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1000000030

第30章

李斯特音乐活动的初期主要生活在法国巴黎,巴黎是欧洲浪漫主义文艺运动中心,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都聚集在此。李斯特在巴黎的艺术沙龙里交游甚广:法国浪漫主义三杰雨果、柏辽兹、德拉克洛瓦是他的好朋友;诗人缪塞和拉马丁在肖邦的客厅与他会面;小说家乔治·桑与他关系非凡,并长期互通信函;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和大仲马都与他过往频繁,巴尔扎克还把他写进了自己的小说;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领袖安格尔为他画像;曾经拒绝李斯特入学的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皮尼这时也很赞赏他;性格与李斯特格格不入的肖邦也很愿意他成为自己家的座上客。罗西尼、梅耶贝尔、贝利尼这些音乐界的翘楚人物使李斯特广泛地吸取音乐文化的精华。对李斯特的艺术道路影响最深远的是帕格尼尼,他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技艺让李斯特深受感触,他惊异于帕格尼尼小提琴技巧的超绝和狂放,恶魔般的热情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了李斯特毕生追求的目标。生活在巴黎这样的艺术氛围里,加上李斯特天生的炽烈感情,他几乎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狂放的浪漫主义音乐家。

19世纪钢琴文化有两位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肖邦和李斯特。肖邦被不恰当地称作“沙龙钢琴家”,李斯特则与肖邦截然不同,他的演奏气势宏伟,适合于大音乐厅的气氛,而且,他能够在键盘上追求到大型乐队的效果。在一次交响音乐会上,他指挥演出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乐队演奏完,李斯特坐下来在钢琴上演奏了这首曲子,其效果甚至超过了整个乐队,人们为之沸腾。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描绘道:“李斯特的音乐如同雷电,如同喷射的火焰,有着神话般的威力。”这句话用来形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很恰当的。这是一部辉煌而感人的作品,充满热情,开朗乐观,雄浑凝重的正主题贯穿整部协奏曲,李斯特默诵的那句歌词“你们谁也不懂!”就编配在这几个音符里。李斯特性格里抒情浪漫的一面在这里也有充分的表现,明朗富于诗意的抒情部分与辉煌的技巧片段交替出现,钢琴的各种表现手法得以充分地展现。乐曲的最后部分雄壮而活跃,钢琴与强大的乐队展开竞奏,长号和大号把音乐带入灿烂的高潮,而钢琴描绘了他演奏时的狂热。

的八度乐句和大跳音更是汹涌奔流,令人震惊。在李斯特的时代,这样难度的钢琴技巧是不可思议的,除了李斯特自己,几乎无人能承担,以致音乐评论界不去注意乐曲的内涵,只批评作曲家炫耀技巧。所以,这部协奏曲首演时被当作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十几年后才被社会所接受。

如今,现代钢琴演奏技术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李斯特留下的技术难题,许多钢琴家都乐于接受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挑战,使这部协奏曲有许多版本的唱片行世。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家里欣赏李斯特的热情浪漫,但是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到音乐厅去听现场演奏,那样才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李斯特音乐的特性。

巴赫:《马太受难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生受雇于人,勤勤恳恳,死后杳如烟消,随着遗体的下葬很快被人忘记。他身无长物,留下的只有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也很快散佚无存。他的妻子靠施舍度日,最后死在救济院里。他8岁的女儿一生颠沛,到晚年才有幸得到贝多芬的救助。在他死后很长时间里,只有少数人知道莱比锡曾经有过一个叫巴赫的老管风琴师。他的传世名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手稿,被估价40芬尼,这只是一堆废纸的价格。然而,人类的艺术史证明,巴赫是永远令人难以忘怀的。

巴赫的音乐是跨越圣咏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至于古典时期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出发点,启蒙精神在他的音乐里表现为对信仰的崇敬、对生命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教堂音乐《马太受难曲》是饱含对人类热爱的史诗性作品,代表着巴赫的宗教音乐的最高成就。

一提到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人们自然就会想到19世纪浪漫派音乐家门德尔松,因为正是门德尔松使这部湮没一个世纪的名作重见天日的。据门德尔松传记作者所写,门德尔松有一次陪妻子去肉铺买肉,肉铺老板娘用来包香肠的是旧得发黄的乐谱手稿。回家以后,门德尔松仔细读了谱子的内容,发现非常不俗,于是,跑回肉店,买下了全部包装纸,这就是遗失的《马太受难曲》总谱。经研究,才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于是门德尔松克服重重困难,指挥上演了这部作品,从此掀起演奏、研究巴赫的热潮。

门德尔松指挥演出《马太受难曲》的确是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从肉铺里发现手稿”,这个情节纯属虚构,且不说大银行家的儿子会不会去肉铺,那个时候的门德尔松根本就没有结婚,这个情节是传记作者杜撰出来用来增加戏剧性效果的。

门德尔松在安排上演受难曲的过程中,遇到过种种阻挠。他力排众议,使受难曲最终上演,这却是事实。因为那时巴赫的价值还没被人们认识到,而门德尔松也过于年轻,只有20岁,人们既怀疑他的价值判断,又担心他能否驾驭有四百多人参加的庞大演出队伍。1829年,《马太受难曲》终于上演了。距离巴赫写这部作品,过去了恰好一百年。这次演出之后,巴赫得以复苏,在欧洲成立了巴赫学会。搜寻、整理并研究巴赫作品,至今,经研究发现的巴赫作品有一千多部,但仍有大量手稿没有找到。在巴赫身后发生过多次战争与动乱,全部找到这些作品是完全不可能的。以受难曲来说,巴赫共写过五部,但现在存世的就只有《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了。

《马太受难曲》的内容,采自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马太福音》讲述的是耶稣从降生到被害并复活,其间一生的经历。圣经里的福音书共有四部,分别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迦福音》、《约翰福音》,四部福音书内容大同小异,都讲的是耶稣生活、工作、救赎世人、被害、复活的全过程。与中国的《左传》、《公羊传》、《毂梁传》都讲的是《春秋》的内容是一样的。

《马太受难曲》描写的是耶稣被出卖、受刑、死去和复活的情节,音乐规模很大,使用了三个合唱队、两个各由十七件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两座管风琴,外加独唱者和独奏乐器。《马太受难曲》虽有一定的情节性,但是,音乐所要表现的不是戏剧化的情节,而是史诗性的崇高精神。在受难曲里,情节性内容都由男高音的宣叙调唱出,有点像旁白,但又不完全脱离音乐主体。情节叙述之外,合唱和乐队展开悲哀的沉思和激动的抒情,歌颂对人类的热爱和自我牺牲精神,表达对人生苦难的关怀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不是用作舞台演出的,它是用来配合教堂礼仪穿插的音乐,是实用性音乐。但是,巴赫写受难曲并不遵循宗教音乐的传统和戒律。他借鉴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更多地使用器乐,用人声与器乐展开协奏曲式的竞奏。这也使音乐大大地增加了戏剧性色彩,表现非常丰富。宗教音乐在这里被杂糅进世俗化内容,宗教形式下表达的是世俗化思想感情。教会人士和笃信宗教的人当然很不习惯这样的音乐,在《马太受难曲》初演时,发生过有趣的逸事,当时记载道:“在一个贵族的祭坛那里有一些显贵和贵妇们,这些人虔诚地随声附和地唱着圣咏,但当开始富于戏剧效果的音乐的时候,他们都惊异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而且问道,‘下面该怎么办?’一个年老的名门贵族寡妇说道,‘孩子们,上帝保佑你们!我们好像是在台上演歌剧……’”

巴赫作为莱比锡市却圣托马斯教堂的音乐指挥,为《马太受难曲》的演出费尽心机。由于音乐结构庞大,需要许多音乐演奏人才,他动员了莱比锡大学的学生参加合唱,巴赫家族里的音乐人才全部参加了演出。这次演出盛况空前,但是,在莱比锡市却找不到任何对这次演出的记载和评论。巴赫在教堂音乐里掺进了太多的世俗化感情,这种大胆的做法得不到保守的市政当局的呼应。然而,巴赫音乐的价值却正在于此。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们就一直在往教堂音乐里灌注世俗化内容,帕莱斯特里纳和拉索最初把牧歌和民间音乐素材加入到圣咏里去。帕莱斯特里纳时期,罗马教堂里的教士们在做弥撒时甚至不唱祈祷词而加上自己临时瞎编的歌词,其内容与宗教毫无关系,只是合辙押韵,顺口胡诌。到了巴赫的时代,启蒙运动思潮已经开始活跃,近代科学的建立促使人们更理性地思索人与宗教、自然之间的关系。在音乐方面,这种以前“只准用来颂扬上帝”的艺术形式被转而用来表达人类世俗的感情。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他的教堂音乐的顶峰。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表现的是热情、正义、崇高,通过它们来歌颂人类的信仰和情感。

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

贝多芬一生共写过32首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奏鸣曲最早产生于16世纪,当时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曲式,只是指用乐器奏出而非人声唱出的音乐。经过巴罗克时期,奏鸣曲的曲式开始形成并稳定下来,主要由键盘乐演奏。维也纳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都曾把奏鸣曲推向艺术高峰。维也纳古典奏鸣曲在迎来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浪潮中,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不是一位乐思如泉喷涌的高产作曲家,他的全部作品编号只有130多个,从第2号到第111号,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分布在他的整个音乐生涯中。贝多芬是交响世界的旷世耆宿,他的九部交响曲可以被视作交响艺术的顶峰;而他的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丝毫也不逊色于他的交响曲。贝多芬对待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态度与海顿、莫扎特不一样:海顿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上。他保留至今的交响曲就有一百多部,弦乐四重奏有八十多部,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四重奏之父”。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创作中只是一种实验性乐曲形式。莫扎特虽然对古典奏鸣曲的成熟起过推动性作用,但是,钢琴奏鸣曲在他手里主要是做自我训练和音乐研习之用的。贝多芬则不然,贝多芬在自己的钢琴奏鸣曲里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像是写交响曲那样全神贯注,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完全可以反映出他一生的创作发展过程,也记录着贝多芬个人生命的历程。所以,这些奏鸣曲里脍炙人口的名篇甚多,而且几乎势所必然地也会生出一些轶闻来。《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写于1800至1801年间,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里排在第14号。这本是一部无标题音乐,至于“月光”的冠名权,应当归属于一位德国诗人海因里稀·雷尔斯塔布。他在一篇评论里谈到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时,眉飞色舞地说这音乐令人联想起风景迷人的瑞士卢塞恩湖,在蓝色的月光下,波光闪闪,扣人心弦。这个富于浪漫色彩的乐评,是对一个几乎具有葬礼进行曲性质的乐章的误解,但是,“月光”竟从此成了《升c小调奏鸣曲》的标题。而且,在《月光奏鸣曲》这个标题的启示下,诱发出好几种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的故事,这当然都是杜撰的。

有关《月光奏鸣曲》的故事有若干种不同“版本”,细节各有差别,但主要情节基本一致。故事大体是这样的:贝多芬晚上在波恩城外散步,忽听有人在弹奏他的田园交响曲,循着声音找去,只见在一所小房子里,一个穷鞋匠的妹妹在弹琴。姑娘虽美,却是个盲人。贝多芬叩门而入,亲自为盲姑娘演奏。这时,清风徐来,月光如水,照在端庄纯洁的姑娘身上。此情此景令贝多芬大受感动,灵感顿至,他飞奔而去,回到家里写下了《月光奏鸣曲》。

这个故事如果是乐谱出版商编织出来以扩大商业利益的,便也作罢。编这故事的人偏偏集诗人、作家、画家于一身,还加盟过舒曼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这就很不应该了。他的名字叫李萨,曾在《新音乐杂志》上登载过一系列乐坛轶闻类的音乐故事,《月光奏鸣曲》的故事就是他捏造出来的。幸亏,他的故事里留下了两个天大的窟窿,让人一眼看出其中有假,否则,真的会以伪乱真了。对贝多芬的创作生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时已经31岁,迁居维也纳也将近十年,他不可能在波恩城外的鞋匠家听盲姑娘弹琴。而且,那姑娘弹的曲子,是在贝多芬写了《月光奏鸣曲》之后又过了八年才写出的,她怎能提前八年弹出!

大凡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一问世,立即就会有好事者不惜捏造事实去编织一些动人的故事,附在名作背后。在欧洲,自从安徒生写出那些感伤的故事之后,鞋匠就成了一种感情符号,具有贫穷、善良、单纯的特点,专供有慈悲心肠的好人宣泄他们的悲悯怜恤。所谓《月光奏鸣曲》的故事,也照例把鞋匠用了一下。

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时年届而立,艺术上正在进入成熟期。这部奏鸣曲从第一乐章沉静深邃的抒情,一直到第三乐章激烈狂暴的冲突,表现的是贝多芬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体验。可以说这戏剧性冲突的结果正是贝多芬精神的升华。

同类推荐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热门推荐
  •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如被盗的MP3、古堡疑案、湖心岛的黄金、猪宝宝被绑架等一系列大案。通过破案过程。介绍了一些动物的特征,螳螂警长是一个聪明而有知识的警长,他和有点呆笨的助手狒狒警官破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案件,使读者对动物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 重生:特种妖娆妻

    重生:特种妖娆妻

    她是一名黑暗世界的冷情杀手,却向往着阳光下的明媚生活。当自己被最信任的人陷害,最亲密的人推向死亡深渊之时,她却含笑而去,意外重生。重生之后,她拥有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她遇到命中注定的他,却不知他心有所属。当她鼓起勇气大声说爱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还有一个男人正在她身边默默守侯。她战劫匪,斗毒枭,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士。当她正在为自己而自豪的时候,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她最终认清了那背后肮脏的交易,同时也失去了心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风情女谍秘史

    风情女谍秘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德、日等国为了不同的利益,向敌对国甚至盟国派遣了大量特工以获取情报。其中有一批女间谍,她们或清丽可人,或妖艳性感,或本领高超,本书从当时众多的女间谍中选取了最具影响的十位女性,以纪实的方式加以客观记述。
  • 逆乱苍穹变

    逆乱苍穹变

    他以为转生异世可得惊天神力,却不想一代魔头变成了废柴修仙者!什么世道?!在家被抽被侮辱,闯荡异世又被抢被追杀!时来运转,他意外获得修真圣果,从此仙道提升,独步天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家王妃太调皮

    我家王妃太调皮

    预言成真,2012年真的穿了。为了两餐只好去当乞丐了,可是乞丐也不好当,为了致富,决定玩‘碰瓷’。而那个被碰的主居然是个王爷。而且居然一见面就说要娶她。不过自己刚来王府,就跟他的小妾们大干了一场群架。以后的日子不鸡飞狗跳就怪了。果然,娶了也就算了,却不给她饱饭吃。非要逼她使用非常手段,自己找吃的。王爷马上被灭了威风。那个女人居然把自己的宠物煮来吃,说是饥不择食。正当以为以后生活能走上轨道了,却有许多奇怪的人来跟她要那个黑曼花,怎么回事啊?
  • 后娘嫁到

    后娘嫁到

    她是阴家第二女,一出生就被人批命一生带衰,一连三次出嫁,洞房还没入就直接被退回来好好的一个黄花大闺女成了烫手的山芋,只能委曲求全的与同样带衰的黑大当家凑成一双明媒正娶,三书六礼皆齐,娶她回家却是当后娘的命。新婚之夜,黑煞神新郎官非常痛快的扭着新娘过完了洞房花烛夜,顺便放下狠话,“你可以在这个家为所欲为,只要照顾好三个孩子。”隔天,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怕她把他的三个儿女给炖了,煮了,烧了!结果却是她差点被人炖了,烧了,煮了。她终于知道前三位黑夫人为啥那么短命,全是因为黑老大仇家满天下。不行了,她要悔婚——。。。。。完结作品推荐:《总裁的前妻》:《残夫惹娇妻》:《狂君惹娇妻》:《极恶夫君》:好友文文推荐:《冷王的野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