的绑定
房地产业基于价值链来服务客户,银行、建筑商、政府分别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材料与工程、土地等,并且以房地产企业为核心形成集政府、银行、材料与建筑商为一体的利益集团。
房价是社会问题。政府既要强势管控房价,又需要依靠房地产来拉动消费;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商经常利用客户与消费者所处的劣势而进行质量欺诈,房地产企业因为要依靠建筑商的资金运作,所以无法为客户做主;银行为了获得个人贷款与投资贷款,更是与房地产企业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
从银行角度看,房地产企业不仅是项目投资贷款方,也是个人贷款的销售代理人。房地产价格越高,政府、银行、材料与建筑商获得的利益越大。
房地产企业仅仅是供应端的利益代理人,并不是客户的利益代理人。因为它无法为客户与消费者承担对材料与建筑商的质量管理责任,以及对资金成本与金融服务质量的监督责任,更无法为客户与消费者承担对政府土地成本的管理责任。
能颠覆地产业吗?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若把互联网思维植入房地产业会发生什么?
首先,从供需关系上来看,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是用户至上的思想。互联网思维主导下的房地产业将是一种窄众需求,需求的获取和统一,将比传统房地产业需求策划耗费更长的时间,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这样的需求也难免给房地产规划、设计、建造带来挑战。
其次,互联网思维的专注、极致理念,在房地产行业中已经是既存事实。互联网思维主导的新兴房地产搅局者并没有现有房地产企业深厚的沉淀,而与外部力量合作的模式能够帮这些搅局者拉平与现有房地产企业的差距,但也会带来合作模式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再看口碑,房地产作为大宗商品,一套房屋甚至是一个家庭或几代人终身的购置物,多次置业的行为不仅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同时,由于房地产业的区域性特点、房屋的差异化特点,在房地产产品中难以形成口碑的积累。
互联网思维与地产业的结合仍然值得期待,但这条路还很长。房地产业政策性的障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障碍、融资性障碍等问题,需要时间去厘清。只有一层一层拨开了障碍,才有机会讨论互联网思维对地产业的颠覆。
(第六节)突破区域瓶颈,用互联网打垮洗衣机
自2011年以来,一些干洗客正试图通过互联网颠覆整个洗涤行业,不过,他们也面临着所有区域化电商都不得不面对的扩张难问题: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物流成本也呈几何级增长。对此,干洗客试图通过中央洗涤工厂集约干洗模式减少成本。
随着O2O模式的兴起,提供本地服务的传统商业模式迎来了变革的机遇。李杰,这个1987年出生的洗衣厂老板,正在尝试将洗涤行业搬上互联网。
艰难的创业
2011年年底,李杰与朋友合伙筹备建立了上海巾洁洗涤有限公司。和大多数第一次创业的创业者一样,雄心勃勃的李杰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李杰苦笑着说:“一开始选厂址时,为了节省经费,我就租了一个很小的仓库作为洗涤工厂,但却没有考虑到周围没有充足的供电和供水这一问题,导致工厂完全运营不起来。”最终,李杰只能放弃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