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1000000025

第25章

巴赫生活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已席卷了欧洲,德国经历了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中世纪的幽灵消逝,近代科学正在建立,人们崇尚科学和理性,人的个性正在冲决教会的枷锁,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主义哲学对巴赫有深刻的影响。巴赫出生的1685年,牛顿已经完成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化学从古代炼金术里脱胎而出,近代生命科学正在揭示人体的奥秘,莱布尼兹发明了数学的二进制并建立了数理逻辑。近代科学的诞生使世界变得更加新鲜神奇,促使社会上形成追寻探索真理的风气。巴赫是一个求知精神很强的人,他接受早期启蒙主义思想,对数学和哲学都有兴趣,曾研读过莱布尼兹的着作《论智慧》,他显然对数理逻辑产生过浓厚的兴趣,这从他作品的严谨结构上可以看出。巴赫并不只创作和演奏音乐,他对乐器、声学和律学也做过探索研究,因此,他加入了“音乐科学协会”。当时,近代物理对声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十二平均律理论已经建立,这是把自然音阶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于是音乐可以自由转调。转调和离调是音乐主题扩张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它使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加,音乐的内涵得以丰富。但十二平均律还只建立在理论上,赖以实践的乐器和音乐手法都还不能相适应。因为那时的键盘乐器调音时按C大调纯自然音阶的音高定音,所以,转移调性时只能局限于几个近关系调,演奏远关系调会出现严重的音准问题,这就是纯律调音的局限性。巴赫对古钢琴进行实验,按照十二平均律调音,在这样的琴上就可以自由转调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十二个半音中的每一个音为主音,分大调式和小调式,建立二十四个调,每个调写一首曲子,共得二十四首,上下两卷合为四十八首。这是音乐史上第一次完整地运用十二平均律,它展示了音乐创作的新天地,为现代钢琴技术奠定了基础。

《平均律钢琴曲集》更为值得珍视的还是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有人说它是一部巴赫大全,这是很恰当的。俄罗斯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说:“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你可以找到宗教性的、英雄气概的、忧郁的、雄伟的、哀诉的、幽默的、田园风味的、戏剧性的各种性质的赋格曲,它们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很美的。”这部作品中的所有曲目都没有标题,没有作者关于乐曲的具体情节或诗意的构思的说明,巴赫只是用变幻无穷、精细入微的音乐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音乐结构很严密,表现出巴赫音乐思维的逻辑性,这与他崇尚理性和数学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是巴赫音乐哲理性之所在。

巴赫死后五十年《平均律钢琴曲集》出版,随后便成为一部复调音乐的大教科书,后世作曲家几乎都要研究这部曲集,并从中获取灵感。直到今天,它还是钢琴学生和作曲家的必修课。

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不仅是后代艺术家们研习的经典,也经常被直接移植、改编、配编成新的作品,19世纪法国大作曲家古诺的《圣母颂》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圣母颂》是古诺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的乐曲上未加任何改动配上音乐旋律而成。《C大调前奏曲》手法非常简洁素朴,它的音乐主题是一个分解的主和弦,流水一般的琶音不断流动变化,表现出纯洁平和的感情境界。乐曲只是在各关系和弦的琶音上不断流淌,似乎在为一个暗藏的旋律做伴奏。古诺捕捉住这一感觉,把这个若即若离似有实无的弦外之音用一个具体的旋律表现出来,于是写成了《圣母颂》。《圣母颂》的旋律清丽隽雅,境界深邃而超脱,与巴赫的原作吻合在一起,贴切完美,配合得天衣无缝。《C大调前奏曲》成了歌曲《圣母颂》的伴奏,清纯流动的伴奏与端庄旷远的歌曲相映成趣,有如前后相隔一百多年的两位音乐家心灵的契合。《圣母颂》成了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后来又成了着名的小提琴小品。每当小提琴演奏的《圣母颂》响起的时候,伴随小提琴旋律的钢琴伴奏那流畅的音型就像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好像是三百年前的巴赫在天歌唱。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由12首独立成章的性格小品组成,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还不能算是套曲形式。套曲原义是指成套演出的乐曲,套曲的内部在主题或题材上有一定关联,有时甚至是紧密相关的,如舒曼的《狂欢节》套曲,不仅有题材内容上的关联,在音乐上也有贯穿的主导动机。

柴科夫斯基是一个多产作曲家,在各种音乐形式方面都有优秀作品传世。谈到柴科夫斯基,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歌剧、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芭蕾音乐。钢琴套曲《四季》一般不列入他的代表作,但是在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四季》却十分亲近可爱,人们喜爱这套钢琴小品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旋律,所以,《四季》流传甚广。

钢琴套曲《四季》写于1876年。1875年12月,柴科夫斯基接到圣彼得堡一家叫做《小说家》的杂志社的约稿信,要求在一年的时间里每月为杂志写一首钢琴小品,内容表现当月气候特征和俄罗斯生活风俗,每首乐曲配发一首俄罗斯诗人相应内容的小诗。杂志社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勾起柴科夫斯基的兴趣,他欣然允诺,并很快寄出一月的曲子,题目是《炉边》,这是根据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的意境所写,表现在俄罗斯的严冬,人们躲在小屋里,坐在壁炉旁,冬夜漫漫,炭火或明或灭,人也昏昏欲睡,静谧安详。

此后,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科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说:“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柴科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科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拿来充数,这就是十二首乐曲中最出色的两首:《船歌》和《雪橇》。后来,柴科夫斯基把这十二首钢琴小品集成一套出版,取名《四季》。

《四季》的十二首曲子分成十二个月来表现俄罗斯的自然气候风光和生活风俗,富于诗情画意,音乐的总体风格是清新恬淡、自然淳朴,其中既有俄罗斯自然风光素描,又有民间生活画面,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音乐富于俄罗斯情调,有质朴的优美,有开朗的欢乐,又隐含着淡淡的忧伤。艺术评论家总结出的所谓“典型俄罗斯忧郁”在俄罗斯艺术领域的各个门类中都有表现,在音乐中以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为典型,美术家有希什金和列维坦,诗歌则从普希金开创俄罗斯的文学语言开始,就已埋下了忧郁的种子。隐含的忧伤几乎成为俄罗斯艺术风格的副特征。

在俄罗斯乐坛上,柴科夫斯基没有得到与他同时期的民族乐派的认同,他们认为他是一位世界主义者。柴科夫斯基的整体艺术风格应该纳入浪漫主义主流,但他首先是一位俄罗斯作曲家,他在谈自己的音乐时说:“我在宁静的境界中成长起来,从最早的儿童时代起,就浸透了俄罗斯民歌中那奇妙的美。于是,我热情地献身于俄罗斯精神的充分表现。总之,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俄罗斯人。”的确,只有深情地沉浸在俄罗斯淳朴的民族文化中,才有可能用音符描写出俄罗斯生活的艺术画面。

当初向柴科夫斯基约稿的杂志社编辑提出的诗配乐的创意可谓是别开生面,他们选编的诗来自普希金、维亚捷姆斯基、玛伊柯夫、费特、阿·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普列西耶夫、茹科夫斯基诗人,这些诗人虽然在文学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入选的诗篇都清新可爱,这些小诗为作曲家提供了生动的意境,加上柴科夫斯基自己的生活感受,流淌出的音乐自然是浑然天成,不含半分矫揉造作。

《四季》可以说是俄罗斯生活的四时即景,其中一月《炉边》和十一月《雪橇》表现冬天生活的不同侧面,二月《狂欢节》和十二月《圣诞节》反映节日的欢乐,三月《云雀》、四月《松雪草》、五月《清静之夜》描写春天景色,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获》、九月《狩猎》是生活风俗的画页,六月的《船歌》和十月的《秋之歌》专注于意境的经营,这两首曲子最能表现作曲家内心忧伤的一面。

套曲里最常拿出来单独演奏的有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六月的原诗作者是普列西耶夫,原诗这样写道:“来到夏夜岸边,水波亲抚脚面,星光忧郁遥远,神秘忽闪忽现。”柴科夫斯基把六月写成一首船歌,曲调极尽幽婉流动,级进的旋律从容舒缓,如平静的水波一层层推向远方,小船在朦胧的夜色中渐渐远去,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水面上。旋律小调的采用使乐曲自然蒙上一层淡淡的忧伤,幽远的意境油然而生。在《四季》的十二首乐曲中,《六月》流传最广,它被改编成管弦乐用于影视配乐,法国影片《熊》用这段音乐烘托出母子间的缱绻之情。《六月》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它的级进式旋律很适合管乐器初级练习之用,被广泛采纳。十月《秋之歌》的诗作者是阿列克塞·托尔斯泰(注意,不是《战争与和平》的列夫·托尔斯泰),诗意表现深秋季节大自然的肃杀之气,柴科夫斯基借此发挥成一首悲秋之作。音乐没有用模仿音型去描写秋风秋雨和秋叶凋零,但凄恻悲凉的情调仿佛是生命的告别,倾诉着孤独与寂寞。十一月《雪橇》的诗作者是涅克拉索夫,他的着名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有汉语译本,文学爱好者非常熟悉。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丁冬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柴科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道:“……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9世纪是俄罗斯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启蒙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传入俄国,文学、音乐、美术都翻开了俄罗斯本民族的一页,各类艺术都基于同样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到19世纪中后期,文学上出现了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托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文豪。美术界的巡回展览画派取代了受外来影响的古典主义,建立了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列维坦、萨符拉索夫、希什金、谢洛夫等一大批俄罗斯风景画家使俄罗斯美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音乐方面自格林卡开创了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之后,柴科夫斯基、强力集团继往开来。这是一个广开风气的时代,文学、音乐、美术齐头并进,形成艺术繁荣的局面。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产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作品本身虽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巨作,但作品的艺术风格却反映出当时艺术界的共同特征,它与诗歌的紧密结合,音乐描绘的艺术画面,形成具有艺术通感的美学特质,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息。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当代小提琴家安妮-索菲亚·穆特在她出版的唱片封面题词中说:“尽管在贝多芬的作品里几乎找不出多少小提琴作品,但贝多芬仍然是最伟大的小提琴文献作曲家。在小提琴协奏曲里,贝多芬为演奏家提供了更多的韵味因素,在这里,他创造了全新的小提琴语言。因此,贝多芬创作了小提琴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

穆特是一位小提琴神童(在小提琴名家行列里,几乎找不出一位不是神童的),她12岁开始与大乐团合作演出,13岁与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演奏过多少次此曲,并数次录制唱片,她总能在演奏中领悟出蕴涵在音乐里的新的东西,前面的一段话是一位演奏家集几十年艺术经验的肺腑之言,也确实道出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小提琴音乐史上的地位。

贝多芬一生为小提琴写的音乐的确不多,协奏曲仅此一部,但这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却是所有同类音乐中最伟大的。在贝多芬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不乏小提琴协奏曲名作,维瓦尔蒂、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都堪称不朽之作,在贝多芬之后的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赫、柴科夫斯基、圣-桑、拉罗等人更是取法于上,继往开来,再加上维奥蒂、维厄当、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这些广开风气的小提琴大师的协奏曲,这个领域真可谓是琳琅满目。音乐评论家们在赞美某位作曲家的协奏曲时,总爱说这样一句话:“可以与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并列”,或是“可与贝多芬的协奏曲媲美”,但是,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无出其右的。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为维也纳名噪一时的小提琴家克莱门特写的。克莱门特儿时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能,九岁时就开始公演,22岁就是维也纳剧院的首席小提琴和乐队指挥。他才艺颇佳,名震一方,经常在音乐会上搞一些炫技的小花样,用稀奇古怪的演奏方式博观众一笑,这种杂技性表演通常被认为是很庸俗的,但克莱门特没有让这些逗听众开心的小把戏影响自己的演奏风格,他的演奏风格是优美温柔、精细雅致,这些特点影响到贝多芬的创作,在《D大调协奏曲》里,他为克莱门特写了大量发挥演奏者特性的乐段。

贝多芬的《D大调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12月,但该曲是从何时开始写的,没有确切的材料,只知道他为写这部协奏曲之前先写了两部小型作品,用以把握独奏小提琴和乐队的处理,这就是《G大调浪漫曲》和《F大调浪漫曲》,这两首浪漫曲写于1802年,后来都成了小提琴名曲,尤其是F大调,温婉华美,充满柔情,许多演奏家录制过唱片。

贝多芬作曲不是一位快手,因为他有反复修改草稿的习惯,不到最后一刻不定稿。《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手稿上,贝多芬留下足够的空白,供小提琴部分的修改,修改的过程似乎是艰涩的,因为留下的四行空白都写满了。据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说,这部协奏曲的总谱直到演出前两天才改定,已经没有时间再整理抄谱,所以,克莱门特上台演出时用的谱子是手稿,上面涂改得一塌糊涂。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实用合同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合同文书写作大全

    合同,也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热门推荐
  • 冷总裁的下堂妻(完结)

    冷总裁的下堂妻(完结)

    害他被逼婚真的不是自己错,他有必要每天冷着一张脸给自己看吗?虽说婚后大家各过各的,可是他为什么要当着自己的面勾三搭四?而自己竟然还该死的心疼的厉害!既然他有了心爱的人,自己放手让他离开不好吗?他却为什么火冒三丈,诬陷自己红杏出墙?!还害得自己破相!有钱了不起么?我一定要比他更有钱!这是向晓阳离开李昊天后下的决心!七年后,向晓阳卷土重来,他与她再次相遇,这一次,向晓阳会放过李昊天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她,夜紫辰,21世纪古武世家掌权大小姐,她,亦是杀手排行榜上得第一人“魅”,因未婚夫背叛而亡她,夜紫辰,夜家直系三小姐,没有半分灵力,夜家的耻辱,她懦弱,她无助,她善良……却被姐姐残忍害死当她变成了她,不再无助,不再懦弱,她嫉恶如仇,她心很手辣她护短,她冷清,她腹黑,时常都是一副笑脸,可谁知道在那张笑脸背后是背叛的伤……她成为人们眼中的“花花小姐”可为什么这样的“花花小姐”成了“香饽饽”呢?她偶然得到神秘戒指,逆天修炼功法,炼丹药,契魔兽,炼神器……身怀逆天宝贝的她又会在玄灵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惊天骇浪?她笑得无害单纯,可在同时弹指间取人性命……她带着满脸的笑,说“我很善良的,我蚂蚁都舍不得杀”,可转身却一招毙命,她说“我真的从来都不杀蚂蚁,因为我只杀人”她男装行走大陆,结交无数美男,使无数美男为之倾心,相伴左右。可有了前车之鉴,谁能打开她那冰封的心……
  • 欢喜冤家来逗阵

    欢喜冤家来逗阵

    失去记忆但依旧唯我独尊的大小姐,以及外表张狂但内在单纯的落魄男子之间,展开了一连串有趣的对决。
  • 天命有归

    天命有归

    李天星,一个修真界的异类,他没有经过艰辛的修炼就有了人神嫉妒的修为.为了给自己报仇,他成了人间最强。为了天星门的门人,他用强硬的手段统治了仙、佛、魔、鬼、冥、妖六界。为了给师傅报仇,他挑起了诸神之战。为了窥得最神秘的地方他终于成功的进入了那片领域,也知道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 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在本书上篇中,详细介绍了人生必交的10种朋友对人生的意义,为大家找到这些朋友提供了众多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与每种朋友交往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下篇则为诸多需防之人详细刻画了面貌,揭露他们的一系列“罪证”与伎俩,同时,也从诸多史实、寓言和故事中汲取真经,告诉你前辈们或别人防范和对付他们的方法、技巧。另外,本书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加深对处理朋友关系的方法的了解,而且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方法,并总结出自己的交际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避开对自己不利的小人。
  • 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们怎样做父亲

    这是一本现代文化名人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文集。书中所收的文章,有散文、杂文、随笔、论文,还有讲演稿、书信。作者中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成就不凡的文化名人,如鲁迅、蔡元培、陶行知、徐志摩、丰子恺、老舍、叶圣陶等。他们的文章中蕴含着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以及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
  • 盗梦笔记

    盗梦笔记

    一名退伍军人因为一连串的怪梦被认定为精神病,就在大家质疑他的同时,他的妻子和孩子却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为此他背上了莫名的罪名,开始逃亡生涯。此后的三年却让他成为身价上亿的房地产商人,其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番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地劫动

    天地劫动

    在众神山顶,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名‘众神殿’。在大殿之中,坐着两排被众生称为神灵的人物,正中央便是诸神之王,其中男的俊俏潇洒,女的绝色妖娆,然后天地大变……